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

《只有一個地球》

《只有一個地球》副標題是“對一個小小行星的關懷和維護”,一本討論全球環境問題的著作。《只有一個地球》一書,是受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委託,為這次大會提供的一份非正式報告。雖說是一份非正式報告,但卻起了基調報告的作用,其中的許多觀點被會議採納,並寫入大會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因此,本書是世界環境運動史上的一份有著重大影響的文獻。

基本信息

概述

這本書是英國經濟學家B.沃德和美國微生物學家R.杜博斯受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M.斯特朗的委託,為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供的背景資料,在58個國家152位專家組成的通信顧問委員會的協助下編寫完成的。這是一份非官方的檔案。作者們從整個地球的發展前景出發,從社會、經濟和政治的不同角度,評述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對不同國家產生的影響。  

作者

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地球

本書的兩位作者,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經濟學家,勒內·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學家,他們廣博的知識背景使他們能夠勝任編寫本書這樣的工作。不僅如此,正像大會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說,他們還應該被看成是一項合作事業的創造性組織者,因為本書是在58個國家152位成員組成的通訊顧問委員會的協助下完成的。

芭芭拉·沃德,經濟學家,著述甚多,其作品有《改變世界的五種理想》、《印度和西方》、《富國與貧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以及《高低不平的世界》等。沃德女士是哥倫比亞大學艾伯特·施韋策“國際經濟發展”講座的教授。她丈夫羅伯特·傑克遜爵士是經濟學家,聯合國發展規劃的高級顧問。
勒內·杜博斯,是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和實驗病理學家,又因富於著述而成為著名的學人文學家,其主要代表作品有《人類適應性》、《人類、醫學和環境》、《人類是這樣一種動物》等。後者使他於1969年獲得了普利茲獎。他的另外兩部著作——《理智的覺醒》和《內心的上帝》也於1972年問世。他在洛克菲勒大學任職44年,1971年退休,但繼續從事寫作和講學工作。

內容

書中不僅論及最明顯的污染問題,而且還將污染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工藝技術影響、發展不平衡,以及世界範圍的城市化困境等聯繫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探討環境問題。書中始終將環境與發展結合在一起論述,在談到開發中國家的問題時,作者指出:“貧窮是一切污染中最壞的污染。”開發中國家面臨發展資金不足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開發中國家政府,還應該注意到已開發國家對抗污染設計和技術上的發展,對那些效果好、花錢少的方法,通過法令或契約使所有國內外新投資者採用這些技術……經過仔細的計畫工作,當前的一部分工業增長可以繞過工業化污染的原始階段,而把新工藝設備納入最初的整體設計之中”。本書對環境及相關問題的看法是在歸納、總結各方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本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①地球是一個整體;②科學的一致性;③已開發國家的問題;④開發中國家的問題;⑤地球上的秩序。

意義

本書指出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呼籲各國人民重視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本書已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對於推動各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有著廣泛的影響。

評價

還是一個研究箋時候,我讀到這本書。它令人驚恐,富於挑戰。它給我一個強烈的感覺,那就是,我必須在我的一生中試著做些什麼,以便幫助他人理解和解決全球的環境問題。——(美)黛安娜·里弗曼
這本小書概括了地球行星的生物圈概念,以及它的生態和社會經濟的相互依賴性。一個龐大的國際性的專家通信小組為準備此事做出了貢獻。它是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基調報告。 ——(美) 林頓·卡德威爾

另一種說法

(圖)《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地球》

【教材解讀】“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課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先從太空人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採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課文採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同時,課文多處採用比喻、擬人等手法,體現了科學小品文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全文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激發讀者的情感,啟迪讀者的思想。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懂得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二是引導學生學習“聯繫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相關內容

