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秀》

《富麗秀》

音樂劇《富麗秀》原名《樓上的姑娘》(The Girls Upstairs),故事發生在當代百老匯的一家劇院,一群曾經在這裡創造輝煌演出史的老演員再度相聚,感慨頗多。作曲家史蒂芬•桑代姆(Stephen Sondiem)模仿早期百老匯富麗秀風格為演出譜寫了諸多懷舊樂曲,以惆悵的情緒描摹了曾經輝煌一時的演員的辛酸。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海報海報

百老匯首演:1971年4月4日
場地:522場
地點:冬季花園劇院(WinterGardenTheatre)
創作團隊
作曲史蒂芬•桑代姆(StephenSondiem)
作詞史蒂芬•桑代姆(StephenSondiem)
編劇詹姆斯•古德曼(JamesGoldman)
導演哈羅德•普林斯(HaroldPrince)和麥克•貝內特(MichaelBennett)
編舞麥克•貝內特(MichaelBennett)
舞美設計布里斯•阿隆松(BorisAronson)
服裝設計弗羅倫斯•克洛茨(FlorenceKlotz)
燈光設計薩龍•穆瑟爾(TharonMusser)
音響設計傑克•曼恩(JackMann)
人物造型喬•圖奔斯(JoeTubens)和泰德•阿扎爾(TedAzar)
演員 多羅西•科林斯(DorothyCollins),約翰•麥克馬丁(JohnMcMartin),維多利亞•瑪洛利(VictoriaMallory),維吉尼亞•山迪夫(VirginiaSandifur)

倫敦西區首演版:1987年
地點:莎夫特斯伯利劇院(Shaftesbury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麥克•奧克倫特(MikeOckrent)
遵從百老匯首演版製作
演員 多羅瑞絲•格蕾(DoloresGray),黛安娜•里格(DianaRigg),丹尼爾•馬塞(DanielMassey),朱利亞•麥克肯茲(JuliaMcKenzie),大衛•希利(DavidHealy),瑪利亞•查爾斯(MariaCharles)
百老匯重排:2001年4月5日
場次:117場(31預演)
地點:貝拉斯科劇院(BelascoTheatre)

創作團隊
導演馬修•沃查斯(MatthewWarchus)
編舞凱特林•馬歇爾(KathleenMarshall)
舞美設計馬克•湯普森(MarkThompson)
服裝設計瑟昂尼•V•阿爾德里奇(TheoniV.Aldredge)
燈光設計休•范斯通(HughVanstone)
自動投影設計蘿拉•弗蘭克(LauraFrank)
音響設計喬納森•迪恩斯(JonathanDeans)
演員 布萊瑟•丹納(Blythedanner),格雷格里•哈里森(GregoryHarrison),瑪戈•錢平(MargeChampion),瓊•羅伯茨(JoanRoberts),凱利•奧哈拉(KelliO'Hara)
倫敦西區重排版:2002年
地點:皇家節日音樂廳(RoyalFestivalHall)
導演萊瑟斯特•海馬克特(LeicesterHaymarket)
演員 保羅•凱利森(PaulKerryson),大衛•杜爾翰(DavidDurham),路易斯•古爾德(LouiseGold),亨利•古德曼(HenryGoodman)

創作背景

劇照劇照

1971年,在波士頓外省試演之後,《富麗秀》在百老匯隆重首演,諸多富有傳奇色彩的舞台劇演員和曾經的富麗秀明星加盟劇組。儘管演出持續了近一年半,仍然未能取得成功。落幕時,演出製作人嚴重虧損。演出失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桑代姆的歌曲懷舊而惆悵,與觀眾預期富麗秀的華美隆重形成鮮明對比,給觀眾造成巨大心理落差。其次演出舞台裝置複雜,服裝奢華,製作費用高達80萬美元(相當與今天的一千萬美元),同時每周運營成本高達8萬美元,需要劇院上座率保持80%以上才能盈虧平衡。最終導致演出投資商不堪重負,血本無歸。

票房慘敗並不影響演出的藝術成就得到充分肯定,百老匯首演版得到評論界壓倒性好評,演員表演尤其值得稱道。但因為演出本身耗費大量資金,製作人無法對劇組錄音投入足夠資金,原計畫雙唱片錄音縮減成單唱片,大量歌曲遭到縮減,部分歌曲被刪除,嚴重影響了錄音的藝術質量。

儘管存在虧本可能,不同製作人都多次重排《富麗秀》。1985年,林肯中心邀請大量百老匯資深演員共同主演演唱會版《富麗秀》,卡羅爾•伯內特(CarolBurnett)擔任女主角,劇組成員還包括芭芭拉•庫克(BarbaraCook),喬治•荷恩(GeorgeHearn),伊萊恩•斯特里奇(ElaineStritch),李•雷米克(LeeRemick)等。該版演出引起轟動,並製作了完整錄音錄象,成為最受好評的《富麗秀》音響製品。

1987年,英國製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CameronMackintosh)投巨資在倫敦西區搬演《富麗秀》,最大限度再現百老匯首演版的輝煌盛景,並集結了西區當時最具實力的演員,演出取得轟動。桑代姆特意為演出創作四首新歌,這個版本加快的戲劇進程,使劇情更加動人,也有評論認為劇情加速導致懷舊惆悵氣氛被大大削弱。儘管因為投資巨大,演出毫無贏利,但麥金托什重排藝術精品的努力得到業內的肯定和尊重。該版劇組錄音囊括了所有歌曲,並被BBC電台評選為最受歡迎音樂劇之一。

