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p

ipsp

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是細胞體的突觸後膜出現的超極化現象,即膜內、外電位差值增大,超過靜息時膜電位的數值。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IPSP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抑制性突觸後電位

是突觸前膜釋放抑制性遞質(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的遞質),導致突觸後膜主要對Cl-通透性增加,Cl-內流產生局部超極化電位。

特點:(1)突觸前膜釋放遞質是Ca2+內流引發的;(2)遞質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釋放出來的;(3)IPSP是局部電位,而不是動作電位;(4)IPSP是突觸後膜離子通透性變化所致,與突觸前膜無關。

IP安全協定(IPSP)

IPSP 的主要目的是使需要安全措施的用戶能夠使用相應的加密安全體制。該體制不僅能在目前通行的 IP( IPv 4) 下工作, 也能在 IP 的新版本( IPng 或 IPv 6) 下工作。該體制應該與算法無關,即使加密算法替換了,也不會對其他部分的實現產生影響。 此外,該體制必須能實行多種安全政策, 但要避免給不使用該體制的人造成不利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