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172

KS—172

KS-172是俄羅斯製造的超遠程空空飛彈。

基本信息

概述

在黎以戰爭、海灣戰爭等幾次局部戰爭中,美軍和以軍裝備的E—2C、E—3等型空中預警指揮控制飛機多次成功地導引本國部隊的戰鬥機攔截和攻擊敵機,取得了驚人的戰績。
未來的空中作戰,將是多軍種、多機種的大規模聯合作戰,毫無疑問,空中作戰機群的核心是預警指揮飛機。為了對付未來的空中威脅,俄羅斯空軍深感有必要發展一種射程接近於預警機雷達探測距離的重型、超遠距空對空飛彈,以便專門用來攻擊敵方的空中預警機。
目前,俄羅斯的有關設計部門正在研製一種稱為 KS —172/AAM— L的超遠距空對空飛彈。該彈長約 6米,彈徑約0.514米,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發射重量約 750千克,射程長達 400千米。它可由米格一31重型殲擊機攜帶,其制導方式為主動雷達制導或被動雷達制導。KS—172如果研製成功,將成為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空對空飛彈。
據“革新家”設計局提供的資料,這種超遠程空空飛彈最先是已消失的蘇聯國土防空軍為打擊北約空中指揮平台而提出研製需求的,設計代號為ks-172,設計局內部代號為klpd-tt,項目具體展開時間是20世紀80年代末,1993年俄羅斯國家武器出口公司在智利航空展上低調公開一種超遠程空空飛彈的全尺寸模型,但沒有給出任何標準和說明,聯繫到現在披露的情況,可能這就是ks-172的第一次“隱蔽露面”。在最近舉行的杜拜航展上,ks-172飛彈模型終於堂而皇之地掛在蘇-27改進型――蘇-35超側衛戰鬥機上,並積極尋求國外資金介入,俄

ks-172超遠程空空飛彈ks-172超遠程空空飛彈
方武器銷售人員稱,該飛彈的射程為300公里,剛好符合國際飛彈管理條約對出口飛彈的射程上限,雖然不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範疇,但鑒於其技術的超前性以及對西方在制空信息領域的潛在威脅,其外銷對象將會受到西方集團的嚴密關注。

性能參數

ks-172飛彈長3.7米,彈徑200毫米,翼展390毫米,發射重量175-225公斤,具備全向位、全天候、“發射後不用管”的作戰能力。其外形簡潔修長,採用錐形彈頭,彈體後段裝有4片與法國米卡飛彈類似的固定式狹長彈翼,它的翼展非常小,另外在後面助推衝壓發動機段外部裝有4個控制舵面,顯然這些均與西方中遠程空空飛彈的簡單氣動布局相似,不追求近程格鬥飛彈的高抗過載能力,畢竟它所要打擊的目標也沒有象戰鬥機那樣敏捷的“身手”。該飛彈自身配備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由於增加了衝壓發動機段,最高速度超過3馬赫,最大射程300公里,這是目前任何現役或其他在研的空戰武器中所無法想像的距離。ks-172飛彈搭配22公斤重的桿狀高爆預置破片彈頭,通過主動雷射近炸引信起爆,足以擊毀大型飛機、直升機甚至巡航飛彈等目標。
ks-172飛彈是第二種配備主動雷達導引頭的俄制遠程空空飛彈,彈頭裝有j波段的9b-1103m或9b-134m型多功能都卜勒主動雷達導引頭,飛彈發射後先以慣性制導加數據鏈修正導引,其數據鏈的最大信息傳送距離約250公里(配合a-50e預警機),飛彈在距離目標30公里範圍進入終端導引階段,以主動雷達導引頭鎖定目標(最大主動導向距離可達90公里),能精確鎖定約5平方米的目標。由於俄羅斯素來有“一彈多用”的傳統,ks-172也可通過更換導引頭,搖身一變,成為打擊敵地面雷達的反輻射飛彈,“革新家”設計局已研製出新型全固態被動導引頭,其制導系統能夠應付頻率捷變、雷達關機、各種誘餌以及各種電子對抗技術,其計算機具有多目標存儲記憶能力,即使敵方雷達關機,也能對其實施攻擊,並在飛行中具有重新瞄準能力和選擇優先攻擊目標能力,尤其是可有效壓制愛國者系統的“眼睛”an/mpq-53雷達,為戰術攻擊飛機開闢空襲通道,這種變形飛彈同ks-172飛彈有76%的軟體、83%的硬體可以互換,可搭配銷售。

