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獎

托尼獎

托尼獎全稱為安東尼特·佩瑞獎,是由美國戲劇協會為紀念該協會創始人之一的安東尼特·佩瑞女士而設立的。托尼獎設立於1947年,被視為美國話劇和音樂劇的最高獎,共設21個獎項,獲提名劇目均是在百老匯各劇院演出的劇目。1947年4月6日,第一屆托尼獎在紐約市著名的華爾道夫大飯店揭幕,並由佩瑞的好友兼合作夥伴、美國戲劇協會主席布魯克·佩貝頓主持。當時的決策機構6人委員會聘請了15位專家,通過秘密投票方式選出了獲獎人。從那之後,托尼獎與百老匯的藝術聲望、美學地位和票房收入等一起,成為全球舞台藝術的焦點。2016年4月,“美國百老匯托尼獎”在中國設立首家授權機構“美國百老匯托尼獎·中國”,並落戶北京亦莊。

基本信息

簡介

托尼獎 托尼獎

托尼獎(TonyAward,也譯做東妮獎、東尼獎)全稱為安東尼特·佩瑞獎,是由美國戲劇協會為紀念該協會創始人之一的安東尼特·佩瑞女士(AntoinettePerryAward)而設立的。

托尼獎設立於1947年,被視為美國話劇音樂劇的最高獎,共設21個獎項(包括最佳戲劇、最佳音樂劇、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音樂劇改編劇本。此外還頒發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編舞、最佳布景及最佳服裝等),獲提名劇目均是在百老匯各劇院演出的劇目。由600名專家參與投票。而自1997年第51屆頒獎禮開始,紐約無線電城音樂廳成為托尼永久舉行地。

1947年4月6日,第一屆托尼獎在紐約市著名的華爾道夫大飯店揭幕,並由佩瑞的好友兼合作夥伴、美國戲劇協會主席布魯克·佩貝頓主持。當時的決策機構6人委員會聘請了15位專家,通過秘密投票方式選出了獲獎人。從那之後,托尼獎與百老匯的藝術聲望、美學地位和票房收入等一起,成為全球舞台藝術的焦點。

作為美國戲劇領域的最高獎,托尼獎與電影領域的奧斯卡獎、電視領域的艾美獎和音樂領域的葛萊美獎齊名。

設立與命名

安東尼特·佩瑞於1888年出生於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1906年,年僅18歲的她首度登上舞台,並很快成為當時百老匯最知名的女演員之一。此外,佩瑞還是很有影響力的舞台劇製作人和導演。1917年,她與多位女性舞台劇工作者創立了“舞台劇女傑戰時救濟會”,並發起了一連串的義演和義賣活動,以支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受難民眾。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救濟會改名為美國戲劇協會,作為該協會主要領導人之一的佩瑞,積極推廣舞台劇藝術,促成劇院、戲校等的設立,也培育出一大批百老匯明星。據稱,家境富裕的她為推動百老匯舞台劇的發展,自掏腰包扶持新人新劇,到1946年她去世時,居然欠下了80萬美元的巨額債務。為此,美國戲劇協會董事會在她辭世後,決定以她的名字設立獎項,以每年表彰、鼓勵百老匯劇院表演的傑出成就。

獎盃與獎項

獎盃

托尼獎的第一、二屆獲獎者並沒有獎盃,他們所得到的是一張獎狀和一盒雪茄菸外加一隻錢包之類的獎品,同一獎項也往往為多位獲獎者同時獲得。

1949年,美國布景師協會幫助托尼獎舉辦了一次獎盃設計評比活動,赫爾曼•羅西的設計最終勝出。該獎盃正面是希臘悲劇、喜劇的面具,反面則是佩瑞女士的浮雕頭像。

獎項

1947年的托尼獎設立了8個獎項,只有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最佳導演和作曲等個人獎項。而隨著時代的前進,托尼獎的項目也逐年增刪,並修正名稱。如今的托尼獎正式獎項共有21個,除了話劇類的最佳劇作、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重推劇目以及設計類獎項(其中的布景、服裝、燈光獎由話劇和音樂劇新舊作品共同角逐),其餘11個獎項皆屬音樂劇的範疇,包括最佳音樂劇,最佳經典音樂劇重演,最佳音樂劇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音樂劇導演,最佳音樂劇劇本,最佳詞曲,最佳編曲和最佳編舞。早年的托尼獎還設定過最佳指揮獎,也曾設立過單獨的作曲獎,歌詞創作則與劇本獎合併。後來,指揮獎被取消,作曲作詞被合併為最佳詞曲,至1997年又增設了最佳編曲。

