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 41錐膛炮

Pak 41錐膛炮

錐膛火炮,因其具有結構簡單和易於掌握的優點,將其取名為41式反坦克炮。也因此贏得了契約,並且投入了大批生產。這種火炮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績卓著。

克擄伯公司設計的一種新的錐膛火炮,為了與其它火炮加以區別,將其取名為41式反坦克炮。由於40式反坦克炮具有結構簡單和易於掌握的優點,因此贏得了契約,並且投入了大批生產。這種火炮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績卓著,而它所具有的在1000m距離上,著角為30度時,可以穿透94mm(3.7in)裝甲的穿甲威力,在當時被認為是非常令人滿意。

後來,在一段時間以後,又提出了第二種計畫,因為必須為這種火炮的簡單性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種火炮重達1t9cwt(即1498.2kg),炮手班難以進行操作,而在俄國境內,在春季雪融或冬季泥濘時,有很多性能完好和得心應手的火炮,就是由於炮手班無法將它們拖到拖拉機能夠到達的地點,而不得不被忍痛拋棄掉。雖然撤消了41式反坦克炮契約,但作為德國在武器發展中所一貫遵循的“雙管齊下”政策的一個有機部分,還是安排了少量生產。總共生產了大約50門,下發給執行特種任務的團隊,他們一直使用到後來彈藥供應完為止。這種火炮具有一些新穎的特點。它的身管由兩部分組成,後半部分是一根普通的等口徑身管,前半部分是一根滑膛的錐膛身管,到炮口時,彈丸的直徑被壓縮為65mm。彈丸自然還是通常那種周圍帶著“裙形”彈帶的碳化鎢彈芯結構樣式。而正是由於這種彈丸才導致了這種火炮的衰亡。

因為當時鎢材料供應十分短缺。以致在1941年以後。凡是用鎢製作的彈丸都不得不全部停產。這無論從哪一方面講,都是一件遺憾的事情,因為這種火炮的性能非常優越,如果不是出現了鎢材供應短缺這種狀況,它很可能會在萊茵-博西格金屬公司的設計方案之前被選中。它的穿甲威力比40式反坦克炮高約50%,火炮全重則比後者輕300lb(136.2kg),而且配用的是一種獨居一格的既低又輕的炮架。它的防盾本身就是炮架的一個組成部分,既可用於支撐炮身,又可用於支撐大架。炮身吊在一個位於防盾前面的球軸上,因此,在方向和高低上轉動非常輕便。身管前半部份(滑膛部分)的壽命為500發,在陣地上依靠炮手班自己的力量即可將其旋下更換,在整個身管全部報廢、專用彈藥全部用完以後,這種火炮中有一些,在換上它的競爭對手——40式反坦克炮的身管以後,仍在繼續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