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160

TU160

TU1601982年北約組織按慣例給它起了一個以B為第一個字母的不雅綽號“海盜旗”(Blackjack),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作為米亞的後繼機而研製的變後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簡介

TU160TU160
-160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作為米亞-4和圖-95的後繼機而研製的變後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因其是轟炸機,1982年北約組織按慣例給它起了一個以B為第一個字母的不雅綽號“海盜旗”(Blackjack)。而俄羅斯軍方對圖-160戰略轟炸機的讚美之情卻溢於言表,有人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自豪地稱她為“民族的武器”、“俄羅斯空中奇蹟”、“遏制因素”和“世界上最有力的打擊系統”,也有人欣賞她完美而優雅的外形,把她比作“白天鵝”。

海盜旗

隱姓埋名“海盜旗”
60年代,美國制定了研製B-1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計畫,蘇聯也不甘落後,立即決定公開招標研製對等的裝備,最終被委以重任的是圖波列夫設計局,總設計師瓦連京·勃利茲紐克。1975年研製工作正式上馬,1979年在莫斯科近郊飛行試驗基地圖-160飛機被西方首次發現,1981年12月圖-160第一次飛上藍天,1981年12月14日美國《航空周刊》首次刊載了11月25日拍攝的蘇聯拉明斯科耶試飛中心停機坪上的新型轟炸機的照片,西方暫定其代號為“拉明”P。 儘管西方報刊上不斷出現有關“海盜旗”的報導和評論,但是蘇聯始終保持緘默,直到1988年才終於將圖-160公諸於世。這年8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盧奇訪蘇,蘇聯異乎尋常地安排他前往莫斯科以西65千米處的庫賓卡空軍基地,觀看了多年守口如瓶的圖-160戰略轟炸機,並讓他及其高級軍事助手空軍少將福內爾參觀了當時編號為12號的圖-160飛機的座艙,同時還觀看了兩架圖-160做的一次編隊低空通場飛行。當時隨行記者不許靠近,並只能在相當遠的距離拍攝。好在福內爾少將是曾參與XB-70轟炸機研製、並且有駕駛B-1B戰略轟炸機經驗的內行,對他來說,參觀飛機座艙就是“內行看門道”了。蘇聯這一舉動正式向西方證實圖-160戰略轟炸機的存在。當然,蘇聯此舉是按照美蘇兩國事先的對等協定安排的,此前蘇軍總參謀長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訪美時,也參觀了美國空軍的B-1戰略轟炸機。 正像其它蘇聯飛機一樣,蘇聯從不輕意透露任何技術數據。但隨著蘇聯解體,關於圖-160的報導和介紹也多了起來。根據美國國防部刊行的《蘇聯軍事力量》(1988年版)和蘇聯《航空與航天》雜誌(1990年度),俄羅斯《紅星報》(2000年7月)及其它資料披露的內容,可窺視出圖-160的不少真容。
優於B-1的性能
圖-160外型像美國B-1,為圓形細長機身,翼身融合體,三點式起落架。機體各主要部件都固定在一根貫穿整架飛機的鈦合金大樑上。兩側機翼下各有兩台NK-32型帶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推力245千牛。機翼可變後掠角為20°~65°。機長54米,翼展(後掠角20°)為55.7米、(後掠角64°)33.75米。機翼面積370米2,機高12.8米。機組乘員共4人,包括兩名飛行員、一名領航員和一名操作員。飛機採用電傳動操縱,機翼後掠角的調整採用人工控制方式,故在正副駕駛員的右側都配置有操縱桿。機組人員均備有K-36LM型彈射座椅。 飛機最大起飛重量285 000千克,比美國B-1(216 365千克)重得多,相當於10架蘇-27殲擊機的重量,堪稱世界之最。這是由於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實施對敵攻擊後必須返回本土,不像美國的轟炸機實施攻擊後即可就近在西歐等國著陸,因而圖-160必須要有足夠的燃油量。此外,飛機還裝有空中受油系統,受油管平時收入駕駛艙前的機頭部。 圖-160實用升限15 000米,飛行速度2 230千米/小時,高空最大平飛速度M2.3,超低空突防時的速度為M0.85~0.9之間,是戰略轟炸機中速度最快的,超過了B-1轟炸機(最大平飛速度M1.25)。圖-160作戰半徑可達7 300千米,轉場航程15 000千米,具有洲際活動能力,能隨時在任何氣象條件下、以較高的速度,對全球任何地方實施攻擊。 圖-160武備強大,雖無機炮,但最大載彈量40噸(B-1B為37噸),可以選掛各種常規炸彈、核彈和近程攻擊飛彈及巡航飛彈等。