《揚子法言》

《揚子法言》

《揚子法言》十卷,漢揚雄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通錄在卷後,景祐初,宋鹹引之以冠篇首,或謂始於唐仲友,非也。

《揚子法言》《揚子法言》
《揚子法言》十卷,漢揚雄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通錄在卷後,景祐初,宋鹹引之以冠篇首,或謂始於唐仲友,非也。

概述

《揚子法言》《揚子法言》
自秦焚書之後,孔子之學不絕如線,雄獨起而任之,故韓愈以其與孟、荀並稱。而司馬光尤好雄學,且謂:“孟子好《詩》、《書》,荀子好《禮》,揚子好《易》。孟文直而顯,荀文富而麗,揚文簡而奧。惟簡而奧,故難知。”其與雄者,至矣!是《法言》者,為擬《論語》而作。《論語》出於群弟子之所記,豈孔子自為哉?雄擬之,僭矣!至其甚者,又撰《太玄》以擬《易》。所謂《首》、《沖》、《錯》、《測》、《攡》、《瑩》、《數》、《文》、《掜》、《圖》、《苦》、之類,皆足以使人怪駭。由其自得者少,故言辭愈似而愈不似也。嗚呼!雄不足責也。光以二代偉人,乃膠固雄學,複述《潛虛》以擬《玄》,抑又何說哉?余因為之長嘆!雄之事,經考亭朱子論定者,則未遑及也。

作者簡介

《揚子法言》《揚子法言》
揚雄,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陽朔中,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薦待詔,除給事黃門郎。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篡位,轉大中大夫,天鳳五年卒,年七十一。有《方言》十三卷,《訓纂》一卷,《蜀王本紀》一卷,《法言》十三卷,《太玄經》九卷,《琴清英》一卷,集五卷。

六子全書

《六子全書》,又稱《世德堂六子》,是嘉靖顧春匯刻而成。
漢河上公注《老子》、晉郭象注《莊子》、晉張湛注《列子》、唐楊倞注《荀子》、唐李軌等五臣注《揚子法言》、宋阮逸注《中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