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式火箭手榴彈

79式火箭手榴彈

79式火箭手榴彈是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於1979年研製定型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火箭手榴彈。該手榴彈的特點是:既可用於投擲,也可用自帶的火箭發射裝置發射,使用非常方便,同時解決了手榴彈很難從低處向高處投擲的問題。79式45mm火箭手榴彈在國內屬首創,研製中無相關產品可供借鑑,歷經8年,最終於1979年12月批准設計定型,命名為1979年式45mm火箭手榴彈,簡稱79式火箭手榴彈。

基本信息

簡介

79式火箭手榴彈 79式火箭手榴彈

該手榴彈全重650克,直徑45毫米,最大射程為400米,爆炸後產生的殺傷破片約320片,有效殺傷半徑大於8米。該彈主要由引信、火箭發動機和彈體三部分組成。彈體由壓有預製刻槽的上下殼體和壓裝TNT炸藥組成。此彈配備了兩套引信裝置:用手投擲時,使用彈頭的拉發火延期時間引信;由火箭發射裝置發射時,採用彈底著發火引信。火箭發動機由點火機構、發動機體、推進劑和穩定裝置組成。在火箭發動機外有瞄準具,最大瞄準距離為400米,分劃為50米。倘若遇到近距離的敵人,或希望無聲無痕攻擊,或殺傷隱蔽物後的目標,火箭就無用武之地了。這時只要擰下該彈的前風帽,拉出火繩,這種手榴彈還可像普通手榴彈一樣手投。

該火箭手榴彈操作方便,不依賴其他器材和裝備,立姿、跪姿、臥姿等均可發射。發射時無後坐,聲響小,非常適合在城市狹窄空間和山地、叢林等地使用,可對付暴露及隱蔽之敵。根據需要,79式火箭手榴彈還可製成反坦克手榴彈、發煙彈或催淚彈等,以對付其他特殊目標。

結構原理

79式45mm火箭手榴彈全彈由手榴彈頭、發射筒和瞄準蓋三大部分組成。手榴彈頭由發火件、彈體、火箭發動機等組成。手榴彈頭外殼採用卵形,以改善破片飛散的方向性。為使碎片均勻一致,提高殺傷威力,彈頭由壓有預製刻槽的上下殼體和內部的TNT炸藥組成。發射筒兼有握持手柄的功能,其上設有消焰罩、擊發按鈕、操縱桿、擊發機等零部件。

勤務攜帶時,手榴彈頭後部連線的引信、發動機部件插入發射筒內,瞄準蓋套在發射筒外部,像一枚手榴彈那樣成為一個整體件。用手投擲時,可將火箭手榴彈整體投向目標。用發射筒發射時,將設有連線器的瞄準蓋從發射筒後部擰下,裝定在發射筒側壁卡槽內,射手手握髮射筒,通過瞄準蓋後方的瞄具瞄準目標。扣動擊發按鈕後,火箭發動機將手榴彈頭送到目標區。該發射筒一次性使用,用後可丟棄。

操作步驟

79式火箭手榴彈利用發射筒發射時,射手需左手握緊彈頭與消焰罩,防止兩者相對位移與轉動,右手首先將瞄準蓋旋轉15°~30°,使固彈簧片退出發射筒止動槽。再向後拉動瞄準蓋,使瞄準蓋後退到連線器最後方,然後再旋轉連線器,直至連線器與火箭手榴彈脫離。

將連線器頭部稍許捏扁,插入發射筒半圓形卡槽內,注意連線器一定要裝到位,以免影響射擊效果。根據射距,將相應的距離分劃線與發射筒上的基準線對齊,將擊發按鈕豎直向下移動退出二道保險(弧形槽)再旋轉擊發按鈕,使擊發按鈕與簡體呈90°可擊髮狀態,然後按照正確的姿勢進行瞄準,瞄準目標後,向後扣動擊發按鈕使操縱桿釋放擊板,擊板在扭力彈簧的作用下旋轉120°,打擊擊針,使火箭手榴彈頭髮射。

手投時無需卸下瞄準蓋,只要將手投式發火件保護帽擰掉,取出拉火繩,用力拉出拉火繩即可向目標投擲。

缺陷

由於79式火箭手榴彈研製時,我國的生產、科研環境都比較薄弱,因此該火箭手榴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如由於發射筒較短,導致火箭彈頭的導向行程短,加之瞄準基線較短,因而射擊精度較差;射手如果操作不當,手部及臉部會被後噴的火藥燃氣燒傷;因等等原因最終並未裝備部隊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