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教授》

《世界名教授》

2010年7月22日,德國書籍出版集團“Bucher Gruppe”編輯出版了德文版《世界名教授》(德文書名《Hochschullehrer (China)》,見上圖),內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路易吉·克拉尼(Luigi Colani)、卡彼•布萊梅(Kp Brehmer)、洛桑仁波切(Dungkar Lobsang Thrinle)、 Huang Xianfan(黃現璠),孫大文(Da-Wen Sun)、胡先驌(Hu Xiansu)、王力(Wang Li)(按書封面德文名先後順序排名)等一批世界各國著名大學教授,屬一本專門介紹收錄人物生平的傳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Title:《Hochschullehrer(China)》(書名:《世界名教授》,中國關聯者)
Subtitle:BertrandRussell,LuigiColani,KpBrehmer,DungkarLobsangThrinle,HuangXianfan,Da-WenSun,HuXiansu,WangLi(副標題:伯特蘭·羅素路易吉·克拉尼卡彼•布萊梅,洛桑仁波切,黃現璠孫大文胡先驌王力
AuthorsandcontributorsCreatedbyBucherGruppe(作者和貢獻者:書籍出版集團)
Publisher:BooksLLC(出版者:書籍出版集團)
Imprintname:BooksLLC(發行者:書籍出版集團)
AuthorsandcontributorsCreatedbyBooksLLC(作者和貢獻者:圖書公司)
Publisher:BooksLLC(出版者:圖書公司)
Publicationdate:July22,2010(Firstedition);October18,2010(Secondedition)(出版日期:初版2010年7月22日,再版2010年10月18日)
徳文版《世界名教授》封面徳文版《世界名教授》封面
Imprintname:BooksLLC(發行者:圖書公司)
PublicationCity/Country:German(出版城市/國家:德國
Paperback:246pages(頁數:132)
Language:German(語種:德語
ISBN-10:1159052085
ISBN-13:978-1159052089
ProductDimensions:9x6x0.3inches(開本:9x6x0.6英寸)
ShippingWeight:7.4ounces(重量:13盎司)
Format:Paperback(裝幀:平裝)
Price:DEM14.14(Firstedition),$25.16(Secondedition)(初版定價:馬克14.14,再版定價:馬克25.16)

目錄

BertrandRussell(伯特蘭·羅素

伯特蘭·羅素伯特蘭·羅素

LuigiColani(路易吉·克拉尼
KpBrehmer(卡彼•布萊梅
DungkarLobsangThrinle
HuangXianfan(黃現璠
Da-WenSun (孫大文
HuXiansu(胡先驌
WangLi
JosefWieland
SimonWhite
WalterFuchs
WolfgangFranke
HeinrichRöhreke
niZhengyu
MaykeWagner
JosephW.Dauben
FerdinandLessing
CaiYuanpei(蔡元培
FengYoulan
PanWuyun
FeiXiaotong(費孝通
PaulDemiéville
HwangYau-Tai

費孝通費孝通

HuangWenbi
WuQidi
LiDesheng
LiXueqin
GregorPaul
Fritz-HeinerMutschler
ZhangWei
JinYuelin
ShiYan
XiaolanHuangpu
YiZhongtian
YangYinliu
FangLizhi

QiuXigui

內容簡介

2010年7月22日,德國書籍出版集團“BucherGruppe”編輯出版了德文版《世界名教授》(德文書名《Hochschullehrer(China)》,見上圖),內收伯特蘭·羅素(BertrandRussell)、路易吉·克拉尼(LuigiColani)、卡彼•布萊梅(KpBrehmer)、洛桑仁波切(DungkarLobsangThrinle)、HuangXianfan(黃現璠),孫大文(Da-WenSun)、胡先驌(HuXiansu)、王力(WangLi)(按書封面德文名先後順序排名)等一批國際著名的大學教授。屬一本專門介紹收錄人物生平的傳記。
2010年7月22日該書初版後,相當暢銷,故該公司於2010年10月18日又予以了再版。現摘要介紹書中部分收錄人物的簡歷如下,以“目錄”列名為序。