每架圖-160飛機彈艙內鏇轉式發射架可掛12枚Kh-55MS巡航飛彈,在3 000千米外的敵防空區外就可以發射飛彈,準確命中目標…………“海盜旗”戰略轟炸機1979年,西方首次披露蘇聯正在研製一種新型變後掠翼轟炸機,美國國防部的訊息說,蘇聯稱這種新型轟炸機為圖-160。1981年,美國有關雜誌又首次刊載了蘇聯拉明斯科耶試飛中心公停機坪上的新型轟炸機的照片,西方因而暫定其代號為“拉明 P”。1982年,北約為蘇聯新型轟炸機取名為“海盜旗”。1988年8月2日,蘇聯向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盧奇首次展示“海盜旗”戰略轟炸機。1988年8月初,美國國防部卡盧奇訪蘇時,蘇聯異乎尋常地安排卡盧奇前住莫斯科以西64公里處的庫賓卡空軍基地,觀看了蘇聯多年守口如瓶的“海盜旗”(Blackjack)戰略轟炸機,並讓他及其高級軍事助手空軍少將福內爾參觀了飛機的座艙,同時還安排兩架“海盜旗”作了一次低空通場飛行。蘇聯這一行動正式向西方證實“海盜旗”戰略轟炸機的存在。實際上,圖-160的研製是採用招標的方式進行的,參與招標的有圖波列夫設計局、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圖波列夫設計局提出的方案是在圖-144超音速旅客機的基礎上發展的;米亞西舍夫設計局提出的設計稱為M-18方案;蘇雷伊設計局提出的方案是在T-4飛機基礎上的改進設計。當時空軍認為M-18設計方案是比較好的,但是考慮到圖被列夫設計局具有大型轟炸機的設計經驗和生產能力,所以最後決定還讓圖波列夫設計局在M-18方案的基礎上研製圖-160戰略轟炸機,批量生產廠家為喀山飛機製造廠。“海盜旗”戰略轟炸機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大約於1976~1977年開始全面設計。1979年2月19日出版的美國《航空周刊》報導,蘇聯正在研製一種新型變後掠翼轟炸機,裝4台渦輪風扇發動機,不進行空中加油的航程為13500公里,衝刺速度可達M2.3,該機具有超音速低空突防能力。美國國防部認為,這種交後掠翼轟炸機具有類似B-1B的性能。1979年10月,日本《航空雜誌》報導了來自美國國防部的訊息,蘇聯正在研製三種新型轟炸機,其中一種與B-1轟炸機很相似,蘇聯稱這種轟炸機為圖-160。美國的訊息是蘇聯在第二輪限制戰略武器會談前的技術談判中透露的。美國方面認為,三種新型轟炸機不可能全部服役,可能將從中選擇一種作為圖-20(設計局編號為95,故亦稱圖-95“熊”)A型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後繼機。1981年12月14日,美國《航空周刊》首家刊載了11月25日始攝的蘇聯拉明斯科耶試飛中心停機坪上的新型轟炸機的照片。從照片上看,其外形類似B-1轟炸機。它旁邊還停放著兩架圖-144超音速運輸機。這為推算該機的尺寸提供了依據。西方因而暫定這種新型轟炸機為“拉明 P”。其後北約稱其為“海盜旗”。1982年,美國國防部再版《蘇聯軍事力量》時,前國防部長溫伯格撰寫的序言中指出,蘇聯“開始試飛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第一種飛機‘海盜旗’,它比羅克韋爾公司的B-1B大。”“海盜旗”轟炸機大約從1982年開始試飛,到1987年至少有8架原型機和預生產型參加了飛行試驗。到現在為止,前蘇聯和俄羅斯至少生產近60架,其中有3架墜毀。而前蘇聯首次但將“海盜旗”公諸於世的時間為1988年。“海盜旗”轟炸機最顯著的特點是採用冀身融合體設計,機翼為變後掠翼;裝4台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成對地裝在機翼下靠近飛機重心的兩個發動機短艙內;十字形尾翼;武器艙位於機身中部。“海盜旗”的總體氣動布局與B-1B極為相似。相似的總體布局表明,兩國設計者均想通過採用同樣的辦法來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即將轟炸機航程遠、續航時間長和武器載荷大的特點與低空高亞音速和高空高超音速突防能力結合起來。從FB-111、“逆火”到B-1B和“海盜旗”,變後掠翼布局已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然而,“海盜旗”與B-1B卻又有很大的區別。“海盜旗”大約比B-1B大20%。它的翼展(平直狀態)55.75米、(全後掠)33.53米,機長53.95米,機高13.72米,冀面積370米;而B-1B的翼展(平直狀態)41.67米、(全後掠)23.84米,機長44.81米,機高10.36米,翼面積181.2平方米。“海盜旗”的機冀平面形狀(後掠角,展弦比,樞軸點間距與翼展的關係)與B-1B的差別較大,而類似“逆火”轟炸機。 “海盜旗”的發動機的推力也大大超過B-1B。四台HK-32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分別並列安裝在靠近機身的兩翼下,單台(加力)推力245千牛(25000公斤力)。B-1B裝備的是通用電氣公司的F101-GE-102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8000公斤,加力推力13608公斤。