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國際球員

在美國NBA聯盟中,非美國本土球員被稱為“國際球員”,也就是在中國聯賽中通常被稱為“外援”的球員。在NBA發展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美國本土球員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地區的球員,因此國際球員並不受重視。隨著各地籃球水平的增長,國際球員在NBA發揮的作用逐漸增大,人數也逐年遞增,形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團體。

發展經歷

出現

薩博尼斯薩博尼斯

國際球員第一次出現在NBA是在20世紀80年代,NBA與東歐球員之間的大門終於緩緩打開。在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的不斷努力下,1985年,來自保加利亞的巨星喬里·格洛切科夫(Georgi Glouchkov)終於踏上了NBA的舞台。但是,格洛切科夫很快就被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所俘虜,終日沉溺於花天酒地之中,短短一個月,體重竟然增長了將近20公斤,成為當時美國球迷的一大笑柄。格洛切科夫並不成功的經歷並沒有阻擋住更多人向NBA奮進的步伐。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前蘇聯隊成功狙擊美國隊,為歐洲球員的實力做了最充分的註腳。藉此東風,20世紀90年代初,五位東歐頂級巨星加盟NBA。他們是:來自克羅地亞彼德洛維奇(Petrovic),拉德加(Radja),庫科奇(Kukoc),來自南斯拉夫的迪瓦茨(Divac)和來自立陶宛的馬丘利奧尼斯(Marciulionis)。到了1995年,一個名震全球的名字寫入了NBA的花名冊,將第一股歐洲球員浪潮推向高峰,這個名字是阿爾維達斯·薩博尼斯(Arvydas Sabonis)。

發展

1996年,薩克拉門托國王隊在首輪第14位選擇了來自南斯拉夫佩賈·斯托賈科維奇(Peja Stojakovic),一時輿論譁然。1996年的選秀藏龍臥虎,此時選擇一個初出茅廬的歐洲小伙子,國王隊的確冒了很大的風險。即使在隨後的兩年佩賈成為了希臘聯賽的MVP,也沒有打消人們對他的不信任。1998年,佩賈終於在人們疑惑的目光中登錄NBA。前兩個賽季,佩賈迅速用精準的三分球確立了自己的位置,場均10分左右的表現讓他在名噪一時的國王“板凳幫”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接下來的佩賈不但成為國王隊的主力,而且從韋伯手中奪到了核心地位,並且成為21世紀初期NBA的一線球星。可以說,正是從佩賈開始的新一代國際球員,才真正意義上改變了NBA的格局。

高峰期

1998年第9順位的諾維茨基,1999年第24順位的基里連科,2000年第16順位的特科格魯,2001年第3順位的保羅·加索爾,2001年第28順位的托尼·帕克等人相繼加盟NBA,構成了21世紀的前十年NBA核心競爭力的之一。2006-07賽季,歐洲浪潮達到頂峰:先是來自義大利的小將巴格納尼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來自歐洲的狀元秀,賽季結束後,德國天王德克·諾維斯基為歐洲大陸捧回了第一座MVP獎盃。

類型

NBA國際球員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國籍為美國,但出生地非美國本土。典型例子如蒂姆·鄧肯哈基姆·奧拉朱旺

第二、出生、國籍都非美國本土的地地道道的國際球員。代表人物保羅·加索爾姚明

第三、歸化球員,原國籍是美國,後來加入其它國籍。代表人物維倫紐瓦

南、北美國際球員

吉諾比利吉諾比利

中北美洲由於國家不多,因此國際球員相對較少,但很多都是名氣十足的球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加拿大籍的斯蒂夫·納什。其餘如加拿大的福克斯也是湖人三連冠時的功臣之一。而南美以阿根廷、巴西為首的幾個籃球強國向NBA輸送了不少出色球員,馬努·吉諾比利路易斯·斯科拉、奧博托、內內、巴博薩等等球員都在各自球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歐洲國際球員

加索爾加索爾

自從21世紀初的這一撥歐洲球員在NBA風光無限之後,歐洲儼然成為NBA各隊眼裡的金礦。每年選秀考察的旺季,都會有大批NBA的球探們往返於大西洋兩岸,為的就是能夠找到下一個諾維茨基或者下一個加索爾。這種情況,當美國本土新秀被認為質量偏低時,表現得尤為明顯。

歐洲球員能夠得到NBA的青睞,自然是有其內在原因的。第一,歐洲球員尤其是歐洲“本土”球員,接受專業籃球訓練的時間較早,基本功非常紮實,戰術紀律性強;第二,歐洲球員普遍身體強壯,容易適應NBA比賽的身體對抗;第三,西歐國家有很多來自非洲和拉美殖民地的球員,這些球員的身體素質往往不遜於美國本土的黑人球員;第四,剛才提到,歐洲球員的綜合能力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早已不僅僅局限於投手。

