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記》

《吳地記》

《吳地記》--我國早期著名地方志書,成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前,是一本流傳至今的歷史著作。

《吳地記》《吳地記》
《吳地記》一卷,舊題唐陸廣微撰。又《後集》一卷,不錄著者姓名。《吳地記》的作者及成書年代,至今聚訟未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羅城」條稱「周敬王六年丁亥至今唐乾符三年庚申」字樣,推斷陸廣微當為僖宗時人,而書中「虎嘐」條又「諱錢氏」,既諱且斥之曰「錢氏」,故證其為宋人之辭,不出廣微之手。清張海鵬據明嘉靖戊申錢叔寶所借鈔本,於「唐乾符三年內巾,凡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下有「又至大宋淳熙十三年丙午,總二千二百十五年」十九字,淳熙為南宋孝宗趟脊年號,故又證其為南宋人所撰。張心征《偽書通考》稱其書「偽竄」,並全引《四庫全書總㈠提要》所號。

文化背景

蘇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公元前五一四年吳王闔閭建城,至今已屆二千五百年。對於古城的興衰演變,歷代均有所記述,積有豐富的地方志乘資料。據不完全統計,蘇州地區範圍內傳世的各種府志、孫志有一百八十餘種,共千餘卷,鄉鎮小志及山、水、園、亭、寺觀、祠廟等專志則為數更多。惜舊時刻印份數有限,加之歷經變亂,保存不易,不少志書已成稀有,閱讀極為不便。為適應四化建設的需要,充分發揮方誌“存史”、“資治”、“教化”的作用,根據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關於整理舊志的要求精神,特對蘇州著名方誌分批進行標點重印,以供各個方面工作和研究之參考。

概述

今考《吳地記》成書年代,上限應為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前。今《水經注》引有《吳地記》一則,唐初《藝文類聚》所引三則、唐初《史記三家注》所引五則,內容大致為春秋及漠魏時事,且所引條目內容與北宋乃至南宋人所引亦大多相同:如《藝文類聚》所引「長洲」條與北宋《太平御覽》卷六九、卷八三二,南宋范成大《吳郡志》引略同。真「閭闔門」條《藝文類聚》所引與《太平御覽》卷一八三所引同,「姑蘇棗」條《藝文類聚》所引與《太平寰宇記》、《吳郡志》所引同一;《史記》卷六六正義引「子胥廟」條與《吳郡志》引同,可證其出廠同源。則《吳地記》早在晚唐陸寅微之前已自成書。

《吳地記》原書在唐時就曾散佚,經晚唐人之手已作過重輯,且有所增綴。不僅「羅城」條有「唐乾符」字樣可證,有些寺名的沿革亦可透露著者時間。如「永定寺」條,寺額為唐德宗時人陸羽所書,打晉時天福中錢氏已改此寺為普慈,則「永定」當為唐人所稱無疑。又「流水寺」條,寺為梁陸襄舍宅置,寺名起於開山僧清閒,唐僧壁法重建,未改名,北宋雍熙中此寺才改名雍熙寺。北宋人撰穴吳地記後集》已載其名為雍熙寺。則流水寺之名為宋前舊名。北宋元豐《吳郡圃經續記》在引「漢豫州刺史孫堅及其妻吳夫人、會稽太守策三墳,並在盤門外三里」逗條時,下署「載唐陸廣微《吳地記》氣南宋陳振孫《直齋書解題》也明確撰人為「唐陸廣微」。宋人所記,必有所據,廣微為撰人之一,當無可疑。

南宋淳熙問,《吳地記》又經人采綴,此當為《吳地記》成書年代之下限。張海鵬所增「大宋淳熙」字樣可證。范成大紹熙年間所作《吳郡志》引用頗多,當即為淳熙南宋人再次采綴之本。今《吳郡志》所引不少已不見今傳本,蓋此書自南宋後又有散佚。如準此考,則今傳本《吳地記》已非一人一時之作,為後世重輯之殘本。

《吳地記後集》一卷,年號止於大中祥符,當為北宋人績北宋初所見《吳地記》,所記除個別條目因異名而同寺有所重複外(如「流水寺」和「雍熙寺」),皆為增補。

《吳地記》書目著錄最早見於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後見綠於元脫脫監修的《宋史·藝文志·地理類》,《四庫全書總目》歸入《史部·地理古蹟類》,此為《吳地記》一書著錄之梗概。

吳中方誌之作,雖起源甚早,但均亡夫無存,今存僅以《吳地記》為最早。此書雖經後人重輯,亦偶有他人之作竄入,體制也非完備,然作為史書旁支,仍保存了不少社會的真實史料,為吳寧後志所廣泛引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