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F

AWF,AllWaveFiber,全波光纖,通過去掉普通光纖衰減譜的吸收峰,使通信波段擴展到從1280~1625nm整個波段的光纖。與常規光纖相比,全波光纖套用於DWDM,可使信道數量增加50%。

AWF,AllWaveFiber,全波光纖,通過去掉普通光纖衰減譜的吸收峰,使通信波段擴展到從1280~1625nm整個波段的光纖。與常規光纖相比,全波光纖套用於DWDM,可使信道數量增加50%。

簡介

一、全光波纖的概念

全波光纖(All-WaveFiber),本質上就是通過幾乎完全消除OH-的特殊生產工藝,使普通標準單模光纖在1383nm附近處的衰減峰降到足夠低的程度。

在普通標準單模光纖的譜損曲線上,1383±5nm附近有一個吸收峰,將光纖的損耗曲線分隔成第二視窗(1530-1560nm),這個吸收峰是由於OH-存在,光波能量被大量吸收,因此通常稱之為“水吸峰”。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求消除“水吸峰”的途徑。1998年美國朗訊公司開發出一種新工藝,完全消除了光纖玻璃中的OH-,使光纖損耗完全由玻璃的本徵特性所決定,這樣“水吸峰”基本被“削平”,從而使光纖在1280-1625nm之間的全部波長範圍內都可以開通光路,這種光纖形象地稱為“全波光纖”,也被稱作“低水峰光纖”。

二、全波光纖的產品標準

2000年4月,為適應光纖產品技術的最新進展,ITU(國際電信聯盟)對G.652單模光纖標準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訂,到10月份正式定稿,對應於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的分類編號B1.3,ITU-T將“全波光纖”定義為G.652c類光纖,主要適用於ITU-T G.957規定的SDH傳輸系統和G.691規定的帶光放大的單通道SDH傳輸系統和直到STM-64(10Gbit/s)的ITU-T G.692帶光放大的波分復用傳輸系統,對於1550nm波長區域的高速率傳輸通常也需要波長色散調節。

參考IEC和ITU的最新光纖分類標準,對GB/T9711-1998《通信用單模光纖系列》進行了修訂,在GB/T9771.3-2000中將其正式命名為“波長段擴展的非色散移單模光纖”,新國標自2001年6月1日起實施。

三、全波光纖的生產廠家

目前有許多廠家能夠生產全波光纖,如康寧公司的SMF-28e光纖、朗訊公司的Allwave光纖,阿爾卡特的ESMF增強型單模光纖以及藤倉公司的Lwpfiber光纖等等。

康寧公司的MetroCor(城域芯)光纖也被稱為“全波光纖”,它也消除了1385nm附近的損耗峰,但其零色散波長並不在1310nm附近,而是移到了1625nm以上,在EDFA視窗為負色散,與G.655光纖相兼容,並不屬於G.652c系列產品。
四、全波光纖的套用

全波光纖的出現,使水峰處的損耗由原來的2dB/km降到0.31dB/km以下,使光纖的損耗在1310nm-1600nm波長範圍內都趨於平坦,據估計,這項技術可以使光纖可利用的波長增加100nm左右,相當於125個波長通道(100GHz通道間隔)。因此,全波光纖為城域光纖網的建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方案,因為城域網通信距離一般不超過80km,沿途分/插設備多,不必追求很小的光纖衰減,也很少需要光纖放大器,另外,由於全波光纖最適用於粗波分復用(CWDM),可提供較高的頻寬,同時由於其20nm左右的信道間隔,放寬了對濾波器和雷射器穩定性的要求,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再者,全波光纖的出現,使利用單一光纖實現多種通信業務有了更大的靈活性,例如,可以在同一根光纖上同時開通,用於第二波段的波分復用(WDM)模擬視頻,在1350-1450nm波段上的高比特(10Gbit/s)數據傳輸(該波段上光纖色散很小),以及高於1450nm波段上的2.5Gbit/s的密集波分復用(DWDM)的數據傳輸。因此可以預見,未來中小城市城域網的建設會大量採用這種光纖。

五、成纜工藝

全波光纖的結構參數及色散特性與傳統的G.652光纖完全一樣,工藝也基本沒有區別。2002年11月,青島通信公司使用了18.2公里全波光纖光纜,經全性能試驗和現場測試,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

六、小結

高速、寬頻的互動式網路是未來網路的必然要求,在目前頻寬需求成指數增長的情況下,全波光纖正越來越受到同業各界的關注,它的諸多優點已被廣泛接受,大有逐漸取代常規的G.652光纖的趨勢。我們相信這種經濟實用,功能獨特,高度靈活的新型光纖將會在未來的城域光網路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