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式艦載魚雷攻擊機

自重 發動機 3名


1935年日本海軍命令中島公司與三菱公司分別研製新式艦上魚雷攻擊機,稱做10試艦上攻擊機,海軍將從中間挑選競爭獲勝者投產,中島公司與三菱公司都在1937年拿出了自己的10試艦上攻擊機,這2個公司的飛機外觀近似,性能差不多,中島公司採取了起落架可摺疊收放的設計,而三菱公司的則採取固定起落架設計,三菱的魚雷機雖然採取固定起落架設計,但由於發動功率更大,反而飛行速度比中島公司的魚雷機還快,最後日本海軍難以取捨,決定乾脆中島公司與三菱公司的試製魚雷機全部投產,每種都要一些,於是中島公司的B5N就被命名為海軍97式1號艦攻,而三菱的B5M則被稱做97式2號艦攻,97式1號艦攻裝備部隊後,因為重量輕而且低速飛行時安定性好,有利於在航母上起降,所以比97式2號艦攻更受歡迎,軍方不停的追加訂單,產量大大的超過了97式2號艦攻,97式1號艦攻的改良型稱做97式3號艦攻,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戰爭期間多數B5N實際都是97式3號艦攻也稱做97式艦攻12型,至於97式1號艦攻也稱97式艦攻11型
97式艦攻服役後立即就投入了中國戰場,由於載彈量大,機動性好,飛行速度也比早先海軍的雙翼魚雷機快的多,因此發揮了很大的威力,日軍海軍對此很滿意。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戰爭初期97式艦攻參與了日軍航母戰隊幾乎所有的作戰行動,並取得了重大戰果,直到1944年才被天山艦攻完全取代,不過到1945年已經轉入預備役訓練機的97艦攻再度復出充當自殺特攻機,又活躍在了第一線,到戰爭結束時97式1/3號艦攻還殘存134架
翼面積
37.70m2
自重
2,107kg
最大重量
3,650kg
最大航速
370km/h
續航距離
1,090~2,260km
上升限度
7,400m
螺旋槳
3葉變速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710馬力中島[光]3型星型氣冷9缸發動機_1
乘員
3名
武裝
7.7MM機槍_1航空魚雷_1或航空炸彈800kg
總生產數
1250架
主要型號
1號(B5N1):安裝[光]3型(標稱710馬力)發動機,後來改稱97艦攻11型
1號練習用攻擊機(B5N1-K):1號艦攻的教練型
3號(B5N2):安裝[榮]11型(標稱970馬力)發動機,後來改稱97艦攻12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