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n Tierson

Yann Tierson

揚▪提爾森出生於法國布勒斯特,從6歲起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在很小的時候便成為當地音樂學校的一名童星。經過多年古典音樂的訓練,最終成為一名指揮家。年輕時就會演奏很多種樂器,如玩具鋼琴、鍾樂器、班卓琴、曼陀鈴、吉他、大鍵琴、鐵琴、手風琴、口風琴等等,對每種樂器的內在特質都有著獨到和精妙的把握。

簡介

Yann TiersonYann Tierson
YannTierson出生在法國西北部的布勒斯特,自小便表現出對音樂的強烈興趣,先後遊走南特與布隆的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鋼琴與管弦樂團管理,並涉獵電子樂搖滾樂與香頌,多元的音樂衝擊最早呈現在他早期的劇場與電影短片的配樂上。95年發表首張專輯《La Valse Des Monstres(野獸的華爾茲)》後,既浪漫又愉悅的音樂風格,樂評開始把他和Nino Rota Erik Satie Penguin Cafe Orchestra等相提並論;96年第2張專輯《Rue Des Dascades(水瀑之路)》受到歌劇影響下的創作風格;第3張回到他創作根源Brittany,風格益加成熟,la rupture放入甜蜜愛麗絲,到2001年的《L'absente(缺席者)》成功的從一名極限風格的演奏者延伸到樂團指揮,甚至開始跨界涉足演員與導演的領域。
在Yann Tierson的音樂里,樂器不分大小,從弦樂到管樂,都展現出最美麗的一面。這位來自布勒斯特的作曲家摒棄刻板制式的樂理結構,而營造出輕快又纖弱的音樂性,《La Rupture》一曲即是最好的例子。《Le Phare》吐露出一股源自他方的氣息,《L'Arrivee sur l'ile》、《Le Fromveur》兩曲散發出海風拂面、神清氣爽的島國情懷。Yann Tierson將自我流放到烏松島,在明亮而多彩的聲音中,Yann Tierson依舊展現了不同地域的異國風味,從華麗豐潤的情歌,到融合愛爾蘭民謠與波蘭舞曲的《La Dispute》,小提琴完美結合了大鍵琴、手風琴、曼陀鈴,油然而生的,是詩意。
繼聲名大噪的《Le Phare(燈塔)》專輯後,Yann Tierson推出風格迥異的第4張作品《Tout Est Calme(一切平靜)》。迥異點在於:他捨棄多種樂器層次堆疊,這次將音樂回歸極微,由Yann Tierson自己或念或唱、吟詠一些抒發生活感受的詞句。與以往不同的地方還有:Yann Tierson邀請樂界好友,Miossec小提琴手Married Monk及Dominique A吉他手Olivier Mellano都熱情跨刀相助。於是,這次他的音樂時而激涌如沸水,諸如《La Crise》、《Tout est calme》、《La Pharmacie》等幾曲,擺盪在貝斯、吉他、鍵盤、打擊樂之間,多了分搖滾味。
法國音樂除了Air、Daft Punk的電子音樂勢力,來自布勒斯特、專攻獨門浪漫氣息的音樂人Yann Tiersen(楊·提爾森)在2001年開始被廣泛討論著。
因為主理被《Time》雜誌選為“年度十大佳片”、獲法國凱薩獎13項提名、英國金像獎9像大獎提名、並饒富快樂魔力和嶄新影像風格的法國年度總冠軍電影《Amelie From Montmartre(天使愛美麗)》配樂而聲名大噪,樂評紛以“猶如飄蕩在春日鞦韆上,拂面而過”、“近期不可多得的視覺+聽覺清泉”美贊。
Yann Tiersen,年僅30齣頭的法國音樂才子,就這樣享譽國際!
Yann Tiersen愛電影,電影導演也愛他。
 聽他的音樂就像是聽一場影像層次分明的動人故事。
 他深知每種樂器的內在特質,經常參與劇場、獨立短片的演出,因此對將影像與樂音如何完美結合的原理能夠完全掌握。
 古典優雅一向是Yann Tiersen作品的一大特色,包容各型音樂也是他的音樂讓人感覺多采多姿的原因之一,《天使愛美麗》的成功,配樂的增色著實為電影點綴生息不少。