雖然歐洲球員有他們自身的種種優點,而且也有大量的歐洲球員在NBA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並不意味著選擇歐洲球員就是件穩賺不賠的事情。例如,立陶宛重量級球星賈斯科維休斯和馬西揚斯卡斯的NBA生涯也不愉快;俄羅斯的科洛勒夫;立陶宛的安德留斯科維休斯;塞爾維亞的佩洛維奇等等。對於年輕球員來說,最大風險來自訓練量加大和比賽場次急劇增加導致的傷病。而對於成名球星,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球場角色的轉化:他們在歐洲都是響噹噹的巨星,但是來到NBA之後就必須去努力適應球隊的需要成為一名角色球員。當然,在這方面也有做得很好的,比如火箭隊的斯科拉和猛龍隊的加巴霍薩。對於東歐球員,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格洛切科夫以及堪稱2003黃金一代“唯一瑕疵”的當年榜眼米利西奇,都是來到美國之後立刻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此外,在NBA球隊的角度,儘管球員考察體系在不斷完善之中,但是目前他們了解歐洲球員的渠道依舊相當有限,這也是導致在挑選歐洲球員時“看走眼”現象經常發生的主要原因。

亞洲國際球員

姚明姚明

亞洲國際球員最重要的來源就是中國。此外伊朗的哈梅德·哈達迪、韓國的河升鎮也都效力於NBA。王治郅是第一個來自中國的NBA球員,但在其之前宋濤其實第一個被NBA選中的中國球員(選秀順位:1987年3輪67位被亞特蘭大老鷹隊選中) 。2.06米的宋濤18歲就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國手,但是1987年7月,在他被老鷹選中之後沒多久就因為膝蓋髕骨粉碎性骨折而動了手術,幾次手術之後,老鷹隊最終不得不放棄當時這名中國隊最具天賦的球員。

當王治郅一再地在達拉斯送出恰魯帕(一種墨西哥食品)的時候,小牛球迷逐漸愛上了這個2.16米的中國男孩,不僅是他的得分幫助球隊拿到100分而使他們獲得免費的恰魯帕,而是因為這個大男孩讓他們更多地了解了中國和中國籃球。雖然是1999年第36位就被小牛隊選中,但是王治郅一直到2001年的3月份才在小牛隊的契約上籤字,並在2001年4月5日在對陣亞特蘭大老鷹的比賽中正式登場,這也讓王治郅成為第一個正式參加NBA比賽的中國球員,但是後來王治郅經歷了快船和熱火隊的板凳生涯之後,最終選擇了回歸八一隊,而在NBA的賽場上,由於王治郅模糊的位置定位和相對薄弱的防守讓他在NBA很難再進一步,但是在NBA場均4.4分和1.7個籃板成為了中國球員在NBA留下的最初印記。而且他在2003年3月20日在快船和掘金的比賽中拿下了職業生涯最高的21分,而且全場是12投9中。他的單場最高籃板數是在2003年1月23日快船隊陣爵士比賽中創造的7個。

巴特爾,第一個通過經紀人運作進入NBA的中國球員,他在2001年10月參加了丹佛掘金隊的試訓並且參加了季前賽,隨後便以自由球員的身份和丹佛掘金簽訂工作契約,2002年3月17日,巴特爾在掘金和熱火的比賽中首發出場從而成為了第一個在NBA首發的中國球員。但是大巴的實力最終還是沒能讓他留在掘金,隨後被交易到馬刺隊,而巴特爾也隨隊在2003年獲得了NBA的總冠軍。雖然他一直被放在傷病名單,但是他成為了第一個拿到NBA總冠軍戒指的中國球員,他後來還曾短暫效力多倫多猛龍隊,但最後還是回到CBA的球場。

姚明,第一個沒有到現場參加選秀的狀元,只能坐在電視機跟前戴上象徵狀元秀的那頂帽子,但是2.26米的姚明還是創造了中國籃球的歷史,狀元秀的身份讓他成為了國人關注的焦點,火箭隊也幾乎成了中國球迷的主隊。姚明在第一個賽季的表現只是中規中矩,而且在第一場比賽中12分鐘內竟然1分未得!但是隨後姚明便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是聯盟最好的中鋒之一,場均數據逐年遞增,雖然並沒有像人們期待中的爆發式表演,但是姚明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讓美國媒體都為之側目,姚明正在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是NBA的第一中鋒。無疑,姚明將成為中國球員進入NBA的一個標桿。