人物摘介

【伯特蘭·羅素】

BertrandRussell(伯特蘭·羅素),全名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第三代羅素伯爵(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3rdEarl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之一,同時也是活躍的政治活動家,並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無數人將羅素視為這個時代的先知,而與此同時羅素的許多政治立場卻又是十分有爭議性的。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

羅素出生於英國威爾斯的一個貴族家庭,祖父約翰·羅素勳爵(LordJohnRussell)在1840年代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父親安伯雷子爵(ViscountAmberley)是一名無神論者。羅素的母親也出生貴族,她在羅素2歲時便去世了,2年後,羅素的父親去世。在雙親去世後,羅素和他的哥哥富蘭克·羅素(未來的第二代羅素伯爵)由祖父母撫養長大。1890年羅素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哲學、邏輯學和數學,1908年成為學院的研究員,並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20年羅素訪問俄國中國,並在北京講學一年,與美國人文哲學家杜威同時間在中國講學。在長沙時,青年毛澤東曾經擔任記錄員。回到歐洲後他著有《中國問題》一書,孫中山因此書而稱其為“唯一真正理解中國的西方人”。
這一時期羅素因為參與反戰活動而被劍橋大學開除,他通過出版各種有關物理、倫理和教育方面的書籍謀生。1927年夫婦倆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實驗學校皮肯·希爾學校(BeaconHillSchool)。當徐志摩遠赴英倫想拜羅素為師時,羅素已經離開劍橋大學。

1931年羅素的哥哥去世,羅素繼承爵位,成為第三代羅素伯爵。1939年羅素搬到美國,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學,並很快被任命為紐約城市大學教授。但是當這個訊息一曝光,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資格,認為他在“道德上”無法勝任教授一職。他在1944年回到英國,並重新執教於三一學院。1960年代羅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傳,並曾參與了甘迺迪遇刺事件的調查,1970年去世。
羅素最早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後才逐漸轉向哲學方面,因此他在數學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樹。在數理邏輯方面,羅素提出了羅素悖論。羅素在1900年便認識到,數學是邏輯學的一部分。1910年,他和他的老師阿弗烈·諾夫·懷海德一起發表了三卷本的《數學原理》,在其中對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統整理。
哲學上羅素最大的貢獻是和G·E·摩爾、弗雷格、維根斯坦和懷特海一起創立了分析哲學,此外他還在認識論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和哲學史方面做出過貢獻。在劍橋大學時羅素信奉唯心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但是在1898年在摩爾的影響下羅素放棄了唯心主義,轉而研究現實主義,並很快成為“新現實主義”的倡導者。羅素此後始終強調現代邏輯學和科學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論。羅素的分析哲學由此誕生:通過將哲學問題轉化為邏輯符號,哲學家們就能夠更容易地推導出結果,而不會被不夠嚴謹的語言所誤導。羅素認為哲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不同只是在於其研究的方向(哲學研究更廣泛的內容),但他們的研究方法應該是相同的。哲學和數學一樣,通過套用邏輯學的方法就可以獲得確定的答案,而哲學家的工作就是發現一種能夠解釋世界本質的一種理想的邏輯語言。
在倫理學和道德方面,羅素持的是開放態度,認為過多的道德束縛是人類不幸的根源,道德不應限制人類本能的快樂,因此提倡試婚、離婚從簡和節育等,認為未婚男女在雙方都願意的情況下發生性關係並非是不道德的行為,這種觀點使他在美國遭到激烈抗議,最終還導致他失去了紐約城市大學的教授職務。在教育方面羅素認為學生的言行舉止不應受到約束與限制,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於1927年一起創立了一所試驗學校。

