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laus Wirth

Niklaus Wirth,中文名尼克萊斯·沃思,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他的最大愛好是組裝飛機模型。在美國加州就先後賣出了100多萬個PASCAL拷貝,其影響可見一斑。

尼克萊斯·沃思(NiklausWirth)1934年生於瑞士北部的Winterthur,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他的最大愛好是組裝飛機模型。1958年從蘇黎世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後,他到加拿大的萊維大學深造,之後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沃思設計了第一個語言Euler。Euler語言在實用性上考慮並不周全,在學術上卻非常優秀,為編譯器的系統設計創造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沃思在史丹福大學定義了另一種語言來描寫Algol W的編譯器,由此催生了新的語言PL360。PL360是作為輔助工具開發的,卻出人意料地在許多地方獲得套用。Algol W及PL360的成功奠定了沃思作為程式設計語言專家的地位。成名後的他拒絕了史丹福大學的挽留,於1967年回到祖國,先在蘇黎世大學任職,第二年轉到母校蘇黎世工學院。在這裡,他在CDC6000上成功設計了PASCAL語言。說來有趣,沃思開發PASCAL的初衷只是為了有一個適合於教學的語言,沒有考慮商業用途。PASCAL一經推出,由於它的簡潔明了,更由於它特別適合於由微處理器組成的計算機系統,竟然廣泛流傳開來。在C語言問世以前,PASCAL成了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沃思的學生菲力浦·凱恩(Phillipe Kahn)在美國加州就先後賣出了100多萬個PASCAL拷貝,其影響可見一斑。
1971年,基於自己的開發程式設計語言和編程的實踐經驗,沃思首次提出了“結構化程式設計”(Structured Programming)的概念。威茨提出的這種結構化程式設計方法又稱為“自頂向下”或“逐步求精”法,在程式設計領域引發了一場革命,成為其中的一種標準,尤其在後來發展起來的軟體工程中獲得廣泛套用。 PASCAL的成功和結構化程式設計思想帶來的巨大影響,都沒有停止沃思繼續創造性的研究與開發工作。1970年代中期,為適應並發程式設計的需要,沃思又成功開發了獲得廣泛套用的Modula語言。後來,參考Alto的經驗,他還設計開發了Lilith個人計算機系統。沃思的學術著作很多,著名的包括《系統程式設計導論》、《算法+數據結構=程式》。除了程式設計語言之外,沃思在其他方面也有許多創造,如擴充了著名的巴科斯範式,發明了語法圖等。1984年獲圖靈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