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風雲人物

漢代風雲人物

《漢代風雲人物》是根據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的講稿整理而成的。西漢前期是一個英雄和人才輩出的時代。正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輔佐高、惠、文、景數代皇帝,開天闢地,建功立業,最後幫助武帝造就了輝煌盛世。但是,這些功臣大多遭遇悲慘,這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易中天用通俗的形式解讀這些歷史之謎,包括晁錯之死與削藩、袁盎之死與士、竇嬰之死與外戚、韓信被殺之謎。此外,作者還對劉邦的崛起和成功之謎進行了解讀。從這些解讀中,讀者可以明晰漢代政治運作的奧秘。

基本信息

簡單介紹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未講三國之前曾在百家講壇錄製了十二集《漢代風雲人物》系列專題講座,贏得觀眾的好評,並要求出書。
《漢代風雲人物》《漢代風雲人物》

年過花甲的易中天先生只好費盡力氣,將其整理完成。但內容太少,遂又請郭勇健博士新寫了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呂雉五人。書之信息如下:

編輯推薦

易中天《百家講壇》成名之作!易中天熱潮的直接起源!“易版歷史”開山之作!易中天CCTV節目全文字增補版!
秦磚漢瓦砌幾許,鼓擊鐘鳴繞樑音,CCTV《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講史解政治人生。
山河表里,鐵馬雲雕共絕塵;漫嗟榮辱,酒酣猶誦大風歌。
好東西就應該讓大家分享,同樣,我們也應該把我們的學術成果讓更多的人接受。這就要改變自己的表述方式,就要寫得讓讀者喜聞樂見,寫得讓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能夠讀懂……上海有一個作家叫周澤雄,他曾經給我寫過一個書評,他說讀我的作品至少能做到閱讀的愉快。這應該是一條基本要求,首先要保證閱讀是愉快的,然後又不是膚淺的。其實這很難。
——易中天
他講課很像在說書……多了一份智慧和成熟,讓我覺得聽他的課是無上的享受。那一段時間,我每天至少看兩遍《百家講壇》。
——網友59.56.120.★
枯燥的歷史話題到了他手上就變成了拉家常、講笑話,表情也搞笑得要命,大笑幾次,似乎幾十分鐘很快就過去了。雖然說他口音近似於“川普” ,但這只是聲調問題,發音絕對標準,而且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無論多難的術語、文言,隨便幾個簡單的例子絕對讓你懂得透透徹徹。偉大啊,崇拜啊!
——網友小龍女
他說了這么多例子,都是俗不可耐的語言,誰聽不懂?不過,聽完了仔細一想,歷史還就真是這樣,這些不都是正史上寫的話嗎?不過以前可沒聽過人這樣翻譯正史的,翻譯得真精彩!評價得也真準確!
——網友李想
百度貼吧里有個“易中天吧”,易中天的擁躉們,有人自稱“意粉”,也有人自稱“乙醚”。他笑著說:“義大利通心,也是吃的,和‘玉米’‘ 便當’‘涼粉’有一拼。”
——南方周末張英

內容簡介

本書是CCTV《百家講壇》超人氣節目——易中天教授主講《漢代風雲人物》的全文字增補典藏版。西漢前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些英雄人物或開天闢地,或建功立業,造就了輝煌盛世,同時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應該說,“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是眾多人物個性悲劇的通因。那個時代縱橫捭闔、波瀾壯闊的大歷史風貌讓人在無限嚮往的同時又無限悵惆。在易教授的娓娓而談中,劉邦韓信項羽晁錯袁盎竇嬰等人物都是那么栩栩如生,他們曾經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七情六慾都是那么真實可感。於是,歷史活了!而易教授也由此樹立了一個標范:歷史是可以這樣解讀的,歷史是可以這樣親近的……
《漢代風雲人物》是根據易中天先生在央視《百家講談》的講稿整理而成的。西漢前期是一個英雄和人才輩出的時代。正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輔佐高、惠、文、景數代皇帝,開天闢地,建功立業,最後幫助武帝造就了輝煌盛世。但是,這些功臣大多遭遇悲慘,這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謎團。易中天先生用通俗的形式向我們解讀這些歷史之謎,包括晁錯之死與削藩、袁盎之死與士、竇嬰之死與外戚、韓信被殺之謎。此外,作者還對劉邦的崛起和成功之謎進行了解讀。從這些解讀中,讀者還可以明晰漢代政治運作的奧秘。《漢代風雲人物》兼顧知識性和通俗性,對於歷史文化的普及具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簡介

易中天,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若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並曾出版“易中天隨筆作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閒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他信奉“讀書明理做人不做秀,登科治國做事不做官”。他是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風雲人物”在2005年4月首播即獲熱評。

書籍目錄

說在前頭
第一講 冤死的晁錯(上)
第二講 冤死的晁錯(下)
第三講 袁盎與士
第四講 竇嬰與外戚
第五講 韓信被殺之謎
第六講 韓信身世之謎
第七講 韓信功過之謎
第八講 韓信成敗之謎
第九講 劉邦崛起之謎
第十講 劉邦勝利之謎
第十一講 劉邦成功之謎
第十二講 劉邦對手之謎
附錄:郭勇健補遺漢代風雲人物
一.元功第一之蕭何
二.自知之明之曹參
三.帝王師之張良
四.反覆無常之陳平
五.慧識陰鷙之呂雉
後記

