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eliusryan

1912 年1 年11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Ryan,1920-1974),出生於愛爾蘭,晚年加入美國國籍。1943年在《每日電訊報》出任歐洲戰地記者,隨軍報導直至攻克柏林,然後又赴太平泵戰區,曾因工作出色在美國數次獲獎。1962年獲義大利班加雷拉文學獎。1973年瑞恩被法國政府授予“榮譽軍團”騎士稱號。其主要作品《最長的一天》(TheLongestDay)的出版在世界各國引起轟動,並被福克斯公司拍成同名電影。他描寫柏林之圍與攻克的《最後一役》(TheLastBattle),被譯成20種文字出版,另一部《遙遠的橋》(ABridgeTooFar)亦被好萊塢拍成同名電影。

介紹

“也許是現在在世的最才華橫溢的記者!”
這是馬爾科姆·馬格里奇(MalcolmMuggeridge,1903一1990)對本書作者瑞恩的讚譽。馬格里奇是20世紀國際文化界最有影響的人士之一是著名作家、記者,當過愛丁堡大學的校長。1973年,法國政府授予瑞恩榮譽勛位勳章時(“榮譽軍團”騎士稱號),馬格里奇說了上述讚譽之辭。

生平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Ryan,1920一1974)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先是就讀於愛爾蘭公教兄弟會(hr4StiallBrothers)學校,後來又在愛爾蘭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順便說一句,公教兄弟會學校是為貧窮的天主教徒子弟提供受教育機會的機構。
瑞恩雖然大學主修的是音樂。但他更有志於寫作。所以1941年,21歲的時候,他便加入了倫敦的路透社。1943年,加入位於倫敦的《每日電訊報》(DailyTelegraph),擔任戰地記者,而且親自參加了戰鬥,與美軍第八和第九航空部隊一起執行了14次飛行轟炸任務,報導了D日登入.以及喬治.巴頓將軍的美軍第三集團軍穿越法國和德國的挺進。歐戰結束後,又被派往太平洋戰區,開辦了《每日電訊報》的日本分社。1946年又被派往耶路撒冷,擔任《每日電訊報》中東分社的社長,同時還擔任《時代》周刊(Time)和位於聖路易的《快郵報》(PostDisPatch)的特約記者。所謂特約記者,也就是按篇幅取酬的記者。

成就
1947年,瑞恩得到了一個職位,擔任《時代》周刊的撰稿編輯,同時移民美國。1949年他離開《時代》周刊,在《新聞周刊》(Newsweek)短期工作了一段時間,1950年擔任《柯里爾》雙周刊(Collier)的副主編,同年與凱薩琳·摩根(KathrynMorgan)結婚,並取得美國國籍。在《柯里爾》工作期間,瑞恩報導了美國的太空計畫,並向美國公眾介紹了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vonBraun.1912一1977),從而獲得了巨大聲譽。馮·布勞恩是德國火箭設計師,戰後移居美國,1958年1月主持發射了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
1956年,《柯里爾》停刊,瑞恩隨即開始《最長的一天》的研究和寫作。《最長的一天》於1959年出版,立即大獲成功,並為他贏得國際聲譽。1959年,他獲得描寫國外事務的最佳圖書獎一一克里斯托弗獎(ChristopherAward),1962年獲得義大利的班加雷拉文學獎(BallearellaPrize)。《最長的一天》出版後,他立即加入《讀者文摘》(Reader’sDigest),繼續新聞事業,同時又開始他的第二本關於二戰的作品《最後一役》的研究與寫作。《最後一役》於1965年出版。
1970年,他被診斷患有癌症,開始化療。與此同時,他又開始了第三本二戰作品《遙遠的橋》的研究與寫作。1973年,為了表彰他在新聞和歷史寫作領域所作出的貢獻,他被授予法國榮譽勛位勳章。1974年,《遙遠的橋》出版,俄亥俄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在為這最後一本書進行宣傳的旅行當中,他再次住進醫院。1974年11月23日不幸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