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

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

",""經國號""雖是好飛機,但不能完全滿足台灣的需求,因此仍須外購戰機。 ●1983年中國台灣決定由空軍航發中心(現已改制為漢翔航天公司),自行研製第二代戰機,以取代F-104與F-5E。 ●1992年3月9日,空軍正式將第一架""經國號""戰機交運清泉崗基地,同時向法國購得幻影-2000戰機,美國總統老布希隨即批准出售150架F-16給台灣。"

簡介

1979年,台美斷交,他們之間正式的軍事關係頓然中止,過去依賴美國提供的空防武器,尤其是先進戰機,更是受到美國中國簽署[八一七]公報的影響,中斷了來源。

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
台灣當時在空防上,面臨中國積極發展殲七、殲八的威脅,主力戰機F-l04已逐漸老舊,F-5E則僅能低空戰術性防衛,如何突破各種困難,儘速獲得高性能空優戰機,填補即將出現的空防間隙,確保台海制空實力,是在建軍發展方面,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國號"的研發過程中,曾經得到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的技術支持,但是美方也限制發動機的推力,使得"經國號"的航程與載彈量受限,較不適遠程攻擊任務,但在空戰性能與航電配備上,"經國號"並不遜於F-16與幻影-2000,某些方面甚至更佳。而台灣空軍部隊操作至今,只墜毀一架"經國號"(漢翔本身損失一架),安全紀錄是三款二代戰機中最好的。

介紹

台灣前航發中心主任華錫鈞曾在回憶錄《戰機的天空》中指出,據他從航發蒐集的資料顯示,中國台灣三種二代機中,IDF"經國號""出勤率最高,幻影出勤率最低,不及"經國號"一半,這代表IDF戰力最強........。唯空軍權威人士否認這項說法,指空軍現役三款二代機當中,幻影出勤率最高,有關IDF出勤率高於幻影說法,並非事實。 當時的唐飛,在華錫鈞的書序中表示 ,"經國號"雖是好飛機,但不能完全滿足台灣的需求,因此仍須外購戰機。

針對IDF唐飛曾指出六大問題,一是受美設限,戰機不能滿足台灣防務需求;二是產量過小,已不符經濟批量原則,轉而影響品質與造成單價過高;三是政府事務一向防弊重於效率,容易延誤時間,反之,政治上卻要快,兩相衝突下,主事者的精力、注意力分散,影響研發採購生產品質與進度;四是各單位無研發高性能戰機經驗,共識難建立,五是缺乏現代管理精神;六是系統件、零附屬檔案品質與來源不穩定等。
"經國號"戰機搭載推力8,000磅的TFE1042引擎兩具, 開啟後燃器的最大推力為9,250磅,引擎由漢翔公司於1982年與美國 AlliedSignal 合資成立ITEC 公司後,依美軍規範設計開發的,其全模組化設計、全數字元化電子控制,以及熱段與冷段另件拆檢間隔時間分別為 2,000及4,000小時等特性,完全符合二代先進輕型戰機推進系統需求,獲美軍重視並給予正式 F125編號。
飛行控制方面,"經國號"採用先進的線控操作、抬頭顯示器等新系統。火力方面配備台灣自產天劍1、2型飛彈,裝有台灣中科院研發的GD-53雷達,具飛彈射後不理、鎖定多重目標,同時攻擊兩個目標的能力。IDF"經國號"為全天候作戰戰鬥機,成軍後可使台灣空防延伸40海里遠,預警時間從5分鐘縮減為3.5分鐘。

相關信息

諾斯羅普公司推出的F20(原F5G)戰機,其實是F-5E性能提升型,外表看來F□20與F□5E相當類似,但事實上飛機的機頭、進氣道口及發動機,都做了完全不同的設計,以F-5E戰機其基本輕巧的構型,配合F404渦輪扇發動機強大的推力,使得F20的最大速度很容易即達到2馬赫。除此之外,諾斯羅普公司很有野心,想以F20替代已交至國際上使用兩千多架F-5E的市場,因此大量投資了全套的雷達、射控及航電系統,因此F20戰機乎是一架全新的戰機,這也是為何最後會將F5G的型號以F20虎鯊式(TigerShark)的名稱取代了。

