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

《品三國》

《品三國》,作者易中天,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於2007年3月7日出版。其內容是在歷史的記載中,為什麼他的所作所為總是自相矛盾,眾說紛紜?曹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在他前期有著什麼樣的功過得失?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您解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類別:學術歷史著作出版時間:2006-7-1(上)2007-3-1(下)頁數:246(上)274(下)

編輯推薦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學者電視出版,強強聯手!上海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易中天《品三國》。★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是非真假眾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叢生;★一家之言品三國。
總計20餘萬字,包括易中天截至2006年8月在《百家講壇》所講的內容,基本囊括了易中天迄今在“百家講壇”講三國的24集內容。其中有2/3的內容是電視台中播過的,有大約1/3的內容尚未播出。雖然新書的底稿是來源於講稿,但郟宗培表示,書的內容要比電視播出的豐富得多,“易中天對自己曾經在電視上講過的內容進行了修補,把原來意猶未盡的話在書里全都補全。”曹操年輕的時候,曾經被預言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面臨著人生道路的選擇;而“亂世奸雄”的評價,則幾乎成了他的蓋棺定論。實際上,曹操原本是想做“治世之能臣”的。那么,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做不成“治世之能臣”;而當他做不成能臣的時候,他又是怎么辦的呢?《百家講壇》欄目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樑”,從而達到普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百家講壇》欄目堅持“《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的節目製作理念,不斷培養專家、學者的公眾意識,不斷強化媒體為客群著想的服務意識[1]。

內容簡介

《品三國》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講壇”講三國的內容。我們總是習慣於把王朝的興衰、事業的成敗、歷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對錯都歸結為個人的原因,歸結為某個領袖人物和主導人物個人品質的優劣好壞。與此同時,歷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種簡單的善惡二元化論而無一例外地臉譜化了,中國歷史則變成了一個大戲台。但我們從來就不知道舞台上為什麼會有那么多白臉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紅臉和黑臉的什麼時候才能出現,因為我們不知道編劇和導演是誰。我們只能寄希望於運氣和等待,卻不肯承認每一次“善報”,往往也差不多意味著下一次“惡運”的來臨。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評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眾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叢生;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代視角,運用三維結構;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生;一家之言品三國。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那裡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後罵名最多,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在歷史的記載中,為什麼他的所作所為總是自相矛盾,眾說紛紜?曹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在他前期有著什麼樣的功過得失?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您解讀。雖然書的底稿是來源於講稿,但書的內容要比電視播出的豐富,“易中天對自己曾經在電視上講過的內容進行了修補,把原來意猶未盡的話在書里全都補全。”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並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2005年起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裡講解歷史,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兩本書《帝國的惆悵》和《易中天品評漢代風雲人物》也是異常大賣。2006年開始製作《易中天品三國》,同時出版同名書籍《品三國》,銷量飆升。後因《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標題,而享有了“學術超男”的稱號。並且出版“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他是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人物風雲”在2005年4月首播即獲熱評。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書《帝國的終結》。2007年被評為武漢大學第五屆傑出校友。2008年,和百家講壇再度攜手合作,錄製播出《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共36集,分成《實話孔子》、《儒墨之爭》、《儒道之爭》、《儒法之爭》、《前因後果》、《繼往開來》六個部分,以孔子和儒家思想為重點。以饗觀眾朋友、讀者和他的冬粉。2009年,再度和百家講壇攜手合作,錄製節目。

5大謎團

由上海文藝出版社以首印55萬冊、版稅14%拍得的易中天《品三國》書稿終於新鮮出爐,將於7月22日在北京舉行全國首發儀式。據透露,原計畫分三部出版的《品三國》,為防盜防偽現調整為上下兩部,目前已經印製完畢的上部55萬冊,包含了24集的講座內容,定價則在25元人民幣。 
解疑一:書稿等於講稿? 
《品三國》(上)總計20餘萬字,一舉囊括易中天截至今年8月在《百家講壇》的講座內容,也就是說,全書不但收錄了易教授已經公諸於世的“品三國”內容,還涵蓋了4集以上尚未公開的內容。 
《品三國》
《品三國》

