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ancity

本次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的主題名為balancity,由英文的balance和city組合而成,原文為平衡和城市,組合後可譯為“和諧都市”。目的是想說明,如果一個城市在創新與傳統、工作與休閒、城市化與大自然,以及社群集體和個人發展之間有很好的平衡,那么這個城市就將非常具有吸引力。

簡介

迪特馬爾·施米茨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總代表迪特馬爾·施米茨上海世博會德國館總代表

展館名:世博會德國館

balancity - A city in balance,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德國將使用的展館展館名。中文翻譯卻是“和諧都市”。

上海世博會德國館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四個大型展館主體交相輝映,如同一座空間雕塑,形成穩定的平衡感。德國館的設計理念“和諧都市”(Balancity)是由英文 “和諧”和“都市”兩個詞組成的一個新名詞,藉以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如果一個城市在求新與存舊、創新與傳統、城市與自然、集體與個人、工作與休閒之間都能達到平衡,那這裡的生活就是和諧的城市生活。

德國館位於世博園區的C片區,占地六千平方米,2008年十一月十五日在上海世博園率先破土動工,2009年七月八日完成鋼結構封底。嚴謹認真的德國人將建造出一座輕盈到幾乎飄逸的德國館,外觀如同三維空間體雕塑,這種獨具特色的幾何造型正展現了德國館“和諧都市”的主題。它將以一些典型的都市生活空間及其設施,展示德國的城市生活,同時也將介紹一些“德國製造”的解決都市問題的方案。德國館將用一次奇妙的都市之旅來表達都市生活在更新與保留、創新與傳統、共性與個性、工作與休閒,以及全球化與民族性之間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設計特點

上海世博會德國館上海世博會德國館

“和諧之都”(Balancity)———德國館的名字是一個新造詞,按英語的字面意思,也可理解為“平衡的城市”。“城市本來就是一種和諧之美。在城市與自然之間、創新與傳統之間、全球化與國家特色之間都需要爭取平衡、求得和諧。這是德國館想傳達的訊息。”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副領事、2010年上海世博會德國展團副總代表卜布博士說。

場館占地6000平方米,由4座不規則的多面體組成。單看每一座建築主體,奇異的幾何造型似乎顯得重心不穩,但是當4座建築主體組合在一起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它們相互支撐交融,取得了視覺上完美的平衡,既穩固又流動,充滿輕盈飄逸之美。展館建築體與外部景區之間,光與影、疏與密,形成美妙的唱和,如夢如幻。
展館內部設計讓人更能體會“和諧”的深意:旅程從藍天白雲、海鷗翱翔的海港出發,一路就像行進在迷宮中一樣,穿過不同的空間———花園、辦公室、工廠、倉庫、隧道……在精彩的實物與圖片展示中,參觀者即可一窺普通德國市民的生活,也可領略眾多最新的發明與高科技產品。多媒體效應的套用,還帶來如臨其境的市聲:火車嗚嗚鳴笛,鳥兒啾啾而唱,水上槳聲悠悠,孩子們笑聲朗朗。
“動力之源”展廳是個錐形大廳,頂端懸掛著一個直徑3米、重達1噸的金屬球,其表面鑲著40多萬個二極發光管,組成了多種圖像和色彩。更神奇的地方在於,這個金屬球能感應觀眾的動作和聲音並做出回應。卜布博士介紹說,進入大廳的遊客們將被分為兩組,並一起呼喊。哪組呼聲更大更整齊,金屬球將移向哪組。隨著金屬球的擺動,呈現在球面的圖案和色彩也將隨之變化。奇妙的“演出”進入尾聲:金屬球靜止下來,大廳籠罩在綠色的光環下,慢慢地,金屬球上浮現出地球的畫像,一粒種子生根發芽,然後開花……這一切仿佛告訴參觀者,人類的齊心協力和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兩者和諧發展,便是創造都市勃勃生機的“動力之源”。

德國館已在20097月8日封頂,下一步的工作是鋪設外牆。外牆使用的新型網狀布料,能防止展館內熱氣的聚積,由此減輕展館內空調設備的負擔,世博會之後,德國館將整體拆除,但這些布料會得到循環利用。

和諧都市

和諧,讓都市更美好balancity

balancity,中文翻譯卻是“和諧都市”balancity,中文翻譯卻是“和諧都市”

許多文明古國都擁有幾千年的城市歷史和文化。城市需要在狹窄的空間裡為居民的生存和相處提供不同的方案、安全和供應保障。人們設計並建造水務系統、城牆、道路和多層居民住宅。從古羅馬鬥獸場到中國的劇院,城市還為人們提供了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空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城市變得越來越大、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文化空間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如今,世界人口在持續增長,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也越來越多。中國,這個2010年世博會的主辦國,就有150多座百萬人口的城市,而全世界才共有300多座這樣的大都市。都市中持續增長的居民數量,加上不斷增長的從農村湧向城市的人潮,都要求城市規劃人員提供非常智慧的設計方案。在一個全球政府都在為減少有害物質排放而努力的時代中,城市規劃發展也必須考慮可持續性和環境保護的問題。人口增長和環境污染的發展狀況迫使我們必須採取新的方案和新的設計。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脈搏,人類迫切需要相聚在一起進行思想交流,討論如何更好地構建城市生活這個當今世界的焦點話題,即“城市,讓生活更加美好”。
德國將有資格為這次世界交流盛會獻計獻策,因為德國在其創新和環保的悠久歷史中曾推出過許多展現未來城市形象的設計方案和創新構想。德國展館將使觀眾認識到,一座城市只有處於和諧狀態,才是一座宜居城市:創新和傳統、工作和休閒、城市空間和綠化空間、集體和個體之間應該達到一種平衡。

