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山城》

《三進山城》

電影《三進山城》講述了1943年秋,日本侵略者在山東糾集了五、六千日偽軍,向狼牙山根據地掃蕩。八路軍主力部隊衝出敵人包圍圈到外線作戰。為了摧毀敵人的軍火供應,劉連長、張排長、小馬和地下工作者周鎖林裡應外合,與敵人鬥智鬥勇,三進山城,攻打齊陽縣城後,進攻根據地的敵軍被埋伏在此的八路軍主力全殲的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這部戰爭片以戲劇性的情節描述了八路軍某部連長帶領戰士們三進山城,打擊敵人的故事,刻畫了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八路軍指戰員的形像。影片以其情節的跌宕起伏,懸念的驚險動人以及矛盾衝突的尖銳複雜,突出了較強的故事性。三次進城,各具特色,戰鬥過程的描述淋漓酣暢,正反兩方面人物的風采與個性盡在其中。本片還力求突出地方特色,使片中洋溢著的鄉土氣息與表現人民戰爭的主旨相吻合。

具體介紹

1943年秋,日本帝國主義在山東省膠東地區糾集了五六千日偽軍,向我牙山根據地展開了瘋狂掃蕩。為了消滅敵人,摧毀敵人的軍火供應,八路軍劉連長和項指導員奉命率領一個連向敵人後方齊陽縣進軍。他們的任務是消滅城內的敵人,炸毀敵人軍火庫,迫使敵人撤出“掃蕩”的軍隊。齊陽縣是敵人的臨時軍火供應基地,從煙臺運來的大量彈藥都儲存在這裡,再從這裡轉運牙山前線。為了摸清城內敵人的情況,劉連長、張排長、小馬三人化裝後,由地下黨員郭正年護送進城,在宋大爺、周鎖林的幫助下,潛入敵人警備區大院,摸清了敵人的彈藥儲備和運輸情況。但在離開時,小馬被偵緝隊的特務發現,劉連長當機立斷打死兩個特務。而後,城內頓時大亂,劉連長和張排長在混亂之中,救出了小馬。

在出城的路上,他們抓住了王翻譯,並在酒館裡剝下他的衣服,三人化裝後安全出城。齊陽守備隊長小野得知八路軍進城的訊息,命令警備隊黃隊長和偵緝隊長刁德勝加倍警戒彈藥庫和偵察城外八路軍的虛實。由於狡猾的小野突然改變了運輸彈藥的計畫,使劉連長伏擊彈藥車的計畫落空。為了摸清小野的計畫,炸毀軍火庫,劉連長等又第二次進城。上一次劉連長曾從王翻譯的衣服里發現一份刁德勝派往各鄉的特務名單,這是刁德勝請王翻譯代譯後呈報小野的。這份名單現在劉連長的手中,有了這份名單王翻譯就不敢不交出小野的計畫。劉連長等人找到王翻譯,迫使他答應隨時提供小野行動計畫。

這時,刁德勝接到長牙特務的報告,說劉連長到了王翻譯家,刁德勝立刻趕來,可是劉連長早已離去。隨後,只聽城內一聲巨響,原來張排長和宋大爺已將敵人軍火庫炸毀。軍火庫被炸,小野深受打擊。日本鬼子秋山旅團長命令他立刻出城偷襲我軍。王翻譯及時將小野的偷襲計畫報告給我軍,不料被小野發現。由於王翻譯逃跑,小野臨時改變計畫,撤換了守城的偽軍,切斷了我軍進城的路線。這時,劉連長等人又利用刁德勝與煙臺軍火商賣軍火的關係,化裝成軍火商人三進山城。他們來到刁德勝的當鋪,脅迫刁德勝把我們部分隊伍帶到城裡。劉連長在城內打,項指導員帶領一部分戰士從城外進攻,內外夾攻。小野驚惶萬狀,向秋山旅團長求援。秋山不顧一切,撤離了牙山根據地,企圖援救齊陽。途中被我主力部隊包圍。最後,敵人全部被消滅,我軍取得反掃蕩的勝利。

演員表

梁音(飾劉宏志

張繼強(飾 小馬)

倪長波(飾 張排長)

方化(飾 小野)

王潔人(飾 刁德勝)

