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FW

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在裝備Me-109(bf-109)、Me-110(bf-110)戰鬥機之後,又裝備了一種新機型:Fw190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由德國天才飛機設計師庫爾特坦刻博士設計,後來與Me-109(bf-109)戰鬥機一樣成為二戰時期的德國經典戰鬥機,是二戰德國空軍主力機種之一。FW190是一種全金屬構造的懸臂上反下單翼白晝用戰鬥機,在諸多德國戰鬥機中,獨樹一幟地選用一台14缸的星形氣冷活塞發動機,因此機頭顯得有些粗壯,而機尾十分尖細,機身背部拱起部分是個透明的滑動開啟的座艙蓋,其後方機身背脊向下傾斜,向下向後視界良好。電動收放後三點起落架著地穩定,主輪柱向前向內傾斜,構成了FW190的一些外觀特徵。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FWFW

Fw190計畫來自兩方面的需求。首先是德國空軍加速擴大和德國空軍部對今後戰爭的預測:在未來戰爭中需要好幾種戰鬥機,僅依靠現有的Bf109將不能保證在可預見的將來德國空軍將具有領先的優勢。其次,根據情報分析,潛在對手的空軍至少預研和裝備了兩種以上的現代化戰鬥機。所以,德國空軍部擬定了新型戰鬥機研發的戰技要求說明書,在1937年底下發到各飛機製造商。

在Kurt.Tank和Rudolf.Blaser領導下,一架使用新型氣冷發動機、結構緊湊的小型戰鬥機設計完成。但是,在德國空軍部中使用直列液冷發動機為戰鬥機最佳動力選擇的觀點占統治地位。官員們認為:裝新型氣冷發動機將使飛機的迎風面積加大而使飛行阻力加大;由於機頭截面積大而使駕駛員在起飛和降落時視線不佳;當時世界上已研製成功和正在研發的現代戰鬥機一般都是液冷發動機。由於這種偏見,Fw190計畫被束之高閣,直到發生2個偶然的原因:

1、He100和He112飛機計畫的受挫。He112Bs和He100D曾少量裝備德國和羅馬尼亞空軍,He100D在裝備時被重新命名為He113。不知道什麼原因,德國試飛員中廣泛流傳著He113是“飛行員殺手”的說法,使He113的正式生產計畫受挫。

2、生產直列液冷發動機的主要供應商Junkers和Daimler-Benz生產量無法滿足所有飛機裝備的要求。Daimler-Benz的發動機滿足Bf109,Bf110飛機的需要已是問題。Junkers公司的Jumo-211發動機又必須首先保證生產He111.

首飛測試

庫爾特 潭克(Kurt.Tank)主持設計的FW190綽號“百舌鳥”。Fw190最初的型號安裝的是BMW13914缸星形活塞空冷發動機,1939年春,原型機Fw190V1出廠,裝一台1550hp的BMW13918缸雙排新型氣冷發動機,比DB601或Jumo211大1/4。1939年6月1日福克公司的首席試飛員Hans.Sander進行了首次試飛。試飛證明飛機的速度在4000M高度時達595KM/h,操縱性能優異。但發動機有過熱傾向,即使在座艙里溫度也達到55度;座艙密封有問題,發動機廢氣漏進艙里,使Sander不得不代上氧氣面罩已免窒息。隨即,對飛機進行了改進,在發動機前增加了一個十葉片的冷卻風扇,並加大發動機整流罩開口後問題基本解決。原型機除飛行速度外,其他性能指標均優於BF109,特別是加速度性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FW-190戰鬥機FW-190戰鬥機

1939年秋天,第二架原型機Fw190V2出廠,10月31日進行試飛。1940年1月25日,Fw190V2為戈林進行了飛行表演,給戈林留下深刻印象,隨即下令生產40架Fw190A-0。在此期間,BMW公司發展了更高級的14缸氣冷雙排星型發動機BMW801,重量增加了91kg,新發動機的直徑和老發動機的直徑相似,只是較長較重。為使用新發動機,驗證了原型機的結構可以承受;並把座艙後移,避免發動機高溫和容納偵查設備;座艙後移後容積減少,又不得不最佳化座艙設計等等。改進後的飛機即Fw190V5,於1940年初春試飛。

試飛後又發現,更換髮動機引起的增重,影響飛機的飛行特性。所以重新設計機翼,將機翼翼展加大到10.506M,機翼面積加大到18.30平方米。翼面積的增大,僅使飛機最大飛行速度降低了10KM/h,而飛行特性,尤其是爬升率有了長足進步。在Fw190V5的基礎上,定型為Fw190A-0預生產型,從1940年10月開始生產。在此之後,Fw190邊生產邊改型,形成了Fw190系列飛機。

