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4現象

9034現象

9034現象是台灣人口危機的一種狀況,具體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將有三成沒孩子,四成沒孫子。這種現象的產生引起台灣人口急劇下降,並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台灣當局通過一系列政策鼓勵生育以緩解危機。

簡介

9034現象9034現象

2011年10月,根據台灣“經建會”預計,19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將有三成沒孩子,四成沒孫子,簡稱“9034”現象。

受急速“少子化”的影響,台灣人口結構改變,最快在2033年後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老”的地區,較原先預測提前7年。台灣“經建會”推估,台灣的老化速度將自2021年後開始“起飛”,2011年之後的未來40年內,島內老化指數將成長5.71倍,老化速度也是全球第一。

產生因素

經濟壓力

有台灣理財專家估算,小孩從出生到讀完大學大約要花費800萬元(新台幣,下同,約合人民幣176萬元),其中包含小孩出生後的保姆費、奶粉錢,未來的學雜費、補習費、才藝學費等等。這讓很多中產階級小夫妻犯了愁,很多人選擇暫時不生,一部分人選擇永遠不生,經濟看不到前景,擔心小孩的未來會比自己差,乾脆不生。

生子理念變化

台灣女人的生孩子理念已經發生變化。台灣女人更傾向於自己在職場上有所表現,實現自己的人生和夢想,不想向老一輩的台灣女人學習嫁一個好丈夫,過相夫教子、傳宗接代的生活。許多女性都把自己的生育計畫向後推了又推。
雖然,現代對婚姻的道德束縛相對減少,少生或者不生都是年輕人的自由。但是,在少生的情況下,升學與就業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這也是年輕一代無法不直面的生育壓力。

晚婚或不婚人群增加

年輕人“晚婚”、“不婚”的趨勢,讓少子化的現狀雪上加霜。據台灣統計數據,2010年台灣新郎平均年齡為31.8歲,新娘為29.2歲,初婚年齡比2009年各增加了0.2歲和0.3歲。台灣人越來越晚婚。不婚的問題,要比不生的問題大,換句話說,已經結婚決定不生小孩的人很少,約占已婚人群總數的4%,可是決定不結婚的人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明確表示不生小孩。

負面影響

台灣9034現象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婦產科醫師因接生減少而轉向醫療美容;私立學校因招不到生源而縮減甚至倒閉,產生更多的失業教師;企業勞動人口與人力需求嚴重不足,導致整體生產力下降,對台灣經濟造成極大衝擊。

據台灣內政部門統計,台灣2010年總生育率再創歷年新低點,跌破1%,從2009年的1.03%降至0.895%,新生兒僅有16.6886萬人。這一水平已經低於德國,成為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地區。2011年,台灣約有人口2300萬。台灣學者曾預測,如果人口持續下滑趨勢得不到解決,以近十年的人口生育率下滑趨勢計算,到2106年,台灣將只剩800萬人或更少。
有台灣媒體呼籲,台灣出現“9034”少子化現象已顯現人口危機,若不及早做好準備,到2021年,台灣生產力與競爭力將隨著人口急速老化而大幅減退。

應對措施

徵集宣傳口號

為了達到提高生育率的目標,台灣內政部門曾開出100萬元重賞,徵求一個大家聽後想生小孩的口號。
2005年,台當局曾提出“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的口號,希望民眾多生幾個小孩。隨著出生率的快速下降、人口結構老齡化、勞動力不足及扶養負擔過重等社會問題,2010年台當局將生育口號改為“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

經濟補貼政策

2007年,台灣內政部門出台了“人口政策白皮書”。為了解決少子化危機,台當局對有一名子女的家庭每月補貼2000元,兩名子女家庭補貼3000元,三名子女家庭補貼5000元,直至兒童年滿6歲。
台灣內政部門還對未滿2歲的幼兒家庭提供“保姆托育津貼”,每月補助3000元,對於弱勢家庭每月補助5000元。據估算,一個育有三名幼兒的家庭,每月最高可領20000元左右。為了鼓勵人們多生孩子,台當局還出台了幼兒教育券、醫療補助等補貼,甚至還提供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受僱者不分男女,還可請兩年的育嬰留職停薪假。
從2011年起,台灣所有年滿5歲幼兒就讀公立幼托園將補助1.4萬元學費,讀私立合作園將補助3萬元。
2011年9月8日,台灣行政部門審查所得稅法修正案,新增2到5歲幼兒適用的“幼兒特別扣除額”,幼兒父母每年可扣抵2.5萬元,但只有所得稅率5%、12%的納稅人適用。估計全台灣將有十萬多戶家庭受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