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yrium

Empyrium

Empyrium成立於1992年冬天,寒冷的空氣使它從誕生之日起,就充滿了憂鬱的氣質。樂隊Markus(主唱兼吉他手、鼓手)表示,組建Empyrium的目的就是用音樂來描寫大自然的美麗和憂鬱,表達愛、恨和痛。有人說他們是黑夜金屬,也有人說他們是森林金屬,無論哪一個稱號,都將他們的特質淋漓盡致的展現:對生靈的關心,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神話的鑽研,對理性的追求,無一不在他們那優美洗鍊的木吉他聲中散發出來,讓聽者品味來自森林月下的寒冷和攝人奪魄,卻偏偏願意繼續下去,直到那月亮墜入天幕。

Empyrium LOGO

樂隊簡介

樂隊名:Empyriun(中文:天堂 ,一般稱之為“黑暗森林”)
組隊國籍:德國
組建時間:1992年
樂隊流派:Dark Symphonic Folk Metal(黑暗交響民謠金屬);Darkwave Acoustic(暗潮);Doom(厄運)
樂隊主唱:Schwadorf
唱片標籤:Prophecy Productions

樂隊成員

Schwadorf :( 主唱、吉他、貝司、鼓及合成器演奏


helm : (vocals, flügel )

樂隊組建

Empyrium其實更象是樂隊靈魂人物Ulf Theodor Schwadorf的個人項目,因為他包辦了超過三分之二的音樂創作,還負責吉他、貝司、鼓及合成器的演奏和大部分的演唱。甚至可以說沒有Empyrium、就沒有Prophecy Productions這家唱片公司!在Prophecy Productions的官方網站上寫著這么一句:"The history of Empyrium is also the history of Prophecy Productions. Empyrium's debut ′A Wintersunset′, our first release, saw the light of day in 1996 and was the reason for founding Prophecy Productions."(empyrium的歷史同樣也是Prophecy Productions唱片公司的歷史。empyrium的第一個作品“A Wintersunset”同樣也是我們公司的第一次亮相,這也就是我們在1996年成立 Prophecy Productions公司的原因)

樂隊風格

Empyrium,沒有仇恨,沒有異端。是他們陰暗的氣質深深地打動了我,這種陰暗氣質,不是死亡崇拜,而是沁入心脾的憂傷,是北歐黑森林裡的樹影斑駁,是童話里的荒原和沼澤。
Empyrium的專輯與其說是專輯,不如說是藝術品。精美絕倫的封面、封底和內里的插圖,加上如詩歌般優美的歌詞和動人的音樂,一起譜寫了Empyrium對自然的讚美詩。他們夾雜著Doom/Dark/Black/Folk/Classic等元素的音樂是如此的特別,以至於無法為其做一個準確的分類。有人稱他們為憂鬱金屬/森林金屬,這也許是一個更為合適的定義,因為憂鬱和傷感的情緒從始至終在他們的音樂中流淌,而所描寫的題材也緊緊圍繞著自然之美。在首張專輯的歌本扉頁中他們寫到:"We would like you to look upon this work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overwhelming beauty of nature…that so strongly inspired our art. Thus, we decided to fully dedicate our work to our mighty mother earth."(我們希望你們能將我們的作品看做是沉澱在美麗的大自然之上的一種情感。。。正是這種情感很強烈的鼓舞著我們的藝術作品,因此,我們選擇將我們的作品獻給我們偉大的地球母親)這種對大自然的熱愛在他們的四張專輯中流露得淋漓盡致。
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是如此赤誠,這樣的赤子之心,讓他們顯的像是蓋亞女神懷中的孩子。然而,他們又是在神秘黑森林中迷失的孩子,他們對大自然的崇拜,卻深深地植根在末日情結和孤獨絕望之中。於是,創造美好的同時,他們又為美好加上了一道不可衝破的詛咒,這就是美好終將毀滅的宿命。或許這也是Empyrium這個樂團為自己加上的詛咒。 沒有沉重嘈雜的鼓點,沒有近乎咆哮的黑嗓,只有大提琴的低吟,小提琴的泣訴,長笛的淺唱,伴著清澈的木吉他,吟遊詩人同樣清澈的男聲穿透森林中的冷霧,直抵心靈,無論你如何試圖封鎖內心,都無法逃避這浪漫的憂傷。最適合Empyrium的時光,當是斜照的清晨和黃昏,獨處時分,動情處,足以讓聞者落淚,甚至不需要聽懂他們的德語歌詞。微閉雙眼,忘了,甚至忘了肉體的出生地,Empyrium的歌聲,便會帶你回到靈魂的出生地,你終於回憶起那遺忘多年的故鄉,那片飄著冷霧的黑森林。
Empyrium的音樂中所流露出來的那種對於大自然的熱愛,還有他們的憂鬱特質,都給人以一個無限寬廣的想像空間和非常寧靜的心情。他們的音樂總讓人想起深秋或是初冬時的森林,那種寒冷的氣息和凋零的氣味從音樂中撲面而來。在音響里放上一張他們的專輯,關上燈,任思緒四處飛揚。仿佛能看到星光之下的寂靜樹林;破碎的浮冰隨著潺潺的小溪漂流,在月光下閃閃發光;霧色藹藹中的森林陰暗而憂鬱…而情緒更會隨著音樂突然低落:人們的生活都越來越忙碌,穿梭在城市巨大的石屎森林裡,在物質生活中流連忘返,在精神生活上日漸空虛,在人際關係里益發冷漠,但卻忘了慢下腳步留意一下身邊的美景:那些隨風飄蕩的木棉花絮,夕陽西下時天邊變幻的雲霞,雨後青翠欲滴的樹木和綠草的清香,於夜晚遠處江面上閃爍的點點漁火…

