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式雷電攻擊機

A-10是美國空軍的單座雙發亞音速近距空中支援攻擊機。

簡介

1967 年開始研製 1972 年 5 月 ,A-10 首次試飛。1975 年 10 月 A-10 生產型試飛,同年開始裝備部隊,至 1984 年停產,共生產 713 架。海灣戰爭後,美軍削減其戰術空軍聯隊數量時 A-10數量也受到了削減。1992 年 10 月,美國把 50 架多餘的 A-10 送給土耳其

性能

性能特點:
A-10 在近距離支援作戰中 ,主要用於攻擊坦克群和戰場上的活動目標及重要火力點。其主要特點是:
①低空亞音速性能好,留空時間長,作戰半徑大。近距離支援半徑可達 463千米,留空時間 2 小時。
②航空設備和武器裝備先進,對地攻擊火力強,夜戰能力強。
③結構簡單、反應靈活、短距起降性能好,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起降,維修方便。
④生存能力強,A-10 座周圍裝甲厚度為 38 毫米,機身腹部裝甲厚 50 毫米,能承受 23 毫米口徑炮彈的直接命中。
⑤由於飛行速度慢,機動性能受限,巡航時間長,易受地面火力的攻擊。空戰自衛能力弱,只有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才能較好地執行任務。
主要改型:
90 年代中期以來,美軍發展了 0A-10, 在 A-10 的基礎上改裝而成,配備新的全球定位系統。
基本數據:
乘員 1 人
動力裝置 兩台 TF34-GE-100 渦輪風扇發動機 ,單台推力為 40.94 千米 (4175 千克 )
載油量 4853 千克
最大速度 834 千米 / 小時
巡航速度 623 千米 / 小時 ( 高度 1525 米 )、555 千米 / 小時 ( 海平面 )
作戰速度 713 千米 / 小時(攜帶6枚MK82)
實用升限 9144-11000 米
轉場航程 4850 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 1372 米 ( 最大總重、610 米 ( 前線機場 )
著陸滑距距離 762 米 ( 最大總重 ) 、 325 米 ( 前線機場 )
近距支援作戰半徑 463 千米 ( 留空 2 小時 )
作戰半徑(偵察) 750 千米
作戰半徑(縱深攻擊) 1000 千米
載彈量 7250 千克
機長 16.26 米
機高 4.47 米
翼展 17.53 米
最大起飛重量 22680 千克
武器 機頭前下方裝 1 門 30 毫米 GAU-8/A7 管速射機炮,主要用於攻擊坦克裝甲車輛,射速為每分鐘 2100 ~ 4200 發,炮彈初速為 1070 米 / 秒 ,可採用貧鈾彈,能擊穿較厚的裝甲目標,備彈 1350 發,威力較大。A-10A 共有 11 個掛架, 機身下 3 個,內翼段各 1 個,外翼段各 3 個,最大外掛為 7258 千克,內部滿載油時的最大外掛為 6505 千克。機身中線掛架與機身兩側掛架不能同時使用 , 機身中線掛架掛 2268 千克,機身兩側掛架及內翼段掛架每個掛 1587 千克,外 翼段靠內的一對掛架每個掛 1134千克,外翼段外面的兩對掛架每個掛 453千克。典型的外掛方案是28 顆K82或 6 顆 MK84 多功能炸彈; 8 顆 900千克 炸彈; 8 顆 BLU-1 或BLU- 27/B 燃燒彈; 4 個火箭發射架; 20 顆“石眼Ⅱ集束炸彈;16 個 CBU-52/71/38/L70 子母彈箱; 6 枚 AGM-65 “幼畜”空 - 地飛彈和 2 枚 AIM-9E/J “響尾蛇”空 - 空飛彈; MK82 或 MK84 雷射制導炸彈;MK84電光制導炸彈;兩個 SUU-23 炮艙;電子對抗吊艙; 4 個 SUU-25 照明彈發射器
火控系統AN/AWG-(ACS) 武器控制系統
導航設備 CPU-132 導航計算機、 AN/ASN-141 慣性導航系統
電子對抗設備 AN/ALR-46 和 AN/ALR-69 雷達告警接收機、AN/ALQ-87 與 AN/ALQ-119 電子對抗吊艙
作戰運用:
A-10 服役以後,因其表現不佳,曾一度被美空軍列入退役計畫,美飛行員則把A-10 叫做“野豬
海灣戰爭中,120架A-10參加了戰鬥,因其在近距離支援作戰中表現出色而重新受到美軍的重視,被稱為“坦克殺手”。 2 架 A-10 在一天中就摧毀了 23 輛伊拉克坦克 ,A-10 在海灣戰爭中完成任務達 95.7% 。
科索沃戰爭中,共有20 架參戰 ,對南聯盟實施低空攻擊被視為打擊南聯盟軍隊坦克、裝甲車和火炮的“殺手鐧”。
識別特徵:
①機頭呈鈍圓形,機腹平坦。
②平直下單翼,弦長几乎相等,翼尖下垂。尾翼為懸臂式結構,水平尾翼矩形,雙重尾裝於平尾兩端,垂直安裝。
③兩台發動機外形短粗,呈圓桶形,安裝於機身後上部兩側,水平位置高於機翼,發動機進氣道前緣與機翼後緣平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