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歡迎這樣的畢業生》

《我歡迎這樣的畢業生》

應屆畢業生到底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大學生求職出路在哪裡?且看本書,企業老總和人事主管為大學生們講授就業第一課:我需要什麼樣的畢業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

說什麼“拒絕招收應屆畢業大學生……”多是氣話,卻也是事出有因。其實,像我們公司,對應屆畢業生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抱著歡迎態度的。
第1節:昂首見天不是路(1)
第2節:昂首見天不是路(2)
第3節:昂首見天不是路(3)
第4節:昂首見天不是路(4)
第5節:昂首見天不是路(5)
第6節:昂首見天不是路(6)
第7節:昂首見天不是路(7)

第二部分

我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唯讀到高中就出來創業了。工作的時候經常感到知識不夠用,必須向其他人請教才行。從這一點說,與其說我對大學生比較敬重,倒不如是我對知識的敬重。近年來招人的時候也都會考慮到學歷問題,多招一些大學生。
第8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1)
第9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2)
第10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3)
第11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4)
第12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5)
第13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6)
第14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7)
第15節:滿翅亂羽的飛翔鳥(8)

第三部分

我這人對文憑學歷這套東西沒有迷信,但也沒有成見,用人基本是看他的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說白了就是看你對公司能有什麼貢獻,能給我賺多少錢。所以招聘時我們的上限一般也定得比較低,來的人什麼樣的都會有。
第16節:讓玩得起的企業去磨鍊他們(1)
第17節:讓玩得起的企業去磨鍊他們(2)
第18節:讓玩得起的企業去磨鍊他們(3)
第19節:讓玩得起的企業去磨鍊他們(4)
第20節:讓玩得起的企業去磨鍊他們(5)
第21節:讓玩得起的企業去磨鍊他們(6)
第22節:讓玩得起的企業去磨鍊他們(7)

第四部分

知道我沒法當場讓他展示才能後,“胖眼鏡”很失落的樣子。他問我:“聽說做網站的工資很高,是嗎?”我說:“絕對數值肯定高過你做其他工作的同學,但相對數值可能還低呢!”他很驚訝:“什麼意思?”
第23節:我這裡適合的工作太少了(1)
第24節:我這裡適合的工作太少了(2)
第25節:我這裡適合的工作太少了(3)
第26節:我這裡適合的工作太少了(4)
第27節:我這裡適合的工作太少了(5)
第28節:我這裡適合的工作太少了(6)
第29節:我這裡適合的工作太少了(7)

相關書評

沙灘起高樓博導滿地走大學豈無恙天公難抖擻
師院變師大新瓶盛舊酒育才如養雞人文漸趨朽 擁有一張大學文憑,並不等於擁有能夠從事某項職業的能力;
頻繁的跳槽,用人單位由於失去安全感,招聘時苛刻條件會不斷增多;
在一個大集體裡乾好一項工作,占主導地位的往往不是一個人的能力。

書籍目錄

試問大學生被誰拋棄
塑身篇
讓玩得起的企業先去磨鍊他們吧
我這裡適合他們的工作太少了
滿翅亂羽的飛翔鳥
覓才篇
昂首見天不是路
不謀其事者難守其位
尋道篇
迷失在校園裡的出門人
潮來潮去浪淘沙盡
跳,跳,跳——受惑於外面的世界
務理篇
好機會就出現那么一次
他們有理由比我棒
聞切齋夜話——“人才加工廠”的質量報告

