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u

HPU(或hpu) 是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河南理工大學英文名)的簡稱,即英文縮寫。
河南理工大學校徽河南理工大學校徽
河南理工大學是一所省部共建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河南省重點建設的骨幹高校。
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國福公司興辦的焦作路礦學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歷經河南福中礦務學校、福中礦務專門學校、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等重要歷史時期,1995年恢復焦作工學院校名,2004年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hpu)校徽說明:整款標誌圖形的外形為正圓形,兩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將整個標誌界劃為中心和外緣兩個部分,具有不斷外射發展的視覺感受。中心部分由英文校名的三個字首“H”、“P”、“U”組成標誌的主體,表達出標誌的主體內容,三個經過藝術處理的字母相連線並構成一個整體,宛如一組高聳的現代化教學大樓,直觀的顯示出一所現代化的高校形象。從各個局部上看,“H”又是打開書本的形象,象徵大學濃郁的知識及學術氛圍;字母“U”的造型極具動感,具有一種向上騰飛的姿態,象徵河南理工大學這所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校煥發出了新的青春,正在抓住歷史機遇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奮進。 在外緣部分的上部和下部,分別用中英兩種文字標明了校名,英文用沉穩莊重的字型,以象徵學校的深厚積澱;中文用仿毛體草書,取其飄逸飛動之勢,象徵學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數字“1909”是學校成立的時間,表明學校的悠久歷史,起到前後啟承的關係,構圖上處於標誌的下部,在布局上也起到均衡的視覺作用。
河南理工大學坐落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山水,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人文與社會環境。在學校辦學歷史上,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工礦泰斗孫越崎,先後擔任學校的名譽董事、常務董事、董事長和名譽院長;張仲魯、張清漣、丁觀海、張伯聲等眾多留美學者、教授先後在校任教或擔任學校領導職務。在他們的引領下,學校成為當時蜚聲海內外的知名學府。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河南理工大學占地面積近4000畝,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3000餘畝的新校區,主體工程已經建成,校園功能齊全、環境優美,2006年被命名為省級園林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師生員工搶抓機遇,與時俱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辦學條件、規模、層次、水平和實力顯著提升。河南理工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理、工、管、文、法、經、教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在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河南理工大學鑄鍊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愛精神為導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辦學精神、“育人為本,崇尚學術”辦學理念、“明德任責”校訓、“好學力行”校風、“嚴慈,嚴謹,嚴格”教風、“勤勉求是”學風和“勤奮務實,愛國愛校”辦學傳統等為支撐的學校核心價值理念。歷經百年積澱而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辦學經驗,為學校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河南理工大學南大門河南理工大學南大門
學校設有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資源環境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物理化學學院、外國語學院、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體育學院、音樂學院、應急管理學院、文法學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套用技術學院、高等職業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太極拳學院、安全技術培訓學院等25個學院和萬方科技學院(獨立學院)。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2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2個(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一級安全培訓中心和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有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省級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學科37個、創新團隊9個,建有安全技術工程、直線電機理論及套用、精密工程、套用數學等31個校級研究所。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以畢業研究生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在17個工程領域招收培養工程碩士;68個本科專業,覆蓋7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現有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生近45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5000餘人,高職學院在校生5000餘人,套用技術學院在校生1200餘人。
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03億元,建有網路中心、電教中心、計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和電工電子、物理、語言實驗中心等42個實驗中心(室),1座地球科學館。其中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地球科學館開館以來接待過周鐵農、周光召、朱訓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是焦作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圖書館藏書211.51萬冊,另有電子圖書資料213.4萬冊,各類中外文文獻資料庫52種,全面實行自動化管理,獲得省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技術套用評估優秀評價。學校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城市節點單位,校園網覆蓋全校各個區域,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數位化校園示範單位”。學校後勤改革成效顯著,被評為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單位,學生公寓和食堂分別被評為省高校“示範性學生公寓”和“示範性學生食堂”。擁有3座標準田徑運動場、各種球類運動場和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完善的文化體育設施。
理工慶典理工慶典
學校有教職工226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者近600人。1680名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1448人(博士515人,碩士933人),占總數的86.2%。有兩院院士和外籍院士9人(含雙聘),長江學者3人,省特聘教授8人,全國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管優秀專家、省教學名師、省(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8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3人;還外聘200餘名國際國內著名學者、專家、院士擔任兼職教授。
學校建成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優秀課程45門,擁有46個河南省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9個、二級學科37個),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校級精品課程和校級優秀課程100門。承擔國家和河南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80餘項。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7項。近三年出版包括國家、省部規劃教材158部,《安全工程學》等16部教材獲國家、省級優秀教材獎。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中共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300多項次,在大學生科技、文藝、體育等活動中,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600餘項次。 
百年辛勤耕耘,今日桃李芬芳。建校以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13萬餘名高級專門人才。歷屆畢業生以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好、適應能力強、發展後勁足而博得用人單位的歡迎與好評。絕大部分畢業生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有不少人成為知名的專家、學者、院士或擔任省、部、市和大型企業的領導職務。
學校長期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著眼服務能源工業和地方經濟建設,著力開展科技創新,在若干領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創新性成果。在國際上首創瓦斯地質學科,在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和礦井瓦斯災害治理領域內取得一系列獨創性成果,承擔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負責組織編制中國煤礦瓦斯地質圖;創建中國陸相痕跡化石組合及其沉積環境模式,奠定我國痕跡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最早在國內開展永磁直線電機垂直運輸系統研究,創立分段式永磁直線同步電機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並建成永磁直線電機驅動無繩提升試驗系統。同時,在井下防滅火、數字簽名算法等方面的研究也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近5年來,累計獲得科研經費近6.5億元;年度科研經費突破2億元,累積承擔包括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在內的國家級項目63項,完成省部級各類項目和企事業單位委託的技術服務與技術開發項目2000餘項;獲得國家級獎勵18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0項,自主研發的20多個專利產品在全國各大煤業集團及石油企業廣泛套用,為煤炭企業技術進步和安全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是河南省較早實行開放辦學的高校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俄羅斯、日本、韓國等15個國家的30餘所高校建立並保持穩固的合作關係,互派教師進修,或交流學生,或共同開展科學研究。
學校著力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不斷創新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徑,先後被授予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五好黨組織、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為學校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
秉承百年老校的榮耀,沐浴著新世紀的朝陽,在新校區建設、申博、更名、評估等方面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河南理工大學,正以“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提升內涵,加快學校發展”戰略思想為指導,集中精力進行內涵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提升科研、學術和辦學水平,不斷加快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建設步伐,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