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還一報》

《一報還一報》

《一報還一報》創作於第二時期,這部作品寫愛情與婚姻,但卻突出了愚行和社會陰暗面,因而既與同期的悲劇有所呼應,又以喜劇性或辛辣的嘲諷對應著劇中浪漫的情調。

基本信息

作品概述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是莎士比亞早期格調最為明快的喜劇之一,故事梗概是,那瓦國國王和三個貴族朝臣,發誓三年不近女色。不料法國國王派公主帶三名侍女前業談判某地歸屬問題,四名男子很快放棄初衰,各自墮人情網。於是四對男女演出了一系列風流滑稽戲,最後法國使者忽然來報法國國王去世,公主必須立即回去,公主代表女方規定,男言必須等待一年,以觀是否變心,四位女士飄然離去。儘管劇名為“愛的徒勞”,但從劇情來看,該劇所表現的恰恰是愛能戰勝一切。莎翁在劇中以巧妙的情節創造出許多使觀眾捧腹的笑料,嘲笑了摒鹿棄愛情的禁慾主義,也嘲笑了愛情盲目性,全劇到處都是文字遊戲和雙關語,劇中所包容的社會各個階層從國王、大臣到農夫、小丑,其語言無不各具特色,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此劇還穿插了不少清新、優美的歌曲民歌,這些民歌都富有詩意,散發著英國鄉間泥土的清香,充分表現了莎士比亞的語言天才。

內容詳情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維也納城年輕的公爵文森修出訪國外,讓安哲魯暫時攝政,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於是把年輕英俊的紳士克勞狄奧要被判了死刑,原因是他讓自己的戀人朱麗葉懷孕了。克勞狄奧的姐姐依莎貝拉為了救弟弟,前去找安哲魯希望他收回成命,不料這位地位高尚的紳士卻是個道貌岸然的傢伙。在姐弟倆束手無策之時,一個叫海多維卡的教安哲魯下令殺死克勞狄奧,這時文森修公爵回國……

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英國詩人、戲劇家。1564年4月23日生於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鎮。其父約翰·莎士比亞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1565年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1582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年同鄰鄉農家女安·哈瑟維結婚。1585~1592年莎士比亞經歷不詳,傳說他當過鄉村教師、兵士、貴族家僕,並因偷獵鄉紳T.路希爵士之鹿逃往倫敦,先在劇院門前為人看馬,後逐漸成為劇院雜役、演員並開始劇作生涯。1592年,劇院經理P.亨斯婁首先提到莎士比亞的劇作《亨利六世》上篇。同年,劇作家R.格林在其《千悔得一智》中影射莎士比亞姓氏,並引用《亨利六世》下篇台詞,罵莎士比亞是“一隻暴發戶式的烏鴉”,可見他當時已頗有名望。1594年,他和當時名演員W.坎普、J.伯比奇同屬宮內大臣劇團,同當時新貴族騷桑普頓伯爵、埃塞克斯伯爵等均有來往。他的劇團除在天鵝劇場、環球劇場演出外,也到宮廷演出,夏季或瘟疫流行期間,則到外省演出。1596年,莎士比亞以其他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及家徽,1597年在斯特拉特福購置了房產,1599年成為環球劇場擁有1/10股份的股東。1610年莎士比亞賣出了他的股份,回鄉隱居。1616年4月23日在家鄉病逝,葬於鎮上的聖三一教堂。莎士比亞在22或23年間共寫了37部戲劇,其中只有16部在他生前以4開本盜印版出版。原因是因當時作家將劇本賣給劇團,劇團為壟斷便不發表,被盜印的劇本則是由演員口授,或在演出時被人速記下來,故而版本多有遺漏和錯誤。1623年,莎士比亞去世7年後,曾與他在國王供奉劇團(前身即宮內大臣劇團)共事的演員海明和康德爾收集莎士比亞遺作36部(其中有20部是首次付印),出版了第一個莎士比亞戲劇集,即後人所謂第一對開本,其中的劇目不是按創作年代,而是按喜劇歷史劇悲劇3類編排的。從18世紀後期開始學者們研究了莎劇的創作年代、分類和分期問題,但說法不一。一般來說,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可分以下3個時期:

作品發展

第一時期(1590~1600)以寫作歷史劇、喜劇為主,有9部歷史劇、10部喜劇和2部悲劇。9部歷史劇中除《約翰王》是寫13世紀初英國歷史外,其他8部是內容相銜接的兩個4部曲: 《亨利六世》上 、中、下篇與《理查三《一報還一報》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與《亨利五世》。這些歷史劇概括了英國歷史上百餘年間的動亂,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亞反對封建割據,擁護中央集權,譴責暴君暴政,要求開明君主進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諧社會關係的人文主義政治與道德理想。10部喜劇《錯誤的喜劇》《馴悍記》《維洛那二紳士》《愛的徒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無事生非 》《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大都以愛情、友誼、婚姻為主題,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義智慧與美德的青年男女,通過他們爭取自由、幸福的鬥爭,歌頌進步、美好的新人新風,同時也溫和地揭露和嘲諷舊事物的衰朽和醜惡,如禁慾主義的虛矯、清教徒的偽善和高利貸者的貪鄙等。莎士比亞這一時期戲劇創作的基本情調是樂觀、明朗的,充滿著以人文主義理想解決社會矛盾的信心,以致寫在這一時期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也洋溢著喜劇氣氛。儘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愛的理想戰勝死亡,換來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這一時期較後的成熟喜劇《威尼斯商人》中,又帶有憂鬱色彩和悲劇因素,在鼓吹仁愛、友誼和真誠愛情的同時,反映了基督教社會中弱肉強食的階級壓迫、種族歧視問題,說明作者已逐漸意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矛盾。

第二時期(1601~1607)以悲劇為主,寫了3部羅馬劇、5部悲劇和3部“陰暗的喜劇”或“問題劇”。羅馬劇《尤利烏斯·凱撒》、《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和《科里奧拉努斯》是取材於普盧塔克《希臘羅馬英雄傳》的歷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史劇。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和悲劇《雅典的泰門》標誌著作者對時代、人生的深入思考,著力塑造了這樣一些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發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同環境和內心敵對勢力的力量懸殊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哈姆雷特為報父仇而發現“整個時代脫榫”了,決定擔起“重整乾坤”的責任,結果是空懷大志,無力回天。奧賽羅正直淳樸,相信人而又嫉惡如仇,在奸人擺布下殺妻自戕,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惡報。李爾王在權勢給他帶來的尊榮、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喪失理智,幻想以讓權分國來證明自己不當國王而做一個普通人,也能同樣或更加偉大,因而經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難。麥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誘惑和野心的驅使,淪為“從血腥到血腥”、懊悔無及的罪人。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地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罪惡和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義。由於這一時期劇作思想深度和現實主義深度的增強,使《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終成眷屬》和《一報還一報》等“喜劇”也顯露出陰暗的一面,籠罩著背信棄義、爾虞我詐的罪惡陰影,因而被稱為“問題劇”或“陰暗的喜劇”。

第三時期(1608~1613)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劇或傳奇劇《泰爾親王里克里斯》《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暴風雨》。這些作品多寫失散、團聚、誣陷、昭雪。儘管仍然堅持人文主義理想,對黑暗現實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決主要靠魔法、幻想、機緣巧合和偶然事件,並以宣揚寬恕、容忍、妥協、和解告終。莎士比亞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還與弗萊徹合作寫了歷史劇《亨利八世》和傳奇劇《兩位貴親》,後者近年來被有的莎士比亞戲劇集收入。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小說、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在藝術表現上,他繼承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英國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戲劇的三大傳統並加以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了創造性革新。他的戲劇不受三一律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內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複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以其博大、深刻、富於詩意和哲理著稱。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為當時英國的舞台和觀眾寫作的大眾化的戲劇。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賞以及時空自由、極力調動觀眾想像來彌補舞台的簡陋等特點,曾在18世紀遭到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者的指摘,並在演出時被任意刪改。莎劇的真正價值,直到19世紀初,在柯爾律治和哈茲里特等批評家的闡發下,才開始為人們所認識。然而當時的莎劇演出仍常被納入5幕結構劇的模式。19世紀末,W.波埃爾和H.格蘭威爾-巴克強烈反對當時莎劇演出的壯觀傳統,提倡按伊莉莎白時代劇場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復其固有特點。17世紀始,莎士比亞戲劇傳入德、法、意、俄、北歐諸國,然後漸及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對各國戲劇發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並已成為世界文化發展、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靈感源泉.