優美書摘

第一講 冤死的晁錯(上)
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中,晁錯是第一個出場的重要人物,也是第一個被冤殺的功臣。當時就有人認為他死得很冤。
晁錯是西漢初期的政治家,他學貫儒法,知識淵博,深受文、景兩帝的器重和寵信。景帝前元三年,為鞏固大漢王朝的千秋大業,晁錯上書《削藩策》,他被殺就是因為削藩。晁錯“衣朝衣斬東市”的歷史真實是被騙至刑場腰斬,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晁錯的死,是西漢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漢這個王朝應該說冤案不少。比方說,晁錯之前的韓信,韓信的死是一個冤案。晁錯之後的竇嬰,竇嬰的死也是一個冤案。但是比較而言,晁錯死得最冤。為什麼呢?晁錯是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而死的,而他的這個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後實現的,而且是正在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的時候,他被冤殺了,所以他死得特別冤。這個冤呢,也不是我們現在人看他是冤的,當時就有人說他冤。
當時有一個叫鄧公的人就跟漢武帝說過,晁錯死得太冤了。鄧公是一個什麼人呢?鄧公當時的官職叫做“謁者僕射”。“謁者僕射”的級別叫做秩比千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相當於副部級。
吳楚之亂的時候,漢景帝派“謁者僕射”鄧公到前線去打仗。當鄧公從前線回來,向漢景帝匯報軍情時,漢景帝就問了他一個問題,說這個晁錯現在已經被朕殺了,吳楚兩國應該退兵了吧?漢景帝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呢?如果大家看過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就應該知道,所謂吳楚之亂,就是當時一個叫吳的王國,還有一個叫楚的王國,聯合了另外五個王國發動叛亂。
我這裡有一張當時的形勢圖:吳國在這兒,楚國在這兒,另外五個國家在這兒。吳王就牽頭聯合楚王,然後再聯合其他五個國家,組成七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向京師。他們當時打出的口號叫做“誅晁錯,清君側”。什麼叫做“清君側”呢?就是皇帝身邊有小人,要把他清理掉。小人是誰?晁錯。所以漢景帝就說,既然你們的口號是“清君側”,說我身邊有小人,小人是晁錯,依你們的意見我把晁錯殺了,你們應該退兵了吧?鄧公說,他們怎么可能會退兵呢?吳王為反數十年矣!吳王想造反,已經準備了幾十年了。好容易逮著一個機會,你殺了晁錯他就退兵了?這是不可能的。鄧公還說了一句話。他說,反倒是我認為天底下的人都會因此把自己的嘴巴閉起來。漢景帝就問他,為什麼呢?鄧公說,陛下想一想,晁錯是為什麼死的?晁錯主張削藩,也就是主張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中央政權,這是我們大漢王朝的千秋大業。但是,他的計畫剛剛實行的時候,自己卻被冤殺了,像這樣以後還有人說話嗎?還有人說真話嗎?還有人願意向朝廷提建議嗎?漢景帝聽了這個話以後呢,默然良久,呆了很長時間,然後嘆了一口氣說,朕也是後悔莫及呀!
那么現在看起來,漢景帝的後悔,我估計還是真的。為了表示這個漢景帝殺晁錯是出於萬不得已,我們看到在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裡面安排了一場漢景帝和晁錯兩個人喝酒話別的場面——這個情節在歷史上恐怕是沒有記載的。根據《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晁錯被殺的時候,他是不知道自己要被殺的。被殺的也不是晁錯一個人,是他們全家。而且誅殺晁錯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報告的,牽頭打這份報告的是三個人,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這個張歐的歐就是歐洲的歐,但是根據古書的記載,這個歐字應該念qu,應該叫張區。他們三個人是正式向漢景帝打了一份報告的,給晁錯擬定的罪名也是很重的。
這三個人是什麼人呢?我們要知道,漢代中央政府實行的制度叫做“三公九卿”制,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三個宰相和九個部長。“三公”中第一個是丞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第二個叫太尉,相當於現在的三軍總司令,是最高軍事長官;第三個叫做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管監察,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兼監察部長——這“三公”合起來叫宰相。“九卿”就是九個部長,裡面有幾個是叫做尉的。剛才說的中尉陳嘉、廷尉張歐,這都是尉。尉是什麼意思呢?尉就是軍事長官。那個時候可能是軍警不分,有的是軍官,有的是警官,有的是軍官兼警官。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呢?那就要看他前面的那個字。比方說太尉,“太”是最高的意思,至高無上謂之“太”,太尉就是最高軍事長官、三軍總司令。“中”是什麼意思呢?中,是宮廷的意思,也是中央的意思,京城的意思,所以中尉就是首都衛戍司令,同時也兼公安部長。廷尉是什麼官職呢?“廷”就是朝廷的意思,廷尉是管刑法的,管刑事、偵查、判案子,所以廷尉就是法務部長兼最高法院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