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歲風滿樓》

本作品為“北大醉俠”孔慶東的最新博文集,收錄遴選了孔慶東在2009年的最新博文,另外也收錄了部分其他年份的博文。作品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除了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辛辣評點外,更多抒寫了自己內心的情感,把自己從一個“青年和尚”到“中年頭陀”的心靈軌跡逼真描繪,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讀之讓人體會到歲月的精彩與處世的尷尬,並領悟到獨特的人生哲思。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1
本作品為“北大醉俠”孔慶東的最新博文集,收錄遴選了孔慶東在2009年的最新博文,另外也收錄了部分其他年份的博文。作品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除了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辛辣評點外,更多抒寫了自己內心的情感,把自己從一個“青年和尚”到“中年頭陀”的心靈軌跡逼真描繪,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讀之讓人體會到歲月的精彩與處世的尷尬,並領悟到獨特的人生哲思。 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作者介紹

孔慶東(1964年9月22日-),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哈三中校友,北大文學博士(師從嚴家炎),評論家,金庸作品研究者,一般認為屬於左派學者。 散文文筆風趣且有憤世嫉俗色彩,代表作有描述北大研究生宿舍生活的《47樓207》等。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64年9月22日生。筆名孔醉、醉嬰、周三、叢劍、孤島獨一郎等。祖籍魯國沂蒙山區。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96年獲博士。現在北大中文系教授20世紀中國文學。著有《超越雅俗》、《誰主沉浮》、《47樓207》等專著。近年在多家電視台和多所大專院校講授金庸小說,廣受歡迎。江湖人稱“北大醉俠”。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精選集《47樓萬歲》等。他那種差不多是與生俱來的幽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序言

孔慶東
上一次寫部落格時,洒家還勉強算個"青年和尚"。一轉眼,就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年頭陀"了。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定,45歲不得再參加青年派對。按照北大工會的土政策,45歲之員工,在運動會上只能報名中老年項目,例如手托桌球散步50米,舉起枕頭砸沙發,或者跟一幫花里胡哨的老太太放聲高唱"今天是個好日子、妹妹你坐船頭、我和你纏纏綿綿一起飛、高舉旗幟奔向未來"等。
不過貧僧倒也心安理得,因為在那萬惡的舊社會,45歲就已經是懷抱孫兒的老僧了。如今還有20年的悠悠歲月都算中年,真要感謝新中國、感謝新社會呀。特別是回頭一看,俺家領導還屬於青年,不禁豪情萬丈。一拍桌子道:"喂,小鬼,我現在已經是老同志了,作為青年人,以後要懂得尊老敬老喔。"領導頗不買賬,說:"呸,你已經是個糟老頭兒了,還有啥子美氣的?以後再為老不尊,小心沒得飯給你吃!"唉,現在這年輕人,一張口就呵佛罵祖的,真讓俺們當老大的徒囧囧啊。
為了慶祝孔和尚45歲大壽,北京再一次加強了安保措施。據9月19日的《新京報》報導,北京一些大型超市的菜刀全部下架。該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的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發現,超市內沒有一把菜刀,就連水果刀、裁紙刀也難尋蹤跡。超市一名負責人說,在佛學大師孔慶東45歲誕辰之際,國家宗教事務局命令,一個月之內不得出售菜刀等刀具。孔和尚聞聽此訊,高誦佛號:"善哉!善哉!太上老君刀刀如意令哉!"想當初公元前209年,也是滿市場買不著菜刀,據說是十家合用一把,用鐵鏈子鎖在井邊。一個叫陳勝的城管小隊長,遂發明了一個成語--揭竿而起。竿子都揭起來了,鐵鏈子也就作廢了,用東北話說,掉鏈子了。
不過切莫以為揭竿而起的都是好人啊。胡司令唱道:"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控制菜刀雖然讓好人鬱悶,但也多少讓壞人不大方便。例如上海"未來路進修學院"事件吧,一夥無理取鬧的不法分子,以考生落榜為由,光天化日之下,闖進學校毆打教師、砸毀設備,無法無天,占領學校達一個月之久。嚴重危害了學院正常教學秩序和老師學生的人身安全。社會各界同聲譴責,而上海市有關領導對此不聞不問,在《新民晚報》等正義媒體的干涉下,政府才出面"調停"。幸虧歹徒們沒有手持菜刀,否則就是砍殺了若干人,政府也要說"大家坐下來談談吧"。難怪人家說現在警察的職責就是提醒民眾"注意小偷",政府的職責就是提醒民眾"加強自我防範意識",這可真是一副"模範公僕"的形象啊。該管的事情不管,不該管的事情亂管,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就遑論了。
一位山東朋友發來給溫家寶總理的《十點建議》,我沒有途徑轉呈,而且奏摺太長,我就節選幾句話吧。"敬愛的溫總理:您好!請允許我向您提十點建議,請考慮採納,或者不是無益的。1、農村文化條件不足。我是山東省煙臺人,每到冬季農閒時候,這裡的農民就四人一幫,五人一夥地聚眾賭博。為了躲避派出所的抓捕,他們就僱傭了放哨人員,利用現代化通訊設備,藏在關鍵地角,一旦有情況就及時通知正在作業的人員。放哨的工資根據白天和黑夜不等,派出所的人員也根據所逮數額提成……"
我估計這個奏摺就是呈到溫總理面前,他老人家也無能為力。把什麼事都推給總理,正是我們國家積弱的表現。地方政府幹什麼去了?假如我有機會給溫總理提個建議的話,我想說:"老溫,以後少管那些處長局長該管的事兒,就是閒死他們累死你,老百姓的問題也解決不過來。你乾脆這樣,哪裡百姓的意見大,你就直接把那裡的幹部叫到人民大會堂台階上跪下,每湊齊一百人,扒下褲子每人啪啪20大板!趕上大年三十,就在春晚直播,讓全國百姓過個痛快年。保證不出三年,百害皆除,國泰民安!"