商業運行機制

托尼獎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商業運行機制。現由美國戲劇協會和美國劇場製作人聯盟聯合擁有,由“托尼獎產品公司” 負責具體運作。儘管托尼獎聲名顯赫,但實際上其獎勵範圍相當有限,只有在紐約市曼哈頓島上的百老匯劇場演出的特定節目,才有參賽資格。所謂特定節目,主要包括一般的音樂劇、歌舞劇以及話劇脫口秀等。但有些純舞蹈的表演項目(如《永恆的探戈》)或是一些綜合秀(如1989年集名編舞家、導演傑羅米•羅賓斯數十年經典創作片段的《百老匯之夜》等節目),在資格認定上還得由美國戲劇協會另行開會決定。此外,在戲院資格的認定上,托尼獎規定這些戲院的座位數必須超過美國戲劇協會所規定的標準,這一標準則每年視情況而定。如2002~2003年度須達到500座以上,方可被視為“百老匯製作”。儘管如此,每年在這區區三、四十間戲院中上演的連台好戲,仍舊主導了全球大半戲劇人口的注意力。尤其是百老匯的靈魂——音樂歌舞劇,更是吸引了亞洲、歐洲等地許多劇人及觀眾到此觀摩欣賞。而托尼獎音樂劇類的獲獎名單也因此成為各國樂迷、戲迷爭睹名劇、搶購名曲碟片的“風向標”。

評選程式

在評選方面,1947年時的托尼獎評審由美國戲劇協會董事會成員擔任,這些成員代表著劇院管理層、表演者和技術部門。1954年,評審會成員擴展到非戲劇協會成員的其他專業人士。當今,這一系統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除了美國戲劇協會董事會成員,評審們還分別來自美國戲劇演員協會、劇作家協會、舞台導演和舞蹈家協會、布景師聯盟、劇院代理商和經理人員聯盟等,目前人數約達700名。

除評審會外,托尼獎還設有提名委員會,委員由托尼獎管理委員會聘請的30位百老匯專業人士組成,每人任期三年。這些人的任務就是認真看完每一場百老匯秀,並在提名截止日前的星期日下午開會,討論提名名單。為保證提名公正,托尼獎委員會還聘請了一家會計公司擔任外部審計工作。

落戶中國

2016年4月,“美國百老匯托尼獎”在中國設立首家授權機構“美國百老匯托尼獎·中國”,並落戶北京亦莊。該授權機構與北京演藝集團、樂視集團、亦莊國投、開心麻花等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推動托尼獎項目在中國市場的開發和推廣。

歷屆列表

《澤西男孩》獲獎澤西男孩》獲獎

第十四屆托尼獎(1960年)

最佳音樂劇獎:費奧雷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讓我一個人待著(傑基·格利森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音樂之聲(瑪麗·馬丁)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費奧雷洛(湯姆·波斯利)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音樂之聲(帕特里西亞·紐威)
最佳導演獎:音樂之聲 (文森特·J·唐尼修)
最佳指揮獎:音樂之聲(弗里德里克·德萬奇)
最佳布景設計獎:音樂之聲(奧里弗·史密斯)
最佳服裝設計獎:薩拉托加(賽西爾·比頓)
最佳舞蹈編導獎:德斯特利又駕車了(麥克·基頓)
最佳舞台技師獎:神奇的工人(約翰·瓦爾特斯

第十五屆托尼獎(1961年)

最佳音樂劇獎:再見了,小鳥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卡米洛特(理查德·伯頓)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依爾瑪:親愛的人(伊莉莎白·西爾)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再見了,小鳥(迪克·范·戴克)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永不沉沒的莫里·布朗(坦米·格林姆斯)
最佳導演獎:再見了,小鳥(高爾·錢皮恩)
最佳指揮獎:卡米洛特(弗蘭茲·阿勒斯)
最佳布景設計獎:卡米洛特(奧里弗·史密斯)
最佳服裝設計獎:卡米洛特(阿德里安,托尼·杜魁特)

第十六屆托尼獎(1962年)

