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眩》

《暈眩》

《暈眩》是一部以輕鬆而帶點玩笑態度來看待“撒旦”這個角色的電影。

基本信息

影片

《暈眩》《暈眩》

《暈眩》是希區柯克最經典的懸疑電影之一,若干年來被各種“歷史上最偉大影片”排行榜所收入。影片探索恐懼、操縱、迷戀等心理狀態,為此發明了全新的鏡頭語言。導演對城市外景的利用非常高超,使之跟情節密不可分。特呂弗評價此片是戀屍癖經典,也有評論說此片揭示了電影的本質,不論如何評價,總之沒有人否認它的經典價值。伯納德·赫曼的配樂乃本片另一大出彩點。

劇情概述

《暈眩》《暈眩》

斯考蒂·費古森警官在一次追捕中,在高樓上失手驚嚇後得了恐高症。雖然身體外傷完全痊癒了,但恐高症似乎無法根治,他只好從警署辭職改行做了私家偵探。

一天,斯考蒂過去的同學加文·艾斯特來找他,委託他作為私人偵探跟蹤他的妻子瑪倫。瑪倫似乎有一種精神惶惑症,而她的丈夫則認為她是中了邪,正受著她死去的祖母夏洛塔·威德茲的控制。

斯考蒂開始覺得這個想法十分可笑,但他還是開始跟蹤瑪倫。瑪倫在榮譽軍團宮殿里對著祖母的一幅畫像看了幾個小時,還去了墓地,甚至還企圖跳水自殺。斯考蒂把她救上來,並把她帶到自己家裡。他問她過去這一天裡都幹了什麼?為什麼這么做?但瑪倫自己也迷惑不解。

不久,斯考蒂意外地又遇見了瑪倫,她感謝斯考蒂救了她,還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抱歉。斯考蒂開始對瑪倫神秘的美發生了興趣,他邀請瑪倫去舊金山旅行。在杉樹自然公園,瑪倫讓他看一個被鋸斷的樹樁,說上面記載著她的出生和死亡。斯考蒂安慰瑪倫,讓她從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他們的距離更近了,互相表白了愛意。

從那以後,他們關係發展很快,瑪倫也更加恐懼和憂鬱,她對斯考蒂說她的夢和想法,斯考蒂也越來越擔心。瑪倫說夢到塔、西班牙村落和白色的房子,斯考蒂就領著瑪倫來到和夢境相似的聖胡安教區。欲言又止的瑪倫離開斯考蒂,很快跑進了附近的一個鐘塔,等斯考蒂衝上去的時候,瑪倫已經在一聲尖叫中跌落高塔,摔死了。

法庭很快結束了調查,認為瑪倫是死於精神崩潰後的自殺。此後,斯考蒂一直很頹廢,直到他見到了朱迪·巴頓。一個閃回就讓觀眾知道了事實的真相:真正的瑪倫是死於丈夫手下,而朱迪只不過是造成了瑪倫精神崩潰的假像。

瑪倫以前常戴的項鍊出現在朱迪身上,終於使斯考蒂產生了懷疑。深夜,他又帶朱迪去那個西班牙教區,在那裡他揭穿了所有陰謀。此時,一個修女突然出現,驚慌失措的朱迪以為看見了死亡天使,在恐懼中,她從塔上摔下來,死了。不知是憤怒還是悲痛的斯考蒂從高塔上向下看去,此時他的恐高症痊癒了。

影片評論

《暈眩》《暈眩》

《暈眩》是一部以輕鬆而帶點玩笑態度來看待“撒旦”這個角色的電影。它的情節酷似我們所熟悉的古老寓言傳說,講一個出賣靈魂、進而獲得七個願望的平凡人與撒旦交易的故事。電影有《浮士德》的基調(”Be careful wha t you wish for.”),主題類似《魔鬼代言人》,但卻不是用那么嚴肅的語氣 。雖然該片涉及撒旦、靈魂等看似沉重的元素,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使人會心一笑的喜劇片。

《暈眩》根據1967年的英國同名電影《Bedazzled》(史丹利多南導演)重拍,在改寫劇本時,導演刪去了大量的內容,而使故事變得單純許多,並將場景由英國拉到舊金山。舊版電影對於人的七項原罪有許多著墨,新版就變成較沒有說教意味的喜劇了。整部電影其實像是幾個分裂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主角嘗試變換另一個人生的過程。主角艾略特是個寂寞的中產階級,沒有朋友也沒有情人,整天都在期盼跟一位名叫愛莉森的女孩 談戀愛。當他遇上了自稱撒旦的紅衣女子之後,對方慫恿他簽下出賣靈魂的契約,然後給他機會讓他圓夢,脆弱的艾略特終於受不了誘惑而答應了撒旦。

