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4中型坦克

1944年11月,該廠生產了5輛T-44型坦克,12月生產了20輛,至1945年3月,總計生產了60輛,蘇軍開始建立第一個使用T-44的坦克旅,當然,此時是不滿員的。 1945年初,蘇聯人開始在T-34和T-44的基礎上,試驗加裝100毫米炮。 T-44坦克改裝100毫米主炮的計畫,則是從炮塔的重新設計開始的。

基本信息

為此,T-44坦克車體兩側翼子板頂部不再是T-34和T-43車上那樣的裝甲板,而是簡單的箱型結構,這種設計一直延續到後來的T-54車上。這樣既增加了一部分容積,又減輕了重量。同時,該車採用了功率大於T-34的V-44型520馬力柴油機,橫置布局,這樣可以在保證發動機艙容積的情況下確保戰鬥室有足夠的空間。
T-44試驗樣車共有3型,分別裝備D-5T型85毫米炮,ZIS-S-53型85毫米炮和D-25T型122毫米炮。炮塔形狀則基本上模仿T-34/85,但是裝甲厚度有所增加,炮塔底部沒有突出的頸環。其試驗樣車上的駕駛室頂部原本設定有一個帶擋板的突起,用鉚接結構固定於車上,但後來為了加強正面防護能力,量產型車的正面改為了整體的裝甲板,駕駛員改用一副潛望鏡和觀察鏡來了解外界情況。
1944年7月18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正式決定採用T-44坦克的設計,由於第183工廠正在全力製造T-34/85型坦克,國防委員會的命令指定T-44型坦克改由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第75工廠生產,月產量300輛。不過這之後,由於在選用何種主炮的問題上又產生了爭論,設計方被迫制造了第二型裝備ZIS-S-53型85毫米炮的樣車供試驗用,因此耽誤了一定的時間,這期間,在哈爾科夫(1943年8月收復),也就是第183工廠的原先廠址,已經重建了一個坦克製造廠,T-44的生產最後是在這裡進行的。
1944年11月,該廠生產了5輛T-44型坦克,12月生產了20輛,至1945年3月,總計生產了60輛,蘇軍開始建立第一個使用T-44的坦克旅,當然,此時是不滿員的。到當年4月柏林戰役開始時,蘇軍手頭共有70輛T-44可供使用,至歐洲戰事結束時,則已經有了190輛。
量產型的T-44坦克,沿襲了T-34系列的履帶、大直徑負重輪等行走部分設計,總的來看只是車體外形更加小型化一些,重量也比T-34/85輕,約為31~31.5噸,不過裝甲厚度還是達到了車體正面120毫米,側面7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則為正面和側面90毫米,後面75毫米。
T-44的全車高度比T-34/85低30厘米,只有2.4米,乘員4人,武器包括一門ZIS-S-53型85毫米主炮和2挺7.62毫米DTM機槍,公路最大速度為51千米/小時,除了火力以外,各方面性能均高於“豹”式坦克。
不過在實際使用中,T-44坦克的可靠性一直是個大問題,毛病多出在變速系統上,直到後來採用了T-54/55系列的零件,才基本解決了這一問題。
T-44型坦克生產至1947年,總產量1823輛,20世紀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部署於蘇聯遠東地區,60年代開始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使車輛均使用T-54/55系列坦克的履帶、發動機和變速裝置。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該型坦克還在中蘇邊境一帶被用於訓練使用,20世紀80年代之後,則被用於作為“戰車碉堡”,即把車體埋在地下,只露出炮塔部分,作為機場、國境線等地方的要地防禦任務。這也是蘇聯人利用舊坦克的一個通常方法。蓋因坦克最先到壽的通常是動力系統,舊坦克的問題通常在於發動機到壽(演習中最常使用的是動力部分),火力又不足與對方的新式坦克對抗,但拿來對付對方的步兵戰車或者其它地面部隊,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此外,該型坦克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在著名的《解放》、《莫斯科保衛戰》等一系列蘇聯二戰題材電影中,被改裝用於扮演德國坦克。在這幾部電影中,觀察一下“虎”、“豹”系列坦克的負重輪是不是會露出T-54的馬腳。
總的來說,T-44是介於T-34和T-54之間一型承前啟後的坦克,它所力圖解決的主要是車體小型化和結構簡單化的問題,和同期生產數萬輛的T-34/85型坦克相比,T-44無疑沒什麼名氣,而且面對戰後以M-26重型坦克為代表的新對手,其火力也明顯不足,幾乎也是一出世就過時的一型產品。但是它就像進化鏈條上的一環那樣,雖然不完善,但卻不可缺少,這也是各國軍事工業進步的共同歷程。
T-54/55系列坦克,正是以T-44型坦克為基礎發展而來的。
在T-44的研製過程中,曾經有一型裝備D-25-44型122毫米主炮的T-44-122型坦克試驗樣車,但是該車炮彈重量達到25千克,載彈量只有24發,操炮也比較困難,最終這種設計未能被採用。實際上,在這一時間段,中型坦克能夠搭載的最合適的大口徑火炮,應當是SU-100上使用的D-10型100毫米炮了,該炮由第9炮兵工廠所屬的中央炮兵設計局研製,性能較為可靠,與T-34共用底盤的SU-100的成功也說明了這一點。另外一種類似的火炮,是第92炮兵工廠研製的LB-1型100毫米炮。這兩種火炮均是在海軍艦艇用的B-34型100毫米加農炮基礎上研製的,其炮管和閉鎖機構基本沒有改動,彈道性能也都類似。
1945年初,蘇聯人開始在T-34和T-44的基礎上,試驗加裝100毫米炮。首先製造了裝備LB-1型炮的樣車。在T-34基礎上,製造了兩種樣車,一種使用T-34原有炮塔,一種是將炮塔座圈直徑擴大至1.68米,改為大型炮塔的樣車,它們都被稱為T-34-100。
經過試驗發現,T-34系列無法有效的使用100毫米炮,因為火炮高度較高,其產生的後坐力,會使採用克里斯蒂式懸掛系統的坦克產生巨大的震動,很難保持車體平衡。此外,還製造了一型樣車,裝備帶有D-10T主炮的新炮塔,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最終,T-34-100也就沒能進入實際套用。
T-44坦克改裝100毫米主炮的計畫,則是從炮塔的重新設計開始的。第520設計局設計了一型帶有新型防盾的炮塔,防盾面積大為增加,裝甲厚度也有加強。此外,考慮到大戰期間的經驗,在裝填手艙口加裝了用於安裝DShK型12.7毫米機槍的基座,以加強對空射擊能力,在車體行動部分側面加裝了6毫米厚的裝甲裙板,以對付破甲彈和火箭彈。使用這種炮塔的坦克車體重量也有所增加,達到了34噸,不過機動性沒有太大變化。
T-44-100最終製造了兩種樣車,分別裝備LB-1型和D-10T型主炮。原本設計方是很有信心的,認為該車最終應當能被選用。但是經過實際測試發現,該車的炮塔容積太小,設計方被迫又設計了一型座圈直徑超過原先車體寬度的新型炮塔,以解決戰鬥室內部容積問題,為此自然還要改動車體設計,最終於1945年5月20日完成了基本設計,並於秋天完成了樣車,該車最初稱為T-44V,後來很快被改為T-54,代號137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