專輯資料

Empyrium的正式專輯實際上僅有四張而已,第三張,可以說是Empyrium作品的分水嶺。前兩張,金屬元素相對來說多一點,然而,後面兩張專輯,則更像是Folk。

一、《A Wintersunset 》

發行時間:1996年

A Wintersunset

專輯介紹:
冰霜中凋零的玫瑰為整張專輯奠定了情感的基調——淒涼而憂鬱。合成器在整張專輯中占據著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猶如骨架般支撐著情緒和音樂的發展和起伏。但大量合成器的使用並沒有讓人產生那種媚俗的感覺,有的就只是傷感。而大提琴、長笛和木吉他的加入讓這種傷感的感覺更甚。不時出現的電吉他和尖利的黑嗓也許是這張專輯仍被歸入金屬專輯的原因之一,但緩慢悠長而動人的電吉他已經沒有了金屬通常特有的力度,而是和其他樂器一起營造著這種溺死人的憂鬱。主唱Markus的嗓音非常低沉清晰,充滿了黑暗的感覺。即使是在黑嗓的部分也絲毫沒有那種邪惡的感覺,猶如受傷的野獸臨終時的哀鳴,讓人心酸。而客席樂手Nadine的長笛演奏更是專輯中的一個亮點。
不知是何原因,歌本里只有“Autumn grey view”的歌詞被印了出來。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文筆的優美:“…Trees, leafless trees, the epitaph of the sun. What once was green presents now grey and trist…of autumn is my heart…”
也許是因為經驗不足的緣故,首張專輯裡的歌曲旋律有點雷同,總感覺相似的旋律出現在不同的歌曲之中。所有的樂器都以同樣的速度演奏著,讓人覺得有點冗長拖沓。而Markus的聲音也太平了,他的黑嗓部分在情緒的營造上倒是更為出色。
專輯曲目:
CD/2LP 1996 (Prophecy Productions)
1. Moonromanticism
2. Under Dreamskies
3. The Fraconian woods inwinter's silence
4. The yearning
5. Autumn grey views
6. Ordain'd to thee
7. A gentle grieving farewell kiss
二、《Songs of Moors and Misty Fields》


發行時間:1997年

Songs of Moors and Misty Fields
專輯介紹:
《沼澤之歌和霧氣籠罩的曠野》(Songs of Moors & Mistry Fields)是一張極其優秀的作品。專輯中的歌曲很少,只有6首,但是除了引子“When Shadow Grow Longer”之外,幾乎每曲都長達8到9分鐘。第2曲“The Blue Mists of Night”是一首比較激昂的歌曲,其它歌曲大多節奏緩慢,淒涼的氣氛與以前的作品想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第6首“The Ensemble Of Sience”是一首催人淚下的作品,木吉他和笛聲製造的那種蒼涼感,Markus低聲祈禱式的耳邊絮語,讓人無法自控。這是Empyrium最具自然氣息的一張專輯。
這張專輯在風格上是上一張的延續,依舊是Doom加Folk,然而在音樂的每一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開頭的Intro部分一如首張專輯由鋼琴、長笛、大提琴和Markus的吟誦帶出,在電吉他的首個riff前就已經把整張專輯的情緒給定下了,仍舊是傷感和對自然母親的讚美。音樂在metal和folk等非metal元素之間的轉換比上一張更為流暢和自然。Metal部分不論在力度和速度上都比上一張加強了,而Markus的黑嗓也顯得更為悽厲,然而這一切絲毫無損音樂的美感,反而更突出了專輯要表達的那種田園寧靜風光和月色下自然萬物的美態,當然也離不開對生老病死的哀悼這種種悲觀的情緒。Metal的厚重衝擊,Doom的緩慢沉重,長笛、鋼琴和木吉他的輕靈逸動,Markus低沉的清嗓、縹緲的吟誦和尖利的嘶喊在音樂中交替出現,而且結合得完美無缺,把這種傷感和優美的感覺推向極致。最後的一首“The ensemble of silence”是這種結合和情緒的典型代表。“…And again the moon is on the wave, gliding gently into me. On silent wings the night comes from there, as my heart longs to thee…”正是因為他們在音樂中流露出來的這種對“Mother earth”的熱愛和讚美,還有那種憂鬱的氣質使得他們在眾多的doom樂隊,甚至是金屬樂隊中顯得如此截然不同。
專輯曲目:
1. When shadows grow longer
2. The blue mists of night
3. Mourners
4. Ode to melancholy
5. Lover's grief
6. The enselmbe of silence

