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EC病毒

EHEC病毒

2011年5月中旬開始在德國蔓延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疫情繼續擴散,目前該病毒已造成9人死亡,另有多人生命垂危。

基本信息

簡介

電子顯微鏡下的EHEC病毒電子顯微鏡下的EHEC病毒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是指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腸炎的一群大腸埃希氏菌,以O157:H7血清型菌株為主,還包括O157:NM,O26:H11,O111:H8,O125:NM,O121:H19,O4:NM,O45:H2,O145:NM,O5:NM,O91:H21,O103:H2,O113:H2等血清型的部分菌株。

EHEC感染包括無症狀感染、輕度腹瀉、出血性腸炎(HC)、溶血性尿毒綜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

自1982年在美國首次報導了由O157:H7大腸桿菌引起的出血性腸炎的暴發以來,EHEC的感染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特別是1996年日本發生EHEC的大規模暴發後,引起了中國的嚴重關注。

流行趨勢

1 世界各地流行概況

中國 1988年權太淑等自江蘇省徐州市首次報告從486位腹瀉患者中分離到5株EHECo157:H7,其中一株來自一位血性腹瀉持續一年的58歲婦女。

(1)1992年在山東省分別從HC、HUS患者中分離到O157:H7。

(2)1988~1990年徐建國等分析了北京市分離自腹瀉病人的172株大腸桿菌,有EHEC16株;

(3)對400株來自山東、新疆、湖南的大腸桿菌菌株的DNA雜交實驗結果表明,其中2%為非O157:H7的EHEC。

1989年Kain等人用DNA探針對北京地區腹瀉兒童及正常兒童糞便標本進行了研究,發現約7%的糞便標本含有EHEC,但是該研究未做菌株分離

(4)1991年江蘇徐州自雞中分離出O157:H7,天津從63例出血性腹瀉病人糞便中檢出6株O157:H7。1997年,福建省廈門市從進口牛百葉中分離到了O157:H7;在福建省、浙江省和寧夏自治區分別從豬和腹瀉病患者中分離到O157:H7。從福建省豬糞標本中分離的菌株產生SLT1、SLT2,但不含有EHEC常見的溶血素基因。

(5)1998年從哈爾濱市售的熟豬頭肉中分離出O157:H7大腸埃希氏菌。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O157:H7大腸埃希氏菌和EHEC的散發病例在我國是存在的,還未有暴發流行的報導。

日本 1984年發生首起由O145:H-引起的EHEC暴發,首起O157:H7引致的流行發生在1990年。1984~1995年共有EHEC暴發12起,病人425例,多為散在的家庭內暴發,其中O157:H78起,病人360例;O111:H-2起,病人22例;O145:H-1起;Out:H191起。

(6)1996年EHEC的暴發及散發病例的報告遍及全日本,患者累及9451名,死亡12名。5~10月流行狀況見表1。1997年1月~4月11日,報告患者146名,其中住院83人,死亡1名,另外發現了63名無症狀帶菌者。

(7)1996年8月6日,日本厚生省將EHEC正式列入法定報告的傳染病
美國 1982年發生首起O157引起的小型暴發,1982~1993年10年間有30餘起有記錄的暴發,1993年下半年15起,1994年上半年又發生25起。1983年1月~1995年6月,有O157感染報告的州由2個上升到40個。

加拿大 1990年VTEC成為必須報告的傳染病。1995年前多為散發。1995年暴發16起,1996年有18起,34起中有21起為家庭暴發。

瑞典 O157感染在1996年成為必須報告的病種。1988年~1994年,每年僅3例病人。1995年7月發生一起99例感染,24例HUS的暴發。1995年共報告病例114個,1996年報告病例118個。

英國 平均發病率1990年為0.49/10萬,1996年為1.29/10萬。

蘇格蘭 VTEC感染的報告,1984年3例,1996年506例。發病率1992年2.24/10萬,1996年9.85/10萬。1997年1~3月發生4起暴發,發病38人。
從國際流行情況看,基本上是先有散發病例,再有小型暴發、家庭暴發,繼而發生暴發流行。流行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中的流行呈明顯上升趨勢。由於EHEC感染後可能發展成HUS、TTP等嚴重的併發症,在嬰幼兒及老年患者中死亡率很高。

O157:H7和其它VTEC的生態學

1982年美國首次報導了由O157:H7引起的HC暴發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回顧性地檢測了1982年以前收集的3000餘株大腸埃希氏菌,僅發現1株為O157:H7。英國檢測了15000餘株1982年以前分離的大腸埃希氏菌,也僅發現1株O157:H7。

顯然O157:H7是一種新的致病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O157:H7列入新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

農場動物,尤其是反芻動物構成O157:H7在世界範圍內的主要的宿主。O157:H7在牛中的流行報告範圍為0.1%~16%。已有從鵝、雞、馬、鹿、海鷗、綿羊、山羊、鴿子的糞便中分離出O157:H7的報告。O157以外的血清型也能從動物及環境中分離出。縱向研究表明,牛的帶菌、間歇排菌時間至少一年。

人EHEC感染的潛伏期為4~9d。腹瀉後排菌時間為2~62d。

傳播途徑

EHEC為人畜共患病。反芻動物是重要的宿主。人的感染方式主要為食源性的。暴發流行的原因食品有漢堡包、烤牛肉、生牛奶、鮮榨蘋果汁、優酪乳、乳酪、發酵香腸、煮玉米、學校午餐、蛋黃醬、萵苣、蘿蔔苗等。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也可引起O157:H7大腸埃希氏菌的傳播,有家庭成員之間,醫患之間互相傳染的報導。直接接觸帶菌動物也是確認的傳播方式。1989年在美國的密蘇里州發生的一起240餘人的O157:H7大腸埃希氏菌暴發,懷疑是飲用水的污染所致。1992年在蘇格蘭,1995年在美國伊利諾斯州,1997年在荷蘭都有兒童因戲水或游泳而致O157的感染患HC、HUS。1990年日本浦和市一所幼稚園發生一起由O157:H7污染井水引起的腹瀉暴發,其中2例死於HUS。1996年日本的大阪發生O157:H7大腸埃希氏菌暴發後,關閉了大阪市的23個公共游泳池和515所學校的游泳池。