這時RLM(德意志航空部)不能相信一架裝有星形空冷發動機的單座戰鬥機會很成功,打算最終要給Fw190裝上直列式液冷發動機。但是空冷式的Fw190在實戰中證明了它與同時代英國戰鬥機相比毫不遜色。儘管遭受質疑,Fw190A仍然是一種使用極廣泛的戰鬥機,Fw190為了適應新的任務需求一直在持續改進直到德國戰敗。FW190在前機身上方安裝2挺7.92毫米或13毫米機槍,在機翼內安裝4門20毫米機炮,另在翼下或機身下還可懸掛各種炸彈或300公升副油箱,其火力之強,為當時戰鬥機所少見。動力增強裝置和新型的重型機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它的性能。

戰後盟軍在試飛了所繳獲的FW190D9後作出了如下評價:該機巧妙地平衡了各項戰術、技術性能,且高速段瞬盤性能好。是德國戰時最好的(量產)活塞式飛機。

衍生型號

FW190總產量為20,001架,先後派生出從A到S等許多改型。FW190A是生產和使用最多的改型,從1941年9月開始,主要用於與英國皇家空軍進行空戰及對地戰術支援(對地攻擊)。其中又分成A—0至A—10共十一種亞改型和一百多種更細的改裝型。在眾多改進中:

Fw190A

Fw190A-1一具BMW801C14缸新形活塞空冷發動機,1194kW(1600馬力)。翼展10.37m。與原型機翼比較,A-1可在外翼段安裝MGFF或MG17。軍械:4門7.9mmMG17機槍,兩門安裝在機頭髮動機罩上方(與Bf109相似),另外兩門在機翼根部,還可選裝兩門MGFF20mm機炮,固定在主起落架減震支柱外側的機翼下。機腹中心線掛架可裝一枚250kg或500kg炸彈或是可拋式副油箱。

Fw190A-2翼展增加到10.5m,新設計了著陸輪連桿。翼根處換成了20mmMG151/20機炮。其他方面與A-1相同。

fw-190fw-190

A-3第一次將2槍2炮調整為2槍4炮,加裝了防彈鋼板,發動機功率增至1700馬力,而A—3AU成為可取代Ju87的對地攻擊機。

A-4換裝BMW801D-2噴水加力發動機,功率竟高達2100馬力。垂尾有細微修改,並改裝了無線電設備。A-4/U1和A-4/U8是其中的戰鬥轟炸型,可裝載500kg的炸彈。A-4/U4是偵察型。A-4/Trop是使用在熱帶地區的對地攻擊機。

A-5重新設計了發動機托架以避免發動機過熱,結果是發動機向前移動了152.5mm。他方面與A-4相同。A-5/R6轟炸型在機翼下可以掛載21cm的WfrGr21火箭彈發射裝置。A-5/U2可以在攜帶一枚炸彈的同時掛載兩個300升的可拋式副油箱,另外A-5/U3的外掛能力擴大到了1000kg。AU3可掛一噸炸彈,是一種優良的戰鬥轟炸機,於1943年9月用於薩米爾諾反登入作戰以及地中海戰線。

A-6外翼段可選裝20mmMG151/20機炮。A-6/R1在翼下可以掛裝額外的兩具20MM機炮吊艙。A-6/R2外翼段能裝30mm的MK108加農炮。A-6/R6則可掛載21mmWfrGr21火箭彈發射裝置。

A-7是A-5的武器改裝型,從A-7開始,機頭2挺機槍口徑改成13毫米,背部蒙皮為之隆起,成為識別特徵。

FW-190戰鬥機FW-190戰鬥機

Fw190A-8:於1944年問世,翼內機炮被翼下的雙聯20毫米炮吊艙或30毫米炮吊艙所取代,成為FW190各型中火力最強的基本改型,機身加裝了104升的油箱,另外,FuG16ZY無線電設備和GM-1緊急動力增強裝置也是第一次安裝在Fw190上。軍械包括機頭的兩門13mmMG131機槍,左右翼根各兩門20mmMG151/20機炮。主起落架外翼段可選裝20mmMG151/20或30mmMK108機炮。A-8大多數的子變型配置都與A-6相似,但是A-8/R7裝備了裝甲座艙;A-8/U1是雙座教練型;A-8/R11則是全天候戰鬥型,裝備了特殊的無線電天線和自動駕駛儀;A-8/U11是魚雷轟炸機。

