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藥物》

《中國天然藥物》是由中國藥科大學、中國藥學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藥學學術期刊,2003年5月創刊。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天然藥物》是雙月刊,A4開本,80頁,逢單月20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定價每期15元,全年90元。

主要欄目

《中國天然藥物》以報導來自天然產物的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改造,以及其藥效與藥理作用機制為重點,是具有我國獨特優勢的中藥、草藥、海洋藥物、生化藥物、微生物藥物、民族藥物、民間藥物的創新研究進行國內外交流的重要視窗。主要報導天然藥物學科創新性成果,辟有思路與方法、綜述、論文、簡報、技術交流、快報、藥事法規等欄目;登載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中藥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毒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及其相關學科的研究原著,體現了前沿性、權威性、學術性、科學性、可讀性的特點。

編委會

《中國天然藥物》第一屆編委會由天然藥物領域的30位兩院院士及長江學者、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70位學術精英組成,其中美、日、意等外籍編委與港澳台地區編委員20多人,任期5年。《中國天然藥物》第一任主編為徐國鈞教授,2006年起吳曉明教授繼任主編。編輯部主任為鄭曉南。2005年10月,經國家新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中國藥學會被列為《中國天然藥物》共同主辦單位。

歷程

《中國天然藥物》編輯部十分重視依託編委會為辦刊思想庫,積極組稿,開展各種學術活動,以此擴大刊物影響。2003年9月26-29日《中國天然藥物》創刊大會“中國天然藥物研究與發展論壇”暨《中國天然藥物》第一屆一次編委會在南京隆重召開,會議邀請了與醫藥創新相關的國家科技部、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主要部委領導就國家醫藥產業政策進行專題報告;我國天然藥物研究領域8位著名的兩院院士以及來自美、日、港、澳的海內外著名學者也親臨會議並與會報告,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藥管理監督部門、醫藥企業、臨床醫院的近400位代表出席會議。2004年編輯部借各大天然藥物國內外學術會議召開之機,在上海、昆明、南京召開三次編委會議、編委擴大會議、組稿會議,如在7月上海參加21世紀醫藥國際學術大會,10月在寧參加天然產物國際會議及在山東濟南第16屆華東天然產物學術會議暨海峽兩岸天然藥物學術會議期間專門組織召開編委擴大會,積極組稿,使編輯部更了解國際、國內天然藥物學術前沿與動態,與專家及學術機構保持密切聯繫,使稿件來源範圍不斷擴大,稿件質量穩步提高。2005年5月27日慶祝《中國天然藥物》創刊兩周年專場報告會在中國藥科大學舉行。本刊編委會學術顧問李連達院士、張伯禮院士和編委國家知識產權局張偉波處長分別做了“中藥治療冠心病研究”、“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做了“中藥專利申請存在的問題與中藥專利保護”的精彩報告。2005年5月28日《中國天然藥物》第一屆編委會第三次會議在南京玄武飯店召開,會議重點圍繞如何進一步提高刊物的學術質量及如何與國際接軌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李連達院士、胡之璧院士、彭司勛院士、張伯禮院士以及各位編委暢所欲言,紛紛為雜誌的發展獻計獻策。2006年8月11-13日《中國天然藥物》一屆4次編委會議暨“中國天然藥物創新研究論壇”在連雲港召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編委蘇鋼強出席了會議,連雲港市委書記王建華到會祝賀,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位編委及專家出席了會議;會議總結了刊物創辦三年以來取得的各項成績、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編委重點圍繞如何進一步吸引優質稿源、如何辦出特色、與國際接軌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確定了進一步發展的目標。截至2006年5月《中國天然藥物》共發表文章311篇,就已被9個國際權威網路版資料庫收錄達728篇次,被SCI刊物引證48次,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國際化顯示度不斷提高。刊物緊緊依靠人才智力薈萃的編委會,準確定位、特色鮮明,以權威性、前沿性為立足點,積極向院士、長江學者、首席科學家組稿,編委會重點打造的“思路與方法”已成為本領域眾口稱譽的品牌欄目。2006年11月,編輯部在中國藥科大學校慶70周年時舉辦“中國天然藥物創新研究思路專場報告會”,會議邀請在我國天然藥物新藥研究設計方面頗有造詣的本刊學術顧問周俊院士和編委王鋒鵬教授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兩位專家結合各自多年的寶貴經驗,圍繞天然藥物、中藥現代化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深入探討分析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思路與技術。周俊院士報告題為“利用多靶作用機理設計中藥新複方”,王鋒鵬以其紮實的藥物化學基礎,根據大量國內外天然藥物研究成功的範例,總結了天然藥物新藥設計規律與特點。