balancitybalancity

“和諧都市(balanci-ty)”,這個原本為德國展館創造的新名詞,就體現了這種理念。“和諧都市”展館中的13個展區,觀眾可以在每個展區看到城市和諧的實例。例如,來自漢堡的生活之橋(LivingBridge)就體現了工作和娛樂相互平衡的主題。在德國北部的漢堡港口城市中有一座橋,橋上不僅建有住宅和辦公室,而且建有林蔭道和文化藝術空間。在這裡,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是集中在一個獨特的空間裡,在這個空間裡,各種生活層面可以和諧共處。這個具備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的港口城市也是傳統建築保護和現代可持續性建築設計之間保持平衡的代表。設計師們以傳統的缸磚建築作為基礎並以此激發自己的靈感,設計出像易北河音樂廳一類的新建築。
和諧都市的鎮館之寶和技術傑作是位於展館盡頭動力之源大廳中的1.3噸重金屬互動球。動力之源大廳最多可以容納600名觀眾,屆時他們可以一起通過呼喊將這個裝有近4萬個LED顯示屏的圓球擺動起來。圓球的表面將用圖片總結並完善德國館中的所有見聞。互動表演將使人們深刻體會到“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
德國展館在建築設計方面也體現了和諧都市的主題;展館的13個展區分布在4個展館建築主體中,每個展館建築主體單獨看上去好像都很不穩定,它們只有相互依賴、相互支撐,才能達到一種穩定的平衡狀態。
德國用它的和諧都市回答了世博口號“城市,讓生活更加美好”提出的問題:和諧都市可以讓我們在當今都市裡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在中國,特別是在上海,德國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未來和諧都市的設計方案帶來豐富多彩的創意靈感。

特色亮點

奇妙的“和諧都市”之旅

展館名:世博會德國館展館名:世博會德國館

這次奇妙之旅從展廳外的等候區就已經悄悄開始,等候區四周是可供漫遊的、錯落有致的自然景園,這裡有介紹德國各個州、區的圖文,如何一個神奇的“望遠鏡”,讓參觀者可以看到那片嚴謹認真的德國。正式旅程從藍天白雲、海鷗翱翔的海港出發,如同平日漫步於現代都市之中,遊歷於市郊、動感隧道、海港新貌、人文花園、發明檔案館、創新工廠、公園、活力廣場等不同的城區空間。參觀者們這種穿行有時是主動的,有時又是被動的在各個大廳走動:在有些路段可以步行,有些路段需要乘坐電梯。在精彩的實物與圖片展示中,參觀者即可一窺普通德國市民的生活,也可領略眾多最新的發明與高科技產品。多媒體效應的套用,還帶來如臨其境的市聲:火車嗚嗚鳴笛,鳥兒啾啾而唱,水上槳聲悠悠,孩子們笑聲朗朗……
能說會道的奇特的導遊:嚴思和燕燕

德國館專門設計的虛擬主題人物——嚴思和燕燕德國館專門設計的虛擬主題人物——嚴思和燕燕

一次完美的遊歷當然離不開能說會道優秀的導遊,在德國館遊歷過程中,有兩個特殊導遊嚴思和燕燕將全程陪同參觀者穿行於展館發現之旅。不過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導遊,只是兩名虛擬導遊。嚴思是來自德國的年輕小伙子,在中國一年的學習期間他認識了中國學生燕燕,嚴思從他的視角出發,向燕燕介紹自己的國家,他們的德國展館之旅從館外草坪花園開始,步入市中心,然後到那些典型的德國城區和廣場。他們以一種既有啟發性,又很輕鬆地對話方式來介紹德國展館,這種富有啟發和感染力的方式使德國生活的多樣化變得真切可感,參觀者可以從中慢慢了解到德國都市生活的特別之處。
精彩的動感隧道與海港新貌

動感隧道是德國館內一個精華之處。這裡充滿了德國都市畫面。參觀者在這裡會被分為20人組成的一個小組,穿過一個有紅燈閃爍的暗室之後,將登上一個電動滾梯。之後穿行於動感隧道中參觀者會進入畫面與聲響相融的一個美麗的德國城區世界:火車、汽車、公車交替出現,廣播報站聲、鳥兒啾啾鳴囀,水上蕩舟之聲,孩子們歡樂的笑聲不絕於耳。這個用多媒體效應設計的場景中參觀者可以充分的體會到德國城市的“和諧之美”。
在動感隧道的末端將出現一個湛藍色的海底世界——伴著水聲、泛著氣泡,水光倒映四射。人們好似躍出水面一般,眼前忽然呈現出一幅動人的、指向未來的畫卷:燦爛陽光下的漢堡海港,藍天白雲,海鷗翱翔,市景人群。令人嘆為觀止的高大的現代建築群,參雜著海港特有的喧囂聲。這個海港新貌所要傳達給參觀者的信息是:要在保留原有建築的基礎上,注入現代的建築元素,賦予城區一種嶄新的風貌和建築質量。
互動有趣的“動力之源”

