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

F-5

F-5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的一種雙發輕型戰鬥機。作為美國的“軍援”戰鬥機,F-5系列裝備過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軍隊,在我國的台灣省也有相當數量仍在服役,但它們並沒受到太多重視。

名稱:F-5A/B自由戰士"FreedomFighter" F-5E/F 虎2"TigerII"

F-5F-5

研製單位:美國麥克唐納公司

生產單位:美國麥克唐納公司

現 狀:完成生產

裝備情況:美國 韓國 日本 中國台灣 以色列 土耳其 等國

概述:

F-5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製的一種雙發輕型戰鬥機。作為美國的“軍援”戰鬥機,F-5系列裝備過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軍隊,在我國的台灣省也有相當數量仍在服役,但它們並沒受到太多重視。在許多人眼裡,它只是美國為了援助其盟友和開發第三世界戰鬥機市場而研製的一種“性能上接近米格-21”的低檔戰鬥機。這種看法是危險的。事實上,F-5是一種成功的機型,在許多細節上體現了美國的飛機設計製造經驗。而且美國海軍的TOPGUN中隊也長期採用F-5來作為假想敵戰鬥機,因此F-5的性能是值得關注的。

發展歷史:

F-5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4年,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的一個小組考察了北約東南亞一些國家的防務後認為,應該研製一種輕型超音速戰鬥機,廉價和易於維護,並具有短距起降能力。1955年,這種構想中的飛機開始設計,並被賦予了一個公司編號N156。N156有多種方

F-5N-156T 教練機 YT-38(58-1191)原型機
案,最終為N156F。另外有一種與其相似的雙座高級教練機,編號N156T。這兩種方案被提交給美國軍方以後,首先被美國海軍否決。美國空軍最初也對這種低檔戰鬥機不感興趣,但是後來打算用一種新的教練機更換T-33,於是N156T(見右圖)方案被選中,並於1956年開始設計,軍方編號T-38。

N156F並未受到重視,但是諾斯羅普公司仍然決定繼續這個項目。後來美國空軍也開始意識到N156F的價值,打算用它來援助盟友中那些國力相對較弱或者不願承擔高額空軍費用的國家。1958年,N156F被賦予了一個很“政治化”的名稱——“自由戰士”,並開始製造原型機。1959年7月30日,N156F的原型機首飛。1962年,經過競爭,美國國防部宣布N156F被軍援計畫選中。1962年8月9日,N156F正式被賦予F-5A的編號,雙座教練型機稱為F-5B。

1965年,在越南戰爭中,由於重型戰鬥機維護起來很麻煩,美國空軍一度考慮過採用相對簡單便宜的F-5。為此,一批F-5A經過改進後進入越南進行實戰測試。美國空軍本打算把自己裝備的單、雙座F-5賦予F-5C/D的編號。但這項計畫在測試結束後就取消了,F-5C/D沒成為現實。

1968年,美國空軍宣布了一項國際戰鬥機計畫(IFA)作為

F-5F-5E 原型機(71-1418)
F-5的後繼者,要求其空戰能力更強一些,主要對手就是米格-21。有8家公司參與了競爭,最後諾斯羅普公司用J85-GE-21發動機改裝的F-5A-21獲勝。經改進的飛機最後編號為F-5E,綽號“虎”Ⅱ。F-5E於1972年8月11日首飛成功,1973年服役。F-5F是F-5E的雙座教練型。

諾斯羅普公司共生產了1871架F-5系列戰鬥機,加拿大、荷蘭、西班牙、韓國、瑞士和台灣等國家或地區授權生產了776架。1987年,F-5E在美國停產,不過後又用多餘的散件裝配了一些,最後一批在1989年交付。

服役情況概述:

F-5A/B曾在美國空軍,南越空軍,伊朗帝國空軍,韓國空軍,希臘皇家空軍,菲律賓空軍,台灣空軍,土耳其空軍,摩洛哥皇家空軍,挪威皇家空軍,巴基斯坦空軍,衣索比亞空軍,泰國皇家空軍,利比亞空軍,約旦皇家空軍,葉門阿拉伯共和國(北葉門)空軍,加拿大皇家空軍,荷蘭皇家空軍,委內瑞拉西班牙皇家空軍服役,由於早已退役,就不再詳細介紹,感興趣者請點擊。(貼兩張圖)