最佳音樂劇獎:如何成功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如何成功(羅伯特·莫斯)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狂歡節 (音樂劇)(安娜·馬若·阿爾伯蓋蒂),無弦(戴爾漢·卡洛爾)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如何成功(查爾斯·尼爾森·雷利)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捷運是可供睡覺之處(菲利斯·紐曼)
最佳導演獎:如何成功(阿比·巴勞斯)
最佳指揮獎:如何成功(艾略特·勞倫斯)
最佳音樂劇作者獎:如何成功(阿比·巴勞斯,傑克·萬斯 托克,威利·吉爾伯特)
最佳音樂劇製作人獎:如何成功(西·富爾,歐內斯特·馬丁)
最佳布景設計獎:狂歡節(音樂劇)(威爾·史蒂文·阿姆斯特朗)
最佳服裝設計獎:一個同性戀者的生活(路辛達·巴拉德)
最佳舞蹈編導獎:克瓦米那(艾格尼斯·德米爾),無弦(卓伊·萊頓)
特別獎:無弦(理查德·羅傑斯)

第十七屆托尼獎(1963年)

最佳音樂劇獎:論壇路上的怪事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論壇路上的怪事(澤羅·莫斯特爾)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瓦托里奇(維維安·雷)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論壇路上的怪事(大衛·伯恩斯)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讓世界停下,我要下車(安娜·奎爾)
最佳導演獎:論壇路上的怪事(喬治·阿波特)
最佳指揮獎:奧立弗 (音樂劇)(唐納德·皮平)
最佳音樂劇作者獎:論壇路上的怪事(布爾特·謝維洛夫,拉里·吉爾匹特)
最佳音樂劇製作人獎:論壇路上的怪事(哈羅德·普林斯)
最佳音樂劇作詞作曲獎:奧立弗(音樂劇)(萊昂內爾·巴特)
最佳布景設計獎:奧立弗(音樂劇)(西恩·肯尼)
最佳服裝設計獎:小小的我(羅伯特·弗列切爾)
最佳舞蹈編導獎:小小的我(鮑勃·大眾)
最佳舞台技師獎:總統先生(索利·伯尼克)

第十八屆托尼獎(1964年)

最佳音樂劇獎:你好多莉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狡猾(伯特·拉爾)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你好多莉(卡洛爾·錢寧)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她愛我(傑克·卡西蒂)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來吃晚餐的姑娘(特西·歐西爾)
最佳導演獎:你好多莉(高爾·錢皮恩)
最佳指揮獎:你好多莉(謝波德·科里曼)
最佳音樂劇作者獎:你好多莉(麥可·斯圖沃特)
最佳音樂劇製作人獎:你好多莉 (大衛·莫里克)
最佳音樂劇作詞作曲獎:你好多莉(傑里·何曼)
最佳布景設計獎:你好多莉(奧立弗·史密斯)
最佳服裝設計獎:你好多莉(弗雷蒂·威托普)
最佳舞蹈編導獎:你好多莉(高爾·錢皮恩)

第十九屆托尼獎(1965年)

最佳音樂劇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澤羅·莫斯特爾)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赤色威脅(麗莎·明尼里)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喔,多可愛的戰爭(維克多·斯賓內蒂)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瑪麗亞·卡洛娃)
最佳導演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傑羅姆·羅賓斯)
最佳音樂劇作者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約瑟夫·斯特恩)
最佳音樂劇製作人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哈羅德·普林斯
最佳音樂劇作詞作曲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傑里·波克,舍爾頓·哈尼克)
最佳布景設計獎:貝克街(奧立弗·史密斯)
最佳服裝設計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帕特里西亞·齊普羅特)
最佳舞蹈編導獎: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傑羅姆·羅賓斯)

第二十屆托尼獎(1966年)

最佳音樂劇獎:唐·吉訶德 (音樂劇)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唐·吉訶德(音樂劇)(理查德·基利)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媽咪(安吉拉·蘭斯伯利)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媽咪(弗朗基·麥可斯)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媽咪(比特里斯·阿瑟)
最佳導演獎:唐·吉訶德(音樂劇)(阿爾伯特·馬里)
最佳音樂劇作詞作曲獎:唐·吉訶德(音樂劇)(米奇·雷,卓伊·達里恩
最佳布景設計獎:唐·吉訶德(音樂劇)(霍華德·貝)
最佳舞蹈編導獎:甜蜜的慈善(鮑勃·大眾)

第二十一屆托尼獎(1967年)

最佳音樂劇獎:歌廳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我願意!我願意(羅伯特·普雷斯頓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蘋果樹 (音樂劇)(芭芭拉·哈里斯)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歌廳(卓伊爾·格雷)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歌廳(佩格·莫雷)
最佳導演獎:歌廳(哈羅德·普林斯)
最佳音樂劇作詞作曲獎:歌廳(約翰·坎德爾,弗雷德·艾伯)
最佳布景設計獎:歌廳(鮑里斯·阿龍森)
最佳服裝設計獎:歌廳(帕特里西亞·齊普馬特)
最佳舞蹈編導獎:歌廳(羅納德·菲爾德)

