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er-Willi綜合徵

Prader-Willi綜合徵

Prader-Willi綜合徵,又稱為Prader-Labhar-Willi綜合徵、愉快木偶綜合徵、隱睪-侏儒-肥胖-智力低下綜合徵、肌張力減退-智力減退-性腺功能減退與肥胖綜合徵。該病症1965年由Prader等首次報導,至今已報導的病例有數百例。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Prader-Willi綜合徵被收錄其中。

基本信息

概述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診療常規》

發病率1/15000。

劉權章:《臨床遺傳學彩色圖譜》

臨床表現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診療常規》

(一)嬰幼兒期嚴重肌無力致餵養困難,1~4歲起由於食慾亢進而出現中樞性肥胖。生長發育落後,多有輕度智力低下,行為異常普遍存在。

(二)異常特徵:雙額間距狹窄,杏仁形眼裂,上唇薄,嘴角向下,小手和小腳,青春期延遲,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功能低下,外生殖器小。

(三)其他:糖尿病傾向,成年時矮小。

劉權章:《臨床遺傳學彩色圖譜》

(一)主征:染色體15qll.2-q12缺失,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手足小,智力低下,肌張力低下。嬰兒期餵養困難,語言發育差。至兒童期食慾旺盛,嗜睡而導致過度肥胖。雙額徑窄,杏仁樣眼睛,外眼角上斜,斜視。上唇薄,齒裂異常,小下頜,耳畸形。性腺發育不良,性功能減退,男性隱睪,小陰莖,女性陰唇、陰蒂發育不良或無陰唇、陰蒂。第二性徵發育不良或發育遲,促性腺激素水平低。營養性糖尿病。

(二)其他:部分病例有小頭,癲癇,指(趾)彎曲,並指(趾),白內障,脊柱側凸等。

(三)AD。多數為散發,群體發病率為1/1.5萬。

本症是非孟德遺傳現象基因組印記的典型例證。其病因是由於第15號染色體長臂近中央關鍵區(15qll.2-ql2)微缺失引起,即由於來自母方的15號染色體的單親二體(uniparentaldisomy)或父方15號染色體上的關鍵片段發生缺失所引起。

輔助檢查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診療常規》

染色體分析或分子遺傳學檢查15號染色體長臂微小缺失(deletionof15q11-13)。

(一)70%患者為父系15號染色體異常。

(二)5%患者為15號染色體長臂重組。

(三)25%患者為15號染色體母系雙倍體,缺少父系15號染色體,為遺傳印跡原理的單親二體徵。

治療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診療常規》

對症,如無肥胖併發症(糖尿病,肺通氣不良),壽命正常。可考慮用睪丸酮替代治療。

劉權章:《臨床遺傳學彩色圖譜》

對症治療,包括採取飲食控制,激素替代療法等以減輕症狀。

預後與預防

預後不良,應加強婚、育的優生指導,套用PBS關鍵區片段克隆的探針可作出產前診斷。

參考文獻

1.北京協和醫院:《兒科診療常規》,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P468

2.劉權章:《臨床遺傳學彩色圖譜》,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P55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