為活躍學術思維,促進我國天然藥物研究領域跨學科的學術交流,激發科研人員沉潛創新、追求真知的學術精神,《中國天然藥物》2006年增刊——《中國天然藥物創新研究思路專輯》在中國藥科大學70周校慶期間出版發行。本專輯以創新為主題,“歷史與經驗”部分,著重展現我國天然藥物創新研究與發展的歷史。特約多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院士、專家與校友撰稿:“思路與方法”部分,為本刊同名品牌欄目7個主題的優秀文章集粹。該欄目以中藥與天然藥物領域的研究熱點、重點與難點著眼,每個主題以權威專家撰稿、院士評述的組稿風格,側重思辨、鼓勵爭鳴,為天然藥物研究各領域創新研究思路提供借鑑與啟迪。

收錄情況

《中國天然藥物》創刊4年來,始終堅持以學術質量為生命線,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品味的辦刊方針,國內外影響不斷擴大。根據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7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統計(統計源為萬方資料庫),《中國天然藥物》2006年影響因子已達0.957(2005年0.815);與200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收錄的15個藥學類核心期刊相比,影響因子(學術影響力指標)0.957,排名第4位,基金論文比(學術質量指標)60%,排名第2位,根據該書文獻計量學數據統計,《中國天然藥物》的學術影響力、學術質量與期刊影響力均排名我國藥學期刊前列。

截至目前,《中國天然藥物》已被國際16個權威檢索資料庫(印刷版與網路版)收錄為來源期刊:美國生物學文摘(BA)、美國化學文摘CA、國際藥學文摘(IPA)、荷蘭醫學文摘(ExcerptaMedica)、荷蘭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俄羅斯《文摘雜誌》(AJ)、哥白尼索引(IndexCopernicus)以及美國生物學預評資料庫(BIOSISPreviews)、美國生物毒理學資料庫BIOSISToxicology、國際農業文摘資料庫CABAbstracts、荷蘭醫學文摘網路版EMBASE,荷蘭醫學文摘速報EMBASEAlert,全球健康資料庫GolbalHealth,國際藥學毒理學資料庫IPAToxicology、美國化學文摘網路版scifinderScholar。同時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藥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等國內權威檢索資料庫收錄,是我國藥學領域高水平學術期刊,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製藥企業、藥檢部門、醫療單位擁有眾多讀者群。

《中國天然藥物》以專業化、國際化之路為特色。從2008年起,全球最大出版集團Elsevier公司將基於其世界100萬ScienceDirector資料庫用戶,在全球出版發行《中國天然藥物》全文英文網路版;同時編輯部將與中國藥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合作,以中國天然藥物的創新研究為視窗,開展更多學術活動,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學科發展。

期刊信息

刊名:中國天然藥物Chinese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

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

開本:大16開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天然藥物

創刊時間:2003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文摘雜誌(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範獲獎期刊

投稿須知

主要欄目

本刊設有快訊、論文、簡報、技術交流、綜述、藥學前沿、論壇、思路與方法、熱點聚焦、學術爭鳴、藥事法規等欄日。辦刊方針體現“前沿性、創新性、科學性、可讀性”。來稿均附中英文摘要和關鍵字。

1.1快訊(Rapidcommunication)具有國際領先意義、值得快速發表的突出性研究成果,如新結構、新活性、新機理將以快訊形式用英文發表。作者須書面提出其內容確需搶先發表的充分理由,其結果、結論必須準確可靠,且應提供充足的實驗數據以便他人可重複該實驗。

1.2論文(Paper)報導原始實驗結果,重在創新性與科學性。格式包括中英文摘要與關鍵字、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結論、討論、參考文獻。實驗部分要詳細敘述,以便他人重複該實驗。

簡報(Note)報導原始實驗結果,可省略中文摘要。附英文摘要及關鍵字.實驗內容少於論文,或創新性低於論文的研究原著以簡報發表,

1.3技術交流(Techniqueexchange)報導原始實驗結果,重在套用性。可省略中英文摘要,保留英文題。著重報導套用技術與方法的改進。

1.4綜述(Review)對某領域提出最新的研究進展.專業性綜述一般以約稿為主。綜述肯為某一領域專家,以本人工作為基礎,工作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如對來源於天然產物的先導化合物的綜述。以“藥學前沿”欄日出現的專業綜述,著重介紹國際領先研究領域的最新方法與技術。普及性綜述可自由投稿,重可讀性與先進性。來稿要有廣泛的讀者群,並針對其普遍關心的問題,如某領域套用技術、方法及研究進展進行介紹,應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與實用價值。

1.5評述(Comment)一般以約稿為主,重權威性與前瞻性。可省略中英文摘要,保留英文題。評述者為洞悉某領域發展規律的學術權威,對某一專業領域提出分析、見解與評論,並能預測該領域的發展趨勢。