看過《暈眩》的影迷,應該都忘不了男主角布萊登費雪在片中的幽默與無厘頭, 就在這部《暈眩》里,這位外表老實、眼神帶著無辜的喜劇演員再一次徹底發揮他的搞笑長才,片中他為了實現願望而有多次精彩的變身演出,包括一位西班牙富豪、新時代文藝青年、博學多問的著名作家籃球明星、和長得很像林肯的總統先生。每個角色都發展了一小段有趣的故事,還帶著些許寓意,雖然道理都很淺顯而且可預期性高(像是告訴我們富人不一定快樂、擁有權力反而會喪失自我等等),但在這些有趣的演出里,電影本身已經以它輕鬆詼諧的語調明白告訴觀眾:它不是要說教,只是想散布一些快樂罷了!

當然了,既然是喜劇,片中的撒旦也就不怎么恐怖,而且還很十分美麗,操著一口英國腔,充滿了神秘的情調。然而,或許就是因為太有魅力了,這樣的撒旦就缺乏說服力,看不出有什麼威脅性,反而有點像是會跟男主角陷入熱戀的女子。當她逼著艾略特簽契約的時候,那笑容真讓我覺得好像是母親在催小孩吃飯。電影裡只出現了一次撒旦的“真面目”,手中拿著夜叉,模樣很像中國傳說里地獄的小鬼,旁邊照例圍繞一團火,但一點都不可怕。雖然是喜劇,但我覺得撒旦還是應該要有撒旦的樣子,畢竟這是人的靈魂與邪惡力量交戰的故事,然而《暈眩》卻把人與惡魔的互動關係拍得像是男女朋友在吵架。

不過無論如何,以娛樂的角度來看,這還是一部會讓你感到心情愉快的喜劇片。布萊登費雪的演技溫和而內斂,不同於金凱瑞的過度誇張,也有別於羅賓威廉士的豐富肢體語言,他用適切的表情張力來詮釋一個心靈孤寂的小角色,有期盼、快樂、也有感傷,最後則走向成長後的敦厚穩重。電影的配樂有西洋老歌的氛圍,親切而使人愉悅,故事拍攝得很像童話,讓觀眾感覺毫無負擔, 可說是一部成功的小品喜劇電影。

關於導演

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

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出生於英國倫敦東區一個普通的、以販賣蔬菜為生的家庭,父親是威廉-希區柯克,母親是艾瑪。希區柯克從小接受的是正規、嚴格的天主教的教育,並在由耶穌會創辦的聖伊格內修斯學校讀書。除了從事蔬菜販賣方面的事務外,他於1915年在亨利電話電報公司謀到了一份評估員的工作。由於工作上的關係,他經常出入電影院,並閱讀了大量的美國商貿期刊,而他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對電影產生了興趣。

1920年,希區柯克在得知拉斯基明星將在倫敦創建一家電影公司的時候,他就設法在拉斯基謀到了一份字幕設計的職位。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這家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的字幕都是由希區柯克構思、設計的。1922年,由於希區柯克在電影製作方面的天才表現,公司主管決定由他執導《十三號(Number 13)》這部影片。遺憾的是,這部影片的製作因為拉斯基公司在英國經營的結束停止。1923年,由於執導《永遠告訴你的妻子(Always Tell Your Wife)》的導演生病了,希區柯克這才獲得了第一次執導電影的機會。此後,希區柯克得到了麥可-巴爾康的賞識,並在他創辦的蓋恩斯波洛電影公司謀到了一份助理導演的工作。然而,希區柯克所從事的工作遠不只是這些。除此之外,他還是劇作家、片名設計師和藝術指導。在蓋恩斯波洛公司拍攝了數部影片之後,希區柯克於1925年再次得到了執導電影的機會,並導演了英德聯合製作的影片《快樂之園(The Pleasure Garden)》,這也標誌著他的導演生涯的開始。在接下來的50多年裡,希區柯克導演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成為世界電影史上一位著名的導演。

關於主演

詹姆斯·斯圖爾特詹姆斯·斯圖爾特

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 Stewart)在銀幕上的形象很有個人特色,他最愛說一個表示歉意的詞“喔”,顯得十分彬彬有禮。這使他先後得到了在《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和《迷離世界》(Harvey)的一些正面角色,要么是有些害羞的青年,要么是好青年,或是非常善良的年輕人。經過好萊塢名導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點撥,斯圖爾特逐漸擔當起很多影片的主要角色,象《後窗》(Rear Window)和《迷魂記》(Vertigo)等。他還參與了很多美國西部片的拍攝,諸如《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血泊飛車》(Naked Spur)和《從拉萊米來的人》(The Man from Laramie)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