羅素著作中文譯本羅素著作中文譯本

羅素是英國傑出的經驗論者、科學家與唯物論者,也是我行我素的原子論者,他相信簡單成分的語言(句子,或是更恰當地說,命題)可以指稱由簡單成分的實在(事實)引起的簡單成分的經驗(感官作用)。在知識理論與邏輯學上,羅素都是個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他試著化約世界的複雜性以及我們對世界的經驗,使其達到最簡單的“原子”成分。根據羅素創立的學派主張,哲學應該以分析為主,分解成分,並且理解這些成分如何結合起來(相反地,英國的黑格爾主義者總是堅持,每件事都連結著其他事。無法掌握全體就無法理解部分)。因此,我們的語言也必須加以澄清、改善與“觀念化”,必須根據邏輯重新理清文法,以便更精確地反映世界的結構。
羅素是一名和平主義者,他曾反對英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因此被罰款並喪失了三一學院的教職。1918年他還因反戰活動而判刑6個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曾支持過綏靖政策,但是後來又支持與納粹德國作戰,因為他意識到希特勒必須被消滅,否則將給人類文明帶來災難。羅素始終認為,任何戰爭都是罪惡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戰爭是在很多種罪惡中較輕的一種。
羅素曾經說:“我絕不會為了我的信仰而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這句話體現了費邊社成員的性格

1948年11月20日,在對威斯敏斯特學校學生的一篇演說中,羅素驚人地指出,美國應該先發制人,發動預防性戰爭,用核武器徹底摧毀蘇聯,因為這樣的後果要比蘇聯研製出核武器後爆發核戰爭好得多。但是之後羅素改變了看法,認為核武器裁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並從此致力於核裁軍運動。1954年氫彈爆破成功,羅素進一步意識到核武器將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災難。1954年4月,羅素髮表了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號召世界各政府體會並公開宣布它們的目的不能發展成世界大戰,而我們號召它們,因此在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爭執應該用和平手段”。除了愛因斯坦在臨終前簽字外,湯川秀樹萊納斯·鮑林等多位科學家都在宣言上籤字。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參與一個核裁軍的遊行後被拘禁了7天。他反對越南戰爭,與讓-保羅·薩特一起於1967年5月成立了一個民間法庭(後來稱為“羅素法庭”),揭露美國的戰爭罪行。
甘迺迪遇刺事件發生後,羅素是最早幾個對官方的事件版本提出異議的人之一,並羅列出了案件的16個疑點。
在宗教上羅素是一個不可知論者,相信上帝是否存在是無法證明的;政治上羅素的立場接近於民主社會主義:他支持政府為窮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反對共產政權的極權統治。
羅素一生著述宏豐,主要作品有:
《哲學問題》
《西方哲學史》,(1950年,因此書獲得諾貝爾獎)
《幸福之路》(1930年)
《我的哲學發展》(1959年)
《婚姻與道德》(1929年)
教育與美好生活》(1926)
《教育與社會秩序》(1932年)

羅素著作中文譯本羅素著作中文譯本

《權威與個人》
《科學的未來》
《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識》
《權力:一種新的社會分析》
《數學原理(PrincipiaMathematica)》(1910-1913年)
《數學原理(PrinciplesofMathematics)》(1903年)
《中國問題》
《宗教與科學》
《工業文明的前景》
《自由之路》
《文明之路》
《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1927年)
《人類為什麼戰鬥》
《心靈分析》
《物之分析》(TheAnalysisofMatter)
《自由與組織》

【路易吉·克拉尼 】

人物小檔

路易吉·克拉尼路易吉·克拉尼

姓名:路易吉·克拉尼(Luigi-Colani)
國籍:德國
設計領域:飛船、飛機、汽車、家具、手錶
1928年:出生在德國的柏林
1953年:開始在美國加州負責新材料項目。既學過雕塑又學過空氣動力學,這使他的設計具有空氣動力學和仿生學的