王健華(飾 田大娘)

石天(飾王益群

孫笑非(飾 周鎖林)

李乾(飾 鄭團長)

沈大成(飾 郭成子)

孫敖(飾 王翻譯)

崔超明(飾 黃隊長)

張巨光(飾 郭正年)

張延(飾 宋大爺)

宋保義(飾 項指導員)

李月年(飾 小喜子)

金林(飾 長牙特務)

田烈(飾 胖伙夫)

幕後製作

創作歷程

父親作戰機智勇敢、戰功卓著,被授予“崑嵛山戰役銀質獎章”和膠東軍區“戰鬥模範”光榮稱號

電影《三進山城》是賽時禮依據自己的親身戰鬥經歷創作的。當年是膠東著名的抗日英雄,他於1938年投身革命,在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場上,先後四次負傷。由於作戰機智勇敢、戰功卓著,被授予“崑嵛山戰役銀質獎章”和膠東軍區“戰鬥模範”光榮稱號。

後來賽時禮又走向了解放戰爭的戰場,在戰鬥中頭部負傷,傷還沒好就參加了1947年的海陽戰役。在指揮戰鬥中,擔任代理團長的賽時禮身中兩顆機槍子彈,搶救了七天七夜才活了過來。這是賽時禮第六次負傷,從此賽時禮變成了一個渾身上下布滿16處戰傷、半身不遂的特等傷殘軍人。

1962年,賽時禮由於身體嚴重傷殘,離開了工作崗位,被定為“終身供養”。昔日疆場馳騁的英雄如今只能在別人的照顧下生活,賽時禮感到一種深深的落寞。他每天在屋裡拄著拐棍走來走去,覺睡不著,飯吃不下,滿腦子都在想著找點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是這樣一個右眼失明,右手致殘,半身不遂,活動極為困難的特等殘廢,又能幹點什麼呢?蘇聯作家奧斯托洛夫斯基寫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事跡使賽時禮眼前豁然開朗。“我的大腦還很敏捷,左眼、左手還管用,又有豐富的戰鬥經歷,學著寫點東西還可以吧。”賽時禮找到了新的生命航標——拿起筆來,在文學藝術的舞台上繼續書寫戰鬥的篇章。

就這樣,賽時禮拖著特等殘傷的身體開始了人生的又一次“戰鬥”。1963年,賽時禮開始動筆寫作。第一本書,寫什麼好呢?賽時禮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當年在家鄉文登打鬼子的一段戰鬥經歷。

1942年,已是東海軍分區主力部隊連長的賽時禮,在帶領部隊去攻打敵人一個大碉堡時,左腿被機槍打穿,傷愈後轉到地方部隊,擔任了文登縣獨立營二連的連長。從此賽時禮這個瘸子連長以毛驢為坐騎,率領連隊與日寇、偽軍周鏇戰鬥在文(登)——威(海)——煙(台)公路兩側,打伏擊、截汽車、拔據點、鬧縣城、闖威海衛……一年多的時間就與日偽軍戰鬥上百次。賽時禮打仗機智勇敢、膽子大、點子多。他經常化裝深入敵穴,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有時身穿絲綢褂,戴著墨鏡,手拿“文明棍”,化裝成漢奸,與敵人周鏇;有時化裝成商人,出入縣城,收集情報,偵察敵情;有時化裝成日軍小隊長,打著用白床單和紅紙做成的膏藥旗,舉著通訊鴿子籠,大搖大擺地去端敵人的炮樓。

賽時禮曾巧妙地把炸藥藏在糞桶的夾層里,炸毀敵人的彈藥庫;將手榴彈捆在特務隊長身上,把拉環拴上長繩握在自己手中,順利撤出敵人層層布防的威海城。賽時禮率領的二連神出鬼沒,,打得敵人聞風喪膽。當時在膠東東海一帶,“賽瘸子”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式英雄,而鬼子偽軍一聽說“賽瘸子來了”,便不敢出去搶糧抓人。

賽時禮將這段揮灑著青春與膽識,充滿了光榮與夢想的戰鬥歲月融入自己的生命中,開始了文學創作。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三十多次的修改,小說《三進山城》於1964年10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身體的嚴重傷殘給賽時禮的創作帶來了煉獄般的痛苦,況且賽時禮只有四年國小的文化底子,對於文學創作一竅不通。面臨著常人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賽時禮以當年攻碉堡的勇氣堅持用左手寫作。