第二十二屆托尼獎(1968年)

最佳音樂劇獎:哈利路亞,寶貝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幸福時光(羅伯特·高列特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那天的情人(帕特里西亞·勞特勒吉),哈利路亞,寶貝(萊斯麗·烏岡姆斯)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道瓊斯現在怎樣(海勒姆·舍爾曼)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哈利路亞,寶貝(利蓮·海曼)
最佳導演獎:幸福時光(高爾·錢皮恩)
最佳音樂劇作詞作曲獎:哈利路亞,寶貝(朱利·斯特恩,貝蒂·康登,阿道夫·格林)
最佳布景設計獎:金色彩虹(羅伯特·蘭道夫),幸福時光(皮得·威克斯勒)
最佳服裝設計獎:哈利路亞,寶貝(依林內·沙拉夫)
最佳舞蹈編導獎:幸福時光 (高爾·錢皮恩)

第二十三屆托尼獎(1969年)

最佳音樂劇獎:1776
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許諾,許諾(查里·歐巴奇)
最佳音樂劇女演員獎:親愛的世界(安吉拉·蘭斯布里)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獎:1776(羅納德·赫爾蓋特)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獎:許諾,許諾(瑪麗安·莫瑟)
最佳導演獎:1776(彼得·杭特)
最佳布景設計獎:佐爾巴(鮑里斯·阿龍森)
最佳服裝設計獎:坎特布里的故事(勞頓·塞茵西爾)
最佳舞蹈編導獎:喬治·M(卓伊·萊頓)

第六十屆托尼獎(2006年)

最佳話劇:《歷史男孩》
最佳音樂劇:《澤西男孩》
話劇類最佳男主角:理察·格里菲斯(《歷史男孩》)
話劇類最佳女主角:辛西婭·尼克森(《兔子洞》
話劇類最佳男配角:伊恩·麥克迪爾米德(《信心療法治療師》)
話劇類最佳女配角:弗朗西斯·德拉圖爾(《歷史男孩》)
音樂劇類最佳男主角:約翰·勞埃德·揚(《澤西男孩》)
音樂劇類最佳女主角:拉查茲(《紫色》)
音樂劇類最佳男配角:克里斯琴·霍夫(《澤西男孩》
音樂劇類最佳女配角:貝思·萊維爾(《悶伴》)
話劇類最佳導演:尼古拉斯·海特納(《歷史男孩》)
音樂劇類最佳導演:約翰·多伊爾(《斯威尼·托德》)
話劇類最佳服裝設計:凱薩琳·朱伯(《起身高歌!》)
音樂劇類最佳服裝設計:格雷格·巴恩斯(《悶伴》)
終身成就獎:哈羅德·普林斯
地區劇院獎:華盛頓州西雅圖英蒂曼劇院
特別獎:薩拉·瓊斯(《橋與隧道》)

第六十一屆托尼獎(2007年)

最佳話劇:《烏托邦之岸》
最佳音樂劇:《春之甦醒》
音樂劇類最佳劇本:《春之甦醒》
最佳詞曲創作:《春之甦醒》
話劇類最佳導演:傑克·奧布賴恩(《烏托邦之岸》)和梅利·斯蒂爾(《男孩面前》)
音樂劇類最佳導演:麥可·邁耶(《春之甦醒》)
話劇類最佳男主角:弗蘭克·蘭傑拉(《弗羅斯特/尼克森》)
話劇類最佳女主角:朱莉·懷特(《小狗笑了》)
音樂劇類最佳男主角:大衛·皮爾斯(《幕》)
音樂劇類最佳女主角:克麗絲廷·埃伯索爾(《灰色花園》)

第六十二屆托尼獎(2008年)

