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素

大腸桿菌素

大腸桿菌素(colicin)是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分泌的一類細菌素(bacteriocin),但一般多把沙門氏桿菌、赤痢菌等革蘭氏陰性腸道細菌產生的細菌素也包括在內,而統稱大腸桿菌素。對於其他不能分泌特異性大腸桿菌素免疫蛋白(Immunity protein)的近緣細菌具有殺滅作用,現在一般認為有調節菌群數量的作用。

綜述

11ColicinE3

大部分大腸桿菌素是大小在50-90Da蛋白質,它由三個不同的結構域組成。它們是由質粒編碼的蛋白質,其中最著名的沒過於pColE1。大腸桿菌素是蛋白質性質的抗菌物質,吸附於敏感性細菌的特異受體上而殺死細菌。根據其吸附的特異性,可分為大腸桿菌素B、E、I、K等若干族;而各族又可以根據其免疫性(大腸桿菌素產生性)及大腸桿菌素的性質等,分為E1、E2、E3及Ia、Ib等。大腸桿菌素根據其不同的種類而有各種作用,有的能特異地阻抑蛋白質的合成;有的可阻抑氧化磷酸反應;有的則能引起DNA的裂解等。

分類

根據其作用機理大腸桿菌素可被分為離子通道型(ionophoric) 和活性 (enzymatic) 兩種。
根據其通過細菌內膜方式,大腸桿菌素可被分為Tol系統依賴型和Ton系統依賴型。Tol系統依賴型的大腸桿菌素的活性不依賴膜電勢(最常見的是pmf, proton motive force 氫離子動力勢);而Ton系統依賴型大腸桿菌素的活性則依賴膜電勢,用CCCP(carbonyl cyanure-m-chlorophenyl hydrazone)一類去H+離子梯度劑處理過的細胞,細胞表現出對Ton系統依賴型大腸桿菌素的抗性。

合成

並不是所有的大腸桿菌都能產生大腸桿菌素,能生成大腸桿菌素的大腸桿菌被稱為大腸桿菌素生成菌(Colicinogenic E.coli)。

大腸桿菌素是由質粒編碼的蛋白質, 編碼大腸桿菌素的質粒被稱為大腸桿菌素生成質粒(Colicinogenic plasmids),舊名叫大腸桿菌素產生因子(colicinogenic factor)。寫法為pColX (x=A B C D…)。大腸桿菌素生成質粒分為兩種:一種是高拷貝的小質粒,其中只有大腸桿菌素的基因和轉移因子。另一種是單拷貝大型質粒,其中除了藏有大腸桿菌素的基因外,還有其他基因並可進行轉化(conjugaison)。
在自然環境中的大腸桿菌素生成菌中,會有少量的大腸桿菌素的合成,量和種群密度成正比,在SOS因子(抗生素,UV等)的誘導下,細胞產生大腸桿菌素,並釋放入環境中。離子通道型大腸桿菌素以單體釋放,而酶活性大腸桿菌素以異二聚體(大腸桿菌素和大腸桿菌素免疫蛋白)釋放。

作用機理

大腸桿菌素特異性識別細菌表面的特異蛋白,然後它的N端結構域和內膜轉運蛋白系統結合,C端結構域進入細菌。離子通道型大腸桿菌素將在內膜形成離子通道,導致內膜去極化,細菌因此死亡。酶活性大腸桿菌素進入細胞質催化DNARNA水解而殺死細菌。唯一的例外是大腸桿菌素ColM,ColM是最小的大腸桿菌素,作用機理與其他的不同,ColM會完全進入內外膜間質水解肽聚糖前體從而破壞細菌細胞壁。

套用

大腸桿菌素已經被用於細菌檢測分型,藥物引導,環境治理,研究革蘭氏陰性細菌內膜的工具。

生物分類導航

生物是有生命的個體。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中, 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陸地上,220萬種生活在海洋深處。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
植物瀕臨滅絕物種自然生物海洋生物
生物分類樹已滅絕生物虛構生物生物理論
生物名稱生理物種史前生物
生物界水生生物原生生物界真菌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