寒來暑往,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三十多次的修改,賽時禮在極為艱難的寫作中完成了第一部小說,取名《三進文城》。小說主要寫抗日戰爭時期,我文登縣獨立營某排戰士,在連長帶領下,三次化裝進入文登縣城,與敵翻譯官、警備隊長周鏇,鬥智鬥勇,捉拿叛徒,營救被捕同志的故事。

1964年春天,賽時禮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山東人民出版社,接待賽時禮的是文藝編輯室主任趙炳南同志,他對賽時禮非常熱情,說看完書稿後儘快答覆。賽時禮焦急地等待著,僅僅過了十來天,趙炳南主任和編輯邱勛就來到家裡看望賽時禮。小說《三進山城》的責任編輯邱勛在他的回憶文章《情誼無涯,從“三進山城”開始》中對那次見面是這樣描寫的:“我們在濟南軍區司令部宿舍見到了作者賽時禮同志。他身材高大,性格開朗,談吐豪爽。他說,稿件所寫是其親身經歷,沒有任何虛構。他只上過幾年國小,文化水平不高,此文是他‘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作者出生入死的戰鬥經歷感染了我們,並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和敬意。交談中,發現他對民間戲曲甚為熟悉,且很善唱京劇。他很會講故事,記憶力特好,許多戰鬥經歷講起來栩栩如生,細節逼真,語言幽默潑辣。生活是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眼前這位特等殘廢軍人,有一定軍旅文學的創作基礎,有可能寫出民眾喜聞樂見的軍事文學作品。回來以後,編輯部當即決定,由我為此書責任編輯,幫助賽時禮同志把《三進文城》改好出版。”

在責任編輯邱勛的指導幫助下,賽時禮冒著酷暑,反覆修改文稿,經過數月拼搏,小說終於定稿。發排前,因當時小說《劉志丹》寫了真人真事正遭到批判,而《三進文城》很容易使人想到寫的是文登城,同樣有真人真事之嫌,為免受牽連,副總編安林同志提出改書名為《三進山城》,並將書中的文登縣改為登海縣。1964年的金秋10月,賽時禮的小說《三進山城》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五易其稿,1965年7月25日電影《三進山城》在東北的興城與山東的蓬萊正式開拍

小說《三進山城》出版不久,長春電影製片廠的一位副導演韓敏回天津探家時,在火車站的書攤上看到了小說《三進山城》。那時長影正在籌備拍攝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的影片,韓導演發現這部表現抗戰題材的小說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很適合拍電影,於是就買了下來。回到長影后,她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導演張鳳翔,張導演對此也很感興趣。他馬上給山東人民出版社發電報,問作者在何處,出版社回電告訴張導演,作者是濟南軍區的一個特等殘廢軍人。於是長影廠馬上派張鳳翔導演來到濟南,與濟南軍區聯繫並徵得同意拍攝該片。張導演本想叫賽時禮去長影廠改編電影劇本,但因為賽時禮的身體狀況太差,東北天氣又冷,所以決定在濟南改編。

當時正是新年前夕,張導演和韓導演都沒有回家過年,和賽時禮一起緊張地改編電影《三進山城》的劇本。將小說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是一次新的藝術創作過程,原來小說的情節、人物、語言,都要用電影的結構、語言、蒙太奇等藝術手法表現出來,這對於賽時禮又是一次新的挑戰。賽時禮就像在戰鬥中領受了新的任務,滿懷激情地去攻克新的碉堡。

在張鳳翔導演的幫助指導下,賽時禮夜以繼日地編寫電影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廢寢忘食,睡夢中的囈語都是電影的對話。由於身體虛弱,太過勞累,賽時禮曾幾次昏厥,他是在用生命向著電影藝術的殿堂衝刺。