薛玉洋,在參加選秀之前,他在CBA也曾意氣風發,但是在被小牛在第二輪第57位選中被交易到丹佛掘金之後,薛玉洋又成為了球迷眼中的新寵,但是中國籃協出於保護年輕球員的目的最終沒有讓薛玉洋在選秀成功的當年加盟NBA,現在的薛玉洋,在CBA也已經泯然眾人矣。

易建聯,2007年NBA選秀大會上第一輪第6順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正式成為繼王治郅、姚明、巴特爾之後進入NBA的第四位中國球員。 進入雄鹿隊之後,易建聯雖然偶有爆發,但整體表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他也在那個賽季之後被交易到了新澤西籃網隊,而在籃網的一個賽季,阿聯本已經打出了相當出彩的表現,但一次傷病卻讓他不得不再次從頭開始。

孫悅,2007年被湖人選中,但直到2008年才正式加入洛杉磯湖人隊。在湖人隊一個賽季,孫悅最大的任務就是看管好球隊的飲水機,在NBA登場機會寥寥,期間還有過被下放NBDL的經歷,但最終隨著湖人奪冠,也算是對中國孫隱忍一個賽季的回報,可惜在賽季結束後仍然被裁掉了。

非洲國際球員

穆托姆博穆托姆博

從國際球員的洲際勢力分野看,歐洲依然是龍頭老大,諾維茨基、加索爾、基里連科都是NBA當紅明星。而占據第二的已經是擁有吉諾比利、內內等優秀球星的南美軍團,儘管非洲球員從數量上壓過只擁有三名球員的亞洲勢力,但姚明的超人氣遠非沒有領軍人物的非洲軍團可比。還有,去年雅典奧運會參賽的非洲冠軍安哥拉是少數幾支沒有NBA球員助陣的球隊之一。“非洲夢”在NBA的凋敝可見一斑。

非洲球員在NBA最紅火的日子首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左右,“大夢”哈基姆·奧拉朱旺率領火箭接連在1994、1995年奪冠,讓這名從奈及利亞走出來的超級中鋒聲譽抵達頂峰,同時也使非洲球員成為NBA引人注目的一股力量。當時在掘金效力的“非洲大山”迪肯貝·穆托姆博是NBA最優秀中鋒之一,來自蘇丹的曼紐特·波爾是那時NBA最高的球員(2.29米),另一位偉大中鋒尤因國籍雖然是北美的牙買加,但由於後者是一個以非洲移民為主的國家,尤因也被認為是“準非洲球員”。這個時期,來自奈及利亞剛果喀麥隆塞內加爾等國家的許多非洲球員效力NBA,蔚為盛景。

那時候的NBA外籍球員勢力分野,歐洲是不可動搖的老大,非洲占據次席,由於有奧拉朱旺這位巨星級人物壓陣,“大夢”更被認為是僅次於喬丹的偉大球員,非洲軍團風光一時無兩。《紐約時報》甚至哀嘆非洲球員和非洲裔的黑人球員霸占NBA這個大舞台,讓白人球員黯然無光。但進入21世紀從非洲走出的球員卻在NBA逐漸式微。從數量上看,只有火箭的穆托姆博、森林狼的奧洛沃坎迪、小牛的邦加和騎士的迪奧普四名非洲球員,僅占本賽季一共81名國際球員這個群體的5%,而歐洲球員一共是36名,比例高達44.4%,占壓倒性優勢。從地位上看,只有“非洲大山”穆托姆博的名氣最響,其他都不叫座,1998年當選狀元的奈及利亞球員奧洛沃坎迪是NBA歷史上最讓人失望和最為平庸的頭號新人之一,2002年開始在NBA打球的迪奧普現在基本是可有可無的邊緣球員,而邦加還只是只菜鳥。

名單

2009-2010賽季國際球員

大西洋區
新澤西籃網隊 2人
易建聯 中國 2007年首輪6號秀
納胡拉 墨西哥 2000年次輪9號秀
費城76人隊 2人
布雷澤克 斯洛維尼亞 2000年首輪27號秀
達勒姆波特 加拿大 2001年首輪26號秀
紐約尼克斯隊 2人
利納尼 義大利 2008年首輪6號秀
米利西奇 塞爾維亞 2003年榜眼
多倫多猛龍隊 5人
巴格納尼 義大利 2006年狀元
貝里內利 義大利 2007年首輪18號秀
卡爾德隆 西班牙 未參加選秀
內斯特洛維奇 斯洛維尼亞 1998年首輪17號秀
特科格魯 土耳其 2000年首輪16號秀