雖然新書底稿來源於《百家》講稿,但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郟宗培告訴記者,書的內容要比電視播出的豐富得多,“易中天對自己曾經在電視上講過的內容進行了修補,原來意猶未盡的地方在書里全都得以補全。”易中天則向記者表示,電視節目在時間控制方面的特殊要求,令他在《百家》品讀三國時,常感“削足適履”,非常為難,“書稿就不一樣了,某些說不清、沒說清,或者因為時間長而忍痛割愛的部分,我都盡情作了交待,另有原文和出處也都一一註明,以便讀者查找核對。” 
解疑二:三部書稿變兩部?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自競拍日至今,由各大媒體向外披露將分為上中下三部出版的《品三國》書稿,目前已被調整為上下兩部。據悉,這個決定是在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盜偽的《品三國》之後,上海文藝應央視國際和易中天本人的要求而作出的調整。 
自5月22日競拍至今,市面上能夠看到的《品三國》盜偽版本已不下十數種,僅易中天本人手中就已搜羅了四五種。鑒於多數的盜偽《品三國》都是在整理易中天前十幾講講稿的基礎上推出的,為了後發制人獲取優勢,出版方最終決定推出囊括24集內容的《品三國》(上),下部則將於今年秋季推出,打盜版書商一個措手不及。 
為杜絕盜版,上海文藝還將此次《品三國》書稿的印刷工作分交給了多個印刷廠。據悉,由不同的印刷廠出品的正文內頁,都由上海文藝安排嵌入了密碼條。 
解疑三:55萬冊能賣掉嗎? 
上海文藝為《品三國》開出首印55萬冊、版稅14%,曾遭到國內不少出版社和媒體的質疑:書能賣得掉嗎?這樣的條件,出版社可能盈利嗎? 
19日,郟宗培以事實對此做出回應,並表示對此毫不懷疑:“我們本來打算將55萬冊圖書分兩次印刷,第一次印30萬冊,第二次印15萬冊。但我們發現,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接到的訂單就已達到45萬冊,我們都已經來不及印刷了。”目前《品三國》一書基本上都不需要去倉庫中轉,印完多少就被全國各大書店征訂走了。 
解疑四:附帶光碟炒冷飯?
按照央視國際的要求,《品三國》(上)確實附有一張易中天的講座光碟。但記者發現,此光碟決非炒冷飯,而是易中天為配合該書特意錄製的一個講座《我的歷史觀》。在這個講座當中,易中天將對此前來自於民間和學界對他的指責做出回應:“一句話怎么可能說明歷史觀,所以我找了這個機會談談我的歷史觀問題。學術討論的目的,不是比個高下,爭個輸贏,而是探明事理,啟迪智慧。” 
解疑五:易中天稿費幾何? 
此前,國內各大媒體曾風傳過各種版本的易中天的稿費收入。19日,郟宗培明確表示,按照每本25元的定價,30萬冊保底的估算,易中天已通過這本書收入140多萬元。“我們目前付給他的稿費是178.6萬元,其中大約有30多萬元是給《百家講壇》的,他本人拿到的應是140多萬元。但是,如果書的銷量能夠節節高升,易中天的稿酬還將有所增補。” 
據悉,北京首發儀式以後,易中天將在每個周末輾轉於各大城市進行一個覆蓋全國“東西南北中”各地的巡迴簽售計畫。而在8月5日上海書市開幕當天,他還將為書市作開幕演講。屆時,上海展覽館的中央大廳將被布置成仿真《百家講壇》錄播現場,上海文藝甚至為此定製了一批首發印章。[1]

簽售活動

火,《品三國》實在是火!
首發簽售會出動100餘警察維持現場,兩個半小時後被緊急叫停
本報訊(記者田志凌實習生楊怡之)廈門大學教授、本報每日專欄作者易中天新書《品三國》(上)的首發簽售會7月22日在北京圖書大廈進行,由於等待簽名的“易粉”太多,為保證現場讀者和易中天個人安全,在有關部門要求下,簽售活動進行兩個半小時後被叫停。隨後易中天一行到成都進行簽售,場面同樣非常火爆。記者了解到,本月29、30日,易中天還將到深圳、廣州進行簽售。
《品三國》
《品三國》

