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德彪西

克勞德·德彪西

克勞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形成了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克勞德·德彪西克勞德·德彪西
姓名:克勞德·德彪西
生卒: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15日 描述:法國作曲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
籍貫:法國

個人概述

克勞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1918年),法國作曲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德彪西於1862年 8月2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近郊的聖·日耳曼·昂萊,1918年3月15日因患癌症而死於巴黎。幼年時德彪西最喜歡的是大海,他的父母親每年夏天都要帶他去坎城海邊避暑,自然迷上了美麗的大海,以至於他的父母曾一度想把他培養為一名海員。他後來未當上海員是由於他找到了更讓他著迷的東西——音樂。儘管如此,他仍創作了不少與大海有關的作品,例如描寫大海的代表作——交響詩《大海》。德彪西9歲開始學習鋼琴演奏,1872年10歲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84年他因創作康塔塔《浪子》而獲得羅馬大獎,並按規定開始了他為期三年的羅馬留學生活。他向藝術院提交的《朱麗瑪》、《春天》等作品並未獲得藝術院的好評,他們警告他說:“對這種暖昧模糊的印象主義傾向,應有足夠的警覺。”其實,作為法國音樂印象主義流派的創始人和主帥,這些作品正是他創作風格的初現。從義大利回國後,德彪西專門從事音樂創作,極少再作為演奏家在公眾場合露面。1892—1894年,德彪西創作了他第一部具有重要影響的管弦樂作品《牧神舞后序曲》,這一作品奠定了印象派音樂的風格,自此以後,德彪西進入了他創作的豐收期,這一時期共持續了將近20年。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包括管弦樂組曲《夜曲》、《大海》、《肖像》;芭蕾舞曲《遊戲》;許多鋼琴曲、歌曲和室內樂曲等。1905年3月,德彪西完成了交響詩《大海》的創作,這是他獻給他終生喜愛的大海的讚歌。1905年10月,交響詩《大海》首演,由於他的個人生活不為人們所讚賞,其作品也受到牽連,遭到了保守派的攻擊,但這部作品的確是德彪西具有代表性的力作之一,最終還是得到了音樂界的高度評價。

職業生涯

德彪西的風格是20世紀音樂中最具影響力的風格之一。他從學生時代起就不願遵循墨守成規的正統音樂理論,他曾宣告:“理論是不存在的,音樂的意義就是聆聽,快感就是法則。”他偏愛法國印象主義畫家和詩人所崇尚的“輕描淡寫”的藝術效果,他喜歡自己的作品聽起來像是即興而作,他還常常給自己的作品冠以古怪離奇的標題,如《西風看見了什麼》、《飄蕩在晚風中的聲音和香味》等等。 德彪西共創作4部歌劇,而真正完成的只有《佩利亞斯與梅里桑德》。這部歌劇作於1892—1902年,改編於梅特林克的同名劇本,創作期歷時10年,但對他來說是收穫和創新最多的成熟時期,它凝結了德彪西所有在音樂領域內的偉大探索。《佩利亞斯與梅里桑德》首次演出時的評論毀譽參半,遭到不少責難,但經過一再上演,理解它的人逐漸增多,終於成為劃時代的新的現代歌劇.。這部五幕歌劇的劇情敘述阿萊蒙德國王阿凱爾(Arkel)的孫子戈洛(Golaud)在山林中遇到梅里桑德,她在哭泣,戈洛愛慕她,與她結婚。但梅里桑德與戈洛的異父兄弟佩利亞斯產生了愛情,戈洛妒火中燒,最後殺死了佩利亞斯,又猛擊梅麗桑德。梅里桑德受重傷後,臨死前產下一女,戈洛後悔莫及。此劇經德彪西處理,故事並不連貫,只是一連串象徵性情景的延續,描繪出一個夢境般的世界。羅曼·羅蘭因此而稱德彪西為“一個偉大的夢境畫家”。音樂加強了戲劇中深沉靜寂的氣氛和宿命論的暗淡色彩。聲樂部分沒有詠嘆調和激昂的歌唱,全部用近似於朗誦的音調寫成:樂隊音響柔和,配器優美,起到與詩歌結合、襯托詩意和渲染氣氛的作用。該劇雕琢拘謹,表情含蓄,樂匯朦朧,既沒有明確的主題性質的旋律,也沒有宣敘調和詠嘆調之分;獨唱部分經常是同音反覆式的喃喃私語般的吟喔,稀稀拉拉的音符懶散地撒在狹窄的音域裡,全劇亦沒有重唱、合唱的烘托,僅在第四幕有一段佩利亞斯與梅里桑德的“二重唱”,亦以單聲部吟喔的線條為主。樂隊部分的全奏只有四次。從頭至尾都以弱奏刻畫心理變化。但全劇的音樂進行連綿不斷,各場之間有間奏的連線。德彪西和華格納一樣都想使得歌劇更戲劇化一些,但德彪西採用的是讓“高唱”轉為“低吟”的方法,使詩和音樂渾然一體。音樂在不知不覺中為詩樹立架構。他的思路可以說比任何作品更接近歌劇創始者們的理想。德彪西的三幕歌劇《羅德利戈與西梅納》作於1890—1892年,由曼德斯撰腳本,未完成;兩幕歌劇《阿夏家的沒落》改編於愛倫·坡的同名小說,自撰腳本,作於1904—1908年,未完成,1983年由布林(Blin)整理完成。

個人影響

德彪西一生創作的作品並不算很多,但他的作品每部都具有突出的特色。他的作品與古典主義音樂相去甚遠,既看不到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結構、深刻的思想性與邏輯性,也看不到浪漫主義音樂的豐富情感,其音樂包含的是奇異的幻想色彩、細膩繁複的和聲和新奇而富有特色的配器。德彪西的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他那獨特的“印象主義”風格,對20世紀現代音樂有著直接而巨大的影響,因此他被人們視為20世紀現代音樂的創始人,為歐洲音樂從古典傳統過渡到現代音樂體系架起了橋樑。德彪西只寫作了《佩利阿斯和梅利桑德》這一部歌劇,但他創作這歌劇的十年間(1892--1902)對他來說是收穫和創新最多的成熟時期。《佩利阿斯和梅利桑德》首次演出時的評論,毀譽參半,遭到不少責難,但經過一再上演,理解它的人逐漸增多,終於成為劃時代的新的現代歌劇.在這部歌劇中,即沒有詠嘆調也沒有合唱.劇中的音樂集全力於管弦樂方面,其和聲始終貫串著四度和弦、全音階、不解決的不協和弦等,因而是以他完成的印象派和聲貫串全劇始終。他主張歌曲沒有旋律上的發展,只不過是吟詠或是宣敘,並認為音樂絕不應妨礙劇中人物的情感和熱情的表現。不僅如此,他們的動作、喊叫、喜悅和悲哀等,都應依樣自由地、完全地表現出來,於是他認識到過去的歌劇中歌曲太多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