書籍書摘

我們為什麼出版這樣的一本書?因為我們在尋找一個答案。如果這個提問和這個答案夠刺激,那是我們的希望:藉助一小部分的也許顯得偏頗的案例警醒大家,振聾發聵,“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總之是希望聞者足戒。我們的起意動機是幫助推動大學生就業困難這個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對當今大學生一古腦的否定及偏見。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這裡提供的是一個內省的視角,一個全景的瞭望塔。大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就業印象,無論出於客觀還是主觀都是不無來由,對大學生都是一種挑戰——挑戰自己的誤區或是他人的誤視。改變大學生就業困境必須從完善大學生就業形象做起。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承擔和努力,我們這次把問題的主要責任方歸咎到大學生一方,是希望能夠以更主動的姿態建設並解決問題。尤其是相對於用人單位招聘當前是買方市場,大學生屬於賣方弱勢,在自強自立上更要有自覺性。從這一點出發,對於推動當前高等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革新也是相當有益的。
大學生就業之所以成為熱點是因為存在社會矛盾,矛盾的焦點就是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衝突。如果每個大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具備哪些能力,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需要什麼樣的素質,並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培養,那么他就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質。不同的心態決定就業準備的得失,同時決定就業實踐的成敗。大學生都是歷經十多年寒窗一筆一畫寫就出來的,智力上並不缺乏;而走向社會後對一些問題則需是用身心作答,情商比重增加。這涉及一個關鍵性的提問:大學生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介入社會工作?可以說,有那么一些大學生沒有做好這個題,給自己乃至給別人的未來發展設定了障礙。
大學生是一個大而通的概念,指代的是一個群體及每一個個體。泛泛地說一般形象,其破易,其立難。壞的典型在大眾的意識里更具有普遍性,印象也更深,這也許是因為人的恐懼相比人的歡喜更容易被記憶。“我為什麼不要應屆畢業生?”本書中各行各業的單位負責人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提出這一命題。這些個例可以說是往年舊問題的積累,漸漸地堆壘成了一座大山,擋住了許許多多後來者。這就是惡性循環的“株連”——一代一代師弟師妹給師兄師姐背債。所以對大學生來說,今年的你最好不要成為那座山上的又一塊石頭。大學生就業的河水已經被攪渾了,用人單位心存畏忌,不願意再冒那個險去趟它。

