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紅娘》

《我愛紅娘》

《我愛紅娘》故事取材於1842年奧地利劇作家約翰•內斯特里話劇《充分運用的一天》,1938年美國劇作家瑟恩頓•懷爾德將其改編成英文話劇《揚克的商人》,《揚克的商人》票房慘敗。1955年,懷爾德將劇本修改,加重了多莉戲份,並將演出更名為《媒人》再度上演,《媒人》獲得巨大成功,並於1958年改編成電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我愛紅娘》《我愛紅娘》

百老匯首演:1964年1月16日

場次:2844場(2場預演)

地點:聖•詹姆斯劇院(St.JamesTheatre)

創作團隊

作曲傑里•赫曼(JerryHerman)

作詞傑里•赫曼(JerryHerman)

編劇麥克•斯圖爾特(MichaelStewart)

根據瑟恩頓•懷爾德(ThorntonWilder)話劇《媒人》(Thematchmaker)改編

導演高爾•錢平(GowerChampion)

編舞高爾•錢平(GowerChampion)
舞美設計奧利弗•史密斯(OliverSmith)
服裝設計弗雷迪•韋托普(FreddyWittop)
燈光設計簡•羅森瑟爾(JeanRosenthal)
音響設計羅伯特•梅鮑恩(RobertMaybaum)
演員 卡洛爾•錢寧(CarolChanning),大衛•伯恩斯(DavidBurns),艾琳•布倫南(EileenBrennan)
百老匯第一次重排:1975年11月6日
場次:42場(3場預演)
地點:明斯科夫劇院(Minskoff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盧西亞•維克多(LuciaVictor)
編舞傑克•克萊格(JackCraig)
舞美設計奧利弗•史密斯(OliverSmith)
服裝總監羅伯特•普斯洛(RobertPusilo)
燈光設計約翰•格里森(JohnGleason)
演員 珀爾•拜利(PearlBailey),比利•丹尼爾斯(BillyDaniels),特倫斯•埃曼紐(TerrenceEmanuel)
百老匯第二次重排1978年3月5日
場次:147場(5場預演)
劇院:朗特•方丹劇院(Lunt-Fontanne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盧西亞•維克多(LuciaVictor)
編舞傑克•克萊格(JackCraig)
藝術總監傑里•赫曼(JerryHerman)
舞美設計奧利弗•史密斯(OliverSmith)
服裝設計弗雷迪•韋托普(FreddyWittop)
燈光設計馬丁•阿隆斯坦(MartinAronstein)
演員 卡洛爾•錢寧(CarolChanning),艾迪•布拉肯(Eddiebracken),卡羅爾•班寧格(CaroleBanninger)班寧格
百老匯第三次重排:1995年10月19日
場次:116場(11場預演)
地點:朗特•方丹劇院(Lunt-FontanneTheatre)

導演李•羅伊•利姆斯(LeeRoyReams)
編舞李•羅伊•利姆斯(LeeRoyReams)
藝術總監傑里•赫曼(JerryHerman)
舞美設計奧利弗•史密斯(OliverSmith)
舞美總監米格爾•洛佩茲—卡斯蒂洛(MiguelLopez-Castillo)
服裝設計喬納森•比克斯比(JonathanBixby)
燈光設計肯•比靈頓(KenBillington)
音響設計皮特•J•費茨傑拉德(PeterJ.Fitzgerald)
演員 卡洛爾•錢寧(CarolChanning),傑•加納(JayGarner),佛洛倫絲•拉西(FlorenceLacey)

創作背景

海報海報

《我愛紅娘》故事取材於1842年奧地利劇作家約翰•內斯特里(JohannNestroy)話劇《充分運用的一天》(ADayWellSpent),1938年美國劇作家瑟恩頓•懷爾德(ThorntonWilder)將其改編成英文話劇《揚克的商人》(TheMerchantofYonkers),《揚克的商人》票房慘敗。1955年,懷爾德將劇本修改,加重了多莉(Dolly)戲份,並將演出更名為《媒人》(TheMatchmaker)再度上演,《媒人》獲得巨大成功,並於1958年改編成電影。