1.6論壇(Forum)對某一領域研究熱點進行分析探討,提出觀點或解決方案;或以約稿形式發表與新藥研發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等指導性文章。可以“熱點聚焦”(Hottopic)或“學術爭鳴”及“藥事法規”等欄目形式出現。

1.7思路與方法(Researchideaandmethod)報告者對最終可能具有突破性進展的某一領域或交叉學科的重點、難點、關鍵問題進行了階段性研究,並提出研究思路或使用了完全創新的方法。本欄目著重於思路與方法的參考價值與套用價值,目的在啟迪讀者的創新思維。

投稿受理與注意事項

2.1來稿一式兩份,同時將稿件審理費(每篇50元)郵匯至本刊編輯部,附言欄註明第一作者姓名及論文題目。作行自留底稿,不得一稿多投。要求內容不涉密,作者署名及排名順序無歧義。

2.2來稿須註明通訊作者(課題負責人),用上標”*”標註在作苦署名後,並在首頁腳註處註明其職稱、職務或學術團體職務以及電話、傳真、E-mail;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分別在中文首頁腳註及英文關鍵字後用中英文註明基金名稱和項目編號,並提供相關證明的複印件。

2.3具有首創性的成果如新化合物、新活性、新機理、新方法,請在17.6enl×5.4cm圖框範圍內附英文圖例摘要(GraphicAbstmcl),內容為:①標題、作者、單位;②簡要表述創新點(50字元內),配以主要化學結構、特徵峰等圖示;③基金資助項目及編號。

2.4作者接到本刊回執,則來稿已進入審稿程式。審稿程式包括:編輯部初審——>二、三位專家審稿——>稿件退修——>學科組複審——>組委會定稿。重大創新性論文可在最近一期發表,國家重大項目基金論文、國際合作論文可快通道評審,儘快發表。

2.5需作修改的稿件,請作者按退修通知的要求逐項修改並加以說明。修改稿連同修改說明、原稿、軟碟同時寄回。退修時問超過60天,按新稿處理。

2.6來稿採用與否,均由本刊編委會最後審定。編輯部對來稿可作文字修改、刪節,涉及內容的重大修改徵得作者同意。文稿刊用前,編輯部與作者簽署論文出版契約。

2.7作者來稿一般不退,電子郵件投稿後一周內、普通郵件投稿二周內可在編輯部主頁查詢稿件編號(也可電話查詢);稿件審理進度也可在編輯部主頁查詢。如作者3個月末收到有關稿件處理隋況的通知,則文稿仍在審閱中,作者欲改投他刊,請先與本刊編輯部聯繫。

2.8本刊已進入國內外眾多檢索系統(見英文目次頁下),如果文章不宜全文發表(進入網路版),請事先聲明。

醫學雜誌大全(十)

醫學雜誌是以醫學和與醫學相關學科為內容的情報載體,醫學雜誌匯集著醫學工作者的醫藥經驗和工作成果,反映了醫藥學的進展及水平,是醫藥學研究的重要的情報來源。註:詞條中不要添加雜誌電話號碼。

《中國藥店》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誌》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中國實用眼科雜誌》
《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中國食品藥品監管》
《中國輸血雜誌》
《中國糖尿病雜誌》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中國體外循環雜誌》
《中國天然藥物》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
《中國微生態學雜誌》
《中國衛生產業》
《中國衛生法制》
《中國衛生工程學》
《中國衛生監督雜誌》
《中國衛生檢驗雜誌》
《中國衛生經濟》
《中國衛生人才》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誌》
《中國衛生資源》
《中國現代醫生》
《中國現代醫學雜誌》
《中國現代套用藥學》
《中國鄉村醫藥》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誌》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中國心血管雜誌》
《中國新生兒科雜誌》
《中國新藥雜誌》
《中國性科學》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中國學校衛生》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
《中國實用護理雜誌》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中國藥理學通報》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
《中國藥品標準》
《中國藥事》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
《中國藥物套用與監測》
《中國藥物與臨床》
《中國藥學(英文版)》
《中國藥業》
《中國衛生統計》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
《中國血液淨化》
《中國循環雜誌》
《中國消毒學雜誌》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誌》
《中國衛生》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中國藥房》
《中國校醫》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誌》
《中國誤診學雜誌》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誌》
《中國藥師》
《中國疼痛醫學雜誌》
《中國藥物化學雜誌》
《中國藥物警戒》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誌》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
《中國微循環》
《中國現代醫藥雜誌》
《中國衛生畫報》
《中國藥學文摘》
《中國藥學雜誌》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誌》
《中國實用醫刊》
《中國現代藥物套用》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誌》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
《中國循環研究雜誌》
《中國數字醫學》
《中國衛生界》
《中國現代中藥》
《中國循證醫學雜誌》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誌》
《中國新醫學》
《中國消化內鏡》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
《中國衛生政策》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年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