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

然而F20戰機的誕生並不順利,自1982年8月30日試飛以來,F20前後發生了兩次重大事故,3架原型機折損了兩架。 F□20戰機在技術評估上非常不錯,但兩次的失事,其安全性使得台灣政府很不放心,但當時的蔣經國總統了解空軍換裝的迫切性,並考慮外在政治環境,在美國與中國建交後,要從美國購得戰機已非易事,因此據了解,經國先生曾同時批示對F16/79和F□20戰機,各下150架訂單的說法,可見當時台灣對戰機購買的急迫性。

由於這段插曲,使得當時購機的呼聲高於造機,不但拖延了台灣戰機發展的一些時程,而且最後也因政治考量,並未購機成功,浪費了不少的時間。 當時購機不成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因素了。雷根政府幾經考慮「聯共制俄」的原則,為免觸怒中國,仍維持遵守八一七公報中「限制先進戰機售予中華民國」的條文,因此最後仍然決定不賣F□20和F□16/79戰機給台灣,當然更不賣F16A/B戰機給台灣。 這個政治決定在事後也造成3大衍生影響,諾斯羅普公司因F20戰機的大量投資不得以回收,美國政府考量其損失,而促使諾斯羅普公司後來得到B-2隱密轟炸機的主契約。而另一邊通用動力公司在投資F□16/79後,也沒有任何主計畫可彌補該公司的損失,或許這就是往後美國政府在台灣政府強力要求下,同意通用動力公司協助台灣自行建造戰機的原因吧!所以說同意協助台灣造戰璣這件事,實際上也是在替美國政府支付研發經費給通用動力公司,這就再一次證明自主國防科技的無價,靠別人不只要花大錢,還得永遠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的參與。1982年7月,XF-6戰機研製計畫重新更名為「鷹揚計畫研製案」,而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在確知F16/79戰機不得出售給中華民國後,私下向我國國防部長表示,願意在對外完全保密的條件下,協助我方設計高性能飛機。 為何要保密呢?因當時一方面尚未獲得美國國務院的核可,另一方面也因為通用動力公司不了解航發中心的能力,因此決定先做試探性的訪問。8月中,通用動力公司派出市場開發部經理及先進設計部門負責人等,在副總長陪同下來到航發中心,進行XF高性能戰機初步評估工作。這是雙方技術人員首度的接觸,參與座談人員包括了前面執行XF-6戰機計畫的設計團隊,會中台灣提報各分項進展,並在高層認可下,將與丹尼爾公司合作設計的兩種構型設計資料,交給通用動力公司的工程師帶回美國,便於作進一步的評估。並約定10月初再來台灣提出評估結果。

在此之時,中心主任首先自行前往聖地牙哥通用動力公司總部,直接與其總裁協商,提出如何幫助台灣完成先進戰機研析的要求。 通用動力公司表現得非常積極、友善及專業,當下馬上就製作了一份初步設計流程圖相送,在圖中規畫有需求檔案的分析建立和一些整合設計概念的流程,直到今仍覺得非常有價值。

發展歷程

●1982年美國與中國簽署817公報,宣布不賣新式武器給台灣。
●1983年中國台灣決定由空軍航發中心(現已改制為漢翔航天公司),自行研製第二代戰機,以取代F-104與F-5E。
●1988年12月10日,由漢翔公司設計、製造的首架「安翔戰機」,編號 10001 號的原型機出廠,由李登輝命名為「"經國號"」戰機,英文簡稱為FCK-1。

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FCK-1(IDF)空中優勢戰鬥機

●1989年"經國號"首度升空試飛,由於空防的迫切需要,台灣軍方承擔一切責任,下令"經國號"未經測試隨即進行量產,"經國號"邊做邊改,也是陳水扁極力批判之處。
●1992年3月9日,空軍正式將第一架"經國號"戰機交運清泉崗基地,同時向法國購得幻影-2000戰機,美國總統老布希隨即批准出售150架F-16給台灣。
●1993年11月,"經國號"的訂單由250架減為130架,原訂配屬四個聯隊也改為兩個。
●1995、1996年間台海爆發飛彈危機,"經國號"是我國台灣唯一已服役的二代戰機,空軍特別為"經國號"成立「測評隊」,開發最能發揮"經國號"性能的戰術。
1997年4月15日,"經國號"第一個聯隊-----清泉崗機場427聯隊70架成軍,由台灣前國防部長蔣仲苓校閱。
●2000年1月15日,最後一架"經國號"交機。
●2000年7月15日,"經國號"第二個聯隊-----台南空軍機場443聯隊60架成軍,由陳水扁校閱。總數130架"經國號"編成兩個聯隊,全部成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