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Intranet技術

《In 《In tran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8月1日)
叢書名: 新世紀網路課程教材
平裝: 36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40115638
條形碼: 9787040115635
尺寸: 23 x 18.4 x 1.6 cm
重量: 481 g

內容簡介

《Internet\Intranet技術》圍繞Internet核心技術,緊跟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發展,全面系統地介紹網路基礎、建立區域網路、構建Intranet及信息發布、接入Internet、建立廣域網、網路管理與安全等方面的原理和技術。
《Internet\Intranet技術》在介紹原理的同時,注重融人工程案例的解決方案。對實踐性較強的知識點配以案例教學及實踐指導,使學習者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時儘量能夠熟悉相應和實踐技術。附錄部分還根據每章的內容提供了43個實驗指南,另外配有大量酌術語解釋以輔助學習者構建知識體系。
《Internet\Intranet技術》可與教育部新世紀網路課程“Internet/Intranet”配套使用,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本、專科學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網路技術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第一章 Internet/Intranet技術簡介
1.1 Internet的相關技術
1.2 Intranet的相關技術
1.3 誰掌管著TCP/IP協定
習題
第二章 數據通信技術基礎
2.1 數據通信模型
2.2 傳輸介質
2.2.1 關於數據傳輸的理論
2.2.2 雙絞線
2.2.3 同軸電纜
2.2.4 光纖
2.2.5 無線傳輸
2.3 復用
2.3.1 頻分復用FDM
2.3.2 時分復用TDM
2.4 數字交換技術
習題
第三章 OSI模型與TCP/IP協定集(棧)
3.1 OSI模型
3.1.1 為什麼要分層及採用層次體系結構
3.1.2 OSI如何描述網路上的通信及數據封裝
3.1.3 OSI模型的七層功能
3.2 TCP/IP協定集
3.3 Internet協定(IP)
3.3.1 數據包的交付
3.3.2 IP位址
3.3.3 數據包的分段和重組
3.3.4 IP數據包包頭
3.4 ARP和RARP協定
3.4.1 同一子網內通信的ARP解析過程
3.4 一不同子網通信的ARP解析過程
3.4.3 ARP信息包
3.4.4 arp命令的使用
3.4.5 RARP協定
3.5 ICMP協定
3.5.1 ICMP差錯報文
3.5.2 ICMP請求/應答報文
3.6 IGMP協定
3.7 傳輸控制協定TCP
3.7.1 TCP的連線埠號
3.7.2 TCP可靠的數據傳輸機制
3.7.3 適應性重發
3.7.4 TCP滑動視窗流程
3.7.5 擁塞控制
3.7.6 TCP連線的建立與撤除
3.7.7 TCP的報文格式
3.8 uDP協定
3.9 DHCP和BOOTP
3.10 遠程登錄TELNET
3.11 檔案傳輸協定FTP
3.12 一般檔案傳輸協定TFTP
3.13 簡單郵件傳輸協定SMTP
3.14 郵局協定PoP3
3.15 超文本傳輸協定HTTP
習題
第四章 區域網路技術
4.1 乙太網原理簡介
4.2 乙太網的物理拓撲結構及邏輯拓撲
4.3 10M乙太網物理層
4.3.1 物理層結構和功能
4.3.2 10BASE-5
4.3.3 IOBASE-2
4.3.4 IOBASE-T
4.3.5 10BASE-F
4.4 100M乙太網物理層
4.4.1 100BASE—T和lEEE802.3 協定
4.4.2 100BASE-TX特點
4.4.3 100M快速乙太網和IOM乙太網比較
4.4.4 自動協商
4.5 千兆乙太網
4.6 乙太網數據鏈路層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
4.7 CsMA/CD技術與共享式乙太網
4.8 交換型乙太網
4.9 全雙工乙太網
4.10 區域網路連線設備
4.10.1 中繼器
4.10.2 集線器
4.10.3 乙太網集線器
4.10.4 網橋
4.10.5 交換機
4.11 生成樹協定(SpanningTreeProtocol)
4.12 虛擬區域網路技術
4.12.1 虛擬區域網路技術的產生
4.12.2 VLAN的劃分
4.12.3 VLAN幹線(Trunking)傳輸
4.12.4 VLAN間的通信
習題