全世界的目光被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所吸引。儘管與會者代表不同的利益,站在不同的立場,懷揣不同的目的和期待,但正是出於對地球和人類未來的關心,才使世界各國又一次坐在一起。
這使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讀到的一本書———《只有一個地球》。此書有一個副標題“對一個小小行星的關懷和維護”,這個在浩瀚宇宙中無根無絆的“小小行星”,即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球。
這本書是一份研究報告,是受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委託,為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而準備的關於人類環境問題的基礎意見。這份報告的兩位作者巴巴拉·沃德、雷內·杜博斯,一位是政治經濟學家,一位是有聲望的科學家。為了能讓世界上第一流的專家和思想家們就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貢獻他們的知識和主張,聯合國會議秘書處組織了一個通訊顧問委員會。該委員會由58個國家的152位專家組成,其中包括自然科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工程師、銀行家、哲學家、法學家、建築師以及工業界人士,他們都是各個領域中的權威,其中有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專家從各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是一次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
這份報告中的許多觀點今天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但在當年卻並非如此。
專家們在純粹客觀的科學問題上,比較容易取得一致看法。但對科學技術和工業化這些人類行為會對人類生活環境以及未來造成什麼影響,卻往往意見相左。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的經濟政治利益,不同的價值觀,左右了人們的觀念。
一位歐洲工業化富國的顧問,主張人類應當立刻放棄工業化,應集中精力去發展高效率的農業技術。而剛開始工業化的一些國家的顧問的看法則完全相反。他們雖然知道工業化會帶來一些危險,但他們堅定地認為,只有工業化才能提高他們同胞的生活標準。因此,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發展工業的方法都應該優先於對未來環境損害的考慮。
對於如何治理環境污染,有人提出優先治理水污染,有人強調大氣層問題,有人則更重視土地管理。有的專家相信,以個人的行動就能很好地控制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的枯竭,而有的專家則認為,人類應當徹底改變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否則就不能有效扭轉生態危機。
二十多年的歲月,彈指一揮間。世界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當時有人提出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恢復力要大於其脆弱性”的觀點再也找不到支持者,再也沒有人說這份報告提出的問題是“杞人憂天”。
一位國際知名的地理學家在仔細端詳了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後,揮筆寫道:“人們再也不能把這顆小行星當作一個無窮無盡的舞台,當作可以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對每一種需要都慷慨給予而沒有極限的母親了。”人們終於意識到,整個地球,只不過是航行在茫茫宇宙的一葉扁舟,而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這艘小船上的乘客。人類要么同舟共濟,珍惜、保護這個人類共同居住的星球,要么共同走向毀滅,除此而外,別無選擇。
如今,我們周圍已很少有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社會的發展,難道是為了造就這樣一個生存環境?我們留給後代的難道就是這樣一個世界?
隨著人們逐漸認識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生態系統的脆弱性,一種人類的共同命運感就在全球萌生,並逐漸成熟。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危機帶來共同的價值觀,而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將影響人類對於未來的抉擇,全球性思想因此而形成。人類不得不更加謹慎小心,更加注意相互傾聽和了解,吸取彼此的智慧。人類在保持文化多元性和增加文化多樣性的同時,需要以全球性思想為基礎的人類集體努力來共同迎接挑戰。這是20多年歷史進程給予我們的啟示。
畢竟“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有理由期待。

教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懂得“只有一個地球” 的道理,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2、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和新詞;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3、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用各種事理說明事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難點:理解“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功能投影儀。
收集有關地球知識、我國資源狀況、生態環境的文字、圖片等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新課
自讀自悟
1、自學生字、新詞,教師點撥、檢查。
2、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文章是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地球的?
3、感悟語言,體會課文內容。
三、小組合作學習
1、把你讀懂和沒有讀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交流。
2、設計活動: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和對課文的語言感悟,開展以“圖片展示”、“生態播報”、“數學神探”、“佳句點評”等小組活動,使學生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並掌握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方式。
第二課時
一、導入激情
1、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隨太空人到太空看一看吧!(播放錄像片)
2、當太空人目睹地球之後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從哪兒能看出地球的“可愛”,從哪兒能看出地球容易“破碎”?
二、合作探究,體會深意
1、自讀感悟,抓住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等,聯繫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裡?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裡?
2、小組討論交流。結合課文、收集的資料和第一課時的學習活動,深入討論。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學生匯報——圖片展示。讀了第一·二自然段,我們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麗而渺小”的。(學生出示圖片:地球、清澈的小河……)圖下配有文字說明,用具體的數據來說明地球的這兩個特點。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2)學生匯報——生態播報。我們從課文和收集的資料知道,“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科學家把這些自然資源分為“不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並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進行說明。(學生結合課文和查閱的資料舉例說明)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3)學生匯報——數學神探。科學家們提出了人類移居其他星球的構想,經過多方面的調查,這個構想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學生結合課文中的科學事實和自編的套用題來說明“不能移民”。)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4)學生匯報——佳句點評。“在天際遨遊時遙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我們的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就別無去處。”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4、全文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告訴我們這些道理的?
三、總結全文,朗讀感悟
四、拓展
1、說一說:對地球媽媽說說話。(怎樣幫助地球媽媽?)可以用上關聯詞,如: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等
2、寫一寫:寫一兩句宣傳保護地球的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