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品三國

《清算品三國》是由天行健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07年現代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作 者:天行健 著
出 版 社: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4-1
頁 數:232

作者簡介

天行健,本名朱春榮,一名朱健,1927年生於黑龍江省林甸縣,1952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平生主要從事教育工作,晚年曾執教於齊齊哈爾大學歷史系,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三國本義》(歷史小說)、《三國猛將關羽》(歷史小說)、《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大學講義)、《中國史學史》(大學講義)、《中國歷史三字經》、《正品三國》、《清算品三國》等作品。

內容簡介

幫助易中天算四筆賬:學術賬、知識賬、邏輯賬、語言賬。
《清算品三國》,從學術、知識、邏輯、語言四個方面對易中天的《品三國》一書進行了全面清理。
天行健是大學歷史系教授,也是專攻三國史的知名學者。他以史實為依據,對易中天《品三國》存在的問題做了療傷式處理,也對易中天現象進行了客觀,冷靜的分析。
近半年來,圍繞著易中天《品三國》所展開的爭論,堪稱是文化生活中的一大奇觀。一方面是好評如潮,另一方面又是噓聲不斷。對於這種前所未有的“易中天現象”,不僅人們在茶餘飯後唧唧喳喳,也成為各種媒體的熱門話題,尤以網路上更為活躍,出現了“人人爭說易中郎”的奇觀。
人們都說了一些什麼?那可是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不能按照“語錄”和“主鏇律”統一認識。除了冬粉們那種虔誠狂熱的“一邊倒”傾向外,質疑、批評、嘲諷、拷問之詞也不絕於耳。什麼如此“品”法,算是學術嗎?是“品”三國還是“嚼”三國?是通俗化還是庸俗化?過分的趣味化,是否會褻瀆學術的尊嚴?是否會使學術異化?還有人提出這是學術的商業化,娼妓化等等。
然而,《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究竟是一部什麼樣品質的書,是好得不得了,還是壞得不得了?它對讀者,對社會,對學術研究有沒有價值呢?

圖書目錄

前言及目錄

為什麼挑錯?因為我在拜讀了《品三國》之後,發現它在內容上還有許多瑕疵,心中感到不安。這書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對很多青年人影響更大,不能用錯誤的歷史觀點、歷史文化知識來誤導他們,所以我要義無返顧地來挑錯。易中天在《品三國》中說:在赤壁之戰以前,魯肅、諸葛亮和周瑜,幫助孫權算了三筆賬:政治賬、聯盟賬和軍事賬;現在我要幫助易中天算四筆賬:學術賬、知識賬、邏輯賬和語言賬。
目錄(1)
目錄(2)
前言:叫好與挑錯

第一章

我看“易中天現象”
“易中天現象”牽動著方方面面的問題:講史的方法;學術的通俗化,趣味化,娛樂化;學術領域的內行與外行;學者的“一夜暴富”;學者與“冬粉”;戲說與趣說的分野;媒體的自律;各種風格的兼收並蓄;批評,辯論的必要性及其底線。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學術界同行及廣大客群(包括觀眾和讀者)認真商討的。 你說,我說,大家說。你品,我品,大家品。大家爭說“易中天現象”。大家都來品三國。
1 滿樹的棗,先紅了一個
2 學術的通俗化,趣味化,娛樂化(1)
2 學術的通俗化,趣味化,娛樂化(2)
3 內行與外行(1)
3 內行與外行(2)
4 怎樣看易中天的一夜暴富
5 冬粉兩面觀
6 戲說與趣說
7 兼容並蓄,不拘一格

第二章

切磋30題
這一章討論的基本上是學術問題,特提出來與易中天先生切磋琢磨,同時也可以使廣大觀眾(讀者)擴展視野,開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更加深入地考慮一些問題。這對於正確地、科學地普及歷史知識,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1 三國的年代(1)
1 三國的年代(2)
2 歷史的三種形象(1)
2 歷史的三種形象(2)
3 歷史的三種讀法
4 “真小人”與“偽君子”(1)
4 “真小人”與“偽君子”(2)
5 曹操好說真話嗎?(1)
5 曹操好說真話嗎?(2)
5 曹操好說真話嗎?(3)
6 曹操的複雜性格(1)
6 曹操的複雜性格(2)
6 曹操的複雜性格(3)
7 能臣・英雄・奸雄・奸賊(1)
7 能臣・英雄・奸雄・奸賊(2)
8 曹操的四“可愛”(1)
8 曹操的四“可愛”(2)
8 曹操的四“可愛”(3)
9 皇帝這張牌(1)
9 皇帝這張牌(2)
9 皇帝這張牌(3)
10 “衣帶詔”事件(1)
10 “衣帶詔”事件(2)
10 “衣帶詔”事件(3)
11 官渡曹兵知多少?(1)
11 官渡曹兵知多少?(2)
12 曹操取勝為哪般?(1)
12 曹操取勝為哪般?(2)
12 曹操取勝為哪般?(3)
13 曹操的用人之道(1)
13 曹操的用人之道(2)
13 曹操的用人之道(3)
14 劉備鞭打督郵
15 劉備是英雄嗎?(1)
15 劉備是英雄嗎?(2)
16 諸葛亮與郭嘉比較(1)
16 諸葛亮與郭嘉比較(2)
17 何為《梁父吟》?(1)
17 何為《梁父吟》?(2)
18 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1)
18 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2)
19 三顧茅廬縱橫談(1)
19 三顧茅廬縱橫談(2)
19 三顧茅廬縱橫談(3)
19 三顧茅廬縱橫談(4)
20 所謂《隆中對》的四個版本(1)
20 所謂《隆中對》的四個版本(2)
21 孫策二三事(1)
21 孫策二三事(2)
21 孫策二三事(3)
22 誰是草包?(1)
22 誰是草包?(2)
23 劉表為何讓荊州?(1)
23 劉表為何讓荊州?(2)
24 劉玄德攜民渡江辨析(1)
24 劉玄德攜民渡江辨析(2)
25 孫權被拖下水?(1)
25 孫權被拖下水?(2)
26 孫權決策,誰是頭功?(1)
26 孫權決策,誰是頭功?(2)
27 且莫冷落了劉郎(1)
27 且莫冷落了劉郎(2)
28 兩個“空城計”(1)
28 兩個“空城計”(2)
29 為司馬溫公鳴冤(1)
29 為司馬溫公鳴冤(2)
29 為司馬溫公鳴冤(3)
30 試析易中天講史的特點(1)
30 試析易中天講史的特點(2)
30 試析易中天講史的特點(3)

