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瀏覽器

Web瀏覽器是個顯示網頁伺服器或檔案系統內的HTML檔案,並讓用戶與此些檔案互動的一種軟體。個人電腦上常見的網頁瀏覽器包括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Mozilla的Firefox、Opera和Safari。瀏覽器是最經常使用到的客戶端程式。全球資訊網是全球最大的連結檔案網路文庫。

中文名稱:網路瀏覽器或網頁瀏覽器,簡稱瀏覽器
英文名稱:Web Browser
瀏覽器是個顯示網頁伺服器或檔案系統內的HTML檔案,並讓用戶與此些檔案互動的一種軟體。個人電腦上常見的網頁瀏覽器包括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MozillaFirefoxOperaSafari瀏覽器是最經常使用到的客戶端程式。全球資訊網是全球最大的連結檔案網路文庫
協定和標準
網頁瀏覽器主要通過HTTP協定連線網頁伺服器而取得網頁,HTTP容許網頁瀏覽器送交資料到網頁伺服器並且獲取網頁。目前最常用的HTTP是HTTP/1.1,這個協定在RFC2616中被完整定義。HTTP/1.1 有其一套Internet Explorer並不完全支援的標準,然而許多其他當代的網頁瀏覽器則完全支援這些標準。
網頁的位置以URL(統一資源定位符)指示,此乃網頁的地址;以http:開首的便是通過HTTP協定登入。很多瀏覽器同時支援其他類型的URL及協定,例如ftp:是FTP(檔案傳送協定)、gopher:是Gopher及https:是HTTPS(以SSL加密的HTTP)。
網頁通常使用HTML(超文本連結標記語言)檔案格式,並在HTTP協定內以MIME內容形式來定義。大部分瀏覽器均支援許多HTML以外的檔案格式,例如JPEGPNGGIF圖像格式,還可以利用外掛程式來支援更多檔案類型。在HTTP內容類型和URL協定結合下,網頁設計者便可以把圖像動畫視頻聲音流媒體包含在網頁中,或讓人們透過網頁而取得它們。
早期的網頁瀏覽器只支援簡易版本的HTML。專屬軟體的瀏覽器的迅速發展導致非標準的HTML代碼的產生。這導致了瀏覽器的相容性的問題。現代的瀏覽器(Mozilla、Opera和Safari)支援標準的HTML和XHTML(從HTML 4.01版本開始)。他們顯示出來的網頁效果都一樣。Internet Explorer仍未完全支援HTML 4.01及XHTML 1.x。現在許多網站都是使用所見即所得的HTML編輯軟體來建構的,這些軟體包括Macromedia Dreamweaver和Microsoft Frontpage等。他們通常預設產生非標準HTML;這阻礙了W3C制定統一標準,尤其是XHTML和CSS(層疊樣式表,設計網頁時用)。
有一些瀏覽器還載入了一些附加組件來Usenet新聞組、IRC(網際網路中繼聊天)和電子郵件。支援的協定包括NNTP網路新聞傳輸協定)、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定)、IMAP(互動郵件訪問協定)和POP(郵局協定)。
簡史
Tim Berners-Lee是第一個使用超文本來分享資訊,及於1990年發明了首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的人。在1991年3月,他把這發明介紹給了給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 從那時起,瀏覽器的發展就和網路的發展聯繫在了一起。
當時,網頁瀏覽器被視為一個能夠處理CERN寵大電話簿的實用工具。在與用戶互動的前題下,網頁瀏覽器跟據gopher和telnet協定,允許所有用戶能輕易地瀏覽別人所編寫的網站。可是,其後加插圖像進瀏覽器的舉動使之成為了網際網路的「殺手程式”。
NCSA Mosaic促使了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它是一個先在Unix運行的圖像瀏覽器;很快便發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亦能運行。1993年9月發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項目的負責人Marc Andreesen辭職並建立了網景通訊公司。
網景公司在1994年10月發布了他們的旗艦產品Navigator(導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優勢就被削弱了。錯失了網際網路浪潮的微軟在這個時候匆促的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軟體巨頭微軟和網景之間的瀏覽器大戰。這同時也加快了全球資訊網的發展。
這場戰爭把網路帶到了千百萬普羅電腦用戶面前,但同時顯露了網際網路商業化如何妨礙統一標準的制定。微軟和網景都在他們的產品中加入了許多互不相容的HTML擴展代碼,並試圖以這些特點來取勝。1998年,網景公司承認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已跌至無法挽回的地步,這場戰爭便隨之而結束。微軟能取勝的其中一個因素是它把瀏覽器與其作業系統一併出售(OEM,原始設備製造);這亦使它面對反壟斷訴訟。
網景公司以開放原始碼迎戰,創造了Mozilla。但這個並不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占有率。在1998年底美國線上收購了網景公司。在發展初期,Mozilla計畫為著吸引開發者而掙扎;但至2002年,它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網際網路套件。Mozilla 1.0的出現被視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Mozilla Firefox。Firefox 1.0於2004年發表。及至2005年,Mozilla及其衍生產品約占10%網路交通量。
Opera是一個靈巧的瀏覽器。它發布於1996年。目前它在手持電腦上十分流行。它在個人電腦網路瀏覽器市場上的占有率則比較小。
LynxLynx瀏覽器仍然是Linux市場上十分流行的瀏覽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瀏覽器,視覺上並不討好。還有一些有著進階功能的同類型瀏覽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縱然Macintosh的瀏覽器市場現在亦同樣被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占據,但未來有可能會是蘋果電腦自行推出的Safari的世界。Safari是基於Konqueror這個開放原始碼瀏覽器的KHTML布局引擎而製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預設瀏覽器。
2003年,微軟宣布不會再推出的獨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卻會變成視窗平台的一部份;同時也不會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過,於2005年初,微軟卻改變了計畫,並宣布將會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快將發表的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全球資訊網和網頁瀏覽器的功能
不同的瀏覽器有不同的功能,現時瀏覽器和網頁會有很多功能和技術是以往沒有的。如之前提到的,因為瀏覽器戰的出現,瀏覽器和全球資訊網得以迅速但混亂地擴展。
以下是較為人熟悉的功能列表:
支援標準
HTTP(超文本傳輸協定)和HTTPS
HTML(超文本連結標記語言),XHTML(可擴展的超文本標記語言)及XML(可擴展標記語言)
圖形檔案格式如GIFPNGJPEGSVG
CSS(層疊樣式表)
JavaScript(動態網頁DHTML
Cookie 讓網站可以追蹤瀏覽者
電子證書
Macromedia Flash
Java applet
Favicons
基本功能
書籤管理
下載管理
網頁內容快取
透過第三方外掛程式(plugins)支援多媒體
附加功能
網址和表單資料自動完成
分頁瀏覽
禁止彈出式廣告
廣告過濾
請參考
網際網路歷史
可及性
Browser exploit
小瀏覽器
網路程式
網頁瀏覽器列表
網頁瀏覽器比較
網頁瀏覽器的使用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