怎么說到春晚了?因為9月23號下午,孔和尚去央視參加2010年春晚務虛會,跟一群文化界的哥們幫著金越總導演瞎出點主意。孔和尚其實沒什麼主意可出,主要是好幾年沒當面罵春晚了,此番藉機先罵個痛快。從"一朵山丹丹,插在牛糞上"破題,一直罵到"強姦民意,良心喪盡"。當然,破字當頭,立在其中。金越兄等春晚二十八導,虛懷若谷,完全贊同俺的意見,俺也就不好意思罵完了走人,順便也出了點餿主意,包括直播"百名貪官隨便打"和組織災區孩子到溫總理家吃餃子等。但洒家深知,和尚的主意是不可能被廟堂採納的。
所以孔和尚最後提出一個底線:一半以上的節目都可以平庸,但是不能出現一個噁心的節目和一句噁心的台詞。多噓寒問暖,少歌功頌德,讓百姓說自己的話,唱自己的歌,不要代表百姓硬說今天是他媽的什麼好日子!兄弟們都十分贊同孔和尚的意見,但知情人士指出,其實幹涉春晚的主要並非上級領導部門,而是社會各界。例如小品中的女演員如果服飾比較土,婦聯就會抗議說:"難道我們新中國的婦女就是這個形象嗎?"你要唱一首《故鄉是北京》,某南方漢奸報就會抗議說:"你們這是北方霸權主義,我們南方人不喜翻,我們喜翻平等自由的美國爺爺!為什麼不唱《故鄉是扭腰》?"
這幾天因為要告別青年期,"走進新時代",心情頗有些煩躁。翻閱了江力轉送我的幾本他編的"大家文叢":林非《生命的意義》,馬志剛《領袖的執行》,厲以寧《難忘的歲月》,張世英我的思想家園》,都是中國三峽出版社剛出的。林非先生是魯迅研究的前輩,也是散文研究的高手,我得其啟迪甚多。馬志剛的書寫得慷慨激昂,是培訓領導幹部的好教材,文風很正,感情也非常充沛。厲以寧的舊體詩詞功夫很深,能寫許多詞牌,書中收錄了他近百首詩詞,另有一些論文散文。憑厲以寧的才華,到中文系教古代文學,肯定也是出色的。張世英是黑格爾研究的大師,快90歲了,文字格外清透,在不談哲理中彌滿了哲理。這大概就是他主張的哲學上的"在場"與"不在場"的"萬物一體"吧。
心中煩惱,隨手翻翻日本的散文經典《徒然草》。這位吉田兼好法師,實在是個悟道者。人家問他念佛時打瞌睡怎么辦,他說:"請在醒著的時候念佛。"跟孔和尚的部落格問答錄異曲同工。"改也無益的事,可以不改",這也是上智之言。孔和尚生活中馬馬虎虎,有許多毛病被告誡要改,但是改了40多年,沒見有啥好處,所以還是不改的好。還有相好的女人久未看望,心中歉疚,但女人傳話說:"遣個童兒報個平安就好嘛",於是滿心歡喜。所謂和尚,應是能從最微妙處體會人心者也。
22號的課,講完了"老舍的大眾化意義"。課前朗讀了一封青年朋友牧川的來信《無知的知識分子》:"……一句話,我們一無所知,卻自視具備'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們僅僅憑藉官方和主流媒體、地攤小報所努力宣傳的一些知識就輕易的不加辨別的相信了這一切,相信文化大革命只是一場浩劫,相信了毛澤東的諸多錯誤,相信毛澤東整了不少人,害了不少知識分子和老百姓。……今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將會是一個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我們需要準備好如何面對它、改造它!"正像我所強調的那樣,80後已經成熟起來,已經產生了他們自己的思想精英。石在,火是不會熄的。
課後,學生們送我賀卡、鮮花、蛋糕等,還要請我去吃飯,給我過生日,我很感動,但我謝絕了他們。我回去跟母親一起吃的飯,韭菜炒雞蛋,糖拌西紅柿,油炸黃花魚,瓜片豬頭肉。她做的這些菜,都是我小時候喜歡吃的。還是三四十年前那樣的味道,還是三四十年前那樣的氣氛。我跟母親沒有說什麼,但是我知道,她大概會想起生我養我的一些事情,在我們一起吃飯的這段靜靜的時光里,她老人家是幸福的。母親生我是難產,我生下來就沒氣兒了,扔在"保嬰箱"裡面壁七天,大夫看我還活著,就送還我父母抱回了家。現在還有這么負責任的醫生么?既然活下來了,那一切都是賺的,我應該報答所有的世人,特別是因為生我而受苦受驚的母親吧。我小時候覺得母親身材很高,現在發現她越來越矮小,比她年輕時矮了10公分,而且越來越聽我的話。是的,我都人到中年了,母親能不老嗎?我吃了很多飯,母親也吃了不少。吃完了母親就去洗碗,我坐在窗前,外面是晴朗的夜空,群星燦爛。