最佳話劇:八月:奧色治郡(August:OsageCounty)
最佳音樂劇:身在高地(InTheHeights)
最佳重排話劇:波音-波音(Boeing-Boeing)
最佳重排音樂劇:南太平洋(SouthPacific)
最佳話劇男主角:馬克·李朗斯《波音-波音》/MarkRylance,Boeing-Boeing
最佳話劇女主角:迪安娜·杜那根《八月:奧色治郡》/DeannaDunagan,August:OsageCounty
最佳音樂劇男主角:保羅·斯佐特《南太平洋》/PauloSzot,SouthPacific
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帕蒂·盧波恩《吉普賽》/PattiLuPone,Gypsy
最佳話劇男配角:吉姆·諾頓《航海家》/JimNorton,Theseafarer
最佳話劇女配角:朗蒂·里德《八月:奧色治郡》/RondiReed,August:OsageCounty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博伊德·蓋恩斯《吉普賽》/BoydGaines,Gypsy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蘿拉·拜南蒂《吉普賽》/LauraBenanti,Gypsy
最佳話劇導演:安娜·D·沙皮羅《八月:奧色治郡》/AnnaD.Shapiro,August:OsageCounty
最佳音樂劇導演:巴特萊特·謝爾《南太平洋》/BartlettSher,SouthPacific
最佳音樂劇劇本:陌路相逢(PassingStrange)
最佳音樂:身在高地(InTheHeights)
最佳編舞:身在高地(InTheHeights)
最佳樂團演奏:身在高地(InTheHeights)
最佳話劇舞美設計:八月:奧色治郡(August:OsageCounty)
最佳音樂劇舞美設計:南太平洋(SouthPacific)
最佳話劇服裝設計:危險關係(LesLiaisonsDangereuses)
最佳音樂劇服裝設計:南太平洋(SouthPacific)
最佳話劇音響:三十九級台階(The39Steps)
最佳音樂劇音響:南太平洋(SouthPacific)
最佳話劇燈光設計:三十九級台階(The39Steps)
最佳音樂劇燈光設計:南太平洋(SouthPacific)
最佳劇院:芝加哥“莎士比亞”劇場(ChicagoShakespeareTheatre)
終身成就獎: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Sondheim)
特別獎:羅伯特·拉塞爾·班內特(RobertRussellBennett,1894-1981)

第六十三屆托尼獎(2009年)

最佳編劇:彼得-達爾凌(PeterDarling)《音樂劇:比利-艾略特》(BillyElliot)
最佳音樂劇導演:史蒂芬-達爾德利(StephenDaldry)《音樂劇:比利-艾略特》(BillyElliot)
最佳舞台劇導演:馬修斯-沃爾楚斯(MatthewWarchus)《上帝的屠殺》(GodofCarnage)
最佳舞台劇男主角:傑弗里-拉什(GeoffreyRush)《驅逐國王》
最佳舞台劇女主角:瑪爾西亞-蓋伊-哈登(MarciaGayHarden)《上帝的屠殺》
音樂劇最佳男配角:格里格瑞-賈巴拉(GregoryJbara)《音樂劇:比利-艾略特》(BillyElliot)
音樂劇最佳女配角:卡倫-奧利弗(KarenOlivo)《西部故事》(WestSideStory)
舞台劇最佳男配角:羅傑-羅賓遜(RogerRobinson)《喬-特納的來往》(JoeTurner'sComeandGone)
舞台劇最佳女配角:安吉拉-蘭斯柏麗(AngelaLansbury)《愉悅精神》(blitheSpirit)
最佳舞台劇劇情設計:德里克-麥拿輪(DerekMclane)《33種變化》(33Variations)
最佳音樂劇劇情設計:伊恩-麥克尼爾(IanMacNeil)《音樂劇:比利-艾略特》
最佳管弦樂編曲:馬丁-科赫(MartinKoch)《音樂劇:比利-埃利奧特》麥可-斯塔羅賓(MichaelStarobin)《趨於正常》(NexttoNormal)
最佳音樂劇本:李-霍爾(LeeHall)《BillyElliot》
最佳舞台劇服裝:安東尼-沃德(AnthonyWard)《瑪麗-斯圖爾特》(MaryStuart)
最佳音樂劇服裝:蒂姆-哈特利(TimHatley)《音樂劇:史瑞克》(ShrektheMusical)
最佳舞台劇聲效:喬治瑞-克拉克(GregoryClarke)《Equus》
最佳音樂劇聲效:保羅-阿爾迪蒂(PaulArditti)《音樂劇:比利-艾略特》(BillyElliot)
最佳舞台劇燈光:布萊恩-麥克德維特(BrainMacDevitt)《喬-特納的來往》(JoeTurner'sComeandGone)
最佳音樂劇燈光:里克-費舍爾(RickFisher)《音樂劇:比利-艾略特》(BillyElliot)
地區劇院獎:阿爾凌頓簽名劇院(SignatureTheatre,Arlington)
托尼特別獎:雪莉爾-赫茲(ShirleyHerz)
伊薩貝爾-史蒂文森獎:菲利斯-紐曼(PhyllisNewman)