專輯

專輯名稱:《La Valse Des Monstres(野獸的華爾茲)》
發行日期:1995年
 浪漫又愉悅的音樂風格,樂評開始把他和Nino Rota、Erik Satie、Penguin Cafe Orchestra等相提並論,整輯分割成Freaks和Le Tambourin De Soie兩段。前段Freaks有華爾茲的甜美,後段Le Tambourin De Soie則有野獸的狂野。
專輯名稱:《Rue Des Cascades(水瀑之路)》
發行日期:1996年
受到歌劇影響下的創作風格,也是Yann Tierson首度嘗試加入人聲vocal豐富全輯。邀得女聲Claire Pichet獻聲專輯同名曲《Rue Des Cascades》和《Naomi》。 《Rue Des Cascades》被法國名導安德烈泰希內相中,作為其電影《甜蜜愛麗絲》的開場音樂,這也是Yann Tierson的音樂首度被啟用在電影音樂中。
專輯名稱L《Le Phare(燈塔)》
發行日期:1997年
《Le Phare》吐露出一股源自他方的氣息,《L'Arrivee sur l'ile》、《Le Fromveur》兩曲刻劃旅行,散發海風拂面、神清氣爽的島國情懷。Yann Tierson將自我流放到烏松島,專輯裡大多數的曲目,閉眼傾聽,風景彷佛歷歷在目。在明亮而多彩的聲音中,Yann Tierson依舊展現了不同地域的異國風味,從華麗豐潤的情歌,到融合愛爾蘭民謠與波蘭舞曲的《La Dispute》,小提琴完美結合了大鍵琴、手風琴、曼陀鈴,油然而生的,是詩意。
專輯名稱:《Tout Est Calme(一切平靜)》
發行日期:1999年
繼聲名大噪的《Le Phare》專輯後,Yann Tierson推出風格迥異的第4張作品《Tout Est Calme(一切平靜)》。他捨棄多種樂器層次堆疊,這次將音樂回歸極微,由Yann Tierson自己或念或唱、吟詠一些抒發生活感受的詞句。與以往不同的地方還有:Yann Tierson邀請樂界好友:Married Monk及Dominique A、吉他手Olivier Mellano都熱情跨刀相助。 於是,這次他的音樂時而激涌如沸水,諸如《La Crise》、《Tout est calme》、《La Pharmacie》等幾曲,擺盪在貝斯、吉他、鍵盤、打擊樂之間,多了分搖滾味兒。
專輯名稱:《L'absente(缺席者)》
發行日期:2001年
這張於2001年4月底發行,收錄《天使愛美麗》配樂《Les Jours Tristes》演唱版,作品顯露出了愈見國際化的蛛絲馬跡,找來了Divine Comedy的Neil Hannon和曾在4AD旗下發表個人唱片的Lisa Germano合作,變成了法國、英國和美國的音樂交流。不過《L'absente》的法國情懷還是濃到化不開,這跟他大量採用手風琴和玩具鋼琴彈奏有關 。這次,Yann Tiersen把氣氛調校得頗灰,《Le Concert》的孤獨空虛和《L'Echec》的自說自話,都很配合唱片封底那幅城市森林步入夜深的硬照意境,且他也刻意將快、慢節奏相互穿插,反映出有喜有悲的大城市小故事。
專輯名稱:《Amelie From Montmartre(天使愛美麗)》
發行日期:2002年
Yann Tiersen結歷年作品與全新作品構成自成一格的異想世界。專輯耀獲比利時電影節最佳電影原聲帶、美國娛樂周刊A-佳評、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提名。
層層疊疊的鋼琴、小提琴、手風琴、鼓聲、口琴構成Yann Tiersen自成一格的異想世界,低吟時像打在湖面輕泛漣漪的細雨,輕盈時便化作跳動的水瓢,音符簡潔短促,主旋律帶出一次次變奏,旋律就這般悠然蕩漾。
曾為電影配樂:
Good Bye, Lenin!
Le Poteau Rose
Primitifs
Amelie
Night Shift
Qui Plume la Lune
The Cyclop of the Sea
Alice and Martin
Le Dernier Bip
The Dreamlife of Angel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