記得大學快畢業時,我們班年歲最大的清平兄年滿25歲了,他很沮喪,說什麼中年不遠了,一晃就要三十、四十了,還說人過四十天過午。我一向是跟清平抬槓為樂的,就故意唱反調曰:"胡說!男人四十一朵花,五十六十正當家。古人云,人過四十五,如同下山虎!"清平疑惑曰:"哪位古人這樣雲過啊?我怎么沒聽說過?"我說:"你當然沒聽說過了,這是孔子說的。"清平說:"《論語》里好像沒這句話呀。"我說:"《論語》里是沒有,在《孔子家語》里。"清平兄是老實人,其實"古人云"是中學生作文最常用的基本功,自己隨便炮製一句趣言妙語,都可以命令"古人"來"雲"。從蘇東坡開始就這么幹了,到孔和尚這裡,不過用得比較出神入化而已。當年跟清平所開的玩笑,今天想起來,不禁唏噓。眼下是人過四十五,貪官污吏如同下山虎,而我們這些"和尚老道",混得最好的也不過是只籠中虎啊。前些天張曉梅姐姐發來簡訊,感嘆吳泓之早逝,說中國人均壽命72,精英只有58。看來成為精英也沒什麼好處,我所接觸到的三教九流的精英,看上去光鮮耀眼,其實一多半都不幸福。用東北話說,褲腰帶別個死耗子--硬充打獵能手啊。
今天上午進城辦事,下午在家為教研室寫課程介紹,然後讀書。華文出版社09年5月出版了《百家講壇》第二輯,張曉傑主編,裡面收了孔慶東的《儒家文化與俠義精神》。收到杜冰冰先鋒小說《序類之關於》,香港藝苑出版社09年7月版。一般人肯定看不懂,信息量很大,裝幀很雅致。《中華文學選刊》09年8月號刊載了吉林作家胡冬林的動物題材的長篇小說《野豬王》。翻了翻,挺有東北文化味道,動物和人都寫得饒有精神。廖四平老師贈我《中國文學之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09年5月版,謝冕李矗主編,廖四平是副主編,現代文學部分是他負責的。全書規模浩大,編排嚴謹,可以作為有效的工具書也。
隨手整理信件。日前通過軍機處給一位卞同學回信曰:"來信收閱,非常高興你通過我的書找到了毛澤東思想,直接閱讀了毛澤東的著作,並且年紀輕輕就對社會問題有了超乎同齡人的比較深入的思考。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大家都不可能不沾染資產階級的東西,而且資產階級的東西也好、封建社會的東西也好,也都不能全盤否定。我們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不要忘了也為社會做貢獻,也為他人解憂愁就行了。希望你繼續讀好書,繼續思考人生的重大問題,將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民,一定需要你這樣的有為青年大展身手的。握你的手!"
卞同學又回信曰:"十天軍訓完畢,身體疲憊,心情失落。一登QQ就發現有孔老師的回信。未及細讀就已欣喜若狂,在客廳狂奔很久都難平復激動的心情。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叫地球的村子上的。一封信貼一張小小的郵票就乖乖的到了孔老師手上。內容過獎了,我遠沒有那么好,但我明白孔老師對我們青少年的期望。我一定會努力進取的。請放心。不多打擾,感謝郵遞員,感謝孔老師,感謝你。不計較格式,祝你們健康。小卞"
明天孔和尚要出趟遠門,去參加一個史上最大規模的祭孔大典。最後寫一首格律嚴整、思想深刻、聲情並茂、風雨交加、言簡意賅、凹凸有致的自壽詩吧:"閨中和尚不知愁,四十五歲風滿樓。忽見菜刀都下架,英雄何處覓封侯。"

孔慶東作品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64年9月22日生。筆名孔醉、醉嬰、周三、叢劍、孤島獨一郎等。祖籍魯國沂蒙山區。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96年獲博士。現在北大中文系教授20世紀中國文學。著有《超越雅俗》、《誰主沉浮》、《47樓207》等專著近年在多家電視台和多所大專院校講授金庸小說,廣受歡迎。江湖人稱“北大醉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