德國館最響亮:藍色海港內含神秘“動力源”德國館最響亮:藍色海港內含神秘“動力源”

動力之源是德國館的“心臟”,被稱為“德國館的精彩亮點”。踏入令人矚目的錐形大廳後,直徑達三米,重量一千公斤的金屬球從大廳頂部懸垂直下,它內部裝有三萬根發光二級管,球面上將顯示出多種圖像、色彩和圖形,內部的感應裝置具有感測效應,是德國回應上海世博會的倡議象徵。這顆球是給予這個城市真正動力以及生命的核心,而要啟動這顆球則需要在場所有觀眾的共同努力。一直未露面的嚴思和燕燕將在這個時候登場組織大家共同參與這個活動。

參觀者將分布在環繞著展廳中心的螺旋狀迴廊上,通過高聲的唱和,金屬球開始來回擺動,球面的色彩也會跟隨擺動幅度不斷變化。金屬球散發出的能量放射到四周欄柱、輻射到四周牆壁、屋頂和地上。各種來自德國和諧都市的不同圖像迅速在觀眾眼前展現。參觀者行動越是踴躍,金屬球擺動的速度和幅度就越大,他們可以充分地感受到齊心協力所產生的巨大能量。
在動力之源活動結束之後,這段奇妙的都市之旅就將會畫上句號。相信此時離開德國館的參觀者們將會充溢著大家共同創造出的能量,帶著對德國難忘的、美好的全新印象繼續他們的生命之旅。

文化藝術坊展示民俗

德國館“文化藝術坊”內的藝術展示,比較有親和力,如有一個部分是嘉年華狂歡節,裡面有一些面具和制服,參觀者們可以拍照,這是德國民間文化活動的體現;還有一個互動的板塊,觀眾可通過手動感應控制,虛擬體驗在柏林各地遊玩。
孔然蒂說:“比較有歷史積澱和深刻意義的,有一些藝術項目展示,比如有一個科隆的藝術家做了一個絆腳石的計畫項目,他在大約480個德國城市裡放置了兩萬塊銅製的絆腳石,有點像街上的小石階一樣的,上面刻著那些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受害人名字,他們的出生年代及迫害致死的原因。小絆腳石就放在那個猶太人生前住宅門外的路上。像這種就是比較有歷史沉澱的,讓人可以回憶起過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當代的名著,就是書做成的書柱子,大家也可以聽一些書裡面譯文的朗誦。”
另據介紹,德國館“文化藝術坊”內有一個像卡拉OK的唱歌地方,那上面有幾首德國歌曲供選擇,參觀者可以一起放聲歌唱。

旅遊攻略

德國館攻略:持城市館參觀證明卡可快速入館

上海世博會德國館新聞發言人孔然蒂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訪談中孔然蒂介紹了德國館的諸多亮點。
孔然蒂建議,如果已排了很長時間的隊,進入德國館的話,就應該抽比較長的時間好好看一下。孔然蒂介紹,“動力之源”大廳的金屬球不容錯過。除此之外,德國館裡面的點點滴滴都值得觀看。這裡的展品是非常有意思的,還有非常多的互動項目。館內有滑梯,小孩子或比較活潑的人可以去坐一下。很多互動項目你都可以去問講解員,無論是德國還是中國講解員,大家都會中文。德國館值得細細品味。
孔然蒂說:“假如您不是很有耐心想排隊的人,您看德國館的時候也可以到我們餐廳坐著休息一下,喝點我們德國啤酒,也可以來看看我們德國館的網站,上面有很多德國館的文化活動介紹。”
孔然蒂透露,如果有一些人不想在德國館外面排兩三個小時的隊,有一個方法可以迅速地參觀德國館:您先到浦西參觀四個德國城市館,比如不萊梅、漢堡之家,參觀四個館之後,可以蒐集到一個卡,卡上面如果有證明您參觀過四個館,拿著這個卡到浦東德國館可以走快速通道,直接進入館。

小檔案

上海世博會德國館上海世博會德國館

上海世博會德國館

主題:“和諧城市”
設計團隊:米拉聯合設計策劃有限公司
造型亮點:懸浮於空中的建築
展館位置:世博園區C片區
占地面積:6000平米
契約簽署時間:2008年5月22日
建館時間:2008年11月15日
國家館日:5月19日

大事記

2007年5月22日
韓正會見德國漢堡市長
2008年5月22日
德國館設計方案亮相
2008年11月15日
德國館開工建設
2009年7月8日
德國館封頂
2009年7月10日
德國駐滬總領事訪問世博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