“海盜旗”4台發動機所產生的最大推力,相當於B-1B開加力時的推力;開加力時的推力比B-1B大65%。“海盜旗”的推重比為0.32,而B-1B的為0.3。“海盜旗”的正常起飛重量285000公斤。這大大超過B-1B最大起飛重量(加滿油,掛滿彈)216370公斤。“海盜旗”的翼裁荷為770公斤/平方米,B-1B為810公斤/平方米。機身下部有兩個武器艙,可攜帶巡航飛彈、短距攻擊飛彈、核彈、常規炸彈和魚雷等多種武器。最大起飛重量275噸,最大著陸重量155噸,最大有效載荷40噸。主要機載設備有齊備的火控、導航系統,有能夠在遠距離預先發現地面和海上目標的預警雷達,光電瞄準具,地形跟蹤系統,主動和被動的電子對抗系統和空中加油系統等。飛行操縱採用中央駕駛桿式,駕駛艙內的儀表設備有傳統的,也有機械電子式的。在機艙內還有休息室、廁所和食品加熱櫃等。中央翼翼盒前面是一個長12米的超長武器艙(B-1B的武器艙長度為9.35米),後面是一個長7.6米的武器艙。兩艙均可容納一個能發射6枚AS-15“撐竿”亞音速空射巡航飛彈的鏇轉發射架。AS—15飛彈1984年開始裝備部隊。這種飛彈在設計上酷似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它既能裝核彈頭攻擊堅固目標,又可裝常規彈頭攻擊戰術目標。它使“海盜旗”能夠在防空火力圈外安全地發射武器。前艙除裝載AS-15飛彈外,還可以裝裁幾枚百萬噸級核炸彈。據說,“海盜旗”還可以裝載AS-X-19超音速空射巡航飛彈。AS-15和AS-X-19的射程均為3000公里。“海盜旗”還裝有攻擊和防禦用的電子設備,其體積和重量超過B-1B。如前所述,“海盜旗”的機翼平面形狀是從“逆火”演變來的。但是,由於“海盜旗”的發動機不象“逆火”裝於機身之內而是裝在機冀之下,因此,它的機身也比“逆火”細長。這樣,固定翼的邊條幾乎延伸到機頭。這樣必然加大冀根的厚度,從而加大固定翼內的燃油容量。“海盜旗”的最大機內容油量為150000公斤。另外,翼根部位厚度的增加為6輪主起落架的收起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機輪向後再向上收入機內。從“海盜旗”的翼根可看到,翼根前緣邊條附近的結構對接接頭。這表明“海盜旗”的機冀是通過整流邊條與機體融合的,而不是象B-1B那樣把翼身作為一個整體結構來設計。分析家對此疑惑不解。不知這是原來的設計方案,還是在研製過程中為了提高翼身融合度或減少雷達截面積而後來選用的。據分析,整流邊條以及機翼前緣很可能是由複合村料製成的。從結構上看,前緣與主機翼是分開的,大約被分為15個小段。外翼增升裝置包括前緣縫翼和類似“逆火”的簡單後緣增升裝置。“海盜旗”的襟翼外側有一個象“逆火”一樣的傳統副翼,用以實現橫向操縱。另外,“海盜旗”的全動式水平尾翼也可用於高速橫向操縱。“海盜旗”的飛行操縱面唯一的獨特之處是垂直安定面。其下半部分,即水平安定面以下,是固定的,不帶方向舵,儘管它的側面內好象裝有一對減速板;上半部分是一個全動式垂直安定面。這是自羅克韋爾公司的A-5、洛克希德公司的SR-71和TSR.2之後又採用這種結構的一種飛機,這在蘇聯還是首次採用。另外,由於發動機位於機冀下,靠近飛機重心,為了避免發動機排氣流的損害和噪音引起的疲勞,水平安定面只好上移,移到背鰭與主垂直安定面交匯處。“海盜旗”除了外形比較平滑外,低可見性(IOW observation)方面沒有多大進展。儘管它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比圖一95小得多,但是它的不帶雷達禁止的巨大的方形進氣口,無疑將產生很強的雷達回波。圖-160是一種多用途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不僅能以亞音速、低空突防進行攻擊,而且可以在高空、超音速(M數大於1)的情況下作戰 。攜帶巡航飛彈和近距攻擊飛彈時,能夠對預先確定坐標的目標進行核打擊,在今後裝備了高精度常規精確制導炸彈後可以攻擊機動目標或戰術目標。還打算在機身下掛載一種採用固體燃料的三角翼火箭運載裝置,它可以把300至500千克重的載荷發射到500至700公里高的軌道;把50至150千克重的載荷發射到1000公里高的軌道;把120至220千克重的載荷發射到同樣高的軌道。圖-160機體數據: 機長:54.1米 翼展:35.6~55.7米 機高:13.1米 最大起飛重量:275000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155000千克 最大有效載荷:40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2000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15000米 作戰半徑:大於2000公里(滿載,超音速) 最大爬升速度:60~70米/秒 起飛滑跑距離:900~2200米 著陸速度:260~280公里/小時 著陸滑跑距離:1200~1600米 最大過載:2G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