劇中人物

文森修 公爵

安哲魯 公爵在假期中的攝政

愛斯卡勒斯 輔佐安哲魯的老臣

克勞狄奧 少年紳士

路西奧 紈 子

兩個紈 紳士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凡里厄斯 公爵近侍

獄吏

托馬斯、彼得 兩個教士陪審官

愛爾博 糊塗的差役

弗洛斯 愚蠢的紳士

龐貝 妓院中的當差

阿伯霍遜 劊子手

巴那丁 酗酒放蕩的囚犯

依莎貝拉 克勞狄奧的姊姊

瑪利安娜 安哲魯的未婚妻

朱麗葉 克勞狄奧的戀人

弗蘭西絲卡 女尼

咬弗動太太 鴇婦

大臣、差役、市民、童兒、侍從等

精彩書摘

第一場公爵宮廷中一室

公爵、愛斯卡勒斯、群臣及侍從等上。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公爵 愛斯卡勒斯!

愛斯卡勒斯 有,殿下。

公爵 關於政治方面的種種機宜,我不必多向你絮說,因為我知道你在這方面的經驗閱歷,勝過我所能給你的任何指示;對於地方上人民的習性,以及布政施教的憲 章、信賞必罰的律法,你也都了如指掌,比得上任何博學練達之士,所以我盡可信任 你的才能,讓你自己去適宜應付。我給你這一道詔書,願你依此而行。(以詔書授愛 斯卡勒斯)來人,去喚安哲魯過來。(一侍從下)你看:他這人能不能代理我的責任 ?因為我在再三考慮之下,已經決定當我出巡的時候,叫他攝理政務;他可以充分享 客群人的畏懼愛敬,全權處置一切的事情。你以為怎樣?

愛斯卡勒斯 在維也納地方,要是有人值得受這樣隆重的眷寵恩榮,那就是安哲 魯大人了。

公爵 他來了。

安哲魯上。

安哲魯 聽見殿下的召喚,小臣特來恭聽諭令。

公爵 安哲魯,在你的生命中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地方,使人家一眼便知道你的全 部的為人。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來貢獻於人世,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 那實在是一種浪費。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把我們當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 世界;因為我們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於沒有一樣。一個人有了才華智慧, 必須使它產生有益的結果;造物是一個工於算計的女神,她所給與世人的每一分才智 ,都要受賜的人知恩感激,加倍報答。可是我雖然這樣對你說,也許我倒是更應該受 你教益的;所以請你受下這道詔書吧,安哲魯;(以詔書授安哲魯)當我不在的時候 ,你就是我的全權代表,你的片言一念,可以決定維也納人民的生死,年高的愛斯卡 勒斯雖然先受到我的囑託,他卻是你的輔佐。

安哲魯 殿下,當您還沒有在我這塊頑鐵上面打下這樣光榮偉大的印記之前,最 好請您先讓它多受一番試驗。

公爵 不必推託了,我在詳細考慮之後,才決定選中你,所以你可以受之無愧。 我因為此行很是匆促,對於一切重要事務不願多加過問。我去了以後,隨時會把我在 外面的一切情形寫信給你;我也盼望你隨時把這兒的情形告訴我。現在我們再會吧, 希望你們好好執行我的命令。

《一報還一報》《一報還一報》
安哲魯 可是殿下,請您容許我們為您壯壯行色吧。

公爵 我急於動身,這可不必了。你在代我攝政的時候,儘管放手乾去,不必有 什麼顧慮;你的權力就像我自己一樣,無論是需要執法從嚴的,或者不妨衡情寬恕的 ,都憑著你的判斷執行。讓我握你的手。我這回出行不預備給大家知道,我雖然愛我 的人民,可是不願在他們面前鋪張揚厲,他們熱烈的夾道歡呼,雖然可以表明他們對 我的好感,可是我想,喜愛這一套的人是難以稱為審慎的。再會吧!

安哲魯 上天保佑您一路平安!

愛斯卡勒斯 願殿下早日平安歸來!

公爵 謝謝你們。再見!(下。)

愛斯卡勒斯 大人,我想請您準許我跟您開誠布公地談一下,我必須知道我自己 的地位。主上雖然付我以重託,可是我還不曾明白我的許可權是怎樣。

安哲魯 我也是一樣。讓我們一塊兒回去對這個問題作出圓滿的安排吧。

愛斯卡勒斯 敬遵台命。(同下。)

威廉·莎士比亞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