Fw190A-9:換裝1490kW(2000馬力)的BMW801F發動機。其他方面與A-7相似,只是在機翼前緣副加了裝甲。大多數的子變型配置都與A-6相似,只不過A-9/R11安裝的是帶渦輪增壓的801TS發動機,A-9改良了A—8的高空特性,A-10可外掛1.7噸炸彈,為此構造作了加固。

FW190B/C

試裝DB603液冷發動機,但未投產。

Fw190D

最初的Fw190D安裝了液冷發動機,於1941年首飛,1943年停產。盟軍飛行員與Fw190D交戰後,說這是一種“長鼻子”的Fw190。第一種形成實戰能力的是Fw190D-9。D型使用了標準的Fw190A、F和G型的機翼和平尾,但是機身加長到10.36m。垂尾加寬了140.3mm,比“短鼻子”標準型面積增大了0.23m(2)。

Fw190D安裝了容克斯Jumo231A-1液冷對置發動機,並附帶有MW-50動力增強裝置。最大速度704km/h(11290m)。後期型Fw190D-12換裝了Jumo231E發動機,最大速度在使用MW-50加力時達到了725km/h(11290m)。所有的D子型號在螺鏇槳中軸都可安裝30mmMK108加農炮(與Bf109相似)。

FW190E

用於偵察,一具BMW801C14缸星形活塞空冷發動機,1194kW(1600馬力)。翼展10.37m。可在外翼段安裝MGFF或MG17。軍械:4門7.9mmMG17機槍,兩門安裝在機頭髮動機罩上方(與Bf109相似),另外兩門在機翼根部,還可選裝兩門MGFF20mm機炮,固定在主起落架減震支柱外側的機翼下。機腹中心線掛架可裝一枚250kg或500kg炸彈或是可拋式副油箱。

FW190F

FW-190戰鬥機FW-190戰鬥機

是對地攻擊改型,油箱與駕駛艙均得到良好保護,F—3可掛彈0.7噸,多用於東部戰線,F—8為重武裝型,F—9的發動機得到增壓,可掛50~500千克炸彈多枚以及80毫米BLITZ—1型反坦克火箭。FW190F可選掛的炸彈有14種,最大的重達1.8噸,相當於當時輕轟炸機的載彈量。

FW190G

是Fw190A的派生型,G系列主要是戰鬥轟炸型。可以掛載1枚1800kg炸彈,更典型的方案則是500kg或1000kg的炸彈。G型的一種子型號有加長的尾輪支柱,從而加大了離地距離以便掛載魚雷。相當於Ju87那樣的俯衝轟炸機改型,載彈0.7~1.8噸。FW190S是雙座教練改型,也用於聯絡飛行。

FW190E、F、G的機體構造與A型相同。

FW190A、E、F、G、S採用BMW801空冷發動機;B、C型試用過DB603水冷發動機;D型改裝容克尤莫213水冷發動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後期重新啟用水冷發動機的高性能改型FW190D。由於機頭大大延伸,俗稱“長鼻子”。1943年底服役,飛出了704千米A小時的瞬間高速度,成為唯一能與美軍P-51匹敵的飛得最快的德國軍用機。其中D-9的機身極其修長,很易識別。D-11用於對地攻擊,故外翼炮改為30毫米;D-12是全天候戰鬥機,槳軸內裝一門30毫米機炮,是對付大型目標和裝甲目標的良好武器;D-13用於對地攻擊。

從1944年開始FW190D獲得進一步發展,型號也以主任設計師潭克的姓名標註,稱之為Ta152。少量試生產的Ta152C飛出了740千米小時的活塞飛機極限速度,Ta152H用於高空護航,升限14800米,翼展延伸4米,發動機可噴水助力,當高度超過4000米時會自動開啟增壓保證發動機馬力;並能在12500米高空飛出時速760千米的驚人速度!上述兩改型僅生產67架,產量極少。據說,還發展過Ta153。與BF109一樣,FW190還作為母子組合型轟炸機的子機部分,由無人化了的Ju88重轟炸機馱著飛行,成為遙控Ju88沖向目標的指令機。

技術特點

FW190是一種全金屬構造的懸臂上反下單翼白晝用戰鬥機,在諸多德國戰鬥機中,獨樹一幟地選用一台14缸的星形空冷活塞發動機,因此機頭顯得有些粗壯,而機尾十分尖細,機身背部拱起部分是個透明的滑動開啟的座艙蓋,其後方機身背脊向下傾斜,向下向後視界良好。電動收放後三點起落架著地穩定,主輪柱向前向內傾斜,構成了FW190的一些外觀特徵。