前言

我們為什麼出版這樣的一本書?因為我們在尋找一個答案。如果這個提問和這個答案夠刺激,那是我們的希望:藉助一小部分也許顯得偏頗的案例警醒大家,振聾發聵,“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總之是希望聞者足戒。我們的起意動機是幫助推動大學生就業困難這個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對當今大學生一古腦的否定及偏見。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這裡提供的是一個內省的視角,一個全景的瞭望塔。大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就業印象.無論出於客觀還是主觀都是不無來由.對大學生都是一種挑戰——挑戰自己的誤區或是他人的誤視。改變大學生就業困境必須從完善大學生就業形象做起。社會性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承擔和努力,我們這次把問題的主要責任方歸咎到大學生一方.是希望能夠以更主動的姿態建設並解決問題。尤其是相對於用人單位招聘當前是買方市場,大學生屬於賣方弱勢,在自強自立上更要有自覺性。從這一點出發,對於推動當前高等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革新也是相當有益的。.
大學生就業之所以成為熱點是因為存在社會矛盾,矛盾的焦點就是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衝突。如果每個大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具備哪些能力,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需要什麼樣的素質,並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培養,那么他就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質。不同的心態決定就業準備的得失.同時決定就業實踐的成敗。大學生都是歷經十多年寒窗一筆一畫寫就出來的,智力上並不缺乏;而走向社會後對一些問題則需是用身心作答,情商比重增加。這涉及一個關鍵性的提問:大學生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介入社會工作?可以說,有那么一些大學生沒有做好這個題,給自己乃至給別人的未來發展設定了障礙。
大學生是一個大而通的概念.指代的是一個群體及每一個個體。泛泛地說一般形象,其破易,其立難。壞的典型在大眾的意識里更具有普遍性,印象也更深,這也許是因為人的恐懼相比人的歡喜更容易被記憶。“我為什麼不要應屆畢業生?“本書中各行各業的單位負責人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提出這一命題。這些個例可以說是往年舊問題的積累,漸漸地堆壘成了一座大山,擋住了許許多多後來者。這就是惡性循環的“株連”——一代一代師弟師妹給師兄師姐背債。所以對大學生來說,今年的你最好不要成為那座山上的又一塊石頭。大學生就業的河水已經被攪渾了,用人單位心存畏忌,不願意再冒那個險去趟它。
一方面,我們可以把問題歸結為當前教育機制、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求職者的自身能力和就業觀念等等與市場機制和社會需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脫節;另一方面,我們依然期望用人單位能夠為就業和人才的成長承擔社會責任,能夠移“山”架“橋”.為掃除大學生就業障礙做出努力。從巨觀上說,企業在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應以各種方式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不僅與企業自身的利益沒有矛盾,而且是現代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的高尚與明智之舉。大學生從學校進入企業,對其教育的責任也就隨著學生個人社會角色的轉變相應地由學校轉移到企業中來。企業就應該責無旁貸地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任何企業招聘新人(應屆畢業生)根本上都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提供和創造有利於新人轉換角色承擔工作的軟環境,既是新人的需要也是企業的需要。這種雙贏的結果只能產生在良好的企業文化的氛圍之中,不能夠急功近利,武斷粗暴。 實際上.大學生就業的整個形勢也不是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本質來說,多數大學生還是可以信賴的。就現實來說,社會人才建設更是和大學生成長是密不可分的。這是互贈的機遇.因噎廢食是斷不可取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實現人才資源最佳化配置的一項社會工作.是國家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以較大幅度持續增長,能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係廣大畢業生切身利益,更關係到全面建設社會經濟的全局和社會政治穩定。
經常有人將大學生與從前封建社會時期的進士、舉人相提並論,都是有了功名的人;大學教育作為一段時期內的精英教育.大學畢業生“理所應當”有一份好工作相配,因此多年來大學生對個人職業發展一直有相當高的期望。
就在2004年.中國就業市場爆出兩條特別引人注目的新聞:南方某高校畢業生號召成立“薪資聯盟”,抵制用人單位壓低薪資標準,拒簽低於2500元/月的就業協定;與此同時,東北某高校畢業生為了擠進自己嚮往的單位.主動提出“零工資就業”,即在見習期不要錢,經過考驗認可後再建立勞資關係。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例子.卻說明了同一個問題:大學生失去了“天之驕子”燦亮的光環.從心理意義上說是“失寵了”.在物質層面上說是“被拋棄了”。那么.到底是誰將大學生拋棄?..
剛剛走上社會的大學生一般成功欲望很強,其中就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據一項對1萬多名學生的調查顯示,其中50%左右的學生認為,35歲前將達到自己職業生涯的頂峰。這種無根據地給自己定位.不肯改變自己的就業取向.不肯降低自己的身價,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障礙。現實情況則是應屆生沒有經歷社會生活的磨鍊,就業心態浮躁,往往陷入相互攀比.一味強調單位能給予他什麼,而很少考慮自己能為單位創造什麼,對物質和生活待遇的要求超出企業願意支付的標準。同時他們動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他們一直在路上,只有目標.沒有方向。所以,人才市場上來來往往的洪流中有一些大學生抱著“騎驢子找馬”的心態,先隨便找一個工作單位.隨時做好跳槽的準備。某知名高校就業處的老師坦承.讓學生“先就業後擇業”的確成為高校目前推動學生就業率的有力方式。而高校的這種“治標不治本”做法卻讓用人單位“很受傷”。據統計,大學生在新單位呆滿一年的不超過20%。現在企業最大的不滿是應屆大學生的成活率太低。單位把學生從學校招過來,從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到教會他各種工作技能,花費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可大學生卻把單位當做了實習基地和跳板,說走就走了。用人單位抱怨說:“好人才越來越難找,很多大學生連基本的就職能力.職業素養都缺乏,花錢與時間來培訓他們.成本太高,得不償失.這讓我們難以接受。”同時受中國教育的現狀和新經濟時代知識更新頻度的影響,書本理論知識往往與現實工作需要技能嚴重脫節;而大部分應屆畢業生文憑越高,對知識的自負也就越高,在現實面前無法調整心態,虛心學習、從頭再來,結果只好一走了之。
這些學生所畢業的學校給用人單位留下了很壞的印象,從而為下一屆學生的就業留下很大的隱患。這是一種教育的失敗。大學校園好比“人才加工廠”,如果展出“次品”那么這條生產線也肯定存在問題。有關專家認為,用人單位要求應屆大學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首先是對目前我們教育培養模式的質疑,教育與社會的脫節導致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其次是長期以來.許多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又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這兩者結合留下的後遺症不能不讓用人單位立起高高的門檻。考慮到這一因素,我們不能不對當前的高校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進行反思和切察。正本清源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就現狀而言,為學生做好就業定位才是解決就業難題的源頭所在,號召成立“薪資聯盟”是不切實際的一相情願;大學生對社會現實缺乏最基本的判斷力,不能根據現實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之下,仍然將自己視為社會“精英”,放不下架子,也找不到自己的準確定位。以這樣的認知判斷力和心態走上社會,恐怕很難踏實工作並有所作為。同樣.零工資就業也違背了人才市場公平公正的原則和相應的法律,這是畢業生在當前就業比較困難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比較偏激的行為,也不足取。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心態差異導致就業差異。在大學期間,大學生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發展方向,這種欠缺或者滯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自己準確定位。那么.在求職過程中的”就業力”到底體現在哪裡呢?
一是要合理定位。從專業和實際情況出發,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確定自己的技能發展方向。二是要有容忍度。哪怕再先進的管理方法都是有缺陷的,不要過分敏感企業的一些不足之處。三是要調整心態。應屆畢業生有一定年齡及理論優勢,但畢竟缺乏實踐.尤其缺乏專業經驗,這就要求其低調、低姿態,要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腳踏實地,由零開始,從最基層開始逐步成長,堅決摒棄不切實際的空想,批准自己的坐標點和人生髮展戰略。
國務院2004年8月26日發表的《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說,受人口基數、人口年齡結構、人口遷移及社會進程等影響,21世紀前20年我國仍將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關專家認為.大學生必須調整個人心態,這是最為重要的。從本質上說.能夠”拋棄”自己的只能是自己!當你是一個身心健全的成年人,尤其作為大學生你的智力、知識也都居於社會群體的前列,就更應該有力量把握自己的未來。在學習、工作、做人各方面都得講求實事求是,這是一個最基準的起點。
衷心希望《我為什麼不要應屆畢業生》作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總匯,終將也是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開端。