第六十四屆托尼獎(2010年)

最佳戲劇:《紅》
最佳音樂劇:《孟菲斯》
最佳音樂劇原著:《孟菲斯》
最佳音樂劇本:《孟菲斯》
最佳舊翻新戲劇:《圍欄》
最佳舊翻新音樂劇:《假鳳虛凰》(LaCageAuxFolles)
戲劇類最佳男主角:丹澤爾華盛頓,《圍欄》
戲劇類最佳女主角:維奧拉戴維斯,《圍欄》
音樂劇類最佳男主角:道格拉斯霍奇(DouglasHodge),《假鳳虛凰》
音樂劇類最佳女主角:凱薩琳澤塔瓊斯,《小夜曲》
戲劇類最佳男配角:艾迪瑞德(EddieRedmayne),《紅》
戲劇類最佳女配角:斯嘉麗詹森,《橋上一瞥》
音樂劇類最佳男配角:萊威克里斯(LeviKreis),《百萬英鎊四重奏》(MillionDollarQuartet)
音樂劇類最佳女配角:凱特菲尼蘭(KatieFinneran),《承諾,承諾》(Promises,Promises)
戲劇類最佳導演:麥可格蘭德志(MichaelGrandage),《紅》
音樂劇類最佳導演:特里約翰森(TerryJohnson),《假鳳虛凰》
最佳編舞:比爾T瓊斯(BillT.Jones),《費拉》(Fela!)
最佳編曲:達瑞爾沃特斯(DarylWaters)、大衛杜蘭(DavidBryan),《孟斐斯》(Memphis)
戲劇類最佳布景:克里斯特夫歐蘭(ChristopherOram),《紅》
音樂劇類最佳布景:克里斯汀瓊斯(ChristineJones),《美國白痴》(AmericanIdiot)
戲劇類最佳服裝:凱薩琳祖博(CatherineZuber),《皇家貴族》(TheRoyalFamily)
音樂劇類最佳服裝:馬瑞娜德黑奇(MarinaDraghici),《費拉》(Fela)
戲劇類最佳燈光:尼爾奧斯汀(NeilAustin),《哈姆雷特》(Hamlet)
音樂劇類最佳燈光:卡文亞當斯(KevinAdams),《美國白痴》(AmericanIdiot)
戲劇類最佳配樂:亞當考克(AdamCork),《紅》(Red)
音樂劇類最佳配樂:羅伯特凱珀羅維斯(RobertKaplowitz),《費拉》(Fela!)
終身成就獎:瑪麗安塞爾德斯(MarianSeldes)和艾倫雅克伯恩(AlanAyckbourn)
最佳地方劇院:康乃狄克州沃特福德市尤金奧尼爾劇院(TheEugeneO'NeillTheaterCenter)
伊莎貝爾-史蒂芬森獎:大衛海德皮爾斯(DavidHydePierce)
戲劇界傑出大獎:美國紐約劇場協會B.H巴里(B.H.Barry)和蒂姆維奧拉(TimViola)(鶯歌鸝舞)

第六十五屆托尼獎(2011年)

最佳話劇:《戰馬》(WarHorse)
最佳音樂劇:《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重排話劇:《平常心》(TheNormalHeart)
最佳重排音樂劇:《萬事皆空》(AnythingGoes)
最佳音樂劇劇本:《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話劇導演:《戰馬》(WarHorse)
最佳音樂劇導演:《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音樂:《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配器:《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編舞:《萬事皆空》(AnythingGoes)
最佳話劇服裝設計:《不可兒戲》(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
最佳音樂劇服裝設計:《沙漠妖姬》(PriscillaQueenoftheDesert)
最佳話劇布景設計:《戰馬》(WarHorse)
最佳音樂劇布景設計:《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話劇燈光設計:《戰馬》(WarHorse)
最佳音樂劇燈光設計:《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話劇音響設計:《戰馬》(WarHorse)
最佳音樂劇音響設計:《摩門經》(TheBookofMormon)
最佳話劇男主角:MarkRylance《耶路撒冷》/MarkRylance,Jerusalem
最佳話劇女主角:弗朗西斯·邁克道蒙《好人》/FrancesMcDormand,GoodPeople
最佳話劇男配角:JohnBenjaminHickey《平常心》/JohnBenjaminHickey,TheNormalHeart
最佳話劇女配角:EllenBarkin《平常心》/EllenBarkin,TheNormalHeart
最佳音樂劇男主角:NorbertLeoButz《逍遙法外》/NorbertLeoButz,CatchMeIfYouCan
最佳音樂劇女主角:SuttonFoster《萬事皆空》/SuttonFoster,AnythingGoes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JohnLarroquette《財星高照》/JohnLarroquette,HowtoSucceedinBusinessWithoutReallyTrying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NikkiM.James《摩門經》/NikkiM.James,TheBookofMormon