F-5雙機編隊的希臘 F-5A
F-5挪威的 F-5B

F-5E/F“虎”II式戰鬥機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美國對其第三世界盟國進行軍火傾銷的主力機種,由於該機經歷過實戰考驗並承襲有前一代F-5A/B“自由戰士”戰鬥機維護方便等特點,使其在問世後的10年內,被銷售至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概述如下:

中歐地區

早在20世紀70年代,瑞士空軍已開始對其主要機種進行現代化換裝,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的F-5E被選中,以替代英國造“獵人”式戰鬥機執行防空任務。瑞士於1

F-5瑞士“巡邏兵”飛行表演隊
976年開始的代號為“和平阿爾卑斯”(Peace Alps)的換裝計畫,通過美國軍火外銷途徑初步選購了66架F-5E和6架F-5F,隨後又在1981年增購32架F-5E和6架F-5F,所有F-5均在1985年3月交付瑞士空軍,並擔任“瑞士巡邏兵”(Patrouille Suisse)特技飛行隊表演用機。平時僅有3箇中隊執行戰備任務。然而一旦有戰事爆發,可全部動員所有戰鬥機中隊,F-5E機隊也將進駐前線機場。瑞士空軍的F-5E戰鬥機主要用於防空任務,裝備AIM-9P“響尾蛇”飛彈,也有部分為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並能攜帶AGM-65G雷射制導炸彈的攻擊機。

東南亞地區

新加坡空軍裝備有24架F-5E和6架F-5F,可攜帶AIM-9“響尾蛇”空對空飛彈,最後一批5架是以備份零件組裝而成。事實上,新加坡也是最後一個使用美原廠生產的F-5E的國家。

F-5新加坡 RF-5E 與 F-5S/T
新加坡宇航公司曾自行將8架F-5E改裝為RF-5E。1994年又從約旦得到7架F-5E。新加坡空軍的F-5E/F也換裝新HUD/WAC等航電設備,以及SPS-2000雷達告警裝置、利頓LN-93雷射慣性陀螺儀、兩具多功能彩色顯示屏、HOTAS油門推桿,和一套空中數據控制器,所有功能可由1553B數據匯流排完成集中處理。然而,這其中最具特色的則是FIARGrifoF/X強化型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這種雷達有10種空對空及14種空對地搜尋模式,可與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及半主動式反輻射飛彈協調運作。為能安裝這種新型雷達,在機鼻內的部分電子設備組須向後方延伸,因此取消了一門20毫米機炮以便容納較大型的雷達天線,這批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機型為F-5S/T。

馬來西亞於1982年訂購了17架F-5E與3架RF-5E偵察機。馬來西亞空軍的F-5中隊均用於防空任務,並將型號改為M29。裝備有AIM-9“響尾蛇”和精確制導炸彈,可在空戰結束後用於發動對地攻擊。此後馬來西亞又從泰國獲得4架F-5F。印尼也裝備有16架F-5E和4架F-5F,1995年3月曾進行過性能改進。

泰國引進27架F-5E和3架F-5F,泰國空軍的F-5E被稱為B.Kh.18A戰鬥機。1985年6月,20架F-5E交由以色列IAI進行性能提升改裝,加裝了LN-39慣性導航系統、AN/ALR-46雷

F-5泰國 F-5E
達警示接收器、ALE-40電子戰/熱焰誘餌發射器,以及馬可平視顯示器與空中告警裝置。還有18架僅加裝平視顯示器和慣性導航系統,用於執行對地任務,此外泰國空軍還購得通用電機公司的GPU-5/A型30毫米機炮吊艙,掛載於機腹中線,這款機炮艙內攜帶有一門四管GAU-13/A轉膛機炮,射速為每分鐘2400發。

南越空軍曾於1972年接收到18架從伊朗轉交來的F-5E,其它的同型機也多半是從美國的盟國轉手而來。但在南越空軍的作戰記錄上卻不常見到F-5E的出擊記載。在1975年4月30日越南統一之前,南越空軍曾有多達22架以上的F-5E和4架F-5A飛抵泰國尋求庇護,美國將這批戰鬥機全部運返本土的麥克利蘭基地(McClellanAFB)封存,以待日後再轉售給其他國家。這批回到美國的前南越空軍飛機,後被用作美國空軍成立的假想敵中隊編制機種,用於模仿“敵對”國家使用的米格機型,參與美軍訓練。其中曾有兩架F-5E被贈送給東歐國家,一架於1977年贈予波蘭,目前該機陳展於克拉考(Cracow),另一架送給捷克,該機現陳列於布拉格的科貝里(Kbely)航空博物館。