2001年,導演馬修•沃查斯(MatthewWarchus)集結多位好萊塢和百老匯40年代演員,在百老匯上演新版《富麗秀》,劇組包括貝蒂•嘉利特(BettyGarrett),瑪戈•錢平(MargeChampion),瓊•羅伯茨(JoanRoberts),瑪尼•尼克森(MarniNixon)等。該版本使用了十分簡單的舞台設計,省略了舞台計畫和華麗服裝,也因此被評論界批評為抹殺了演出的浪漫色彩。該版票房不佳,評論也多為否定態度。

2002年,《富麗秀》在倫敦西區重排,沒能超越1987年版。

2007年,紐約城市中心《喝彩》系列演出製作了新版《富麗秀》演唱會,演出受到歡迎,6場演出一票難求。2007年底,桑代姆在《紐約時報》上聲稱《富麗秀》將製作電影版,亞隆•索金(AaronSorkin)擔任劇本改編,山姆•門德斯(SamMendes0擔任導演,但是電影版具體日程尚未確定。

劇情介紹

劇照劇照

百老匯一家衰敗的劇院即將拆除,多年前曾在該劇院演出偉斯曼富麗秀(Weismann's Follies,隱射齊格飛富麗秀)的過氣明星重聚一堂,儘管如今被人遺忘,但他們曾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給觀眾帶來無窮的樂趣。故事圍繞其中的兩對夫婦,巴迪和莎利•杜蘭特•普朗默(Buddy and Sally Durant Plummer),本和菲利斯•羅傑斯•斯通(Ben and Phyllis Rogers Stone)展開。

莎利和菲利斯曾經是富麗秀的明星,現在兩人的婚姻都陷入了困境。巴迪經常商務出差,和公司的女下屬有染。莎利則對本舊情難忘,本相當自私,使菲利斯覺得自己是個精神棄婦。

音樂劇一開始,演員們回憶起當年演出的盛況,唱起老歌,但是鏡子裡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倩影。隨後他們面對著各自婚姻和生活的困頓。

曲目介紹

《富麗秀》百老匯首演是獨幕劇,但隨後版本將演出分為兩幕。

漂亮姑娘(BeautifulGirls)

別看著我(Don'tLookatMe)

等待樓上的姑娘(WaitingfortheGirlsUpstairs)

屋頂的雨滴(RainontheRoof)

啊!巴黎(Ah,Paris!)

百老匯寶貝(BroadwayBaby)

你沒選擇的路(TheRoadYouDidn'tTake)

巴迪的眼睛(InBuddy'sEyes)

那個女人是誰(Who'sThatWoman?)

我還在這裡(I'mStillHere)

太多清晨(TooManyMornings)

就這個姑娘(TheRightGirl)

又一個吻(OneMoreKiss)

我怎能離開你?(CouldILeaveYou?)

愛土(Loveland)

你會愛上明天/愛讓我們看透

(You'reGonnaLoveTomorrow/LoveWillSeeUsThrough)

迪布魯斯(Buddy'sBlues–Buddy)

悵然若失(LosingMyMind)

露西和傑茜的故事(TheStoryofLucyandJessie)

生存、歡笑和愛情(Live,Laugh,Love)

尾聲(Finale)

所獲成就

1971年百老匯首演版榮獲
1971年紐約戲劇評論家獎(NewYorkDramaCritics'Award)最佳音樂劇獎
1971年托尼獎(TonyAwards)最佳曲譜,最佳音樂劇導演,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編舞,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燈光設計獎。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編劇,最佳音樂劇男配角,另一項最佳音樂劇提名。
1971年戲劇桌獎(DramaDeskAward)傑出編舞,傑出作曲,傑出作詞,傑出服裝設計,傑出舞美設計,傑出音樂劇女主角,傑出音樂劇導演獎。

2001年百老匯重排版榮獲
2001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女主角,最佳音樂劇女配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配器提名。
2001年戲劇桌獎傑出重排音樂劇,傑出音樂劇女配角,傑出配器提名。

相關評論

“《富麗秀》是極富創新性和高度風格化的音樂劇,也是近年來最優秀的歌詞創作,是對音樂劇表現形式的巨大革新,挽救了劇情的淺薄。”

——克里夫•巴恩斯(Clive Barnes)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71年4月5日

“《富麗秀》是一台沒有中場休息的熬人演出,華麗的場景和故事的泡沫沒有過多聯繫,因此顯得蒼白無力量。”

——沃爾特•科爾(Walter Kerr)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71年4月5日

“《富麗秀》讓人驚艷,雖然演出整體水平並不統一,仍然不失為一部優秀作品。”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71年4月5日

“《富麗秀》讓我們看到它確實是當代音樂劇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之一。“

——弗蘭克•里奇(Frank Rich)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這個觸機觀眾心靈的版本向世人證明《富麗秀》的確是一部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音樂劇,是真正的藝術瑰寶。”

——本•布蘭特利(Ben Brantley)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2001年4月6日

歐美經典音樂劇

歐美音樂劇是當今世界舞台上非常成功的戲劇藝術。歐美音樂劇,包括《歌劇院魅影》在內一大批精品音樂劇及享譽世界的音樂劇大師們,以其精妙絕倫、令人痴迷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億萬觀眾,創造了票房的奇蹟。2008年10月百老匯原裝音樂劇《阿依達》,登入中國,參演在江蘇南京舉辦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成為國際頂級演出的一大看點和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