第六十六屆托尼獎(2012年)

最佳話劇:《克萊伯恩公園(ClybournePark)》
最佳音樂劇:《曾經(Once)》
最佳音樂劇劇本:《曾經(Once)》
最佳原創詞曲:《報童傳奇(Newsies)》
最佳復排劇:《推銷員之死(DeathofaSalesman)》
最佳復排音樂劇:《波吉和貝絲(PorgyandBess)》
最佳話劇男主角:詹姆斯·柯登(JamesCorden)
最佳話劇女主角:妮娜·阿瑞安達(NinaArianda)
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斯蒂夫·卡茲(SteveKazee)
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奧德拉·麥克唐納(AudraMcDonald)
最佳話劇男配角:克里斯蒂安·鮑勒(ChristianBorle)
最佳話劇女配角:朱迪斯·萊特(JudithLight)
最佳音樂劇男配角:麥可·麥格拉斯(MichaelMcGrath
最佳音樂劇女配角:、茱蒂·凱(JudyKaye)
最佳話劇導演:麥克·尼克斯(MikeNichols)
最佳音樂劇導演:約翰·蒂芬尼(JohnTiffany)
最佳編舞:克里斯多福·加特利(ChristopherGattelli)
最佳編曲:丹尼·圖博(DannyTroob)
最佳話劇舞台設計:東尼爾·維勒(DonyaleWerle)
最佳音樂劇舞台設計:鮑勃·克勞利(BobCrowley)
最佳話劇服裝設計:帕洛馬·揚(PalomaYoung)
最佳音樂劇服裝設計:格萊格·巴尼斯(GreggBarnes)
最佳話劇燈光設計:傑夫·考特(JeffCroiter)
最佳音樂劇燈光設計:娜塔莎·卡茲(NatashaKatz)
最佳話劇音效設計:達戎·L·韋斯特(DarronLWest)
最佳音樂劇音效設計:克里夫·古德溫(CliveGoodwin)
戲劇終身成就特別托尼獎:艾曼紐爾·阿岑伯格(EmanuelAzenberg)
地區劇院獎:莎士比亞劇團(華盛頓)
伊莎貝拉·斯蒂文森獎:伯納德塔·彼特斯(BernadettePeters)
特別托尼獎:演員權益協會、休·傑克曼(HughJackman)
戲劇傑出成就托尼榮譽獎:弗萊迪·傑生(FreddieGershon)、阿蒂·斯卡蒂(ArtieSiccardi)、TDF開門項目(TDFOpenDoors)

第六十七屆托尼獎(2013年)

最佳話劇:《萬尼亞、索尼亞、馬莎與斯派克》
最佳音樂劇:《長靴》
最佳話劇男主角:特雷西・萊茨(TracyLetts)《誰怕維吉尼亞・伍爾芙?》
最佳話劇女主角:西瑟莉・泰森(CicelyTyson)《去邦蒂富爾的旅程》
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比利・波特(BillyPorter)《長靴》
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帕蒂娜・米勒(PatinaMiller)《彼平正傳》
最佳話劇導演:潘・麥金農(PamMacKinnon)《誰怕維吉尼亞・伍爾芙?》
最佳音樂劇導演:黛安・鮑羅斯(DianePaulus)《彼平正傳》

