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C[網路術語]

PGC[網路術語]
PGC[網路術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PGC(全稱: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網際網路術語。指專業生產內容(視頻網站)、專家生產內容(微博)。用來泛指內容個性化、視角多元化、傳播民主化、社會關係虛擬化。

區別於UGC

用戶生成內容

早期一些視頻

網站採用的是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UGC有個好處是用戶可以自由上傳內容,豐富網站內容,但不利的方面在於內容的質量良莠不齊;

專業生成的內容

PGC模式,分類更專業,內容質量也更有保證;現在的電商媒體,特別是高端媒體採用的也是PGC模式,其內容設定及產品編輯均非常專業,非UGC模式能達到的 。

內容傳播

視頻網站

中國視頻網站內容生產從UGC到PGC的走勢,不只是觀念世界的語詞更替戲法,而是基於機制、資本量、生產者、內容和客群等五個面向的積累和支撐,按照網際網路傳播和市場運作規則產生的業態演進。

PGC經由傳統廣電業者按照幾乎與電視節目無異的方式進行製作,但在內容的傳播層面,卻必須按照網際網路的傳播特性進行調整:

第一,各種類型的節目,綜藝、談話、紀錄片等,都面對著更加沒有耐性的網際網路客群,於是,皆需按照一定的主題、關鍵字進行“切割”——可能整期節目看不下來,但可以只看感興趣的某個片段。

第二,網際網路是一個海量信息集納的傳播平台,整體越是海量,個體反而越是需要純粹。單期節目的選題、內容要純粹;單個片段的重點、亮點更要純粹。

第三,由於網際網路的實時更新、持續線上等特質,視頻網站自製節目更加可以、也更加需要保證內容的因時而動、與時俱進。以搜狐視頻為例:2011年《快樂女聲》總決選前後,《搜狐大視野》推出《超女快女背後的故事》系列紀錄片,引來海量觀看點擊;此外,金星在2011年因為參加浙江衛視、東方衛視節目的評審工作而熱議頻頻,《搜狐大視野》適時推出張元導演2000年紀錄片作品《金星小姐》,反響巨大 。

旅遊網站

PGCPGC

以UGC(用戶生成內容)形態存在的旅遊社區,卻有著明顯的缺陷:一方面,海外的旅行內容較少,不能滿足海外遊客的需求;另一方面,優質旅行內容的作者不能保證作品的更新效率,UGC內容參差不齊,甚至線下活動組織多於線上內容更新。

2004年初誕生的窮游和2006年誕生的螞蜂窩,能夠區別於一般UGC旅遊社區而做編輯精品內容的PGC(即專家製造內容)社區,但他們積累用戶的速度仍然十分緩慢。然而,隨著2010年開始的智慧型終端的普及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旅遊內容的免費大餐和碎片化閱讀開始異軍突起——大量優質的旅遊內容開始數位化到免費的App之中,紙質書籍和PGC社區之間對旅行者的影響力發生了逆轉。

以螞蜂窩為例,在其於2011年推出App產品之前,其社區在5年間積累的用戶總共才有10萬。而其首款App——旅行翻譯官在推出3個月之後,便獲得了50萬的下載量。截至2012年9月,旅遊攻略和嗡嗡等App的下載量已經超過1000萬,今年4月份則突破了2000萬 。

社交媒體

專注於廣告和公關領域的 RohitBhargava 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在社交媒體上,PGC (專家產生內容)將會逐漸衝擊 UGC (用戶產生內容),並占據更多的注意力 。

PGCPGC
2013年8月,被揭露出來的幾起謠言案例都與新浪微博的“大V”有關,原因大概有兩種,一是新浪微博在中國的影響力最大,用戶基數龐大,因此,它有更大的幾率比搜狐微博、網易微博“盛產謠言”,做的多,當然也錯的多;二是,新浪微博從開始那天起,就建立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社交媒體生態。在原來極強的媒體特色與媒體運營能力之上,新浪把微博建成了一個中國式的大V輿論場——PGC (專家產生內容)——這使得它出生伊始就走上了發展捷徑,有了極強的媒體影響力,建立了先發優勢,吸納了極大的用戶群體,但從出生伊始,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性與社會性 。

新浪微博的強媒體化、強社會影響力是優勢,但其弊病卻也很明顯:大V輿論場與謠言並存,公知、明星和行銷大號、殭屍粉同在。而現在的騰訊微博則更像一個多維度的生活信息集散平台。它的用戶更多元、更年輕、更普通,更難引起圍觀,但同時也有更真實的關係鏈以及相互間更大的黏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