製作人大衛•墨里克(DavidMerrick)認為該劇有改編音樂劇的潛力,邀請傑里•赫曼(JerryHerman)。音樂劇版中多莉一角最初是為埃塞爾•默曼(EthelMerman)而作,但默曼看過劇本後拒絕了這個角色,最終卡洛爾•錢寧(CarolChanning)接任女主角。墨里克最初希望傑羅姆•羅賓斯(JeromeRobbins),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等人執導,他們相繼拒絕後,高爾•錢平(GowerChampion)成為導演。

《我愛紅娘》在底特律和華盛頓特區進行試演,根據當地評論的意見,創作團隊適當修改劇本。當時演出名叫《多莉》,同樣根據評論意見改稱更戲謔的《我愛紅娘》

1964年1月,《我愛紅娘》在百老匯隆重首演,評論給予高度讚賞,演出成為60年代大熱門。儘管遭遇獲得巨大轟動的《滑稽女郎》競爭,演出仍然橫掃托尼獎。卡洛爾•錢寧(CarolChanning)離開劇組後,製作人墨里克充分利用明星號召力,邀請諸多百老匯重量級女星擔當主演,使得演出持續保持滿場紀錄。琴逑•羅傑斯(GingerRogers),貝蒂•格拉寶(BettyGrable),和曾經拒絕出任女主角的埃塞爾•默曼等相繼加入劇組,很多歌曲專門針對默曼的聲音特點進行了修改。

1975年,白勞會第一次重排開演,該版本最大特色是採用了全黑人演員,演出持續42場。1978年和1994年,錢寧在兩個重排版中擔任女主角。多莉成為百老匯女明星最熱衷於扮演的角色之一,瑪利•馬丁(MaryMartin)在《我愛紅娘》英國演出中第一次扮演女主角,隨後在日本巡演和越南戰區美國軍隊特別演出中繼續擔任該角色。

1969年,《我愛紅娘》被改編成電影,金•凱利(GeneKelly)擔任導演,芭芭拉•史翠珊(BarbraStreisand)和沃爾特•馬紹(WalterMatthau),電影榮獲7項奧斯卡提名,並獲得包括最佳電影音樂在內的三項大獎。

演出還推出了德國和墨西哥版。

劇情介紹

海報海報

多莉•加拉爾•利維(DollyGallagherLevi)是一個十分熱心的寡婦,她最愛多管閒事,撮合不同的人結婚。她去造訪新顧客,富有和善良德赫雷斯•范德格爾德(HoraceVandergelder),儘管她應該撮合赫雷斯和衣帽店主,寡婦艾琳•莫利(IreneMolloy)結婚,但很快她決定要他娶自己。

她來到赫雷斯的乾草店,邀請赫雷斯,其兩個店員科尼琉斯•哈克爾(CorneliusHack)、巴納比•塔克(BarnabyTucker),侄女艾蒙佳德(Ermengarde)和她的藝術家男友安布羅斯•肯普爾(AmbroseKemper)一起去紐約城散心。多莉略施小計讓赫雷斯與艾琳錯過,安排艾琳和她的手下和赫雷斯兩位店員見面,希望撮合他們。赫雷斯因為錯過艾琳十分惱怒,多莉安慰他並保證介紹一個十分適合他的富有繼承人。回到家,她把決定從丈夫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新生活。

艾蒙佳德和安布羅斯參加了一場波爾卡舞比賽,安布羅斯希望通過展示自己的才華贏得大獎,從而向赫雷斯證明自己有能力給艾蒙佳德提供有保障的生活。兩位店員決定要和自己約會的女士熱情接吻。多莉準備展開對赫雷斯的攻勢,在一系列笑料百出的誤會後,所有的人被帶到法庭。法庭上,店員表達了對莫利女士和她手下的愛,艾蒙佳德也想叔叔坦白對安布羅斯的愛,多莉告訴法官所有人的唯一罪過是墜入愛河,但是赫雷斯仍然沒有承認自己對多莉的愛情。
回到家,赫雷斯發現店員和侄女的愛情都有了歸宿,失落之餘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不能沒有多莉,他鼓起勇氣向多莉求婚,結局美滿。

曲目介紹

第一幕:

我把手放進去(IPutMyHandIn)

要消耗一個女人(ItTakesAWoman)

穿上你周日的禮拜服(PutOnYourSundayClothes)

背上的絲帶(RibbonsDownMyBack)

母親的遊行(MotherhoodMarch)

舞蹈(Dancing)

在遊行隊伍路過前(BeforetheParadePassesBy)

第二幕:

優雅(Elegance)

侍者的蓋勒普(TheWaiters'Gallop)

你好多莉(Hello,Dolly!)

