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學科]

CI是經濟已開發國家的一門新興的管理學科。

拼音是“ci”的漢字有:

;;;;;;;;;;;鶿;;;;;;;;;;;;;;;;;;;;;;;;;;;;;;;;;;;;;;;;;;;;;;鶿;;;;;;;;;;;;;;;;;;;

專業名詞

第一章 CI概論
CI是舶來品,是經濟已開發國家的一門新興的管理學科,在我國尚處在學習、推廣階段,本章對CI的譯意,CI的構成及其功能,特徵,從理論上給予較詳細的論述,為後面各章打下基礎。
CI產生於現代市場經濟,成熟於國際化的競爭環境。當初它只是通過視覺傳播差別化設計,讓更多的社會公眾理解和認識,從而達到促銷目的的一種手段。由於競爭的發展,這種差別化設計逐漸擴展滲透到企業各個領域,成為一種新的經營方法,即CI戰略。
第一節 CI基本概念
一、CI的譯意
CI理論自誕生至今,已近半個世紀,各個學科的專家學者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以及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因而對CI的定義域解釋不盡相同。我們從CI的英文譯意、定義的比較作一初步的研究,有利於我們更深一層次地理解CI的本意。
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的縮寫。
Corporate,是指一個單位、一個團體、一個企業。
Identity在漢語中很難找到對應可譯的詞,但究其含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辨別、辯認。在英漢詞典中,作動詞,可解釋為:a.等同,視為同一;b.辯認、鑑定,驗明。作名詞的基本含義:a.同一、一致;b.本體、本性、身份。在英文中,Identity有許多意義,而最與我們目前的課題相接近的則有:身份、標識等,從其使用情況看,這個詞有如下兩層含義:其一是指主體的識別性,主體有區別於其他同類的個性化特徵;其二是指主體的個性化特徵要有完備的統一性,共同表達主體的識別性。可見,其基本意義是識別。因此,在大多數場合CI被譯為“企業識別”。
鑒於企業識別一詞的多義性,一句簡短的語言難於概括其豐富的含義,我們將這些含義綜合起來作一較全面詮釋。
第一、辯認,認識意義上的企業識別,表明企業自身的身份與性質。例如:當我們看到“紅塔山”、“健力寶”兩個標誌時,我們很快會想到前者是香菸,後者是飲料。
第二、傳播意義上的企業識別,對內表明一個組織內部的某種同一性;對外表示本組織的個性存在以及區別於他的差異性。例如: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服務體系,不論乘客是哪個國家和民族的,其享受的服務都是相同的。
第三、社會意義上的企業識別,表明個體意識到自己歸屬於某一種群體,思想意識,行為等都要服從制度,從而使這一群體中的個體互相溝通和認同,相互協作與支持。例如企業的分公司、子公司與總公司的關係。
總之,所謂企業識別,就是一個企業藉助於直觀的標示符號和內在的理念等證明自身性與內在同一性的傳播活動,其顯著的特點是同一性和差異性,正如日本學者田理英所說:“從主體性的觀點來看,Identity就是‘我是誰’的疑問和解答;從同一性的立場來看,Identity是企業本身某些事物的共通性”。
CIS即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縮寫。一般譯為企業識別系統,企業形象戰略,這是日本賦予不CIS的新解釋。
CIS戰略的出現,使企業差別化戰略擺脫了單純依賴視覺差別設計,成為企業整體的、全方位的、系統的經營戰略。
在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個CI的標準譯法,為了避免混亂,本書仍直接使用英文縮寫CI或CIS。
第一章 CI概論 (二)
二、CI的定義
給任何名詞概念下定義的目的是為了加深人們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以便使人們更加準確地運用概念,更加有效地進行實際操作。由於目前諸多出版物對CI概念所下的定義過於繁雜,各說不一,因此,我們在給CI定義前,有必要對形成CI名詞概念的源流作一簡要敘述。
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開始復甦,各行各業又進入蓬勃發展時期。由於營運範圍日益拓展,企業經營開始邁向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市場,企業形象問題受到歐美先進企業的重視。因此,從50年代開始,歐美一些大型企業紛紛導入統一企業形象經營戰略。但是,直到60年代中期,對於這種嶄新的戰略在名稱上、概念上都還沒有形成共識,有的把它稱為產業規劃(Industrial Desin),有的把它叫作企業設計(Corporate Desin),或者把它叫做企業形貌(Corporate Look),特殊規劃(Specific Desin),設計政策(Desin Policy)等。到後來才有了統一的名稱:Corporate Identity,即CI。
CI的最初概念叫作“企業識別”。由企業識別的戰略思想指導而規劃出整套識別系統,也就叫作“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所以,CI是CIS的簡稱。
這說明,CI或CIS最初的表征就是:設計與展示一整套區別於其它企業,體現企業自身個性特徵的標識系統,以突出企業形象,並以此達到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經營戰略。
日本在引進歐美的CI時,並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將民族理念與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對CI進行了結構上的革命與完善。