性能數據

生產單位:福克-沃爾夫飛機製造廠

氣動布局:平直翼

發動機數量:單發

飛行速度:亞音速

Fw 190A-3武器裝備

(1)2×MG17機槍。

(2)2×MG151/20機炮,2×MGFF機炮。

技術數據

乘員:1人

機長:8.85米

翼展:10.5米

機高:3.96米

發動機:BMW 801 D-2發動機

最大起飛重量:4,30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635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810千米

服役事件

FW190於1941年秋首次參戰,是第一次令英國皇家空軍感到棘手的戰鬥機,於是不得不搬出“噴火”9型加以對抗。

在無數次阻擊盟軍大規模空襲編隊的空戰中,FW190的飛行員們採用了由馬依雅大尉首創的冒險戰術:與敵機群同高度迎頭接近,以儘量減少被擊中的機會,在靠近目標時集中開火,然後大機動拉桿向上脫離。1942年8月至12月,美國第8航空隊曾27次空襲德國本土,共出動1302架次,被擊落29架;1943年1~5月又發動34次空襲,出動3935架次,被擊落154架,7月份10次空襲中共出動2829架次,被擊落109架,戰損率大幅度上升。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英軍的轟炸部隊。

1943年8月17日下午,轟炸德國秀瓦因夫露特軸承工廠的美軍229架B-17型轟炸機剛剛與護航的P-47戰鬥機分手,就遭到200架FW190和100餘架BF109的迎頭攔截。FW190首次發射了WGr21大型空對空火箭彈,頃刻間,有數十架B-17向大地墜落,這場由FW190唱主角的反空襲空戰,使盟軍轟炸機的戰損率高達20%,竟然使盟國對德空襲暫停了一個月。事後,美國飛行員回憶說,這場截擊空戰規模之大,戰術之狡詐,氣氛之熾烈,都是空前的。

1943年9月,由超級王牌哈 赫爾曼少校設計的“狂蠻戰術”開始被配備FW190戰鬥機的第300、301和302飛行團所採納。飛行員在地面管計站的無線電誘導下,利用探照燈協助照明,進行夜間空戰,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家空軍在用金屬箔條作電子干擾的情況下所實施的夜間空襲的效果。

由於德國戰鬥機力量日漸薄弱,到1944年6月,聲勢浩蕩的諾曼第登入戰役的第一天,面臨海面上成千上萬的渡海艦船和空中5400餘架護航飛機,德軍只有26飛行團的普利拉中校及其副手共2架FW190飛抵海岸,向下象徵性地打了幾梭子子彈。

1944年下半年,戰鬥機全被調回國內投入防守戰,新型的FW190D-9“長鼻子”和BF109K也被派往前線作戰。大本營組建了“突擊飛行隊”,企圖孤注一擲,垂死抵抗。火力強、裝甲厚的FW190A-8“狂飆箱”戰鬥機被用於阻擊前來空襲的盟軍的四發大型轟炸機。由於該改型機變得相當鈍重,為避免遭盟軍護航戰鬥機的反擊,不得不再派出BF109施行掩護,於是出現了戰鬥機為戰鬥機護航的現象。

1944年12月,希特勒糾集殘兵敗將在阿登組織了最後的反擊,650架FW190、450架BF109和少量的Me262突襲了盟軍20個前線機場,曾摧毀盟軍地面飛機300餘架,而自身損失不足10%。

在戰爭中,許多個人擊落過100架以上或200架以上敵機的超級王牌飛行員使用的就是FW190。

同bf109一樣FW190戰鬥機在德國日趨緊張的局勢中也擔任過轟炸機 對地攻擊機 FW190作為一款多用途戰鬥機的性能是十分出色的 優秀的高速機動能力使得其在於噴9的戰鬥中不落下風,甚至與後來的spitfierXVI也就是噴16也互有來往,良好的視野使得在機動時經常能利用破S機動到敵人的視野盲區然後拉桿給予敵人致命的攻擊,FW190作為一款截擊機, 火力優秀。 2門MGFF和2門MG151機炮往往一個點射就能擊毀B17, 使得盟軍不得不派出護航戰鬥機和加厚B17機腹的裝甲。(B17G型下方的雙聯裝12.7機槍也是為此增加的)fw190為此也增加了吊艙以對抗盟軍日益加強的戰略轟炸。

而面對盟軍及蘇聯地面攻勢的逼近fw190戰鬥機還採用過mk103機炮吊艙。這種機炮倍徑長,使用穿甲彈可以擊穿坦剋薄弱的車體頂甲。fw190可攜帶一枚250KG炸彈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在對敵坦克實施轟炸後迅速大角度爬升再利用自身強大的火力與敵機交戰。這種戰術一般用於東線戰場 ,使得蘇聯軍隊相當煩惱。 使得fw190有屠夫之鳥的美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