里程碑

所獲獎項最多的音樂劇:《製作人》(TheProducers),2001年共獲12項獎,包括最佳音樂劇獎。
所獲獎項最多的話劇:《烏托邦海岸》(TheCoastofUtopia),2007年共獲7項獎,包括最佳話劇獎。
獲得提名最多但獲獎最少的劇目:音樂劇《斯科茨伯勒男孩》(TheScottsboroBoys),2011年共獲12項提名卻無一獲獎。
只有三部音樂劇獲得該門類分量最重的六項大獎:1950年,《南太平洋》(SouthPacific);1979年,《理髮師陶德》(SweeneyTodd:TheDemonBarberofFleetStreet);2003年,《髮膠明星夢》(Hairspray)。每一劇目均獲得當年最佳音樂劇獎、最佳詞曲創作獎、最佳音樂劇劇本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最佳音樂劇女主角以及最佳音樂劇導演獎。
只有一部音樂劇獲得當年該門類全部四項表演獎項:1950年,《南太平洋》,榮獲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音樂劇男配角、最佳音樂劇女配角。
獲獎次數最多的個人: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8次最佳音樂劇獎,8次最佳音樂劇導演獎、2次音樂劇製作人獎(BestProducerofaMusical)和3次托尼特別獎,總計21次。
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Sondheim)是獲獎次數最多的作曲家,總計8次。
鮑勃·福斯(BobFosse)獲最佳編舞獎達8次之多,是為該獎項獲獎次數最高記錄。
奧利弗·史密斯(OliverSmith)獲最佳場景設計獎達7次之多,是為該獎項獲獎次數最高記錄。
朱爾斯·費舍爾(JulesFisher)獲最佳燈光設計獎達9次之多,是為該獎項獲獎次數最高記錄。
奧德拉·麥克唐納(AudraMcDonald)是獲得表演類獎項次數最多者,為6次。
泰倫斯·麥克納利(TerrenceMcNally)和湯姆·斯托帕德(TomStoppard)並列為獲獎次數最多的作者,各為4次。
獲提名次數最多的個人:琪塔·里維拉(ChitaRivera),總計8次。
首位獲得最佳話劇獎的女性作者:弗朗西絲·古德里奇(FrancesGoodrich),1956年獲獎,劇目為《安妮·弗蘭克日記》(TheDiaryofAnneFrank),與其夫艾伯特·哈克特(AlbertHackett)共同創作。
首位獲得最佳音樂劇女主角的非洲裔美國人:戴安·卡羅爾(DiahannCarroll),1962年獲獎,劇目為《不求回報》(NoStrings)。
首位獲得最佳話劇男主角的非洲裔美國人: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EarlJones),1969年獲獎,劇目為《拳王奮鬥史》(TheGreatWhiteHope)。
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EarlJones)
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EarlJones)
首位獲得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的非洲裔美國人:克里沃恩·利特爾(CleavonLittle),1970年獲獎,劇目為《普雷》(Purlie)。
首位獲得最佳話劇獎的非洲裔美國作者:約瑟夫·亞歷山大·沃克(JosephAlexanderWalker),1974年獲獎,劇目為《尼日河》(TheRiverNiger)。
首位獲得最佳話劇獎的亞裔美國作者:黃哲倫(DavidHenryHwang),1988年獲獎,劇目為《蝴蝶君》(M.Butterfly)。
首位獨自獲得最佳話劇獎的女性作者:溫迪·華瑟斯廷(WendyWasserstein),1989年獲獎,劇目為《海地紀事》(TheHeidiChronicles)。
首位獲得最佳音樂劇女主角的亞裔美國人:莉亞·莎隆嘉(LeaSalonga),1991年獲獎,劇目為《西貢小姐》(MissSaigon)。
首位獲得最佳音樂劇導演獎的女性:朱麗·泰莫(JulieTaymor),1998年獲獎,劇目為《獅子王》(TheLionKing)。
首位獲得最佳話劇導演獎的女性:加里·海因斯(GarryHynes),1998年獲獎,劇目為《聯安鎮的選美皇后》(TheBeautyQueenofLeenane)。
首位獲得最佳話劇女主角的非洲裔美國人:菲利西亞·拉沙德(PhyliciaRashad),2004年獲獎,劇目為《陽光下的葡萄乾》(ARaisinintheSun)。
首位獨自獲得最佳詞曲創作的女性:辛蒂·羅波(CyndiLauper),2013年獲獎,劇目為《長靴妖姬》(KinkyBoots)。
首位獲得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的亞裔美國人:露蒂·安·邁爾斯(RuthieAnnMiles),2015年獲獎,劇目為《國王與我》(TheKingandI)。
首個同時獲得最佳詞曲創作獎和最佳音樂劇劇本獎的女性團隊:珍寧·泰索里(JeanineTesori)和麗莎·克朗(LisaKron),2015年獲獎,劇目為《歡樂之家》(FunHome)。

中國劇目入圍

2009年第63屆托尼獎頒獎典禮,中國劇目《少林武魂》獲得最佳特別戲劇活動獎(BestSpecialTheatricalEvent)提名,成為首個入圍托尼獎的中國劇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