外部的壓力

其實,KS-172飛彈計畫的突然曝光並非偶然,主要是市場壓力迫使俄提前亮底牌。 目前在遠程飛彈出口方面,俄羅斯的主要拳頭產品是R-77蝰蛇遠程空空飛彈,俄國人稱它同時具備先進的主動雷達技術、傑出的氣動布局和強大的抗電子干擾能力,是俄國版的“先進中程空空飛彈”(即所謂的“阿姆拉姆斯基”),被視為與美國AlM-120同級的武器,也是現在俄羅斯現貨供應的性能最好的空空飛彈。

事例

但2003年10月15日,印度空軍參謀長克里希納斯瓦米上將訪問莫斯科時,堅決要求俄羅斯提供米格-29B和蘇-30MKI戰鬥機的原程式代碼,以便在其引進的這些俄制戰鬥機上加裝西方的遠程空空飛彈,如以色列的德比和南非的遠距短矛空空飛彈,目前印度空軍的俄制戰鬥機現在只能使用俄制R-77遠程空空飛彈,由於養護維修繁瑣,再加上經過俄羅斯多年來在國際市場上的推銷,R-77飛彈在全世界範圍內擴散,使其技術優勢不再成為秘密,特別是印度發現自己的多個“假想敵”空軍也用上同類飛彈,便感到對俄制空空飛彈的過分依賴將制約其空軍戰鬥力的提高。與此同時,R-77飛彈在戰爭中的表現也讓人難以忍受,在被許多人遺忘的1999年非洲之角戰爭中,攜帶R-77的厄利垂亞空軍米格-29戰鬥機在追擊衣索比亞空軍的蘇-27戰鬥機時屢發不中,被厄飛行員罵為“空中禮花”,這些材料經西方媒體渲染,更增加了外國用戶對俄制空空飛彈的不信任。

西方競爭市場

西方廠商也在不斷侵蝕俄國人的市場,歐洲三大飛彈生產商在2002年合併成立了MBDA集團,集中力量研製流星超遠程空空飛彈、米卡雙射程飛彈和IRST近程格鬥飛彈,形成“遠近搭配”的產品方陣;以色列拿出德比超視距空空飛彈,競爭國際市場;美國放寬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的出口限制,雷錫恩公司希望在今後

裝備KS172飛彈的戰機裝備KS172飛彈的戰機
5年內將AIM-120飛彈的出口額提高三倍,徹底壟斷北約空軍現役AIM-7麻雀飛彈的替換市場……對手放開手腳,無論是技術還是出口限制程度的降低,無疑刺激了過去是俄制武器傳統買家的胃口,印度空軍已準備向多個國家購買近距飛彈,如以色列的怪蛇IV和法國的先進近距空空飛彈,用於米格-21、米格-27和美洲虎等改進型戰機,雖然俄羅斯飛彈也是採購名單的中一員,但名次相當靠後,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俄羅斯擔心,連自己幾十年培育的“戰略盟友”都將棄之而去,其他銷售對象的動向也可想而知,如不採取應對之策,俄羅斯將可能會被排擠出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於是,根本不存在可比性的KS-172超遠程空空飛彈的面世,顯然是俄羅斯試圖吸引買家目光、尋求新的投資渠道的“撒手鐧”,問題是這份“期貨單”究竟誰都怦然心動,誰都翹首以待,國際市場究竟有多少接受程度,誰也說不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