三、Where at Night the Wood Grouse Plays


發行時間:1999年
專輯介紹:

Where at Night the Wood Grouse Plays
從這張專輯開始,Empyrium完全放棄了所有的金屬元素,連鼓的使用也降到最低。整張專輯的音樂完全構築在木吉他、鋼琴和長笛之上。他們也許不是第一支涉足純民謠的金屬樂隊,在這之前有Ulver那張著名的木吉他黑金屬“Kveldsjanger”。然而不論是在音樂的層次結構和編排技巧上、內容的深遠、情緒的營造、人聲的運用還有就是在那種“森林”的感覺上比Ulver的那張更為迷人。
其實只要看看專輯的名字就可以想像得到他們要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意境——寂靜的夜裡,風過之處我們聽到樹木們在低聲歌唱,這是怎樣的一種美景?!以木吉他為主線的音樂和一高一低的雙清嗓主唱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非常wood & wind的感覺,寧靜深邃而悠長。
主題仍舊是一貫的自然、美麗、死亡和沮喪。歌詞都很短,然而詩歌般的歌詞所表達的意境卻很深遠,猶如中國的古典繪畫,雖然留下了大片的空白,卻讓人回味無窮。 “When through The Starry Night, the mists of autumn glide, the air is filled with tragedies of olden times. Where with a dreadful tone, a nightbird plays its song, in forests dark at moors they Come To Life”(Where at night the wood grouse plays)“Be quiet, O wanderer. Dost thou not hear the Sad Song of night? How the wind does beckon thee to rest for a while, and to lend him thine ear? What woeful tale does it tell tonight? What tragedy of old?”(The sad song of the wind)然而任何的文字也無法把他們美妙的音樂一一描述,正如不親眼看過他們的歌本,你無法想像裡面的大自然畫面是多么的美麗。最好的方法還是自己親自的聆聽和體會。
專輯曲目:
1. Where at night the wood grouse plays
2. Dying brokenhearted
3. The shepherd and the maiden ghost
4. The sad song of the wind
5. Wehmut
6. A pastoral theme
7. Abendrot
8. Many moons ago...
9. When shadows grow longer
四、《Weiland》

發行時間:2002年
專輯介紹:

Weiland
時隔三年,Empyrium帶來了他們的最新專輯,一張以德文寫就的純民謠作品。《Weiland》是3張EP的合輯,然而這卻是他們的“Swansong”,因為樂隊在專輯發行之後就解散了。這不能不讓非常喜歡他們的樂迷們異常惋惜。
專輯分為三個樂章,Heidestimmung (Marsh) , Waldpoesie (Forest)和Wassergeister (Water)。雖然全德文的歌詞一點都看不懂,然而那種意境即使只聽音樂也能體會得到,還是對於自然、悲劇和浪漫的描述。音樂在民謠的基礎上增添了更多古典的成分,大提琴、小提琴和鋼琴的分量加重了不少,這也更增加了音樂的悲傷和憂鬱的情緒,即使是在小提琴跳躍的音符中流露出來的依然還是濃濃的寒冰感覺。主唱嗓音的變化更多了,時而是莊嚴低沉的吟詠,時而是尖利的嘶喊,時而又是厚重黑暗的清唱,讓人的情緒不自禁地隨著他的聲音變化和音樂起伏而緊張、傷感又或是寧靜。他們的音樂給人的感覺就如同他們專輯歌本的色彩,深沉的黑暗和憂鬱的藍色交替出現,一如歐洲大陸上那廣袤而深邃的森林…
而這一次。樂團幾乎完全的忽略了金屬段落。而把民謠和古典元素訂為了整張專輯的主旋律和根本基調。跳躍的小提琴,低沉的大提琴和悲涼的鋼琴將憂鬱和悲傷推向了高潮。Markus的唱腔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有清腔的純淨,也有尖利的嘶喊,還有肅穆低沉的吟詠.....探討的主題也就在縹緲的自然,人性的悲劇和永恆的浪漫之間展開。深邃的黑森林還在一片死寂之中繼續著沉睡。有如泣的歌聲。緩緩地從布滿霧靄的曠野傳來。荒原,沼澤,泥濘之地。本就是美麗重新誕生的歸宿。如果。黃昏也能永恆的話。
然而唯一的遺憾就是Weiland已經成為Empyrium的絕唱之作。
專輯曲目:
Chapter 1 - Heidestimmung:
1 Kein Hirtenfeuer glimmt mehr
2 Heimwärts
3 Nebel
4 Fortgang
5 A capella
6 Nachhall
7 Chapter 2 - Waldpoesie:
Chapter 3 - Wassergeister:
8 Die Schwäne im Schilf
9 Wasserfall
10 Fossegrim
11 Der Nix
12 Das blau-kristallne Kämmerlein
由於樂隊已經解散,內容已經基本停止更新,然而,我們仍然將他們的資料儘量完善,算作是對於這個我們最迷戀的樂隊的最終敬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