在美國自1982年起已有超過100起的暴發報告,52%為來自牛肉製品的食源性感染,其中大部分與快餐店中的漢堡包有關,16%為人與人接觸感染,14%為水果、蔬菜污染引起,12%為水源性感染,5%源自未知食品。

英國1992~1996年共發生42起EHEC的暴發流行,其中食源性25起,人與人接觸傳播10起,人與動物接觸傳播的2起。

以水果、蔬菜及其製品為媒介的感染呈上升趨勢,自1995年,在北美洲發生了5起與萵苣有關、1起與未經巴氏消毒的蘋果汁有關的暴發。1997年6、7月間,美國密執安州和維吉尼亞州,由於攝食同一批受污染的苜蓿苗同時暴發O157:H7感染,至少有70人發病,33人住院。1996年日本EHEC暴發期間從蘿蔔苗中檢出O157。

1995年南澳大利亞發生了一起由食用生的發酵香腸引起的O111:H-暴發流行。約200人患HC,22人患HUS,4人患TTP。1994年11~12月美國發生由乾醃薩拉米香腸引起的O157:H7暴發流行,有23例病人。

1993年在美國西北部一起由漢堡包導致的暴發有732人發病,195人入院治療,55人發展為HUS或TTP,死亡4人。調查中發現冷凍牛肉餅中O157:H7的污染量為<20/g。1993年在英國的一起小型暴發中,牛肉餅含E.coli<20/g,O157H7污染量為<2/25g。這些資料提示O157使人致病的感染量很低。

事件

27日,西班牙南部地區一農場內堆放著即將被扔掉的黃瓜27日,西班牙南部地區一農場內堆放著即將被扔掉的黃瓜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患者在德國有繼續增加趨勢,該病毒至今已造成6人死亡,另有多人生命垂危。僅27日一天就有60人感染到由EHEC病毒引起的併發症。德國聯邦風險評估機構認為病毒仍在活躍期。
德國衛生部門日前公布,經檢驗後發現EHEC病毒傳染源為來自西班牙的黃瓜。在歐盟的要求下,西班牙政府暫時關閉了南部馬拉加和阿爾梅里亞的兩家黃瓜生產企業,有關機構提取了當地的土壤、水和黃瓜進行檢驗。同時荷蘭和丹麥生產的黃瓜也有遭污染嫌疑。
柏林負責監督和預防傳染病的羅伯特-考赫學院(Robert-Koch-Institut)發言人說,EHEC流行範圍僅為區域性,持續時間不長,因此尚不能將其作為傳染病處理。從開始發現病毒的一周內全德出現了1000個疑似病例,其中被確診的僅有276例。一般情況下德國每年有900個此類病的感染者出現。
西班牙農業部發言人對德國媒體說,該部已向歐盟提交申訴,抗議德國在沒有得出準確結論的情況下,向媒體公布病菌來自西班牙黃瓜的檢驗結果,並要求德國承擔由此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

丹麥瑞典發現確診病例
據統計,德國各地報告的患者中出現溶血性尿毒綜合症的人數2011年5月27日累計已達276人。正常情況下,德國每年一般至多只會發生約60例這種病例。
專家介紹,本次疫情的特別之處是患者大多數是成年人,其中約四分之三是年輕女性,且女性患者一般從最初出現腹瀉症狀發展到嚴重的溶血性尿毒綜合徵的時間比男性短。
德國衛生部門日前公布,經檢驗後發現EHEC病毒傳染源為來自西班牙的黃瓜。在歐盟的要求下,西班牙政府暫時關閉了南部馬拉加和阿爾梅里亞的兩家黃瓜生產企業,有關機構提取了當地的土壤、水和黃瓜進行檢驗。同時荷蘭和丹麥生產的黃瓜也有遭污染嫌疑。
目前,在瑞典、丹麥、荷蘭與英國也發現疑似病例,其中丹麥和瑞典已有32例確診病例。患者發病前都曾在德國停留,目前正在密切監控。

待解決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將O157:H7列為新食源性疾病,於1997年4月28日~5月1日在日內瓦召開了“預防和控制EHEC感染”的專家會議。會議交流了目前EHEC在全球的流行狀況、監測和預防措施、暴發流行時的調查及處理方案等。並強調為了預防感染,必須在食物鏈的每個環節,即從農牧場中的農牧業生產活動、副食品的加工和在工廠及家庭條件下的製備過程採取控制措施。會議還列舉了為預防、控制、診斷EHEC,需優先研究的課題:

為確定潛在的傳染源,需檢測EHEC在昆蟲、鳥類、魚貝類、寵物、牲畜中的流行;

EHEC在糞便、污泥、水、土壤、飼料(包括青貯飼料)中的生存;
促生長劑、抗生素、治療措施等對瘤胃菌群的影響;
利用產大腸桿菌素的微生物等降低動物中EHEC的帶菌率;
如何在屠宰過程中防止EHEC在動物酮體上的粘附;
如何防止EHEC在新鮮蔬菜、水果及其製品中的污染及生長繁殖;
對EHEC及VTEC的流行狀況的監督監測;
在發酵的香腸、優酪乳、乳酪、穀物等食品中,EHEC的生存、繁殖及抗污染的方法;
EHEC在酸性或低水活性條件下的生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