生平簡歷

LuigiColani(路易吉·克拉尼)(1928年8月2日~),世界著名的德國設計師,響譽國際的著名工業大師。出生於德國柏林,早年在柏林學習雕塑。20世紀50年代,路易吉·克拉尼在美國加州負責新材料項目。他曾參與過美國太空梭、寶馬、賓士、法拉利汽車以及上海崇明島生態科技城等設計工作,是當今時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顛覆性的設計師之一,被國際設計界公認為“21世紀的達·芬奇”。
1928年路易吉·克拉尼出生於德國柏林,由於年幼時家庭貧困,無錢購買玩具,他便自己製造玩具,由此造就善於設計的能力。1946年,他就讀於柏林美術學院,1949至1952年,他就讀於巴黎索邦大學,學習空氣動力學、雕塑和繪畫。1953年,他在美國加州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從事飛機材料研究工作。一年後返回德國。
20世紀50年代,路易吉·克拉尼為多家公司設計跑車和汽艇,1954年,他設計的“菲亞特1100tv”汽車在1954年日內瓦舉辦的國際汽車設計大獎會上獲獎,從此聲名鵲起。1959年,他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輛單體構造的跑車BMW700。60年代,他將設計領域擴大到家具和家居用品,在此領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972年至1981年,他在靠近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北部城市明斯特的17世城堡開辦“路易吉·克拉尼設計室”,累有傑作問世。
1982年後,路易吉·克拉尼去了日本,為日本家庭用品製造商從事設計工作多年。1986年,他在瑞士從事設計工作。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路易吉·克拉尼的活動轉移到中國。在中國,他曾在多所大學教授設計。1995年以來長期在上海的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任教授。2008年,他在中國南部開設了一個設計工作室,正在為一個中國公司設計風力發電廠。
2010年10月21日,世界著名工業大師路易吉·克拉尼訪問中國美院上海設計學院,為學生們展開一場主題為“我的世界是圓的”專題講座。克拉尼先生以他畢生追求的“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原則”告訴人們他在設計生涯中一直遵循和倡導的理念,這位天才大師別開生面的講座不僅贏得學生們的熱烈歡呼,他所展示的驚世之作更是讓人欽佩不已。

路易吉·克拉尼作品路易吉·克拉尼作品

路易吉·克拉尼根據自己堅信的自然界法則,利用曲線發明獨特的生態形狀(Bio-form),並將它們廣泛地套用於原子筆、時裝、汽車、建築和工藝品設計當中。作為20世紀最著名,同時也是最受爭議的設計師之一,有人認為他離經叛道,也有人把他當作天才和聖人一樣崇拜.然而克拉尼認為他的靈感都來自於自然:“我所做的無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們揭示的種種真實。”

特點
1959年:為寶馬設計出世界上第一輛單體構造的跑車BMW700
1986年:為佳能公司設計的T90相機獲得日本相機大獎
2001年:設計出一個形如巨鳥的“兩翼機器人”,時而升起時而降下,為自己贏得了讚譽。
語錄 (接受中國媒體訪問談時發言)
◆在談建議之前,我想特別提一下順德給我的印象。作為一個地理面積如此小的區域,順德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令我嘆為觀止。這兩天在展會上看到那么多的設計產品,它們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從這個角度看,順德工業設計的技術水平不可小覷。但我想說,這些產品要投放到世界市場上,很多方面還需進一步的提高。中國已經走過了一條漫長的仿製產品道路,現在,中國已經具備產品自主創新的經濟實力了,那么中國的設計師們就要思考怎樣利用好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因素,把它們加入到工業設計理念中去,把產品做成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產品。
◆首先,順德成為工業設計“矽谷”的願望是美好的,因為順德已經具備了很高的製造業水平,這是成為工業設計“矽谷”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順德還需加強科研及技術升級換代方面的努力,才能加快實現這個願望;其次,我看到順德區政府非常重視和支持工業設計,並且為它設立了一個很好的目標,我認為這是實現遠景規劃的一個很好的開端。
◆在順德設立工作室是我到順德來之後的強烈願望,並且這個願望具有實現的可能性。在這次高峰論壇上,我也談到了希望能帶著我的設計作品,來為順德工業園服務。今天,我來參加此次工博會,正是向順德發出合作的信號,至於下一步具體如何走,還有待雙方進一步商討,我希望順德能“抓住我”。

路易吉·克拉尼作品路易吉·克拉尼作品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設計師設計出的產品要以全球性的目光來審視。中國的工業設計歷史相對歐美來講還比較短,但接下來的5年對於中國的年輕設計師們來說是十分關鍵的,政府和設計界的前輩們要幫助他們擴大眼界,利用中國深邃的文化歷史和傳統手工藝的優勢,設計出全球化使用的高端產品,使現代設計工藝與技術完美結合。