中部賽區
芝加哥公牛隊 1人
魯爾·鄧 英國 2004年首輪7號秀
底特律活塞隊 3人
本·戈登 英國 2004年探花秀
傑里布克 瑞典 2009年次輪9號秀
維蘭紐瓦 多米尼加 2005年首輪7號秀
克利夫蘭騎士隊 2人
伊爾戈斯卡斯 立陶宛 1996年首輪20號秀
瓦萊喬 巴西 2004年次輪1號秀
密爾沃基雄鹿隊 7人
博古特 澳大利亞 2005年狀元秀
德爾菲諾 阿根廷 2003年首輪25號秀
加祖里奇 荷蘭 2002年次輪5號秀
伊利亞索瓦 土耳其 2005年次輪6號秀
博阿莫特 喀麥隆 2008年次輪7號秀
尤基奇 克羅地亞 未參加選秀
埃爾森 荷蘭 1999年次輪12順位

東南賽區
奧蘭多魔術隊 2人
戈塔特 波蘭 2005年次輪27順位
皮特魯斯 法國 2003年首輪11號秀
華盛頓奇才隊 1人
奧博托 阿根廷 未參加選秀
亞特蘭大老鷹隊 3人
加拉代爾 烏克蘭 2009年次輪19號秀
帕楚利亞 喬治亞 2003年次輪13號秀
霍福德 多米尼加 2007年探花秀
夏洛特山貓隊 5人
拉賈·貝爾 美屬維京群島 未參加選秀
阿金卡 法國 2008年首輪20號秀
迪奧 法國 2003年首輪21號秀
迪奧普 塞內加爾 2001年首輪8號秀
拉德馬諾維奇 塞爾維亞 2001年12號秀
邁阿密熱火隊 4人
阿羅約 波多黎各 未參加選秀
迪亞瓦拉 法國 未參加選秀
馬格洛伊爾 加拿大 2000年首輪19號秀
安東尼 加拿大 未參加選秀

西南賽區
休斯頓火箭隊 4人
姚明 中國 2002年狀元
安德森 澳大利亞 2002年次輪8號秀
阿里扎 多米尼加 2004年次輪14號秀
斯科拉 2002次輪27號秀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3人
吉諾比利 阿根廷 1999年次輪28號秀
馬辛米 法國 2005年首輪28號秀
帕克 法國 2001年首輪28位
達拉斯小牛隊 3人
巴雷亞 波多黎各 未參加選秀
比尤博斯 法國 2009年首輪25號秀
諾維斯基 德國 1998年首輪9號秀
溫哥華灰熊隊 3人
小加索爾 西班牙 2007年次輪18號秀
哈達迪 伊朗 未參加選秀
塔比特 坦尚尼亞 2009年榜眼
紐奧良黃蜂隊 3人
佩賈 塞爾維亞 1996年首輪14號秀
馬克思 紐西蘭 1998年次輪15號秀
桑蓋拉 立陶宛 2002年次輪21號秀

太平洋賽區
洛杉磯湖人隊 3人
保羅·加索爾 西班牙 2001年探花秀
武賈西奇 斯洛維尼亞 2004年首輪27號秀
姆本加 剛果 未參加選秀
洛杉磯快船隊 1人
卡曼 德國 2003年首輪6號秀
金州勇士隊 2人
比德林斯 拉脫維亞 2004年首輪11號秀
圖里亞夫 法國 2005年首輪17號秀
薩格拉門托國王隊 5人
卡斯皮 以色列 2009年首輪23號秀
加西亞 多米尼加 2005年首輪23號秀
尤德里 斯洛維尼亞 2004年首輪28號秀
羅格里格斯 西班牙 2006年首輪27號秀
諾西奧尼 阿根廷 未參加選秀
菲尼克斯太陽隊 3人
巴博薩 巴西 2003年首輪28號秀
德拉季奇 斯洛維尼亞 2008年次輪15號秀
納什 加拿大 1996年15號秀

西北賽區
丹佛掘金隊 2人
內內 巴西 2002年7號秀
佩德羅 法國 2005年首輪25號秀
猶他爵士隊 4人
基里連科 俄羅斯 1999年首輪24號秀
費岑科 烏克蘭 2007年次輪7號秀
奧庫 土耳其 2001年次輪9號秀
庫弗斯 希臘 2008年首輪23號秀
波特蘭開拓者隊 3人
巴圖姆 法國 2008年首輪25號秀
費爾南德斯 西班牙 2007年首輪24號秀
米爾斯 澳大利亞 2009年次輪25號秀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 3人
伊巴卡 剛果 2008年首輪24號秀
科爾斯蒂奇 塞爾維亞 2002年首輪24號秀
瑟弗洛薩 瑞士 2006年首輪13號秀
明尼蘇達森林狼隊 4人
賈瓦伊 澳大利亞 2008年次輪11號秀
帕夫洛維奇 塞爾維亞 2003年首輪19號秀
諾里爾 荷蘭 2009年次輪17號秀
佩切羅夫 烏克蘭 2006年首輪18號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