東北亞地區

韓國也是F-5E的主要使用國之一,除RF-5E之外,幾乎所有的F-5系列均有裝備。總計共有126架F-5E和20架F-5F。1980年,韓國的韓航軍用飛機工廠與諾斯羅普公司簽約授權在當地批量生產48架F-5E和20架F-5F,以及其J85-21發動機,在1974—1986年間,共製造出233架F-5E/F交付韓國空軍使用,其發動機由三星航天製造。

西亞與中東

1971年,沙特在美國代號為“和平蒼鷹”的軍事援助計畫下獲得其第一批20架F-5B和30架F-5E戰鬥機。1975年,在“和平蒼鷹”二號計畫中沙特再次得到40架F-5E和22架F-5F。1982年,沙特又獲得10架RF-5E偵察機,還另外添購了4架F-5E和1架F-5F。沙特的F-5戰鬥機被用於對地支援任務。此外,還能搭載AGM-65A/B“幼畜”飛彈,可執行對地及反艦任務。甚至據傳沙特還以F-5E搭載法制馬特拉R。550“魔術”空對空飛彈。電子裝置則有LN-33慣性導航系統與加裝的空中加油管,可配合KC-130進行空中

F-5巴林 F-5E
加油作業。此外,美方還提供有ALQ-101/119電子戰吊艙。雙座型還在座艙內裝有諾斯羅普公司生產的AVQ-27雷射標定系統。在海灣戰爭期間,沙特F-5E以執行支援任務為主,其中一架曾於1991年2月13日被伊拉克地面炮火擊落。

1982年巴林獲得8架F-5E和4架F-5F戰鬥機,但到最後F-5E/F僅剩下5架。1974—1976年間,伊朗共有166架以上的F-5E/F,編成8箇中隊,並維持了較高水平的作戰能力。這批戰鬥機還裝有慣性航行系統和武器/彈道投擲計算機。但至1988年兩伊戰事結束時,伊朗僅剩餘不到一個中隊的F-5E。1975年美國提供約旦61架F-5E和12架F-5F,稍後又從蘇丹取得一架F-5F,目前可能僅有1箇中隊仍在使用F-5E/F。

北非與中非

美國於1981年出售16架F-5E和4架F-5F給摩洛哥,以及一批為數不詳的AGM-65B對地飛彈和“石眼”集束炸彈,1989年10月,12架前美軍駐英國基地的F-5E假想敵機也轉售給摩洛哥。突尼西亞購買了6—8架F-5E,和4架F-5F,這批戰鬥機在1984—1985年間完成交付。在1978年美國向蘇丹提供了10架F-5E和2架F-5F,涉及這項交易的資金還是由沙特暫時墊付,以供蘇丹抵禦親蘇聯的衣索比亞。蘇丹在1982年和1984年分別取得這批戰鬥機,駐防於喀土木,然而蘇丹卻在索馬里與衣索比亞之間爆發的奧加登危機中接收大批兩架叛逃的衣索比亞方面叛逃的F-5E。至於肯亞空軍,則於1976年向美訂購有10架F-5E和2架F-5F。

拉丁美洲地區

巴西向美購買53架F-5E和9架F-5B,所購的F-5E均裝有用以改善飛

F-5巴西 F-5E
行穩定性的垂尾延伸背鰭,以及在機背上加裝有甚高頻天線。巴西空軍裝備的F-5E戰鬥機後來均進行了性能改進以延長服役壽命,大部分加裝有空中加油裝置,可與KC-130、KC-135等加油機配合進行空中加油作業。智利向美採購的15架F-5E和3架F-5F,也裝有垂尾延伸背鰭以及機背上方的甚高頻天線,這些戰鬥機擔任著智利北部的空防任務,而南部地區領空則由其裝備的“幻影”50C戰鬥機負責。墨西哥也曾訂購過10架加裝垂尾延伸背鰭和機背甚高頻片天線的F-5E和2架F-5F。美國還向宏都拉斯出售過幾架翻修過的F-5E與兩架F-5F雙座機。

發動機和機載設備

F-5A採用的是J-85-GE-13,最大軍用推力12103千牛,加力推力18149千牛。F-5E採用改進的J-85-GE-21發動機,最大軍用推力15582千牛,全加力推力22246千牛。它重330千克,長2.858米,直徑0.533米,壓氣機9級,增壓比8.3。空氣流量24千克/秒。軍用狀態耗油率100千克/千牛·小時,全加力狀態耗油率213千克/千牛·小時。