職場必讀書籍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日益加劇,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去年四季度,工業、出口等關鍵經濟指標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6.8%的季度經濟成長率更是近年來所未有。經濟下行對就業影響很大。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推薦職場必讀圖書,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發揮行業優勢,通過書籍最大限度的帶動、指導和幫助更多的求職者、待業者及正在與企業共命運的各界職場人士…
《與公司同呼吸》
《脫掉你的外套》
《三國職場人生》
《公司名利場》
《誰殺了我的牛》
《慢節奏勝利法》
《職場新物種》
《不抱怨的世界》
《我的工作我做主》
《與你在顛峰相會》
《人人都能成功》
《郵差弗雷德》
《積極思考的力量》
《認真勝於能力》
《尊重自己的工作》
《我的職業我做主》
《每周工作4小時》
《為自己奮鬥》
《求職贏家的秘訣》
《傑克·韋爾奇自傳》
《事事領先一步》
《面對真實的自我》
《別被OFFICE幹掉》
《工作要有好心態》
《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
《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
《一個外企女白領的日記》
《修煉你的第二顆心》
《職場人士必讀的88則寓言》
《我歡迎這樣的畢業生》
《不抱怨的世界2:關係決定命運》
《二十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
《二十幾歲決定男人的一生》
《如何才能停止焦慮開始新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