第三章

糾錯70條
本章所指出的70條,基本上屬於知識性或邏輯性的錯誤。一部分內容在網站貼出時,受到了廣大網友的歡迎,但也有人說我是“吹毛求疵”和“雞蛋裡挑骨頭”。“吹毛求疵”。語出《韓非子》,意為故意挑剔別人的小缺點,小毛病。本是貶義詞。但“吹毛求疵”畢竟和“雞蛋裡挑骨頭”不同。雞蛋里本來沒有骨頭,你硬要挑,那就是故意找茬兒。而“吹毛求疵”是因為你的毛里有“疵”,儘管它非常微小,也不算是無中生有。在生活上,在人際關係上,我們是反對“吹毛求疵”的。但在科學上,學術上,我們卻應該提倡“吹毛求疵”的精神。語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希望“吹毛求疵”,不單純是一個貶義詞。總之,我的原則是:不管大小,有毛即吹,有疵即求,以維護學術的嚴謹,知識的正確和邏輯的通順。可能有不當之處,易先生以及廣大讀者如能對我的文字再吹毛而求疵,則幸甚焉。
1 三國歷史並非撲朔迷離
2 孫權稱帝,不在公元222年
3 讒言怎能變讚歌?
4 郎,不是帥哥
5 蜀漢有史官嗎?
6 “空城計”的邏輯
7 “火燒博望”史無其事
8 火燒赤壁怎能與諸葛亮無乾?
9 錯批唐詩話東風
10 諸葛亮不是傑出的軍事家?
11 曹操未曾用過“錦囊妙計”
12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
13 曹操對許攸說的全是假話
14 鬧洞房事件
15 許劭是鑑賞家嗎?
16 真話・假心及其它
17 太監的孫子殺太監的叔叔
18 何進屬於什麼集團?
19 軍閥割據不等於地方自治
20 橋瑁沒有發矯詔
21 袁紹在何處誅殺宦官?
22 屯田制表述五誤
23 韓馥不是被袁紹幹掉的
24 董卓軍隊便裝出城?
25 玉印何來?
26 二袁高下辨
27 袁術讓什麼?
28 貂蟬的來歷
29 誰是大將軍?
30 沮授未曾見利忘義
31 許・許縣・許都・許昌
32 曹操為什麼遷徙百姓?
33 劉備和關羽是君臣,還是兄弟?
34 燒糧車還是燒糧庫?
35 一個“糧”字了得!
36 公孫康未設鴻門宴
37 卞氏是曹操第幾任夫人?
38 女官敢讓王后請客嗎
39 德才兼備不是曹操的用人政策
40 不是“貓論”是“狗論
41 呂布被俘後的表現如何?
42 誰說劉備沒有消滅一個軍閥?
43 關羽“千里走單騎”,史無其事
44 “宜早為之所”應作何解?
45 隆中怎么會有襄陽、南陽之爭?(1)
45 隆中怎么會有襄陽、南陽之爭?(2)
46 未聞隱居的諸葛亮,與高官有交往
47 劉備的形象比曹操好嗎?
48 “集體推薦”說質疑
49 赤壁戰前的劉備“身無分文”嗎?
50 太史慈不是劉繇的部下
51 關於孫策殺人的矛盾說法
52 劉表有幾個兒子?
53 張飛“長坂坡一聲吼”,不是實
54 關羽的水軍哪有一萬人
55 《資治通鑑》不是“正史”
56 田橫不是匹夫
57 劉備的“皇叔”身份於史無據
58 “始作俑者”的典故,不能這樣用
59 周瑜和孫策並非“從小一起長大”
60 赤壁戰前,關羽到過江陵嗎?

第四章

古語今言
這一章討論的是語言問題。包括古文翻譯的錯誤和不確切之處,以及講述歷史使用現代語言、比擬現代事物的問題。後者是對易中天《品三國》爭議最大的問題,我將對此略陳管見。因為篇幅關係,不可能對全書的“古語今言”作全面的清理,只能舉出一些重要的例子加以糾正或論述,讀者只要認真琢磨,是不難舉一而反三的。
1 面目全非(1)
1 面目全非(2)
1 面目全非(3)
2 似是而非(1)
2 似是而非(2)
2 似是而非(3)
3 添字解經
4 古事今講要有遊戲規則(1)
4 古事今講要有遊戲規則(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