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P/IPSP

簡介

EPSP/IPSP(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反應

在興奮性遞質作用下,後膜出現去極化電位,成為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EPSP持續10ms左右,能總和。EPSP由Na+與K+通過統一通道同時移動形成,形成EPSP的粒子流可能還包括Cl-的內流。當EPSP達到閾電位水平時則爆發峰電位。
在抑制性遞質作用下,後膜產生超極化電位,成為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IPSP持續約10ms,能總和。由於抑制性遞質突觸後膜對Cl-、K+通透性增加,致使Cl-內流和(或)K+外流而產生IPSP。
突觸後神經元的EPSP和IPSP可在始段相互作用而決定該神經元的活動狀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