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賽時禮儘管對電影創作不熟悉,但是他那豐富多彩的戰鬥生活卻幫了大忙。賽時禮腦子裡裝著許許多多生動的戰鬥故事和鮮活的人物,用他的話說是“一肚子,兩肋巴,脊樑上背著兩背褡”。所以在創作中,對於導演提出的意見,賽時禮反應敏捷,點子層出不窮,像電影《三進山城》中把手榴彈捆在偵緝隊長刁德勝腰間,而把導火索穿過他的衣袖握在我軍連長手中的令人叫絕的情節,就是賽時禮智闖威海衛活捉敵偵緝隊長,連闖兩關勝利出城時使用的辦法。這個情節以及影片中的許多精彩鮮活的情節,都是當年賽時禮的親身經歷,一旦需要便如囊中取物,信手拈來。電影文學劇本《三進山城》與小說相比較,故事情節的主線沒有變,不過三進山城的目的由除掉叛徒、營救被捕同志改為配合我軍反掃蕩,消滅盤踞在齊陽城的鬼子。影片中增加了許多小說中沒有的精彩情節,使故事更加驚險、曲折。可以說影片集中了賽時禮與戰友們跟日寇、偽軍作戰中鬥智鬥勇的最精彩片斷,因此賽時禮總是說,《三進山城》是“戰鬥生活的饋贈”。

經過兩個多月的日夜奮戰,五易其稿,1965年5月,《三進山城》電影文學劇本定稿,進行分鏡頭處理。7月25日電影《三進山城》在東北的興城與山東的蓬萊正式開拍。

“文革”時期,《三進山城》與其他文藝作品一樣遭到了批判和禁錮

1965年10月,電影《三進山城》拍竣,1966年4月影片在全國上映。當年,《三進山城》電影拷貝發行280多個,隨後又被翻譯介紹到東南亞、東歐、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受到廣泛的讚譽。香港《大公報》曾報導,此片在香港放映長達一月不衰。這一切都是賽時禮和長影廠所沒有想到的。

正當賽時禮還沉浸在電影《三進山城》帶來的喜悅之中時,那場史無前例的“文革”風暴卻無情地襲來了。《三進山城》與其他文藝作品一樣,都遭到了批判和禁錮。

“四人幫”被粉碎後,《三進山城》作為首批解禁的影片又開始在全國放映,賽時禮和《三進山城》一起迎來了文學藝術的春天。

小說和電影《三進山城》使賽時禮走上了文學、影視創作之路,此後他陸續創作了小說《智闖威海衛》、《陸軍海戰隊》、《追蹤》、《寧海沉浮》等作品,創作拍攝了《智闖威海衛》、《沉日》、《血醒》、《敵腹掏心》等戰爭題材的電視劇,成為著名的軍旅作家,當選為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和中國電影家協會山東分會常務理事。以電影《三進山城》為代表的一系列軍事題材的作品使賽時禮在文學、影視藝術的舞台上放射出獨特的光彩。正如原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在給《賽時禮作品選》作序時所說的:“賽時禮是一位多產的軍隊作家。和一般作家不同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位身經百戰、九死一生的英雄,他親身經歷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戰鬥生活,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他的作品極為生動和真實地展示了我軍指戰員的英勇果敢、大智大勇,作品中洋溢著一股令人盪氣迴腸的英雄氣概。”

影片評價

本片描述了八路軍某部連長帶領戰士們三進山城,粉碎日寇掃蕩計畫的故事。影片以戲劇性的情節,刻畫了我八路軍指導員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高大形像,特色迥異的三次進城,使影片情節跌宕起伏,懸念驚險動人,矛盾衝突尖銳複雜,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影片還通過淋漓酣暢的戰鬥過程的描述和人物形像的刻畫,顯示出正反兩方面人物的個性和風采。編導們力求突出地方特色,使影片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與表現人民戰爭的主旨相吻合。

影片以其情節的跌宕起伏,懸念的驚險動人以及矛盾衝突的尖銳複雜,突出了較強的故事性。三次進城,各具特色,戰鬥過程的描述淋漓酣暢,正反兩方面人物的風采與個性盡在其中。本片還力求突出地方特色,使片中洋溢著的鄉土氣息與表現人民戰爭的主旨相吻合。

經典的戰爭片

酷愛軍事是人都喜歡看戰爭片,而且會很懷念它,但是我們往往只是關注那些精彩的場面,卻沒有思考戰爭的由來和危害以及戰爭的可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