第五章 Internet網路互聯
5.1 路由器(Router)
5.1.1 路由器的作用
5.1.2 路由器的類型及特點
5.1.3 路由器的構成
5.1.4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2 路由表(路徑選擇表)
5.2.1 靜態路由
5.2.2 動態路由
5.3 路由協定
5.3.1 路由信息協定(RIP)
5.3.2 內部網關路由協定(IGRP)
5.3.3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
5.3.4 邊界網關協定(BGP)
5.4 路由器作業系統IOS及常用命令
5.4.1 基本設定方式
5.4.2 命令狀態
5.4.3 設定對話過程
5.4.4 常用命令
5.5 路由器配置
5.5.1 配置路由器連線埠
5.5.2 靜態路由配置
5.5.3 動態路由配置
習題
第六章 域名系統DNS
6.1 域名系統的歷史
6.1.1 域名系統的前身及缺陷
6.1.2 HOSTS.TXT的改進及問題的解決
6.2 域名系統的結構
6.2.1 數據存儲方式及管理機制
6.2.2 資料庫結構及其優點
6.2.3 域的含義
6.3 域名空間
6.3.1 域名空間及域名的定義
6.3.2 域名的表示
6.3.3 域名的作用
6.3.4 Internet域名標籤命名規則
6.3.5 Internet的高層域
6.4 代理技術
6.5 名字伺服器
6.5.1 名字伺服器的類型
6.5.2 區數據檔案
6.6 解釋過程
6.6.1 解釋的定義與名字伺服器
6.6.2 根名字伺服器
6.6.3 重複解釋方法
6.6.4 遞歸解釋方法
6.6.5 地址到名字的映射和反向查詢
6.7 快取技術
6.7.1 快取的原理與作用
6.7.2 數據生存期
6.8 DNS的配置
6.9 name的配置實例
習題
第七章 Intranet地址規劃
7.1 子網的規劃方法
7.1.1 子網掩碼的作用和定義
7.1.2 建立子網快表
7.2 動態IP位址分配及其DHCP
7.2.1 DHCP的工作原理及機制
7.2.2 DHCP伺服器的配置
7.2.3 DHCP在客戶端的配置
7.2.4 DHCP配置舉例
7.3 用地址轉換(NAT)節省公用IP位址
7.3.1 NAT的三種解決方案
7.3.2 NAT的局限性
7.3.3 NAT套用舉例
習題
第八章 Intranet構建
8.1 Intranet的特點
8.2 Intranet的相關技術
8.2.1 Intranet採用的通信協定
8.2.2 Intranet的信息發布技術
8.2.3 Intranet接入
8.2.4 Intranet的接人安全
8.2.5 Intranet邊界網路快取技術
8.3 Intranet的體系結構
8.4 構建Intranet
8.5 Intranet解決方案實例
習題
第九章 信息伺服器
9.1 Web伺服器
9.1.1 Web套用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9.1.2 Web伺服器的實現
9.2 FTP伺服器
9.2.1 FTP基本概念
9.2.2 FTP伺服器的配置
9.3 代理伺服器(Proxysrver)
9.3.1 代理伺服器的功能
9.3.2 代理伺服器的配置
習題
第十章 廣域網及接入Internet
10.1 廣域網概述
10.2 廣域網接入
10.2.1 ISDN的特點與結構
10.2.2 ISDN承載業務的屬性及協定結構
10.2.3 幀中繼技術
10.2.4 xDSL技術
10.3 虛擬專用網VPN技術
10.3.1 虛擬專用網概述
10.3.2 虛擬專用網路的基本用途
10.3.3 VPN隧道技術
10.3.4 隧道協定
習題
第十一章 網路管理
11.1 網路管理的重要性
11.2 網路管理的功能與內容
11.3 網路管理的體系結構
11.3.1 網路管理的設計和設定原則
11.3.2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11.3.3 代理
11.3.4 管理信息庫MIB
11.3.5 SNMP團體名
11.4 遠程監控RMON
11.5 網路管理產品的分類及選擇
11.5.1 網路產品的分類
11.5.2 企業團體如何選擇網路管理方式
11.5.3 網路管理產品的選擇
習題
第十二章 Intranet網路安全
12.1 網路安全概述
12.1.1 網路安全的定義和內容
12.1.2 衡量網路安全性能
12.2 主要網路安全技術
12.3 防火牆
12.3.1 防火牆的功能
12.3.2 防火牆的兩大分類
12.4 防火牆的虛擬專網解決方案
12.5 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12.5.1 設計原則
12.5.2 總體方案配置
習題
第十三章 信息發布技術
附錄一實驗指南
附錄二術語解釋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