一百餘警察維持現場

據悉,當時簽售的隊伍已經從北京圖書大廈的地下停車場一直排到了大廈旁邊的胡同底,又折回來,隊伍長度三四百米。因為等待的人太多,一些讀者甚至當上“黃牛黨”,將簽到名的書拿來倒賣,原價25元的書被炒到80元甚至一百元。很多從外地專程趕來的讀者從黃牛手上以4倍的價格買走了簽名本的《品三國》(上)。
由於讀者太多,原本10點開始的簽售活動從9點15分就開始了,而且主辦方限制每位讀者只能買一本書。易中天原計畫要把圖書大廈的《品三國》簽光,但在上午11點45分,當時易中天大約已簽了2000餘本,簽售活動卻緊急叫停,讓圖書大廈外眾多排隊等候的讀者非常失望。
“在我幾十年的出版經歷當中,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簽售場面”,《品三國》的出版方——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郟宗培告訴記者。洶湧而來的讀者讓主辦方的準備顯得非常不足,據工作人員推算,排隊的隊伍周長一公里多,圍繞圖書大廈整整一圈。因為圖書大廈正處北京鬧市區,又靠近中南海等地,因此公安出動了100多名警察和十多輛警車維持現場,並在11點多要求圖書大廈停止簽售活動。考慮到易中天的安全,有關部門要求易中天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不能走出圖書大廈。
對於出現這種情況,易中天本人也覺得非常遺憾。據悉,為了不間斷地簽字,易中天這一天早上特意沒吃飯沒喝水。為節約時間,出版社還特意刻了一個章,上面有時間地點,這樣易中天只要在書上籤名就可以。
簽售會上,對於有學者在部落格上撰文批評他,易中天反駁說:“至少我沒有聽到過學界的指責。如果要批評,也要亮明身份,穿馬甲說幾句的不代表學術批評,這樣的問題是偽問題,是有意在製造我和學術界的對立,在挑撥離間。”

聲東擊西,提前出版防盜版

55萬冊首印,14%版稅,付給易中天首印稿費近150萬元——兩個月前,上海文藝出版社用如此高額的代價奪得易中天《品三國》的著作權時,出版界一片質疑之聲。許多出版人認為,一部帶有學術味的書稿能夠首印55萬冊,出版社想不虧本都難,更不要說贏利了。
而易中天此次簽售的火爆,無疑是讓上海文藝出版社大大鬆了一口氣。郟宗培說:“如果時間倒推60天,如果當時人們能夠預見到今天易中天《品三國》的銷售火爆場面,那么相信當時參與競標的出版社將不是30家,300家都有可能。”對於圖書市場,對於易中天的影響力,多數出版社人士顯然還是認識不足。
郟宗培表示,當初不是沒有過擔憂,但“商機總是與風險並存”,出於對易中天影響力及市場的了解,上海文藝出版社下大力競拍下書稿。事實證明當初的果斷是值得的,首印55萬冊《品三國》(上)目前已經接到45萬冊的訂單。郟宗培相信在8月舉行的上海書展上,《品三國》(上)還是大熱門,為此出版社已經悄悄加印。
為防止盜版,上海文藝出版社使用了“聲東擊西”的手法,聲稱8月5日出版,但提前半個月即印刷,並在一天之內將書鋪到全國各個書店。郟宗培向讀者呼籲,不要購買盜版書籍,因為此次出版的書中附帶易中天演講的光碟,以及尚未播出的演講內容。而將《品三國》分成上下兩部出版,也是為了防止盜版,因為“如果等易中天書稿全寫完或演講結束再出書,估計盜版早已泛濫成災。”郟宗培表示,下部將爭取在半年後推出。[2]

《品三國》多處錯漏

發現《品三國》有錯字

昨天上午,市民況力彬到渝中區法院遞交了訴狀,法院已經立案,擇日將會開庭。被他列為被告的有全國知名學者、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
況力彬介紹,去年,他購買了易中天出的《品三國》上下兩集回家閱讀。在看了幾十頁後,他發現第一個“錯字”,該書第58頁有這樣一句引語:“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奢姿無厭。”況力彬查找到原文《後漢書卷七十五·袁術列傳》,發現文中的“姿”應為“恣”。
此後,況力彬在閱讀時,開始咬文嚼字。結果發現多處“錯漏字”,連“長阪坡”都被易中天先生寫成了“長坂坡”。他認為,出現這樣的低級失誤,是易中天不負責任所致,這樣的書屬於不合格圖書。於是,況力彬將作者易中天、上海文藝出版社、重慶新華書店集團一併告上法院。

重慶讀者起訴易中天

況力彬稱,根據《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的相關規定,合格的圖書,誤差率應低於字數的萬分之一的標準。《品三國》全書23萬字,誤錯率不應低於23個。雖然在起訴書中他只列舉了10處誤差,但只是一部分,開庭時,他將會全部出示。他要求三被告賠償購書款、勘誤費等總計2050元。
昨日下午,重慶書城一售貨員稱,並未接到讀者的相關投訴。“至今《品三國》的銷量,都排在書城銷量前30名以內。”

易中天處世及系列作品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人物風雲”、“易中天品三國”系列首播即獲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