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二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又名N,N-二甲苯胺; 二甲基氨苯; 二甲基替苯胺,是一種黃色的油狀液體,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氯仿,有毒性,熔點 2.5℃,沸點:193.1℃ ,主要用作染料中間體、溶劑、穩定劑、分析試劑。

NN簡介

國標編號 61078 蒸氣密度3 (vs air)
CAS號 121-69-7 折射率n20/D1.557(lit.)
中文名稱 N,N-二甲苯胺 閃點158°F
英文名稱 N,N-Dimethylaniline 外觀與性狀黃色 油狀液體
別 名 N,N-二甲基苯胺 蒸汽壓0.13kPa/29.5℃ 閃點:62.8℃
分子式 C8H11N;C6H5N(CH3)2 溶解性 1 g/L (20 ºC),溶於乙醇、乙醚、氯仿
分子量 121.18 穩定性 穩定
熔 點 1.5-2.5°C(lit.)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中間體、溶劑、穩定劑、分析試劑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0.96;相對密度(空氣=1)4.17 沸點 193 ℃
危險標記 15(有害品,遠離食品) 毒性分級 中毒

環境危害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性表現與苯胺相似,但比苯胺弱,皮膚接觸可發生潰瘍。吸收後導致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引起發紺。接觸後可出現噁心、眩暈、頭痛以及血液的影響。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1410mg/kg(大鼠經口);1770mg/kg(兔經皮)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受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煙氣。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2mg/m3
前蘇聯(1977) 居民區大氣中有害物最大允許濃度 0.0055mg/m3(最大值,晝夜均值)
前蘇聯(1975) 水體中有害物質的最大允許濃度 0.1mg/L

處置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全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會減少蒸發,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間內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劑混合吸收,然後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後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廢棄物處置方法:用焚燒法,焚燒爐要有後燃燒室,焚燒爐排出的氮氧化物通過洗滌器除去。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佩帶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緊袖工作服,長筒膠鞋。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菸、進食和飲水。及時換洗工作服。工作前後不飲酒,用溫水洗澡。監測毒物。進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漱口,飲水,洗胃後口服活性炭,再給以導瀉。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

生產方法

由苯胺與甲醇在硫酸存在下,經高溫高壓反應而得。原料消耗定額:苯胺790kg/t、甲醇625kg/t、硫酸85kg/t。實驗室製備可將苯胺與磷酸三甲酯反應。

作用用途

本品為抗炎鎮痛藥“甲滅酸”的主要原料,亦可作為染料、農藥和其它化工產品的中間原料。

溶 解 性:不溶於水,溶於酸溶液、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苯。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中間體,用於制香蘭素、偶氮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也可作溶劑、穩定劑、分析試劑等

套用:通常為10%的苯乙烯溶液,稱為2#促進劑。常與2#固化劑(過氧化二苯甲醯)配合使用。在樹脂中含有大量游離酚或聚酯分子鏈中含有大分子支鏈的分子結構的場合,是很有效的固化系統。(如對於乙烯基酯樹脂固化、雙酚A類聚酯樹脂的固化、氯橋酸酐類聚酯樹脂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