◆自然界有幾千幾萬年的演變過程,它是逐漸按需求和必然存在條件的前提下進化過來的,所以它演變成現在這樣有它的道理。比如飛機,人類在100年左右才有飛機,而大自然已經有2億年,所以它能演變到這個形態有它的必然道理,而我們人類最近一兩百年才有工業的發展,才有各種技術的實現,我們必須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不去遵循的話太沒有道理了。
◆中國的設計有如下問題:我們講汽車是工業設計,歐美的工業設計如汽車設計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已經遇到瓶頸並意識到錯誤,這樣大豪華、大排量的汽車再設計下去已經不符合我們的生態發展,西方已經意識到他們的錯誤,他們正在改進,要做到環保、小排量、小型的、輕的,要做到健康。而中國還是在模仿、盲目,還是需要不計其量的豪華車、大車、長車,你看北京的堵車就很嚴重,他們有點在盲目的模仿西方,卻沒有意識到已經走在錯道上,而西方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並且不斷地糾正,中國卻沒有及時剎車,還是跟在後面,跟到後面覺得自己遇到瓶頸走不下去再回頭,這段路又白走了。我希望現在的年輕設計師能意識到這點,儘快掉頭轉方向,我到中國來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中國人避免再犯歐美這種錯誤。

Aring365互動媒體:專訪世界最著名工業大師 路易吉·克拉尼Aring365互動媒體:專訪世界最著名工業大師路易吉·克拉尼

◆你看汽車工業是從歐美開始發展,他們當時有汽油機柴油機,他們已經發展100多年,是前導。中國汽車才最近30年,所以如果我們走和他們同樣路的話只能跟在他們後面,他們已經發展相當完美沒有什麼餘地了,而我們現在是處在新能源環境下,用的是新電動的或混合電動的,車底座、車結構完全不一樣,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時代,我們不用而完全跟在後面是不對的,我們可以用中國自己的形式來解釋電動車的外形,我們現在正好有這個機會,用不著一直跟在後面。我現在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中國在這個關鍵轉折時期,把新能源汽車用新的語音和形式展現出來。
◆我剛才講的是汽車設計狀況,其實這和整個工業設計都有相關,不光是汽車設計的瓶頸和盲目追捧西方設計技術和理念,在各個領域都有困難。年輕設計師們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有時候忘記了中國自己的文化淵源、中國人的聰慧,他們總會盲目認為西方的就是好的,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永遠跟在西方後面趕不上去,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的總部是在米蘭,在莫斯科也有合作夥伴,而中國是我最主要的合作夥伴。以後我會在中國、莫斯科、米蘭設計中心三個地方為主。
◆我去過很多大城市,但是都有大的交通和空氣問題,我喜歡的還是中國的小城市,最好是農村,沒有那么多高房子、沒有那么多污染,更沒有那么多汽車。我最好是在大城市一百公里之外小村莊生活,這樣才會對人的身心健康和思維、和設計都有好處。其實上海是我的家,我在這住了10幾年了,中國對我來說是我最願意住的一個國家。

【卡彼·布萊梅 】

KPBrehmer(卡彼·布萊梅,1938年9月12日~1997年11月16日),德國畫家,繪畫藝術家和電影製片人,德國批判寫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資本主義現實主義”畫派的創始人。這位在西方引起爭議的人物影響了一代才華出眾的中國學子,他的三個中國留學生現已成為中國藝術界的名人——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藝術家吳山專和漢堡國際傳媒藝術與互動媒體學院院長單凡。

卡彼·布萊梅作品卡彼·布萊梅作品

卡彼·布萊梅於1938年出生在柏林,父親是德國國家鐵路技術助理弗蘭克·布萊默。少時他生活在柏林,經歷過柏林的分隔狀態,有段時間住在東部,接受了一些共產主義的思想。1957年至1959年進入當地高校。1959年,他雕刻了第一幅蝕刻。1959至1961年在當地藝術學院接受美術教育,後赴國外留學。