F-5A的機載航空電子設備相對比較簡單,包括一個普通光學瞄準儀塔康導航系統、超高頻電台、羅盤和敵我識別器,沒有火控雷達和電子計算機。F-5E改進了電子設備,增

F-5F-5A 典型的二代戰機座艙布局
加了一台AN/APQ-153火控雷達(或者是AN/APQ-157、AN/APQ-159),採用可計算前置角的瞄準儀,CADC大氣數據計算機及盲降系統等。其中AN/APQ-153火控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為33千米,在使用機炮時為機炮射擊測距和計算前置角,在使用飛彈時其測距範圍150~18500米,錐型掃描,可以為紅外格鬥飛彈提供目標位置數據。大氣數據計算機可以計算飛機的高度、錶速、馬赫數、空速和攻角。

F-5E的電子對抗設備包括雷達告警器、箔條/紅外干擾分配器和外掛的保形干擾系統(CCS)。CCS系統安置在機身或者機翼下,可以接受雷達告警信號並產生雷達欺騙信號和噪聲干擾信號。系統全重僅23千克。

F-5系列戰鬥機的電子設備總的來說追求輕便簡單,但是要求可靠性高。相對於其對手米格-21,它的電子設備還是齊全得多。尤其是採用了兩側進氣的方式,機頭設備艙有較大的空間安裝火控雷達等電子設備,而機頭進氣的米格-21要做電子設備方面的改進則費盡周折。

規格:

F-5自由戰士 "freedomfigher" F-5e虎2 "TigerII"
Engines

TwoGeneral Electric J85-GE-13 turbojets,ratedat2720 lb.s.t.,4080 lb.s.t. with afterburning.

Two General Electric J85-GE-21Aturbojets,5000 lb.s.t. with afterburning.
Maximumspeed925 mph (Mach1.4) at 36,000 feet.
Maximumcruising speed: 640 mph (Mach 0.97)at36,000 feet
Maximumcruising speed without afterburning: Mach 0.98 at 36,000 feet.
Serviceceiling50,500 feet51,800 feet
Range

with maximum fuel--1387 miles.
Combat radius with maximum payload--195 miles
Combat radius with maximum fuel and two 530-poundbombs 558 miles.

with maximum fuel--1543 miles
Combat radius with maximum fueland 2Sidewinder missiles--656 miles.
wingspan25 feet 3 inches26 feet 8 inches
length47 feet 2 inches48 feet 2 inches
height13 feet 2 inches13 feet 4 inches
wingarea170 square feet186 square feet
Weights8085 pound sempty,
11,477 pound scombat,
13,433 pound sgross,
20,677 pound smaximum takeoff

9683 pound sempty,
13,350 pound scombat,
15,745 pound sgross,
24,676 pound smaximum takeoff

Armamenttwo 20- mmcannon
in the fuselage nose.Two AIM-9 Sidewinderat the wingtips
Five pylons carry up to 6200 pounds of ordinance or fuel tanks
loads can include four air-to-air missiles,Bullpupair-to-surface missiles,bombs,up to 20 unguided rockets,or externalfueltanks.
two 20-mm M39A2 cannon with 280 rpg
two AIM-9 Sidewinder missiles at wingtips
Five pylons can carry up to 7000 pounds of ordnance or fuel

總結:

“自由戰士”是實實在在的“中等性能”戰鬥機,無論是飛行性能還是作戰能力都是中等。簡單、易維護,航電簡陋,但飛行品質良好,是這種飛機的突出特點。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自由戰士”基本上是作為一種輔助作戰飛機看待的。即使是航電升級的CF-5/NF-5,對於加拿大和荷蘭空軍而言,也不是主要作戰力量,而是彌補先進主戰飛機數量的不足。加上美國近乎“白送”式的軍援,使得“自由戰士”得以在國際軍機市場站穩腳跟。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一代的F-5都沒有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虎II”算是F-5系列中最成功的一代。“虎II”問世之時,西方第三代戰鬥機開始逐漸投入使用,但蘇聯及其盟國的一線戰鬥機在此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仍以第二代戰鬥機為主。就飛行性能而言,“虎II”和第二代戰鬥機基本持平(當然高速性能還是明顯遜色)。二者的主要差距還是在於航電設備方面。在這個時期,航電設備占飛機價格的比例已經明顯上升了。所以,其價格低廉也主要得益於此。不難發現,“虎II”的作戰能力主要是受限於航電水平(根本原因是價格限制)而非飛行性能。“

資料來源:

http://www.afwing.com/intro/f5/1.htm

http://bbs.tiexue.net/post2_952013_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