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190

20mm 108 1420

當英國的飛行員於1941年9月第一次在英吉利海峽上空接觸到FW190時,他們意識到這種新型的戰鬥機已經遠遠領先於他們所駕駛的“不列顛救星”-“噴火式”了。英軍的“噴火式”V型的日子一下變得很難過,直到“噴火式”IX型投入戰場才扭轉了這一局面。後來的戰史學家把FW190的出現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的“福克爾的鞭撻”相提並論。它被認為是二次大戰中性能最好的戰鬥機之一,成功地結合了較小的外型、強大的火力、極高的速度,是當時德國空軍的驕傲。在1942年2月,“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格內森瑙Gneisenau”、“歐根親王Prinz Eugen”三艘戰艦由布列斯特出發,穿過英吉利海峽移駐挪威,阿道夫·加蘭德的戰鬥機保護傘憑藉Me109F和FW190使海上強國大不列顛帝國在自己領海內未能阻止這一行動,同時這也是德軍殲擊航空兵在二戰中的一大成就。FW190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德軍飛行員為了攻擊英軍攜帶魚雷的慢速雙翼“旗魚”式攻擊機,被迫放下起落架和襟翼來減速,還使某些“旗魚”式飛行員認為德軍已經擁有了航空母艦。FW190由著名的設計師庫特·坦克Kurt Tank於1939年設計,同年6月第一次試飛。這是一種完美的戰鬥機,但德國空軍經常將它用作戰鬥轟炸機(儘管機體小,但載彈量卻很大)。FW190A是基本型戰鬥機,主要在東線活動。在它基礎上發展出的對地攻擊型有:FW190F(能夠裝載一顆1,000kg炸彈)、FW190G(能夠輕易地裝載一顆1,500kg炸彈,這是當時許多盟軍中型轟炸機都達不到的載彈量)等。FW190F常被用來執行Ju87“斯圖卡”由於速度慢和自衛能力弱而不能完成的任務。從1943年起FW190在東線主要執行戰鬥機任務;當進行對地攻擊時,主要使用炸彈和它的高速機炮。有大約50架被改裝成重火力機型,為它們裝備的武器有:"Panzerblitz"88毫米火箭彈(從陸軍的88毫米“鋼甲拳Panzerfaust”反坦克火箭彈改進而來)、BV246 “Hagelkorn”炸彈、 SG 113A "Forstersonde" 77毫米雙管無後坐力炮等等,主要對付盟軍有強大自衛火力的重轟炸機群(那時的“轟炸攻勢”愈演愈烈,已經從偶爾的突襲變成了每天的定時轟炸)。1944年夏天,由於以P-51“野馬Mustang”式戰鬥機為代表的新型盟軍戰鬥機的出現使 FW190A已經相形見絀,所以德國空軍立即開始了它的改進計畫。新的容克斯“尤莫”引擎取代了BMW星型發動機,使FW190D型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並在1944年底正式定型。這種“長機頭”的FW190也被稱為Ta-152,最高時速達到了700 km/h ( 最終型號達到了750 km/h) ,爬升率也增加了70%。 FW190D成為了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活塞式戰鬥機之一,加上它的強大火力(3門30mm機炮,2門20mm機炮,2挺13mm機槍),構成了一部近乎完美的戰爭機器,也是德國空軍在二次大戰中使用過的最好的活塞式晝間戰鬥機。但它的出現實在太晚了,產量也太少。隨著第三帝國的滅亡,FW190那充滿著光彩的戰爭經歷也隨之結束了。
被譽為 “最優秀的FW190飛行員”的是沃爾特·諾沃特尼少校,他於1943年1月開始駕駛FW190,當時戰績為61架。1943年11月15日戰績達到255架,全部在FW190上。
機種 單座單發戰鬥機(以下為FW-190 A-8數據,紅色的是Ta-152的數據)
機長 8.48 m
翼展 10.49 m
機翼面積 18.3 m2
發動機 1 BMW 810 18缸 星型發動機 (1700 CV) (帶渦輪增壓為2100 CV)
1 on-line 容克斯“尤莫”發動機(Junkers Jumo)
武器 2門 13 mm MG 131機槍 , 2門 20mm MG 151機炮, 2門 20 mm MG 252 機炮或 1門 30 mm MK 108 機炮;載彈量根據型號不同各有差異(見正文)
2門 13 mm MG 131機槍,2門 20 mm MG 151 機炮,3門 30 mm MK 108 機炮或2門 20 mm MG 252 機炮和 1門 30 mm MK 108 機炮
最大起飛重量 4900 Kg
最高時速 670 Km/h 750 km/h
升限 10600 m 13000 m
爬高率 1045 m/min 1420 m/min
製造數量 20000+ (包括各個型號) 67
航程 660 Km 980 k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