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噴火坦克

至29日下午3點,該堡壘被德軍攻陷,期間Pz.Abt.(F)102營的Pz.Kpfw.B2(F)參加了多次戰鬥。 隨著1發綠色信號彈升空,Pz.Abt.(F)102營於7點05分開始出擊,緊隨Pz.Kpfw.B2(F)噴火坦克之後的是攜帶著炸藥和爆破裝置的德軍工兵。 德軍88毫米高炮立即恢復炮擊,並由Pz.Abt.(F)102營的Pz.Kpfw.B2(F)噴出烈焰壓制蘇軍火力。

簡介

首批改進的24輛Pz.Kpfw.B2(F)安裝有和PanzerII(F)輕型噴火坦克相同的火焰噴射裝置,也利用壓縮氮氣作提供噴射力。在拆除了車體右前方的75毫米火炮後,戰鬥室空間有所增加,原先的炮座被改為一個半球型噴嘴座。原先炮座上方的觀察窗也有所改進,以便為操縱火焰噴火器的乘員提供良好視野。1941年6月20日,第102裝甲噴火營(Panzerabteilung(F)102,簡稱Pz.Abt.(F)102)組建而成,下轄2個裝甲噴火連,每個連裝備6輛Pz.Kpfw.B2(F)和3輛安裝75毫米炮的Pz.Kpfw.B2中型坦克。

性能

車長:6.86米
車寬:2.52米
車高:2.88米
戰鬥全重:32噸
最大公路速度:28公里/小時
最大越野速度:12.5公里/小時
最大公路行程:140公里
最大越野行程:100公里
涉水深:0.72米
乘員:4人

作戰

1941年6月23日,“巴巴羅薩”行動次日,Pz.Abt.(F)102營抵達東線戰場,並於6月24日起先後支援德軍第24和第296步兵師對蘇聯邊境地區的威爾基·達澤爾(Wielki Dzial)堡壘發起進攻。至29日下午3點,該堡壘被德軍攻陷,期間Pz.Abt.(F)102營的Pz.Kpfw.B2(F)參加了多次戰鬥。
Pz.Abt.(F)102營在威爾基·達澤爾堡壘的戰鬥記錄:
6月28日夜,Pz.Abt.(F)102營奉命前出至預備地區。6月29日晨5點55分,德軍首先動用88毫米Flak-36型高炮對威爾基·達澤爾堡壘的一些碉堡槍眼進行直瞄射擊。起先,蘇軍碉堡拚命開火反擊,當炮擊持續到早上7點04分時,大部分蘇軍碉堡停止了射擊。隨著1發綠色信號彈升空,Pz.Abt.(F)102營於7點05分開始出擊,緊隨Pz.Kpfw.B2(F)噴火坦克之後的是攜帶著炸藥和爆破裝置的德軍工兵。很快,幾座蘇軍碉堡恢復了射擊,德軍工兵被迫躲進反坦克壕溝尋求掩護。德軍88毫米高炮立即恢復炮擊,並由Pz.Abt.(F)102營的Pz.Kpfw.B2(F)噴出烈焰壓制蘇軍火力。德軍工兵趁機接近威爾基·達澤爾堡壘的第1、第2和第4號碉堡,布設了大量炸藥並成功地將其引爆。Pz.Kpfw.B2(F)隨即上前對準爆破後的缺口進行猛烈噴射,徹底清楚了碉堡內殘餘的蘇軍。蘇軍第3號碉堡雖然遭到爆破和炮擊後嚴重受損,但其內的蘇軍仍舊頑強抵抗,用76毫米炮接連擊傷了2輛Pz.Kpfw.B2(F)。該碉堡最後被德軍工兵爆破摧毀。
威爾基·達澤爾堡壘的戰鬥表明,由於蘇軍碉堡設計有密封性能良好的球形射擊座,Pz.Kpfw.B2(F)噴射的火焰難以滲入碉堡,從而致使蘇軍碉堡在遭到噴射後仍能繼續射擊。
1941年7月27日,Pz.Abt.(F)102營被下令解散,但對Pz.Kpfw.B2改進為噴火坦克的工作仍在繼續,後來新改進出一種型號被命名為Pz.Kpfw.B2(Fl)。其噴火裝置由克貝(Koebe)公司負責改進,包含1個由J10型電動機驅動的克貝式泵,以提供噴射力,火焰噴射器的最大噴火距離可達40到45米。噴射燃料被裝在1個位於車體尾部的帶裝甲防護的容器內,足夠進行200次一秒鐘時間的短噴射。裝甲防護由戴姆勒-賓士公司負責改進,車體正面裝甲厚度為40至60毫米,車體側面以及尾部裝甲厚度分別為60毫米和55毫米,鑄造炮塔的厚度為正面55毫米、側面及尾部45毫米。動力裝置改進為1台6缸水冷式雷諾汽油發動機,工作排量16.94升,轉速1900轉/秒時額定功率為300馬力。
Pz.Kpfw.B2(Fl)戰鬥全重32噸,車組乘員4人。除了火焰噴射器,還保留了Pz.Kpfw.B2炮塔上安裝的1門47毫米SA35 L/32型加農炮和1挺7.5毫米MAC1931型同軸機槍。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先後有60輛按照新標準被改進的Pz.Kpfw.B2(Fl)中型噴火坦克完工並交付德軍裝甲部隊。據1943年5月31日德國陸軍裝備記錄顯示,裝備Pz.Kpfw.B2(Fl)的德軍裝甲部隊有:部署在東線的第223裝甲連,裝備12輛;部署在西線的第100裝甲旅和第213裝甲營,分別裝備24輛和10輛;部署在南斯拉夫的黨衛軍“歐根親王”師,裝備數量不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