日本CI專家山田理英指出,美國的CI定義與日本CI的定義是大相逕庭的。前者認為:CI是以標準字型和商標作為溝通企業理念與企業文化的工具。後者則認為:CI是一種明確地認知企業理念與企業文化的活動。對CI概念不同的理解,必將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日本CI發展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CI不是一個不變的概念,其內涵在隨著時代的變革、企業的發展而不斷創新與變革,同時其概念內涵也隨著不同民族文化而更新。但是,無論怎樣變,其基本精神是始終不變的。日本CI專家加藤邦宏說:對於企業界來說:“CI是一種問題解決學”。這就是CI的基本精神。
CI無論怎樣發展與變革,它始終圍繞著一個理念核心在運動,這就是為企業解決問題,更明確地說是解決企業與社會、自然的關係問題,它所使用的工具就是塑造企業形象,它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不斷變革,創造新的企業形象以改善和推進企業與社會、自然的關係狀況,並以此推動社會發展,維護企業、社會、自然的動態平衡。因此,CI戰略的根基始終是放在企業自身形象的設計與開發上。所以日本的加藤邦宏說:“CI就是對企業整體進行設計工作;以企業整體的活動做為設計對象,使企業本身、個性的表現合乎時代潮流。”從這種立場出發,加藤邦宏認為:“為了形成企業的形象而以設計開發為中心的活動,才是所謂的CI”。
面對CI藝術王國,人們感到幾份神秘,幾份神奇,由於它在世界經濟領域裡所產生的神奇效應,40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對它下過定義,據不完全統計,對“ Corporate Identity”的直接譯語就有近十種:如:“企業識別”、“企業識別系統”、“企業形象識別”、“企業形象戰略”、“企業的同一化”、“企業綜合識別系統”、“企業差別化戰略”等等。而對CI的解釋或者說定義更是豐富多樣,下面摘錄幾條較有代表性的定義供學習參考:
CI是一種改善企業形象,有效提升企業形象的經營技法。
CI是一種明確地認識理念與企業文化的活動。
CI是重新檢討公司的運動。
CI就是那種整合性的關於企業本身的性質與特色的信息傳播。
CI是將企業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設計),傳達給企業周圍的關係者或團體(包括企業內部與社會公眾),並掌握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
我們認為,CI是將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個性特徵,通過統一的視覺識別和行為規範系統,加以整合傳達,使社會公眾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從而達成建立鮮明的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創造企業最佳經營環境的一種現代企業經營戰略。
第一章 CI概論 (三)
三、CI與企業形象
企業導入CI的目的是為了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但CI與企業形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CI設計的起點是將構成企業形象的要素轉化成統一的識別系統,然後再藉助於信息傳達將其準確、清晰地展示在公眾面前,在信息傳送者和接受者之間反覆的相互作用過程(信息傳遞與信息回饋)中形成符合CI設計的企業形象。可見,“企業”既是CI的出發點,同時也是CI達成的目標。
但是,CI並不等同於企業形象。
首先,CI與企業形象的概念在英文中的表述不同。企業形象的英文是Corporate Image,又譯為“公司”。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縮寫,在漢語中的譯法是企業識別。
其次,二者涵義不同。企業形象是指社會公眾和企業職工對企業的整體印象和評價,也是企業的表現和特徵在公眾心目中的反映。這種印象和評價是公眾綜合認識的結果。CI是傳達、塑造企業形象的工具與手段。
再次,構成要素不同。企業形象要素體現於產品形象、環境形象、職工形象、企業家形象、公共關係形象、社會形象、總體形象之中,也就是說企業形象是由上述形象要素組成的。企業識別系統要素由理念識別(MI)行為識別(BI)視覺識別(VI)構成,顯然比企業形象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構成。
CI是企業在行業結構和社會結構中的特定地位或個性化特徵,它是通過不同的傳播方式方法在公眾心目中對企業產生認同或共有價值觀的結果。
企業形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相反,隨著環境的變遷、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企業必須通過企業再定位,調整經營理念來塑造新的企業形象。如果CI僅僅是對企業本身形象的社會傳送,其作用就只限於為那些本來就具備良好的形象素質,但信息傳遞力不強的企業進行信息傳達設計。但事實上,大量的企業是因其形象不適應於正在發展的信息時期形象競爭日趨激烈的需要,才求助於CI這一系統的手段,這也正在CI產生和發展的深厚基礎。
CI是塑造企業形象最為快速、最為便捷的方式和手段。但它並
不是一種萬能的形象手段,更不是企業經營本身。CI側重企業的傳播。與行銷、公關、廣告相比,CI更具有系統性、整體性。
綜上所述,從CI的定義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CI的基本涵義,其本質是一種塑造企業(或其他組織)形象為目標的組織傳播行為。所以,應該說,CI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企業管理的全部,更不是企業經營本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