1971年,任教於漢堡美術學院,1987年任該院教授。他還長期擔任中國杭州的一所藝術學院的客座講師。
卡彼.布萊梅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創造一種將數據視覺化的方式,來闡述當代社會、政治與經濟發展的起因。《勞工的靈魂與感覺》(SoulandFeelingsoftheWorker)是他與心理學家合作,檢視一名勞工在執行生產過程中的心裡狀態。
卡彼.布萊梅對於日常生活和媒體領域中的美學形態所產生的興趣,使得他對中國傳統版畫產生了偏愛。他曾與學生單凡、古乾聯合創作的《西湖》——報紙折成的船帆,蕩漾於繪畫的西湖之上。至於他自己創作的“鞋帶書法”,隱隱透出跨語境、跨國度的藝術魅力。他的作品大多被視為政治藝術或政治傾向的可視化。

【黃現璠 】

HuangXianfan(黃現璠),少孤貧,性穎異向學,伺塾中授業,潛聽之,所肄書,皆可熟誦,塾師奇之,特延入館。然家貧如洗,所讀之書皆借於人,故刻厲益甚,晨起雞鳴,夜讀月下,勤勉如此也。
年二十七,會北師大舉士,現璠苦習三晝夜,應試獲錄。是歲,負笈上京,入北師大預科。所閱頗廣,喜史籍,好《日知錄》,心折亭林。越二年,復入史學系,師從陳垣錢玄同諸賢。以資罄,遂謀職助學,兼授國文、歷史。不數年,舉送研究所,治考據、音韻諸學。學業之餘,又窮搜西洋諸典,得魯濱遜之說,欲以彼之精華,匡我之所不逮。是時,倭釁關外,以窺中原。現璠深疾之。繼而撰文過之,欲省國人。

黃現璠黃現璠

民國二十四年冬,欲赴美遊學,資乏未行。或聞日本西學盛,遂東渡,入東京帝國大學,習史學。翌年春,得桑梓資給,攻碩士。時郭沫若同旅日,現璠屢造府拜謁,頗受教。
二十六年,七七事起,現璠還國,充教職,歷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桂林師範學院教授。一九八二年,卒。
現璠執教授職,至死止,凡四十餘年,今名列西書,誠實至名歸也。
初,現璠考論多奇詭,謂「三代無奴」、「農師非后稷」,言既出,舉世為詫。中歲始,專於民族學、壯學。世究壯族之學,自民國三十九年始,人謂壯學創於壯族史家黃現璠,此非阿好者之言,乃學林同道中人眾口一詞也。二十世紀初,夫壯族之究不為專學,其散見於各家之著述者無論已,然其論未立本乾,循條發葉。黃現璠深醒之,嘗謂:「族之存亡在於史,教本其根也。」繼而歷數載深究撰述之,欲省族人,意構族史,揚族文化,望成學科,遂創壯學黃派,壯族之究始成專學矣。黃氏為文,詳於史事,長於敘事,擇焉而精,語焉而詳,事必有徵,考證入細,理無臆設。其論壯族史事文化之詳,見於黃氏《廣西僮族簡史》 、《壯族通史》諸書,可謂壯族史學之開祖。則自有此諸書,而後世知壯學為專科之學。此所以見推宗匠,而為新學科之開山也。
若夫黃派者,以宗匠黃現璠姓氏而得名之。黃氏門下十八學士,學林謂之「黃門十八賢」,壯族教授俱多,皆究壯學,師承現璠,遂成黃派也。此派開八桂學派之始,以專研壯族之歷史、文化、文學、考古、教育、人物、制度(都老制土司制度)為重,於此諸學問無不綜覽詳究,尤熟於古事,凡壯族之土著起源,族名沿革,歷代社會組織,起事始末,人物遺聞,皆能爬羅剔抉,化隱為顯,闡幽發微,補漏糾偏。而法以詳考及擇錄史籍為要,歷考古今圖籍、省府縣誌,附以民族學及人類學之調查史事輔之,參以地下考古文物史料證之,長於旁搜博引,廣取精擇,亦皆恪守師承,實事求是,成《廣西童族簡史》、《儂智高》、《壯族文學史》(三卷)、《壯族通史》、《論韋拔群》、《壯族文學古籍舉要》、《壯族民間宗教文化》、《壯族故事薈萃》、《壯族節日故事》、《壯族文化的傳統特徵與現代建構》、《廣西土官制度研究》、《壯族教育史》、《壯族文學發展史》、《韋拔群評傳》諸書,皆前所未見之著,當世壯學者撰書多采其史說,故黃派開究壯學風氣之先,奠八桂學派之基,後來繼起諸派,循其緒而擴之,先導之功,不可泯也。
若夫八桂學派者,與壯學同興,自民國三十九年始成雛形。世謂八桂學派創於壯學宗匠黃現璠,究其緣由本有自也,蓋黃氏懿德醇詣,一生授學,默默以忠信篤敬孚於人,絕不事口耳估畢,言論旨趣之見於筆墨者,一 一從身心日用間體驗天理民彝,以為立身應事自淑淑人之準。其學橫貫中西,縱涉古今,敦崇實學,平生留意鄉邦文獻,尤重採集民間口述史事,以為附益。於歷代壯族之起事者,為之援據考定,作銘傳以存其人,考證詳明,創自古簿錄家所未有。其持論屏除門戶,一洗糾紛,而欲矯歷代史家史書之誤,頗有所抑揚。其立說不拘漢,亦不媚洋,成一家言。厚德載物,儀微紹述,益以昌明壯學及民族學,為一代學術之樞鍵,今世奉為中國之民族學泰山北斗之一焉。故士爭趨之,入室弟子遂眾,私淑者日盛,始成八桂學派矣。此所以見推派祖,而為八桂學派之開山耳。
平生極重躬行,執言仗義,每聞世間不平事,奮袂攘襟,拍案而起,望之凝重如山嶽,近之溫和如醇酒,碩德高風,不言而化,有口皆碑矣。平生著述,碩果纍纍,不復贅列。