波爾卡競賽(ThePolkaContest)

只要一會兒(ItOnlyTakesaMoment)

再見親愛的(SoLong,dearie

你好多莉重複(Hello,Dolly!reprise)

尾聲(Finale-TheCompany)

所獲成就

劇照劇照

1964年百老匯首演版榮獲1964年托尼獎(TonyAward)最佳音樂劇,最佳曲譜,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舞美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編舞,最佳音樂劇導演,最佳指揮,最佳編劇,最佳製作人獎。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提名
1970年戲劇桌獎(DramaDeskAward)傑出表演獎
1978年百老匯重排版榮獲1978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提名
1995年百老匯重排版榮1996年托尼獎最佳重排音樂劇提名
1964年,63歲的老歌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錄製演出主題曲《你好多莉》的單曲版,成為流行歌曲排行榜榜首歌曲,擊敗了蟬聯榜首14周之久的甲殼蟲樂隊。這是百老匯歌曲在未來20年內唯一一首進入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單曲,隨後百老匯歌曲退出了流行暢銷金曲領域。
歌手佩圖拉•克拉克(PetulaClark)錄製了《你好多莉》的法語和西班牙語版,均獲得巨大成功。
《我愛紅娘》獲得8項托尼獎,並保持該記錄長達37年,直到2001年被《製作人》打破。
演出檔期超過《窈窕淑女》成為最長壽的音樂劇,百老匯票房收入達到二千七百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二億美元),該記錄隨後被《屋頂上的提琴手》打破,儘管隨後音樂劇《火爆浪子》繼續刷新紀錄,《我愛紅娘》仍然是60年代音樂劇的商業奇蹟。

相關評價

“《我愛紅娘》是到目前為止,本演出季最出色的劇目。它的想像力和創新是目前越發物化的音樂劇潮流中難得一見的。演出中高於生活的絢麗和幽默都被創作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並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至於過分泛濫。“
——霍華德•陶曼(HowardTaubman)
《紐約時報》(NewYorkTimes)1964年1月17日
“卡洛爾自從1964年起就開始扮演多莉一角,當我再次看到她在舞台上演繹這個角色時,仿佛所有的歌曲和台詞都是她自己寫的一樣,完全融入了她的靈魂。”
——文森特•坎比(VincentCanby)
《紐約時報》(NewYorkTimes)1995年10月20日

電影版本

十九世紀末的美國紐約,精明、幹練、潑辣的媒婆Dolly一心一意想為富翁Vandergelder作媒,結果卻促成了自己與富翁的婚姻,同時,也撮合了富翁的兩個夥計與女帽商及助手、富翁侄女與藝術家的婚事。本片為美國多棲女星芭芭拉·史翠珊BarbraStreisand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好萊塢60年代的歌舞片經典之一,片中美妙的音樂和引人入勝的表演一直為人們所稱道。
導演:金·凱利GeneKelly
編劇:恩斯特·萊赫曼ErnestLehman
演員:芭芭拉·史翠珊BarbraStreisand——DollyLevi ;沃爾特·馬修WalterMatthau——HoraceVandergelder ;麥可·克勞福德MichaelCrawford——CorneliusHackl
製作公司:ChenaultProductionsInc.

上映日期:美國USA1969年12月16日
獲獎: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效、最佳音樂(歌曲)等

視頻欣賞

歐美經典音樂劇

歐美音樂劇是當今世界舞台上非常成功的戲劇藝術。歐美音樂劇,包括《歌劇院魅影》在內一大批精品音樂劇及享譽世界的音樂劇大師們,以其精妙絕倫、令人痴迷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億萬觀眾,創造了票房的奇蹟。2008年10月百老匯原裝音樂劇《阿依達》,登入中國,參演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成為國際頂級演出的一大看點和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