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z’s環

Papez’s環是起源於海馬的神經通路經乳頭體,丘腦前核和扣帶回的中繼,返回海馬構成的一封閉環路,此環路能作為情緒表達的神經基礎.邊緣環路又名Papez環。

起源於海馬的神經通路經乳頭體,丘腦前核和扣帶回的中繼,返回海馬構成一封閉環路,此環路能作為情緒表達的神經基礎.邊緣環路又名Papez環
1878年法國神經學家和人類學家布羅卡(P.Broca)注意到構成每側大腦半球的一圈組織,如胼胝體下回,扣帶回,鉤回,腹海馬等結構,在解剖上相互聯繫,形成一個環形,他稱之為大腦邊緣葉(limbiclobe),但他沒有提出該葉的功能.1937年,康乃爾大學的比較解剖學家James Papez,提出情緒的認知和產生的腦迴路的假設。他觀察到,狂犬病的病人有強烈的情緒表現,尤其是恐懼和攻擊性行為,解剖發現腦病灶主要在邊緣系統,因此認為邊緣系統在情緒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Papez的理論對情緒的研究,掀開了可以用腦科學的角度去探索的大門。至1952年,麥克林(P.D.Maclean)正式提出邊緣系統這一術語,就是指那些由前腦古皮質,舊皮質演變而來的結構,以及與這些結構具有密切組織學聯繫並位於附近的神經核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