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RI

ATARI

遊戲生產廠商,主產街機遊戲。

Atari(雅達利)的LOGO

1976年,正在研製VCS主機的Atari,向華納通信尋求援助(實際上就是收購),由於這樁交易涉及的金額巨大,華納不得不小心應對.看起來,Nolan Bushnell似乎成了此次交易中的贏家.
在接下來幾年裡,Atari逐步發展壯大,從一家專門仿冒別人產品的公司,成功轉型為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遊戲廠商.這主要應該歸功於70年代末湧入的一批新鮮血液,尤其是<小行星>與<centipede>的設計師Ed Logg.然而,縱使Atari再如何努力,最終也沒能抗過1984年大災難.
已察覺到遊戲業不祥之兆的華納,甩賣了Atari電腦與家用遊戲部門,Tramiel趁機買下了它,並將其更名為Atari Corporation.從此,Atari一蹶不振.在遭遇Lynx與Jaguar的接連失敗後,Atari徹底SBL.現在,Atari這個名號為Infogrames所有.
不過,Atari的街機部門Atari Games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被華納牢牢抓在手中——畢竟這是Atari最具創意的部分.在轉賣電腦及家用遊戲部門一年後,Ed Logg開發了一款四人動作冒險街機遊戲<gauntlet>.整個80年代,Atari一直保持著高品質的產出:<Marble Madness>,<I Robot>,<paperboy>,<Rampart>,<The Road Blasters>,<Xybots>,<Klax>,最早的街機版<俄羅斯方塊>,以及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多邊形賽車遊戲<Hard Drivin&#039;>和<Race Drivin&#039;>.
80年代,Atari甚至試圖挑戰任天堂,它採用別人對付它的方法來對付任天堂,生產起最早的NES非授權卡帶.為了避嫌,Atari還專門啟用了一個別號Tengen. Atari Games為NES移植了大批街機流行作,還拉到了Namco,Takara這樣的一流夥伴.
然而,這一舉措,即是任版<俄羅斯方塊>慘敗的根源,也是Atari Games災難的開始.它與任天堂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結果耗盡了公司所有的元氣,從此,Atari再也沒有從這場消耗戰中恢復過來.
該發生的總會發生:在有著"俄羅斯方塊年"之稱的1989年,時代生活公司(Time-Life)買斷了華納,建立了當代最早的傳媒巨頭.而Atari在歷經了多道轉手之後,竟落到了昔日對頭Midway手中.為了避免與另一個"Atari"產生混淆,Midway將Atari Games更名為"Midway Games West"(當然,只改了幾年).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它居然完好無損地活到了2003年,在此期間,它為Midway貢獻了一大批高利潤的街機遊戲.
當Midway於2001年從街機市場撤退後,Atari Games開始專心於家用遊戲的開發,可這次卻遭遇了慘敗,銷量一塌糊塗.於是在2003年2月的一個寒天,公司所有的員工,在沒有得到任何警告的前提下,被告知不用再來公司上班了.只不過沒多久,不少小有名氣的設計人又因他們的個人效應被請了回去.總之,這次關門終結了有著31年歷史的Atari——儘管Midway後來發行的無數懷舊精選集依然把Atari的作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就好像那是它自己的財寶似的.
從遊戲業的霸主到被一分為二,Atari的命運注定了不測!Atari Games只是餵飽了無恥盜用他人名號的Midway,而Atari Corporation與Infogrames更是毫不合拍.
如此,我們也許永遠也看不到Ed Logg或Bob Flunagan等人的精品回顧展——當然,除了用模擬器!
Atari性能介紹

CPU:8-bit的6507,主頻1.2MHz
RAM/ROM:16KB
解析度:160x19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