【孫大文】

孫大文院士孫大文院士

孫大文(Da-WenSun)來自我國著名僑鄉廣東省潮州市,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是國際著名的生物系統工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學術權威,國際上該領域最活躍、最具創造力、最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國際同行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1982年在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獲碩士學位,1988年獲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5年,分別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任職。1995年起,受聘於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UCD),成為在愛爾蘭第一個獲得永久教職的華人,並且以最短的時間從講師晉升為高級講師、副教授和正教授。目前,孫大文博士是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食品和生物系統工程教授,領導著食品冷凍及計算機化食品技術研究團隊,是愛爾蘭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華人終身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包括製冷、冷凍及乾燥過程和系統、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過程模擬和最佳化以及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在真空冷卻熟肉製品、計算機視覺檢測比薩餅質量、採用可食用膜技術實現果蔬貨價期延長等方面具有世界領先的開創性成就,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報導。他在世界上著名雜誌和國際會議上發表了超過500篇高水平論文,出版專著10部,其中超過200篇論文被SCI收錄。

孫大文院士與楊振寧教授孫大文院士與楊振寧教授

他是英國皇家農業工程師學會會士(Fellow)和愛爾蘭工程師學會會士(Fellow),同時他還兼任SCI和EI收錄、2009年影響因子為2.238的《食品和生物加工技術》(FoodandBioprocessTechnology,Springer)國際期刊總主編、《現代食品工程》(ContemporaryFoodEngineering,CRCPress/Taylor&Francis)系列叢書主編和多家SCI收錄的國際期刊編委,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等十幾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顧問教授或客座教授。以及多次應邀出任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大會主席、重要國際學術大會主旨演講人和歐盟框架計畫、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等特邀項目評審等多項重要國際職務。由於他在世界食品工程領域所作的突出貢獻和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先後於2000年和2006年被素有農業工程界的“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ssionofAgriculturalandBiosystemsEngineering,CIGR)授予CIGR傑出獎,2007年被授予印度食品科學家及技術人員協會會士(AFST(I)FellowAward)榮譽稱號,2008年獲CIGR成就獎,2010年被授予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會士(CIGRFellowAward)榮譽稱號,並於2004年被英國皇家機械工程師學會授予“食品工程師年度人物(FoodEngineeroftheYearAward)”大獎。2010年12月底,被全球32個國家的152家中文媒體共同評為“2010年全球海外華人社區十大新聞人物”。

孫大文院士與中組部李源潮部長孫大文院士與中組部李源潮部長

2010年,他當選為代表愛爾蘭國家最高學術榮譽和成就巔峰的的愛爾蘭皇家科學院(RoyalIrishAcademy)院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同志特委託中組部發去賀信表示祝賀,盛讚孫大文“為中華兒女爭了光,”“為推動中國食品技術的發展,培養年輕人才,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貢獻。”同年,他又當選為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即任主席,任期從2011年元月開始,並將於2013年起接任主席,他成為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成立80年以來的首位華人主席。
根據湯森路透集團出版發行的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資料庫2010年7月1日有關全球農業科學家排名,在匯集和分析過去十年另4個月ISI WebofScience(SCI)(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所收錄SCI論文系統的數據統計,全球共有2554名科學家排名進入農業科學專業領域前1%的“最被引科學家”(MostCitedScientists),其中孫大文名列前茅,列前31位

【胡先驌】

胡先驌胡先驌

HuXiansu(胡先驌,1894年5月24日~1968年7月16日)植物學家、教育家、文化學者。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中國近代生物學的開創人之一。生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聯圩鄉,早年在家中後園培英書屋從師受業,習《三字經》、《千字文》等。1904年奉母命赴南昌府應童子試。1906年科舉制度廢除,得沈曾植關照,入南昌府洪都中學為插班生。1909~1913年在京師大學堂預科學習。1913~1916年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1916年回國後任江西省廬山森林局副局長兩年。1918年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後改名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農科教授,兼生物學系系主任。1923年又赴美留學,入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植物分類學,獲碩士和植物分類學哲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後任東大教授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主任。1928年,與秉志等人在北京創辦靜生生物調查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任調查所植物部主任。長期主持編輯《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併兼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1932年任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參與發起中國植物學會,為中國植物學會第一任會長。主建廬山森林植物園、雲南省農林植物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1940年任中正大學(後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首任校長。1948年,胡先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68年7月16日逝世於北京
胡先驌自青年時代就懷著科學救國的宏願,數十年來為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高瞻遠矚、苦心孤詣,在舊中國極端困難的環境中,八方奔走呼號,不辭辛苦,千方百計不斷在北京、江西廬山、雲南開拓植物學的新領域,發掘祖國各地的植物寶庫,不僅積累了大量珍貴的標本和資料,而且還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他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除親自傳授植物分類學、經濟植物學等教學任務外,還為青年編寫具有較高水平的教科書、植物學教學法和學習指導等著述。他在授課過程中,雖然稍帶口吃,但聲音宏亮,精力充沛,內容也極為充實,特彆強調實驗課和深入實際的重要性。凡被他發現的人才,總是積極設法推薦到較高學府或科研單位進修深造。目前,分散在國內外的植物學教授和專家,其中不少均出其門下,並擔負著重要的職務。他的學生雖大都已進入古稀之年,但至今仍懷念老師嘔心瀝血培養自己成材的功績,一致公認他是一位認真負責、誨人不倦、胸懷寬闊、堅持科學真理、和藹可敬的老師。
胡先驌的一生中,不僅有20多種專著,而且由個人發表有關植物學的論文多達140多篇。在植物分類學方面共發現1個新科、6個新屬和百數十個新種。
胡先驌被中外學者公認為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絕非過譽。此外,他在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方面同樣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在詩詞方面的著述頗多。早在青年時代,每遇一事或旅遊一處,即以詩詞表述,並與詩壇友人往來頻繁。晚清著名詩人陳三立(字伯嚴)對胡先驌的詩極為欣賞,評價是“意、理、氣、格俱勝”。認為他的記游之作,“牢籠萬象,奧邃蒼堅”。
胡先驌晚年,除堅持科研外,於1960年將生平所作詩稿全部整理後,共得詩296首。經逐年編次,分為上、下兩卷,印成《懺盦詩稿》線裝集。通過《詩稿》即可知曉作者本人一生所經歷的事情和重大科學發現的梗概。

克拉尼作品鑑賞

路易吉·克拉尼作品1路易吉·克拉尼作品1
路易吉·克拉尼作品2路易吉·克拉尼作品2
路易吉·克拉尼作品3路易吉·克拉尼作品3
路易吉·克拉尼作品4路易吉·克拉尼作品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